《三国后传之藏龙岛》: 寒子初现

时间:2019-03-11 18:20:15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承天而时行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第一章 寒子初现

黄龙已死,银蛇残喘,黄蟒当道,岁在寒子,灾祸连绵;

泥鳅出土,神狐转世,五虎展翅,万众归心,天下太平。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这首童谣已经在洛城的大街小巷传唱。酒馆门口稚子在唱,大人们在听,好像知道它的意思,好像又不知道。

”今年是个多事之秋好像有大事要发生!”酒馆没什么生意,店小二也出来跟街坊八卦一下。

“当今圣上贤明,洛城一切都太平,你别在胡说八道。”路人甲听不下去了。

“如今朝内有丞相申米,朝外有大将军杜雨,四海升平,何来多事之秋呢?”路人乙应该是朝中有亲戚。

七姑八婆三叔四爹五爷们各自表达着自己的意见。

店小二撇撇那张大嘴巴,“你们天天在洛城,都成井底之蛙了,天灾,知道吗?”

你不也天天在这酒馆里蛙着吗”路人丙不依不饶

“我是蛙着但我听的多,南来的,北往的,都不会光吃喝而不说道说道点什么吧”店小二为自己的消息灵通感到无比的骄傲。

去年冬月琢郡普降大雪,积雪足有2尺高,部分地区还下起了如同鸡蛋般大小的冰雹,猛烈的冰雹致人畜死亡、大片农田房屋和树木被毁,百姓饥寒交迫,叫苦不迭;

今年正月南洲腾冲火山爆发大片面积被熔岩所侵袭,深林被引发大火,方圆百里一片焦土;

二月沓中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

四月徐州爆发超强台风,死伤不计其数;

七月许昌持续干旱,农田失收,数十万百姓举家逃荒,流离失所,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状。整个中华大地如同末日般的景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苟延残喘。

“你就胡说八道吧,这么大的事我们怎么会没有听说呢”路人乙一脸的不相信。

“别说你没听说呢,恐怕皇帝小儿也没听说呢。”大家循声望去,见一道人打扮的男子留下背影和疑惑而去。

“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道士,好大的胆子,竟敢呼皇帝为小儿,大家各回各家吧,免得受这个傻子所害”店小二说完回到酒馆继续干活去了。

驷彦登基前些年到是勤勤恳恳,按时上朝,贤臣良将的话也听的进去,一副贤明圣君的模样。或许是被权力迷失了自我,或许是本性如此,之前都是伪装。到了近年就有些变化了,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喜欢好吃的,好喝的,美的,好听的,人也懒惰了,也不按时上朝了。有个叫纪久的之前是钦天监的一个小跟班,拍的一手好马屁,偶然的机会让晋帝看上了,十级跳,现在混到礼部一把手了。那嘴巴也是一门手艺,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懂,都能聊。

“一条金龙正在渊中畅游,突然出现一条银蛇,金龙与银蛇纠缠打斗,金龙却不敌银蛇,被咬的遍体鳞伤,最后沉入渊底,银蛇胜利后跃空飞起,就在此时一条巨大的黄蟒从上而下,将银蛇全部吞入腹中,在空中盘旋一圈后,一声长啸。”晋帝在睡梦中大喊救命,惊醒后吓的一身冷汗。

“护驾,来人呀,护驾呀,快来人呀”太监席拉用着那极其雌性的声音大喊着。

七八个身穿铠甲,手持长枪的侍卫破门而入,前来护驾。

“朕刚做了一个怪梦,又是蛇又是龙的。”原来是虚惊一场

“吓死宝宝了,我还以为有刺客呢”席拉压低嗓门“陛下,文武百官都在候着您是不是该起床上朝了”。

“今天不上朝了,你去让百官都散了吧,对了,你让纪卿家去龙休殿见我。”

百官在乾坤殿左右等不来晋帝,正在交头接耳,席拉来了。

“陛下龙体不适,今日免朝,百官有本明日再奏。”“都散了吧”席说完目送大臣们离去。

“请问公公,陛下已经十日没有上朝了,我等有很重要的事情要禀奏的”

“丞相的事想必都不是小事,这样吧,丞相稍后去龙休殿外候着我给您报报试试。”

