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侠客传》免费试读_笑苍生216
序章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文子·自然》
神说:“要有时空。”于是便有了大爆炸。
当然,神不会说话,也不需要说话,神在于时空之外。
神没有创造其他东西,只有时空。至于物质,不过是时空自然诱导的附加结构。
宇宙之浩瀚,星辰之飘渺,皆出于神一念时的混沌。
然后,神走了。神去了哪里?神没有去哪里,神也不需要去哪里,神在时空之外,神就是离开了。
一百四亿年过去了,神终于回来了。
神不是终于回来了,神就是回来了,也许神也没有离开过,但是他现在回来了。
第一章 侠(1)
强必凌弱,富必欺穷,世道即是如此。
但赵无奇却觉得世道不该如此。
赵无奇的父亲赵克威是赵国开国皇帝赵高祖的重孙,宣武三年跟随大将军霍广北伐客邪立功后受封唐王。宣武八年,北方战乱再起,唐王奉命再度北伐。赵无奇是赵家最小的孩子,母亲是唐王的小妾,在生他时难产而死。唐王常年征战在外,自从赵无奇懂事起就没有多少关于父亲的记忆,赵夫人对这个庶出的小儿子并不关心。对于赵无奇来说,抚养他长大的是长兄赵无忌和姐姐赵甜。
此时,隋阳北门城楼下的集市里,十三岁的赵无奇正看着路边的一个乞丐发呆,只见这乞丐衣着破烂,面容枯瘦,双目无神,倚坐在路边的石柱旁,手里拿着一根筷子,毫无节奏的敲打着身前装着几枚铜钱的破碗。无奇决定给这个破碗里再添几枚铜钱,于是他走到乞丐面前,把手伸进钱袋里掏了一把。那乞丐似乎听到钱币碰撞的响动,抬起头看着赵无奇。
“这老丐见到钱竟也没有两眼放光,“无奇有点惊异,弯下腰在碗里撒了一把铜钱,
“此人行乞只怕有些年头了,施舍虽然不多,却也够他吃上几天,若是刚入道的乞丐,定会高兴得给我磕上几个头,再喊上几声‘老爷吉祥’。”
“无奇,你又在做无聊的事情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喊道,无奇知道是哥哥赵无忌寻他来了,只见赵无忌身形修长,剑眉薄唇,英气逼人,颇一副少年将军的模样。
“父亲的传令使已经到城下了,最多两个时辰父亲也会到北城门,至少今天你要安生点听大哥的话吧。”
“我也正要回去呢。”无奇应道,朝老丐微笑示意后便随大哥回北门城楼去了。
唐王在北方又打了胜仗,今天是他返乡的日子,隋阳是唐王封地的治所,半个隋阳的老百姓都在北城门附近等着城主凯旋。
“大哥知道你生性善良,见不得可怜人,但这些乞丐一个个四肢健全,却以乞讨为生,好吃懒做,不思进取,就算没有谋生之技,为何不从军报效国家,国家自然不会亏待他。为人没有半点骨气,不知何为尊严,根本不值得同情。”无忌对弟弟说道,两兄弟这时已到了北门城楼下。
“要做大侠,也不能忘施小善。反正家里的钱又用不完。“无奇似乎根本没听大哥说的话。
“又说这些不着边际的话,世上哪有什么大侠,待会儿见到父亲,可不要再说这些话。“无忌有些无奈,父亲不在,虽说长兄如父,但这些年隋阳城内外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是他在管理,对无奇的教育多少有些力不从心,这个弟弟不像父亲,也不像自己,并没有多少名门的气质。
看着无奇撇着嘴不说话的样子,无忌又说到:“男子汉大丈夫,要立志报国。你既然决定学武了,就要勤加修炼,钻研武学兵法,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成为父亲一样的大将军、大英雄。”
“一定要杀人才能做大英雄吗?”
“杀的是敌人。”
“敌人都是无恶不作的坏人吗?”
