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天录》——颜渊公子

时间:2019-03-12 07:31:21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颜渊公子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第一章 万年帝国一朝倾

神州大陆,又被称为神州浩土,是一片充斥着灵力的大陆,四面被无垠大海所环绕,虽海外岛屿星罗棋布,但能与神州大陆相提并论的陆地,神州之上生活的人们还从未发现。

大陆纵横数十万里气候纷繁复杂,不同地域人种也差异极大,总体上看自西向东,

依次是罗马文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集体,而后是匈奴文明,草原游牧文明,东侧则是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的东方文化集体。以华夏文明所在区域为中心,若从北向南来看,则最北方为终年极寒,坚冰浇铸的极北之地,极北之地往南依次为北海冰原、北荒雪原、北寒森林、北疆草原、北天燕荒漠,北天燕荒漠就是天山、燕然山连线以北沙漠戈壁山地的统称,天燕线以南的区域就是华夏文明的辐射区,而华夏文明辐射区的更南方是河泽之野与无尽荒林,之所以叫做荒林是因为无尽荒林降雨量巨大,温度常年居高,植被密集极大,森林中更是兽族和各类精怪的聚居地,且森林中枯枝败叶经过高温条件的作用,再加上灵气的沉浸常会产生令高阶修士东闻风丧胆的剧毒瘴气,使得无尽荒林成为人类的禁地,其中几无人烟,故而冒险探入其中者,纵然被各类植物包围,耳边被种种虫鸣兽啸环绕,依然会产生深深的孤寂感与恐惧感,给人隔世荒凉的感觉。以河泽和荒林为界再往南便是灵兽的盘踞之地,灵兽万川。

北荒雪原与北寒森林又被统称为北妖之地,人类与妖族本共生于世间,妖族与灵兽不同不但有强健的体格,坚韧的毛皮,还生来有灵动的大脑,具有很高的智慧,而灵兽天生与普通兽族无异,只能等到修行到了一定年限,修为到达一定层级之后会生出灵智。人类与妖族都对天地间的资源有着巨大的需求,所以冲突不可避免,经过无数岁月的纷争,人类渐渐占据优势,本散居于大陆各处的妖族被迫向北迁徙依托北地雪原与北寒松林极端的自然环境,继续与人类抗争,妖族适应性极强,经过近千年的势弱,妖族完全适应了极寒的条件,妖兽数量剧增族群实力飞涨,人类渐渐被动,对抗妖族的策略也开始由攻转守。但总体人类与妖族始终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

大汉王朝,这是一个神州之上人民无法忘却的名字,它是一个传承万年的帝国,文化军事科技无不领先于世间,盘踞于大陆的东侧却可号令整个大陆之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汉诏一到世人莫敢不从,而大汉的子民行走于世间也拥有着尊贵的地位,大汉王朝在接受万国朝贡的同时,也履行着世间霸主的责任,以自身为先锋,带领各国联军,抗击妖族侵略,抵御兽潮侵扰,同时也派驻王朝内顶尖修士,镇守位于极北之地的魔渊,在各国设立使馆调解各国矛盾,维护世间正义。

正是这个强大异常的王朝,在千年前的魔族入侵中毁于一旦,王室上下誓死捍卫王朝,落得人丁调尽的下场,王朝内修士在经历了那场浩劫之后竟然十不存一,傲立于王朝的大汉八大家族,最终苟存的竟只余王、杨两家,其中杨家杨姓嫡系只余一个十来岁的男孩,杨家帐下君臣不过千人。强者与贵族如此,则百姓的境遇就更加凄惨,少部分熬过浩劫的百姓很多依然死在了接踵而至的饥荒瘟疫动乱之中。

此役,大汉王朝覆灭,草原王庭销声匿迹而西方诸国因有大汉为他们分担了绝大部分压力所以受创较轻,就算如此西方也损失了一半以上的人口。

在此后近百年间人类缓缓恢复元气,高级修真者的数量也有了一定补充,算是积累了一些底蕴。期间西方诸国中在魔侵中损失最小的罗马帝国又陆续吞并北方的凯尔特公国、高卢王国与伊利亚王国,同时从日耳曼帝国手中夺取了大片土地与人口,并和与日耳曼帝国有着宿仇的南斯拉夫王国缔结盟约,以南北夹击之势虎视着日耳曼帝国,罗马帝国无疑成了西方诸国中最为强大的帝国。