席太监领着礼部尚书纪久来到龙休殿。

晋帝还惊魂未定的斜靠在龙椅上

“臣,拜见陛下。”

“平生”晋帝发话了

晋帝把他的恶梦讲了一遍

“这金龙银蛇黄蟒之梦令朕忧心忡忡,忐忑不安呀,朕是心如刀绞好无主意,现在都有点喘不过气来了。”

纪久思量一番,然后一幅恍然大悟的表情

“陛下勿忧,臣可以解此梦,臣于上月十五夜观星象发现北方帝星异常的明亮,东方帝星变得忽明忽亮,一闪一闪,西方帝星无处可寻,当时臣有感以为此为不吉之象,不敢明言。”

“其实不然,方才听陛下言金龙银蛇黄蟒之梦才终于悟得玄机”

“金龙意指蜀汉后主命数将近,不足一提。”

“银蛇便是指东吴小孙儿,如今东吴孙氏主上无道,内政混乱,摇摇欲坠,不值一虑”

话未讲完,席拉便抢过话题:“那这黄蟒便是意指陛下即将灭掉东吴,蜕变为黄龙统一天下,成为真正的真龙天子”

晋帝听后觉的也非常的有道理,顿时精神抖擞,龙心大悦。

聊的正开心,小太监报,丞相申米,大将军杜雨,侍郎项透求见。

“让他们进来吧,也让他们分享一下朕的吉梦。”

晋帝让纪久将他的美梦从开始到寓意都给三位讲了一遍。

“恭喜陛下,此乃祥瑞,天降洪福,陛下之福,我大晋之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三人异口同声

‘’臣观陛下今日气色不错,想必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龙体已安,陛下已经连续十日不曾早朝,朝中内外诸多要事还要等陛下圣心裁决”申米说完和另外二人一同递上早已准备好的折子。

晋帝首先看了项透的折子,奏的是,刘婵与五日前在洛城安乐府邸病逝,享年64岁。

看完后这家伙高兴的,都要跳起来了

“纪爱卿厉害,这金龙指蜀准了”

“安乐公本为一方之主,投降我大晋,避免了两军交战使我军兵不血刃,蜀地百姓免遭生灵涂炭,理应按王公之礼大葬,灵柩发往蜀地,以安一方民心。”项透建议着。

“项卿家言之有理,你办事我向来放心,此事准了,追谥刘禅为思公,风光大葬,其他的就交给你去办吧‘’正高兴着的晋帝当时就给批了。

再看大将军,写的一大堆,全部奏的是请求伐吴的。

“纪卿神了,朕必有重赏,大将军也是顺应天命,也准了,不日我便会下诏书与你,并亲自为你点兵点将。心情又进一步的往上升了一点”。

最后后看丞相申米的,看完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把奏折往地上一扔,生气了。

老申米捡起奏折把各地的灾情一一念了一遍。

“陛下如今灾情紧急,灾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愤极高,大有燎原之势,臣下认为陛下当务之及应火速拨动人力物力,广施恩德于四海,帮助灾民灾后重建,早日脱离苦海”

“此事当真,为何朕却闻所未闻呢,可不是丞相被人愚弄的不可。”

“人命关天,老臣断然不敢儿戏的,陛下”

晋帝不高兴了,脸色大变,“席拉,去传大司马谢尧和户部尚书周华来见朕。”

话说这两人正在喝酒庆祝发了一笔可观的横财,宣旨太监来了,二人屁颠屁颠的来到龙休殿。

“好大的胆子,你们自己看,这么大的事都不报给朕。”晋帝大怒

两人吓得连忙跪地俯拜。

“陛下冤枉,那日在天上人间(晋帝用来淫乐的地方)臣有奏报,陛下还当场批了户部的救灾银两。”周华一脸的委屈。

‘’灾情并没有丞相说的那么严重,况且现今灾情已经得以平复,有投机分子的暴民也已经镇压了。”谢尧神补了一句。

申米正要说话,却被纪久打断了

“启禀陛下,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皆是经受诸多磨难,如今上天安排的一些灾祸,正是对陛下的考验,也只有真龙天子才能与天抗衡,只有那样才能使天下归心,万民敬仰。”

申米又准备要说话。

“朕累了,你们都回去吧。”

申米还想说。

晋帝却不想听闭上眼睛在养神。

...........

