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司徒立志传》免费试读_皓首匹夫王朗
第一章 乱江东孙策屯军钱唐 保会稽王朗发兵固陵
董太师死后,汉帝国并未迎来和平与希望,反而陷入了更大的动荡。旧温侯王允与新温侯吕布面对凉州军绝望的反扑,一死一逃,而大汉天子刘协落入了残暴的李傕、郭汜之手。关东的诸侯再无人关心天子的安危,公孙瓒攻杀宗室中威望最高的刘虞,联合黑山贼张燕,同曾经的反董联军盟主袁绍争雄河北;深孚众望的盟主袁绍有田丰、沮授、逢纪、审配、郭图、荀谌为之谋划,也有鞠义、张郃、高览、颜良、文丑为其领兵冲阵,仍是昏暗的帝国天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袁家的另一位领袖袁术南下荆州受挫,北上匡亭又被袁绍、曹操合兵击败,可他并没有就此倒下,转进扬州后,杀扬州刺史陈温,入主寿春,控制江淮,可谓柳暗花明。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国家的命运属于袁家内斗的胜利者时,刘协利用李傕、郭汜的矛盾逃出了长安,回到了已成废墟的洛阳,兖州牧曹操选择了迎奉天子到许县,这样的擅自行动无疑是同袁绍阵营的决裂。羽翼渐丰的曹操度过了被张邈、陈宫背叛的低谷后,终于一鸣惊人,走上了自己的道路。
袁术的盟友徐州牧陶谦死后,他的继任者刘备在陈登的帮助下倒向了袁绍,而刘备还未坐暖草席,就被三姓家奴吕布赶出了徐州,袁术顺势夺取了广陵郡,手握玉玺的袁术似乎开始掌握了主动权。
袁术手下的头号战将孙坚死后,其部众由侄子孙贲代领,孙贲的官职从豫州刺史一路落到丹阳都尉,但其依然有着相当的实力。孙贲和孙坚的小舅子丹阳太守吴景迎接朝廷派来的扬州刺史刘繇到曲阿上任,结果被刘繇过河拆桥赶到了历阳,而后孙吴二人连年攻打刘繇不克。袁术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孙策亦然。袁术明命孙策助吴景、孙贲攻打刘繇,暗中是想命孙策夺孙吴二人的权。
建安元年,二十二岁的孙策一举击败了刚升为扬州牧的刘繇,顺势夺回孙氏集团的领导权,解决了袁术的两大难题,但这实际上并非是袁术的福音。
九江郡寿春县,左将军袁术的内堂中,一个身着宽松白袍的中年男子,侧身卧在铺开的紫缎之上,他的腰间挂着一个明闪闪的金质剑柄,细看却只有短短一截剑鞘,与其说是剑,倒不如说是匕首。男子面前的桌案上摆着一个造型精巧的错金博山炉,炉上铸有层峦叠嶂,诸多异兽杂处其间,炉底刻有蟠龙云纹,炉中放置的交州龙脑香焚烧的烟气一时萦满了整个房间。
男子的左手撑着身体,右手握着一块玉质玺印,玉玺一角镶金,上为螭虎钮,底部隐隐约约可见刻有篆字,赫然便是传国玺,男子贪婪的目光在传国玺上不停游走,嘴角不经意间露出了邪笑。
在内堂把玩传国玺的男子正是左将军阳翟侯袁术,正在他享受之时,门外守卫的声音传来:“禀主公,杨长史求见。”
袁术将传国玺塞入宽松的袖口,匆忙在紫缎上坐正,然后才故作从容地道:“请长史入内。”
长史杨弘身材魁梧,面容毅正,典型的关中人长相,衣饰华美虽不及袁术,却也是丝绸所做,价值不菲。
“明公,孙策非但没有去吴郡和朱治合兵对付严虎,反而屯兵钱唐,意图东征会稽。”杨弘的声音微微颤抖。
袁术本来心情奇佳,听完杨弘的话,他的脸刷的一下阴了下来:“孙文台(孙坚)生了个好儿子呀。”
杨弘显然是不太受得了龙脑香的味道,被呛得咳嗽了两声,然后说道:“孙策遣吴景、孙贲来寿春回报战果,显然是要趁机取得二人的兵马,不过这也是我们的机会,明公可派得力的人到丹阳上任,控制粮道,扼其后路,若孙策打胜了,会稽地广,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平定的,若孙策失利,主公对他动手,名正而言顺。”
袁术的脸色依然铁青:“世人都说,吴人轻狡,不可信任,如今看来果然如此。孙伯符就是一头猛虎,如使他得志,也不会甘心为我镇守江东。驱虎吞狼,虎既吞狼,势愈大,而制之愈难,这一步究竟还是走错了。”