“当然是了。”
“可我从来没见过敌人。”
“那是因为父亲把他们挡在了长城之外,除了北方的客邪人,东边的齐国、南边的楚国、西南的蜀国跟我们虽然久无战事,但随时都可能成为我们的敌人。”二人这时已经走到了门楼客厅前。
“不说了,先跟我来见传令使,向叔是父亲的老部下了,你小时候肯定见过他。”无忌帮无奇理正了衣领,便推门进去了,房里一人背身站着,正在看着墙上的画像。
“向叔,好久不见。”赵无忌进门便跟传令使招呼到,只见这人转过头来,留着两撇小胡子,却不是唐王的传令使向毅。这人见到赵家兄弟进门,说道:
“赵公子果然英雄少年,久仰了。在下吏部侍郎刘博实。”说罢弯腰作揖。
无忌连忙回礼,这才注意到这人帽檐上绣的是朱雀而非信鸽,想必此行乃是作为朝廷的传令使。
“原来是刘侍郎,适才在城楼上见到传令使的车马部队入城,误以为是父亲的传令使到了,如有冒犯还望海涵。”无忌说道,心里却疑惑为何朝廷的传令使会比父亲先到隋阳。
“不打紧,赵公子也是思父心切。”
无忌又向刘博实介绍了无奇后,两人便坐下了,向毅没有回来让无忌心有顾虑,便对无奇说道:
“去找你二姐吧,我跟刘侍郎有要事相谈。”
无奇本就不欢喜这样的场合,窃喜着离开了。无忌招呼下人沏好茶,说道:
“家父四月在河西大败客邪左部主力军后,北出长城八百里以内已经没有了客邪人的踪迹。前几日有使者来报,父亲已经奉命回隋阳了,约莫今日就能到达,隋阳的百姓都在北城门迎接城主回归,所以今日北城门才如此热闹。”无忌不便直接询问刘博实此行的目的,便先探探虚实。
刘侍郎放下茶碗,说道:
“唐王今天不会回来了。”
“这是为何?”无忌惊道。
“皇上急召唐王回京,具体事宜我也不清楚。”刘侍郎回答道,“据说跟楚国有关。”
“楚国?”
“只是传言,现在六部里都在传,皇上准备要打楚国了。这几年北边的客邪人已经被打得不成样子,唐王是最后一支撤回关内的部队,说明皇上觉得关外已无威胁,这次被召入京的,除了令尊唐王,还有熙王赵克彬、东流王赵敦烈,都是拥兵十万以上的封王。皇上这么做,自然是有大的战事要发生了。”
“可楚国跟我们已经六十多年没有冲突了,为何现在突然要开战?”
“皇上的心思,我们做臣子的就不要乱猜了,既然皇上要打楚国,我们只管提刀上阵就是了。”
“刘侍郎说的是。”无忌说道,心里却想着你一吏部侍郎,三品文官,哪里轮得到你提刀上阵。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言,赵公子也不必多虑。刘某此行乃奉皇命赍圣旨而来,望赵公子通告隋阳城,急备圣台,明日辰时于唐王府前宣旨。”刘侍郎说道。
无忌倒是意料到了,朝廷派吏部侍郎做传令使,自然是有圣旨来宣。可听到这个消息还是不免心中悸动,上次见到宣读圣旨的场面还是父亲受封唐王的时候,那时无忌也才十来岁,跟随父亲赴往赵国首都晋阳受封。按赵国的礼数,受封的诸侯王需跪拜在皇帝身前,受皇帝的履肩礼,即让皇帝脚踩在受封者的肩膀上,以示效忠。虽然宣武帝只是用脚尖轻点示意,但父亲被皇帝踩在脚下的画面让跪拜在圣坛下的小无忌久久不能忘怀,对圣上的敬畏里又多了几分恐惧。
“某这就去办。”无忌尽量掩饰住了心中的不安。依赵律,传令使私阅圣旨是死罪,刘侍郎自然也不知道皇上到底有何旨意,便没有多问。
“若开战的传言当真,”刘侍郎补充道,“出征之前,除天下大赦以外,还要封赏各路将领的子嗣。赵公子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皇上派刘某来隋阳,恐怕是要封隋阳公了。”
无忌知道,父亲成为唐王之前就是隋阳公,自己作为唐王的长子,迟早也是要做隋阳公的。联想到刘侍郎刚才说的话,顿时安下心来,向刘侍郎谢道:
“赵某不才,可不敢当此大任。”隋阳公只是爵位并非官职,无忌还是客套了一番便告辞筹备圣台去了。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