而罗马的贵族因大汉昌盛的时期曾世代前来大汉学习游历,且在魔侵战争中很多人曾于大汉皇室并肩作战,战争结束后这部分贵族在对后代的教育中一直将大汉视为神圣的文明,是一个为了人类命运而牺牲一切的伟大帝国。如此以来百年间罗马统治者都对东方抱有深深的尊重,对东方大汉帝国的遗民也有着亲切感。所以在罗马的约束下,西方诸国千年间都未曾对尚在恢复中的东方有过大规模的侵扰。

反观东方,在趁魔族强弩之末将其重新封入魔渊之后,千疮百孔的大汉这座巍峨广厦正式宣告倾覆,没有了国家管制的各支残存的军队纷纷割地自制,没有了规则约束的修士也开始大肆掠夺收刮各种珍奇的天才地宝,与神兵利器,更有很多修士自视修真一途已无精进可能,便开始抢占各处灵气汇聚之地开宗立派,圈划势力范围,在势力范围之内招生纳徒。大汉唯一存留下来的王、杨两家势力凭着往昔积累下来的威望与资源,扩张最快,且两家皆有家臣谋士存留,发展也更加科学,有持续性。但偏偏两家又是往昔的亲盟,且曾经都身居高位,眼光长远,并未很是注重土地的大小,反而竭尽全力收拢人民,建立体系,恢复生产,改善民生。战争能避免就避免,实在避免不了,也是蓄力而发,给与敌人雷霆一击,从不恋战与敌空耗,震慑作用大于实际。

如此这般数十年,大汉旧土之上虽人烟依旧稀疏,家国势力却已趋饱和,兼并战争不可避免。与初期表现不同,王、杨两家虽有着绝对优势,且相互通婚联姻,结为联盟,却始终按兵不动,自顾自发展内部。而其余势力也渐趋稳定。其中尤以李氏唐国实力最为雄厚,能够与王、杨两家比肩,李氏自认是前朝覆灭后草创的势力,起初出于自卑不愿与王、杨两家有所交际,后来势力渐强便渐渐开始试探王、杨两家的底线和实力。在李氏家族自认摸清深浅之后,命一暗中归附唐国的小国故意与杨家发生冲突且让此小国表现的态度恶劣,拒不接受投降,杨家在遭遇这个小国几次三番挑衅之后,终于动兵准备予以回应,唐国趁机插手,在诸国,各势力之间散布杨家恃强凌弱、暴政治国的传闻,并以杨家违反世间道义为由,向天下发布会盟令,表示愿与天下英豪一同灭奸杨,解救处在杨家残暴统治下的人民。相较于处世较为平和的杨家,各国更加忌惮没有王、杨两家约束后一家独大的唐国,故而响应会盟一事的国家寥寥。但唐国自身本就强大,其余势力的加入充其量是锦上添花,算不得决定性的力量,抗杨联盟自此组建,杨家与联盟在各个方面的角力也就此展开。

唐国李氏嫡子李玉树,曾跟随多位名家大儒学习,加冠后被家族安排在户部担任金部主事,负责管理商贾赋税。如此经理让他明白和平统一的可贵,看透了战争带来的表面的强大不可持久。且李玉树深知军事对家国的重要“兵者外以除暴,内以禁邪。”是其信奉的信条。一开始李玉树对父亲广邀天下雄杰,共谋会盟的做法感到很是欣慰,认为父亲有着一统天下的雄心,但渐渐的他发现,父亲组建联盟只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地位,在世间创下更大的名声。李玉树多次上谏,苦劝父亲某图统一天下的大业,但每次都被以少年心性,年少鲁莽为由否决。

李玉树因多次顶撞其父唐王,仕途上一直得不到晋升,多年来深感自身思虑无人理解,作为王子又无知心朋友可畅叙烦忧,寂寞寥落,一腔壮志无处施展,激愤与抉择之下,毅然单骑离开唐国,投奔早年同门师兄王家王天岚。

第二章 旧土之上新朝立

王天岚为王家天字辈长子,在学成之后赴南疆无尽荒林边缘带军历练,因历练过程中采摘到大量各类灵草奇药,又猎捕到诸多毛皮坚韧的兽族,更抓获很多飞兽幼崽送往家族培养,且治军有方,军容严整,当地王家家臣王对天岚的部署赞誉有加。王家族老们也对王天岚很是看好,在王天岚加冠之前便封其为南疆药谷司马,统领麾下原部六百军士和药谷两千守军,协助药谷主事经营药谷的同时,继续在无尽荒林外围搜集资源。