杨弘宽慰袁术道:“王朗居会稽四年,兴农修武,多有建树,甚得众心,也未必是易与之辈。”
“我想一个人静静。”袁术左手按在剑柄上,陷入了沉默。
杨弘起身道:“那属下先退下了。”言毕便从容离开了。门口一个身型高大的卫士看向杨弘的眼神颇为玩味,只是杨弘本人并没有注意到。杨弘走后不久,那个士兵进入了内堂。
他叫张闿。
却说杨弘家中早有一位英姿勃发的青年在等候,刚踏入大门的杨弘看到他不由露出了一丝苦笑。
“公瑾,你又来了。”
周瑜揶揄道:“怎么,杨公不欢迎我吗?”
杨弘却没时间与他玩笑:“孙伯符的事,你叔父功劳不小啊。”周尚是吴景之后的丹阳太守,孙策在丹阳的迅速崛起与他有很大干系。
“袁公无意南下,扬州总要有一条看家护院的狗,说到底我们是帮袁公养的啊。”周瑜语气轻松自得。
杨弘的脸上青筋暴起,面色狰狞:“可你们养大的不是一条狗,是一只虎。”
“或许,扬州就需要一头猛虎。”
杨弘的愤怒如潮水般褪去,沉默了半晌才说道:“我老了!”
“老了!”会稽郡山阴县,太守王朗刚跟随拣选的一千材官完成了路程十里的越野训练,四十岁的他身着铁甲,瘫倒在地上,王朗身边的士卒们知道刚完成这么大的运动量,不能立刻休息,几个人硬是把王朗架起来走了一小会儿。
一晃眼,王朗已经来到汉末乱世四年了,幸运的是他处在在远离战火的会稽,能够更好地旁观风起云涌的时局并且适应这个混乱的世道。无论是胸怀大志的英雄。还是苟图衣食的小民,都被帝国崩毁的势头裹挟入无尽的深渊,世间没有桃花源,只有连年的战争与死亡。一个庞大的帝国由统一走向分裂再走向统一,不是一两个人可以解决的,汉末三国的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不行,后世的王猛、谢安、刘裕、拓跋焘、元宏乃至更晚的高欢、宇文泰、宇文邕也没有结束。只有时间才能完成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重塑,最终能够完成历史使命的人并不是天才,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显得高罢了。
王朗自知没有逆转大势的能力,所以安心在会稽种了四年的地。会稽郡占据今天的浙江、福建大部,面积很大,但是南部的福建部分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只有靠近吴郡、丹阳的地区设置有比较密集的县,总体上会稽郡的人口并不多,或者说王朗能控制的编户不多。
会稽在东汉属于偏远地区,汉越杂居,民风剽悍,自然有着极强的地方势力,他们有着为数不少的附庸民,与朝廷合作的叫做豪强,不合作的叫做山越,而豪强与山越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的人正面是豪强,背面是山越。
中央一向对强宗豪右抱有极大的敌意,某种意义上,地方官员的最大使命就是抑制豪强,将受国家与豪强双重剥削的农奴变为由国家直接剥削的自耕农。而两汉的豪强也在转型,掌握着社会资源的他们逐渐进入国家的统治序列,甚至在军功贵族逐渐式微的背景下,成为了两汉帝国的基石。上至公卿,下至郡县的属吏,都充满了他们的身影,通过构建姻亲与师生的关系网络,士族这一新的阶层正在出现。
王朗就是关系网中的一员,他出身徐州东海郡的大族王氏,拜得太尉杨赐为师,杨赐是关西孔子杨震之后,大名鼎鼎的弘农杨氏。王朗在中央任郎中,辞官为杨赐守孝后,博取了更大的名声。王朗几次拒绝为官,后被徐州刺史陶谦举孝廉再度出仕,任徐州的治中从事,又被朝廷任命为会稽太守,典型的士人楷模,三公之才,但也仅此而已了。若无罗贯中的创作,王朗就是大时代里的一粒尘埃。
一阵西风吹来,王朗的脖颈似乎感到了风中所蕴含的小霸王孙策扫平江东的杀气。
“起风了。”王朗喃喃自语。
一个年纪比王朗略大的男人穿过了层层叠叠的士兵走到了王朗面前:“景兴(王朗),我听闻孙策已兵临浙江,你作何打算?”