第二章姜良祭主

刘禅灵柩来到蜀地,葬于CD西山。一些随刘禅投降洛阳的旧臣和后人也一路追随过来。

安葬当日恰逢清明雨季,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蜀地无人不泣,然而并非为后主而泣,只为照烈皇帝、诸葛武候而惜。

一道士(洛城留下潇洒背影的那一位)摸样打扮的青年人,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

摆台献供,焚香祭奠,思先主之德,念丞相之恩,痛哭流涕,泣不成生。

只见他一挥衣袖,对天长叹:

呜呼先帝,雄才伟略,大业未成,中途而夭;

惜哉武侯,德才兼备,壮志雄心,回天无力;

痛哉五虎,智勇超群,忠孝仁义,先后而去;

恨哉伯约,武侯之传,大将之风,未能扭转;

哀哉阿斗,蠢钝无知,乐不思蜀,惨招灭亡。

言罢嚎啕大哭,捶胸顿足。众人有感一同哭弃。

这个时候,一对晋兵,大概十来人。

快马而至,迅速将众人围住。

为首一将领,头大肤黑手持长鞭“尔等刁民竟敢在此吊念刘氏,损我皇威,造反不成,若不速速散去,今日便让尔等成为我鞭下之魂。”

“想我蜀地先主在时,官员勤政,农民耕耘,商人诚信,丰衣足食,到处欣欣向荣,一片欢腾”

“然驷彦暴掠如同先秦,如今天灾不断,不思救济灾民,反而火上浇油,连年征战不止,导致人口日益稀少,百姓妻离子散,民不聊生,官員腐败,上下包庇,百姓敢怒不敢言,我等在此怀念先主又有何不可呢?”道士激情宣扬。

大头将领恼羞成怒,挥鞭直接朝道士颈部而来。

道士怒目圆睁,将马鞭牢牢抓入手中。

众人甚为不岔,将锤头紧握。

只见大头将领将马鞭一拖,道士失去重心被带倒在地下,大头将领提手一枪便往道士心口刺去。

说时迟,一猛汉飞扑夺枪,右手心直接扎入枪口,左手握住枪杆,以张飞之力将大头将领甩下马背,猛汉忍痛拔出枪头,回身一枪便将大头将领刺死。

众人多对一纷纷夺枪反抗,将晋兵一一刺杀于马下。

顿时场面混乱,人吼马嚎。

姜良起身,稍作整理。

“多谢各位英雄出手搭救,今日我等杀了这么多的晋兵,必定将招致杀生之祸,此地不宜久留往东为吴蜀交接处,愿随者可同我一起前去一避,不愿随者可以自行散去另谋他去避难”

然后对猛汉作揖。

“感谢壮士舍命相救,而不知是否愿意随我同去。”

猛汉脸色发青,点头同意。

道士连忙扶他上马,后有十余青年纷纷上马一同朝东而去。

快马加鞭来至一无名山脚,猛汉突然从马背上摔下,表情痛苦不堪。

道士连忙让人将猛汉抬入山洞,取泉水止渴,升火取暖。

道士独身一人行入山中,带回一束草药和一些竹笋。

道士将草药敷入猛汉手心,撕下衣角包扎好后,然后让大家将竹笋烤熟充饥。

猛汉痛感减轻渐渐睡去至傍晚天黑方醒。

猛汉醒来后发现精神抖手,毫无痛感而言便对道士投以崇拜的目光。

“先生果然厉害,我观先生言语,本领,对先帝之情,驷氏之恨,绝非普通道士,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不瞒大家,我乃姜维姜伯约之后姜良,当年先祖得武侯真传继承遗志,竭尽全力辅佐后主,最终还是兵败如山倒含恨而去,我父因报国无门最后郁郁而终,我刚才也是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呀”。

猛汉听后大喜

“今日遇先生真乃武侯显灵呀,我乃张飞之后张发,听闻先主之后流落入蜀吴交界处我特来此地寻之,偶遇先生等人缅怀先帝便也上前观看,见先生壮言壮举方才出手相救,今日遇先生愿追随左右,肝脑涂地。”

众人纷纷自介,因为是为先帝而聚,所以基本上都是旧臣之后。

许飞,李上,张迪,吴乐.......