单骑出唐的李玉树来到南疆王家的药谷后,静等三日才终于见到荒林归来的王天岚一行,王天岚此行偶遇天大机缘,在荒林边缘遇到一只与同族走散的纯血白泽幼崽,按理说一个实力尚弱的灵兽无法穿越危机重重的广袤无尽荒林来到人类聚居的南疆一侧,但这只小白泽不是普通灵兽,其父母在生他时应该有一方已达到圣兽的级别,这个小家伙生来便神威附体,一般兽族自然不会接近他,而像瘴气这一类人类修士闻风丧胆的物事,白泽自身生来便有驱邪之效,百毒不侵,在瘴气中虽无法沟通天地灵力,但也不至于对自己造成损伤。

白泽象征祥瑞,王天岚一路都很是高兴,等回到药谷见到李玉树,更是欣喜。军中禁酒,王天岚就拿自己军饷和属下凑了凑从主事那买来十几只鸡,和一些滋味鲜美的药材。随后命部下取出十几口行军用的大锅,把杀好的鸡与药材搁一起乱炖一番,数千军士和被引来的很多小药童一人分得一碗鸡汤,药谷主事也好奇这大锅里煮的鸡汤滋味,凑上前去领了一碗,碗里只有飘着一丁点油沫的汁水,无一点干货,但鸡已经煮的很烂再加上药材的润色,鸡汤滋味确实不差,主事品了一口后砸吧砸吧嘴,便一仰头灌了一大口,正当准备咽下时感觉有什么东西在嘴里很是滞涩不太对劲,悄悄把嘴里一大口汤重新吐入碗中,定睛一看才发现是一撮鸡毛,主事凑到盛汤的军士跟前假装随意的问:“这汤不赖啊,谁做的,是平常做饭的杂役做的吗?”军士憨厚一笑:“哪呀,这不是好久没见荤腥了嘛,我们受不了杂役干啥都慢吞吞的,就自己上手了,把鸡毛两把一拔,把鸡肚子拿刀一划拉,伸手进去把那腌臜物事掏出来一扔,搁国锅里就煮呗,要我说还是主事你家鸡养的好,不管咋整都够味,你要是觉着香,喝完我再给你盛一碗,别让其他人看见就行了。”军士说话的时候手上还带着动作,很是形象,脸上带着得意的笑,主事又问:“这鸡没洗就下锅了?”军士说:“没事这鸡是主事你家养的,干净,不用洗。”听到这,主事脸都绿了,朝军士嘿嘿尴尬一笑,端着碗悄悄摸摸溜了,等到了自己家院子,赶快把剩下的鸡汤倒掉,很是郁闷的找水漱口去了。李玉树身为唐国王子,自幼娇声惯养,从未与军旅粗人打过交道,只是通过书本了解军人,更别说与数千征途劳顿风尘仆仆的军士们席地而坐共食一锅饭肴。但李玉树非但没有嫌弃这种环境,觉得不自在,反而感到异常兴奋,在他眼中这便是他追求的平等与和谐。李玉树看了一眼坐在旁边和一名少年士兵争夺一个翅尖归属的王天岚,王天岚会意朝他点了点头。李玉树理了理衣衫,站了起来,向四周抱拳行礼之后,高声说明了自己的身份,便开始讲述大陆如今的局势。军士们就着鸡汤吃着干粮,听着站在军营中央的李玉树激情燃烧的演讲,李玉树说话语调高亢,吐字清晰,却偏偏没有文气,描述天下大势很是生动易懂,且王家帐下的军士在新入军营接受训练时,每当闲暇都会有军官前来讲授文理知识,古代历史,所以军士们完全不觉得枯燥,以阵阵欢呼掌声表达着对李玉树这个司马的朋友的认可。

李玉树说的尽兴,渐渐便开始说起自己对今后局势的判断,与自身的理想抱负,直说到月至中天,李玉树自己口干舌燥,声音嘶哑,连自己都听不下去时,这场在日后看来,改变天下大势的演讲才终告结束。王天岚与李玉树早年同门学习时便同住一室,李玉树也不讲究,表明自己也想与王天岚同住,不用另行安排住所,王天岚也不客套,带着李玉树便来了自己的中军主帐。简单洗漱之后,李玉树躺在榻上久久不能平息自己的心情,思虑颇多,第二日一早便跟上带兵晨练的王天岚,与之详述自己的想法。晨练过后,王天岚令下属按照日常安排管理军队,自己与李玉树窝在营帐中促膝而谈。