“大争之世,退无可退啊。”王朗站起身来,附近所有的材官见状迅速起身列阵。
“我也打算留下来,干脆和孙家做个了断。”他就是被吴景赶走的前丹阳太守周昕,师承“党人”领袖太傅陈蕃,有周昂、周喁两兄弟。三人一直站在袁绍一方,与袁术一方的孙坚为敌。周昂和孙坚被二袁分别任命为豫州刺史,自是一番龙争虎斗,周昕、周喁为曾经属于袁绍阵营的曹操的崛起更是出过大力。但周家随着袁术的主力进入扬州而失势,周昂、周喁身死,周昕回到故乡会稽避难。
面对孙策或者说袁术的势力在扬州进一步扩展,周昕已无路可去,作为会稽郡首屈一指的豪强,发动所有力量帮助王朗抵抗孙策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
王朗拔出佩剑指向西北:“今袁术势大,孙策悍勇,诸君以为如何?”
“会稽子弟愿随太守诛贼讨逆!”千人齐声高喊,林中之鸟全都四散而去。山阴城外早已汇聚各县的官兵与募集的乡曲,他们离刚结束训练的王朗等人并不远,听到口号后都朝着王朗所在之处集结。
“会稽子弟愿随太守诛贼讨逆!”这一次的声音虽然更大,但稀稀拉拉,毫无纪律性。
王朗伫立不语。
过了一刻,所有人都列好阵型,齐声高喊:“愿随太守诛贼讨逆!”
王朗这才满意:“全军今日回营收拾行装,明日卯时,诸县兵士前往固陵,各县乡曲驻扎高迁。”
第二章 掣宝剑舟上刀剑会 登楼船浙江第一战(上)
固陵在吴越争霸时是最大的港口,可屯战船数百艘,越王勾践伐吴便从这里乘船出海,包围吴国首都吴城,后越国迁都琅琊时,数万军民也是在这里出发,堪称春秋战国时最为壮观的航海行动。固陵的水军是越国最重要的军事力量,现在也是会稽太守王朗的王牌。
固陵港四面环水,建在浙江与东海汇流处的一座山陵上,地势险要,敌军由于江水阻隔也无法投放太多兵力,可谓易守难攻。但要进攻会稽,固陵又是最便捷的道路,固陵一破,会稽郡便再无险可守。
孙策在与刘繇部将樊能、张英等交战时,水军严重缺乏,最后用芦苇为筏,出奇兵一举击败他们,扬州牧刘繇弃城而去。在丹阳的战争中,孙策军的水战能力不断提升,孙策对水军也越来越重视。丹阳战事结束后,孙策军从刘繇及其部下手中缴获了不少战船,这也给了孙策攻打固陵的信心。
王朗顺着栈道登上这座依山势建造的坚城,浪涛拍击着岸边的沙石,发出音律般的声音,仿佛在演奏越人的战歌。
“七百年前,吴王夫差困勾践于固陵,迫其投降。”意气风发的孙策与王朗隔江相对。
孙策军已在固陵对岸扎好了营垒,筹措近三万人马的粮草并不简单,虽然得到了丹阳太守周尚的帮助,但久经战乱的丹阳并不能支持他们太久。正因为要养活这三万人马,孙策选择了攻打相对富庶的会稽。
“固陵城坚,战船以百计数,勾践据此港伐齐、吞吴、抗楚,称霸一时,这固陵港不可小觑。”
孙策左边站着叔父孙静,孙静聚合乡曲随孙坚起兵,在宗族间地位极高,此次孙策决定东征会稽,孙静又率领宗族子弟赶来相助,也是作为孙氏长辈表明对孙策的支持。孙贲被袁术玩弄于鼓掌之间,显然不再适合担纲大任。孙策不仅有着与父亲相似的出色的军事能力,还比将军孙坚更有想法。除了程普、黄盖、韩当这些孙坚的老人,孙策身边又聚集了张昭、张纮这样的士人,凌操、周泰、蒋钦这样的猛将,连庐江周氏都开始把宝压在孙策的身上。