大家喜不自禁,以水当酒,以笋当肉,畅聊通宵……

第二天天色才朦朦发光,姜良便急促的喊起众人。

“我等才刚刚入睡先生干嘛这么早就喊大家起来”李上第一个被喊醒

“莫非追兵追过来了”张飞揉揉没睡醒的眼睛。众人也都从睡梦中醒来打起精神

“应该错不了,昨日逃亡时我沿路布置了一些竹铃,现在这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大家赶紧收拾一下,往东边撤退”姜良聚精会神地侧听着

大家也没有时间去犹豫,听了话纷纷拿起随身物品向洞外跑去。

“嘿,贼子往哪里走”

一群士兵将洞口团团围住,为首一将双手持棒,身材矮胖,眼神犀利,双耳肥大,耳垂直达下巴。

“今天便要尔等贼子为我十几号兄弟陪葬,兄弟们给我上”大耳将军发号施令

张发许飞等人掏出家伙便上前迎战。

“敌军人多势众,张发兄弟有伤在身,兄弟们不可恋战”姜良

“张迪吴乐你二人护先生突围,我来断后”张迪吴乐打出一条出口,姜良一步当作两步突出重围。

姜良突围后,大耳将军命一队人将张发徐飞李上等团团围住厮杀,自己亲率领五人追击姜良。

张发因负伤在前又因睡眠不足体力透支,不然区区二三十号人还是不放在眼里的,在许飞李上等人的协助下,对付这帮酒囊饭袋自然不在话下只是时间的问题。

再说姜良因对周边地势稍有了解,与晋兵也拉开了一点距离,大耳将领紧追不舍,姜良不敢懈怠,你追我跑中来到水边,眼见无路可逃,一面追兵一面深水简直生无可恋,忽然水面上一艘小船穿雾而来。“先生还不速速上船何为啊?”这是姜良听到过的最洋洋盈耳的声音,不假思索赶紧上了船,留下大耳将领和带的五个兵气喘吁吁的望海兴叹......

“面前的这座岛四面环水,地处偏僻加上水面雾气四季不散,没有人能够找的到,所以先生已经很安全了““岛心有一渊,曾经有人见过一条神龙在渊中跃动欲飞,因此得名藏龙岛”知道姜良会心生好奇心中估计有一万个为什么姑娘便自问自答起来。

“此地风景优美,地形独特,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香味,不曾想还有这样的世外桃源啊”姜良置身美景中,完全忘记了自己刚刚才脱离险境。“令在下最为奇怪的是此处虽美但是荒无人烟,姑娘为何会在这里,而且又是怎么恰到好处的救了再下一命”

“我从小就生长在岛上,今天早上师父听见一只赤狐在哀嚎,算到了有一位经天纬地的大才需要搭救,便吩咐我前去守候”两人说着说着船靠了岸,下了船,来到一个茅屋前。“师父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自称古先老人”。

“丫头,你是因为第一次见到外来人话才这么多的吧,一路喋喋不休,小心把我尊贵的客人给吓跑了哦”这声音来自未见其人先闻其身的古先老人。“还不赶紧请我的客人进屋”

“古先老人果然厉害了,在下感谢大神救命之恩”两人给古先老人行完礼,姜良被邀坐下聊天,姑娘自觉的退出屋外。

“老夫救的只是阁下一人之命,而阁下今后救的将是天下苍生的性命”古先老人预言道。

“老先生繆赞了,小生自身难保,何敢言拯救天下苍生”姜良惶恐。

“往后天下形势是駟氏终将灭掉东吴天下一统,而后友世族政治带来的影响必会陷入无尽的内乱和矛盾之中,北方少数民族便会趁虚而入,届时中原大地将会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需要一位擎天之柱,力缆狂澜,那个人便是阁下”古先老人说话不喜欢绕弯子,直接挑重点的说。

“古先老人未卜先知在下确实佩服,只是在下空有一腔热血,势单力薄,还请先生指点迷津”姜良很诚恳。

古先老人拿出一块木片,上面写着“人”,你拿着慢慢参详吧,说完便是一副送客的架势,姜良拜谢之后走出茅屋,只见刚才的那位姑娘拿着包袱在外候着。旁边还站着一位眉清目秀的少年。

“师父命我随你出岛,助你一臂之力”二人拜别少后年,乘船离开藏龙岛往东而去......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