李玉树在这次深入的交流中明白了,王、杨两家多年来按兵不动,虽实力超群,但却从不参与各国间的纷争,是因为王、杨两家在经历过魔侵的巨大打击之后,深入研讨了大汉覆灭的原因。经过严谨全面的分析推敲,两家得出结论,大汉的覆灭不在于自身不够强大,反而是太过强大,大汉外部没有一个势力可望其项背。这就导致大汉长时间处于一个缺少竞争的环境之中,惰性人生来就有,虽然当时大汉治国体制完善,人民也很是勤劳,但没有竞争就没有快速发展与革新的动力,细看大汉万年来的历史不难发现,前一千年,大汉一直处于一种不断革新,不断进步的状态,而之后,随着实力的增强与人民需求的满足,大汉的实力在达到顶峰之后甚至开始有所下滑,当时的大汉是通过僵化管理,模板化形式准则的方式,强行将国家引入了一条稳定却无发展前景的轨道之上,所以可以说大汉在建立一千余年后,发展便停滞了,实力在接下来的九千年间貌似维持了强盛,实则,毫无精进。面对魔族的入侵,大汉这位孔武有力却行动迟缓的巨人无法调整自身,启动应急机制。灭亡是在所难免的。因此王、杨两家商议后决定维持各国纷争的态势,任凭各国各势力间竞争冲突。从表面看原来统一的大汉成了无数实力不强的小国小势力,但若从整体来看,在竞争中东方大地变得更加活跃,总体实力不降反升而且在快速发展。

王、杨两家明白,在魔族入侵面前整个大陆的人类将成为一个整体,脱离整体的势力面对的只会是灭亡。

所以对于自幼受王家思想影响的王天岚来说,李玉树的统一思想确实不太容易被接受,然而在两人的交流中,王天岚也意识到,魔侵虽危害巨大然而,魔侵至今仍遥遥无期,但是如今西方诸国的实力剧增,且魔侵后销声匿迹的草原王庭重新有了音讯,东方海上,瀛洲流寇猖獗危及沿海诸国,南方各国的药田兽园受到隔无尽之林相望的灵兽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北妖之地更是每隔一年在初春之时便会产生兽潮,北方除王家外其余各势力都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也在于此。

曾经大汉太强,使得除魔族外,其余威胁都被忽视,如今大汉旧土上各势力实力的总和也不及大汉昌盛时的一半,如果没有统一,东方迟早会被四面八方虎视眈眈的力量所吞噬。

李玉树与王天岚二人都是二十出头,血气方刚的青年,都是胸怀大志之辈,且执行力超强,二人经过数日的讨论后决定向着统一东方的目标前进。

在定下目标后,王天岚以大师兄的身份联系当年诸多同门,李玉树带着王天岚的介绍信和配备几名侍卫,前往杨家,拜访杨家世子杨纵宇。

可以说李玉树与王天岚一开始所定下的目标,还有之后杨纵宇参与制定的战略在那个时代都是正确的。且杨纵宇为杨家世子,王天岚为王家少家主,二人本就坐拥东方最强的势力。李玉树作为唐国皇子,深谙唐国内部矛盾而唐国又恰恰是三人完成统一大业路上最大的障碍。

王李二人王家药谷之会后十二年,王天岚紧随杨纵宇接手了家族大权。此时,李玉树也建立了自己的情报,商业网络,更是广招天下良才,传播统一思想,在这些接受了李玉树“洗脑”,深信统一才是民族重新繁盛强大的唯一途径的才子们,返回故里,进入各势力高层之后,李玉树又建立了自己的智囊团,通过对情报的分析和各地的实际考察,精心规划未来的每一步,并设想所有可能发生的变数。

王天岚与杨纵宇在掌权之后,深入推进改革,屯粮练兵,储备各种战略物资,宣传部门也加紧引导民众的舆论风向,并潜移默化的改变民众思想,王、杨两家逐步向高效的战争机器转化。