“我记得孙策今年才二十二岁吧,小小年纪就能横扫江表,不简单啊。”王朗趴在固陵的城头上,望着周遭的战舰,略略感到些心安。作为汉朝重要港口,固陵常年有熟练的桨手与水军轮换,足以与孙策新拼凑的丹阳水军一战。
周昕就站在王朗的背后:“孙文台有个好儿子,可惜未必是国家之幸。”
王朗听完竟哈哈大笑:“河北有公孙伯圭、袁本初,兖州有曹孟德,淮南有袁公路,徐州有吕奉先,荆州有刘景升,国之所患还差他一个吗?”
周昕见王朗把孙策与诸侯相比,微微一怔。他只把孙策当做又一个孙坚,是袁术最锋利的刀刃,王朗认为孙策是一个握刀的人,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王朗继续说道:“彭城张子布(张昭)与我素来交好,当年陶使君(陶谦)想征辟他,他坚辞不受,甚至身陷囹吾也不从,可他如今成了孙伯符(孙策)的肱骨,为其所用。可见孙策之志,必不在小。”
周昕的脸色变得铁青:“那就更要在其尚未成势时,一战灭之。”
王朗回过身来对周昕说道:“孙策军以孙文台旧部为骨干,募集数万丹阳悍卒,相比之下,势弱的是我们啊。”
周昕噤声。
“太守何故为孙策张目?就凭这几艘楼船足可令孙策望浙江而兴叹。”说话的是楼船都尉潘临,统领固陵港水军。本来像这样重要的官位应该用别郡的人担任,但天下大乱阻隔了中央与会稽这种边郡间的联系,王朗只能从本郡选择合适的人担任。潘临是这一带有名的土豪,垄断了浙江两岸的船只往来,手下的水手众多,由他来做这个楼船都尉也算是合适。而潘临从一个半绿林的渠帅当上都尉,自然对王朗感激涕零。
王朗不懂兵法,至于水战就更是一窍不通,听潘临一说也不发怒,反而平心静气地说道:“请潘都尉详言。”
潘临绿林出身,对王朗的谦恭很是受用,右手指向最高的一艘船:“此船名曰‘飞云’,有五层楼,高十丈有余,可乘千人,上面列有女墙、战格,可阻挡敌人的矛矢,又开有小窗,可从这里射击敌人或用矛戟对付敌人,船头尾有钩拒,进可攻退可守。”
“那这钩拒又是何物?”王朗决心一并问个清楚。
潘临正欲答复王朗,忽然一个斥候急匆匆地跑了上来:“禀太守,有孙策军的探子乘快船而来。”
王朗还没开口,潘临却像是找到了机会一样:“正好为太守演练这钩拒与楼船,请太守与我同等‘飞云’。”
半个时辰后,王朗才登上“飞云”的第五层楼,楼船却有独到之处,王朗从这里往外看,水上形势一目了然,数十名水手一同划桨,“飞云”自此起航。“飞云”周围重重叠叠,一二十艘大小船只围成箭头状,为主力舰保驾护航,王朗这才明白楼船的气派,吴越水军甲于群雄绝非虚言。
孙策军的斥候由凌操亲自率领,凌操是水贼出身,熟习水战,正可担此重任。与王朗的楼船比,凌操的这两艘快艇不值一提。但小船也有小船的好处,侦察要的就是来去自如,这小船的航速与转向速度比楼船这等巨兽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可惜潘临已在王朗面前夸下海口,当然不能让他们从容而退。楼船编队外围的走舸宛如见到猎物的鲨鱼一般迅猛扑了上去。走舸上共有二三十人,水手比士兵还多一些,十几只桨推开碧波,全速前进。