魔侵之后的第一百零二年,王家借口与杨家战阵演练,调兵三十万由王家大将军率领前往杨家祖地,途径秦、梁、郑三国,请求三国允许,三国在密商之后,同意请求,但军队要走三国规定的路线。王家军队行军队伍拉的极长,期间王天岚、李玉树和杨纵宇在旧长安骊山之上清玄观中,俯望长安,畅饮美酒,为李玉树庆生,次年李玉树四十岁,此观曾为一低阶修士所建,当时已是拥有一位金丹的中型宗门势力,依附于当时的超级宗门华山齐云派。

夜深,长安旧城残垣断壁间灯影稀疏,远方夜空突兀的升起一柱白光,距离太远看不真切,少顷,第二束白光升起,接下来,四面八方由远及近,白色的光柱如一柄柄长剑,直刺夜空,此夜东方有如白昼。

王杨两家军队横亘于西北至东南一线,如同一块破布上的裂口,朝着西南,东北两个方向撕扯而去,摧枯拉朽,势不可挡。修真界,以受李玉树资助的齐云派为首,北方常年与王家将士并肩抵御妖潮的北方剑盟,和建立在东南杨家之上的御兽盟二者为辅,以同心圆的姿态对天下修真势力形成包围。政商两界,昔日受李玉树引导的才子们纷纷发声在经济等方面给与统一派支持,在天下舆论上为统一造势。

东方大陆的统一战争实则只持续了一年多,而一年也正是军队行军由大汉旧土中心向边境所需的时间。

整个统一战争持续了三年,东方诸国降者存,抗者亡,然而海上的瀛洲却给与了统一派最大的阻力,为了统一瀛洲,王、杨两家集合吴越齐鲁之地的所有战舰、货船作为先锋,载五万余精锐先行攻占琉球以为后续力量的中转之地。然而琉球王国海岸线多为悬崖暗礁,吃水很深的战舰与货船无法近岸让军士直接登陆作战,这就导致当地反抗力量很容易就可以在岸上从容的射击水中向陆地游移的将士。琉球一役耗时虽短,却损失巨大。同时,杨家自家的水军则与瀛洲水军在海上展开了正面的交锋,杨家底蕴深厚,且世代重视海洋的价值,对水军的发展自大汉创立以来便从未放松,纵使魔侵导致杨家水军全军覆没,但理念还在,方法犹存,近百年的发展使得杨家水军重新有了些当年的风采,也正因为发展理念的延续,使得杨家在造舰时很注重防御、攻击与续航,毕竟当年水军的假想敌是深海中的巨妖,还有西方的铁甲舰。

如此一来,杨家舰队遭遇以近海小型战舰为主力构成的东瀛水军时自然优势巨大,然而东瀛海军在第一次与杨家硬碰硬的对垒遭遇惨败之后,迅速吸取教训改变战法,分散力量,运用群狼战术,以数艘小舰围攻杨家落单的战舰,巨舰虽强却无力应对数量庞大的小型敌舰,所以在东瀛海上战争的中期,杨家一直面对一个两难的局面,如果战舰以最初的大规模舰队为单位对东瀛发起进攻,虽损失很小但效率极低,而一旦分散开来拉网式搜捕东瀛水军,则自家战舰常常会被各个击破,这样的损失就算是杨家也完全承受不起。局面在后期也就是琉球被完全收复之后得到了改善,杨家继续以舰队为单位,只是舰队的目标不再是东瀛的水军而是东瀛的港口和滨海城市与乡村,每当击溃一地,便会有从琉球启航的时刻跟随在舰队后方的运兵船卸下大批将士,完成占领,不过半年,东瀛几乎所有沿海港口,与有能力补给战舰物资的地点尽数被占据。虽然还是会有东瀛民众将物资装入浸过油的木桶,而后抛入水中,在岸上燃起篝火作为信号,凭借洋流将物资输送给东瀛水军,但是如此做法不但空耗东瀛国力,也不能让东瀛水军得到足够的补给,东瀛水军的意志日渐瓦解,甚至连破釜沉舟与杨家拼死一战的想法也绝了去。

因为东瀛主岛之上树林繁密,地势复杂难行,很容易遭到当地力量的伏击,为了争取更小的伤亡,王、杨两家向东瀛主岛的占领区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运兵活动,最终五十万驰骋大陆雄师被送至主岛将东瀛主岛团团包围,李玉树曾建议以火攻的方式从外到内燃尽护佑着东瀛主岛的广袤森林使得盘踞在岛上人人皆兵的东瀛民族无处藏身,然而王天岚与杨纵宇身为两个军事家族的族长,对东瀛人的韧性与团结深感敬佩,他俩想要的是一场给与敌方充分尊重与公平的战役。

魔侵的第一百零四年冬季,伴着慑人心魄的鼓号声与震天的呼和,五十万大军整齐雄壮的步伐颤动了整个东瀛主岛。

大军以每千人组成一个军阵,每个军阵之上都有三名御风而行的修士时刻监视着四周情况,军阵后方是由十余名符师组成的队伍他们负责为军阵提供增益与保护。而军阵的中心则是来自王家的阵师,全岛之上五百阵师以军阵为笔,血气为墨勾勒出一幅巨型诛魔大阵,名为诛魔是因为此阵在魔侵战争中建功最大,斩魔最多。可见其威力实在是不可小觑。

冬季的东瀛森林之中树叶凋敝,光秃的树干旁站立着持着武器的东瀛人,他们之中有老有幼,有男有女,有衣着褴褛的农夫,也有服饰华美的贵族,这一幕突兀又让人动容,当他们感受着脚底愈来愈剧烈的震动,看着前方越来越清晰的大纛,终于有人再也忍受不了这压抑,嘶吼着冲向前方的军阵,这一吼像是唤醒了林中所有的生命,撕破了那笼罩的沉郁,所有的东瀛人都一齐向军阵发起了全力的冲锋,军阵最前方的千夫长,催马向前,前出军纛数步后又恢复原速,抬起长刀,信手斩下那个冲在最前方的东瀛人的头颅,那个东瀛人的躯体脖颈处喷着一股股鲜血,又前冲了两步才倒下,护卫军纛的将士,依旧保持着原来的步调,注视着千夫长,等待千夫长的指示,期间将士们踏过东瀛人的尸体,纛车碾过他的脚踝,军纛向一侧偏一偏后又恢复了原样,千夫长又一次将长刀抬起,在半空猛地一顿,胸肺中炸出“呼”的一声大喝,护旗的将士们紧跟着高声呼和,之后军阵之中便轰然爆出一声响彻云霄的巨喝,这三声震喝使得有些东瀛人直接软了腿脚,跪倒在前冲的路上战栗,而军阵的将士们则是勾起了脊背抓紧了武器,前排的将士们则侧了身,以肩扛盾,做好了冲撞的准备,只是片刻,东瀛人便如潮水般涌到了军阵的前沿,千夫长驻马挥刀收割生命的同时等待着纛旗的临近,当东瀛人以人海汇成的潮峰与军阵以泛着幽暗哑光的护盾组成的岸线相撞只时,轰轰的巨响震荡在雪林,血色的气雾泛涌在木稍,森冷的长戈从护盾上方探出,纵这一伸横着一拉,便有几个新鲜的尸体倒在血泊,护盾向上一抬,尸体便从新生的缝隙中漏过,将士们就踩着这些尸体顶着人潮继续向前。

每当有东瀛人抓住机会看准空隙不顾刺来的刀剑,挥起手中武器,向着将士们狠狠劈去时,他都会看到,在武器马上就可砸裂对方头骨或斩断对方脖颈之时,对方身上便会泛起淡淡的金光,无数道金色的符文都会将对方包裹,如同形成了一层坚不可摧的外壳,自己的武器砸在其上只有金铁的回音,而无让人欢愉的血肉撕裂的声响。其实这声音还是有的,只是来自于东瀛人身体的内部。

被荡平的东瀛作为一片新开拓的土地自然成了胜利一方分割利益的蛋糕,最初决定攻占东瀛也是因为李玉树考虑到各方支持统一的势力很可能在统一后发现自己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好处,从而生出不满为以后的和平安定埋下隐患,且与北方精骑善射,移动迅捷,难以完全歼灭从而留下祸患的草原王庭,西边把控东西商贸赚的盆满钵满以逸待劳的匈奴和南方九死一生,无法大规模占据的无尽荒林比起来,东侧的东瀛是最好的选择。

说来讽刺,与其他三方相比,东瀛也是唯一一个没有侵略或图谋或伤害过大陆之上华夏民族的势力,然而在李玉树的眼中东瀛只是未开化的异族相较家国民族大业,不值一提。

魔侵后第一百零五年,李玉树携王天岚、杨纵宇于旧都长安宣布建国,国号圣唐。定都长安。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