凌操也是第一次见到如山岳一般的楼船,心道:“这次麻烦了。”
“全速撤退!”凌操手上红色的军旗迅速飞舞。王朗军似乎也识别了凌操的旗语,最前面七八艘走舸的水手拼命似的划船,要为王朗立下首功。而船上的士兵更是急切地弯弓搭箭,瞄准了孙策军的斥候。
追进一百五十步内,王朗军弓弩齐发,射出一片箭雨来。凌操那边虽然也有还击,但毕竟人少,渐渐被王朗军的射手所压制。随着那两艘快船的桨手有不少被射落江中,凌操他们的速度开始减慢,而此时走舸保持航速追了上来,船上的士兵操纵船头安装的钩拒一举勾住了凌操的小船,接着桨手们快速用长木板搭上了船间的“桥梁”,士兵们手持刀盾冲了上去。
凌操身穿两层铁甲,身上插满了箭矢,却没受什么重伤,凌操虽然力大,但也被铠甲所累赘,行动不很灵活,只手持一杆长戟,堵在一块“木桥”前,阻击着企图登船的固陵水军。一丈长的戟随着凌操的挥舞与船身的晃动左右摇摆,不过即使如此也将七八个王朗的水军扫落江水之中。但随着木板越搭越多,挥舞着长刀的会稽军在凌操的船上也开始占据了多数。凌操身边围着的敌人越来越多,他只好舍弃长戟,拔出了长剑,这把剑是他随孙策攻打刘繇时缴获的刘繇部将张英的佩剑。凌操双手握剑,左劈右砍,会稽军的刀剑有不少被砍出了豁口,甚至有直接被砍断的,手上的木盾更是被砍废一些。
此时,凌操身前闪出一个八尺大汉来,此人姓董名袭字元世,一眼望去便知是天生的猛将胚子,正堪与凌操相对。董袭是会稽余姚人,家境殷实,手上一把长刀也是会稽名家所铸。董袭兵刃上不吃亏,手上刀影翻飞,急攻向凌操。凌操也不回守,挺剑便刺,竟然逼得董袭一顿,反手用刀背挡下了这一击。
这一下从剑上传来的力道震得凌操虎口微微发麻,久经战阵的凌操心知大势已去,但他受孙策看重,绝不肯投降,遇上董袭这等对手,更令他决心为孙策战至最后。董袭见凌操有些发愣,趁势攻了上去,凌操耳中听得长刀划破空气的声音,一闪身躲过这一招,可董袭的刀招连环而至。已经控制了船上局势的会稽军也不上前助拳,就在船上临阵观摩起了二人的决战,看到精彩处时,居然有人喝起彩来。吴越人都凶悍好斗,最爱英雄豪杰之事。凌操、董袭正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二人你来我往足足相斗了一个多时辰也未分高下。
这时,见凌操久久未能回报的孙策亲率水军赶来救援,孙策军的旗舰是一艘艨艟,艨艟船身细而长,移速较快,船上覆盖有生牛皮,也是开一些窗口供弓弩与长矛使用。孙策头戴兜鍪,全身甲胄,神态自若,他虽然年轻却久经战阵,足可称为老将了。孙策记事起就跟着孙坚在外,对会稽的水军不甚清楚,见到“飞云”这五层高的巨舰,也是有些吃惊。
而王朗军的其他船只快速迎上,用钩拒抵住了孙策军的战船,反使其难以接近。公输班确乎是天才的发明家,传说他献钩拒于楚国,自此后楚国与越国间水战的形势大变,最终楚国吞并了一时称霸的越国。
凌操与董袭相斗的小船也被会稽军的水手划向固陵,而二人丝毫不被船身的颠簸所影响,打得不亦乐乎。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