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情缘》免费试读_翟振宁

时间:2019-03-20 20:09:12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翟振宁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踊跃报名、,诀 别 父 亲、奔赴农村

《是非情缘》

城市少女与农村青年凄美婚姻的真人故事

(一)

踊跃报名

1969年的春节刚刚过去不久,春节的年味还未完全退却,金红为响应号召,她将自己原来的名字金仁莉改为金红,意为永远做红色接班人。并与哥哥金仁义结伴,积极地报名一同到农村去。

金红时年19岁,女,生于1950年5月1日,准确的说去农村时未满19岁。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父亲是中外闻名的蜀南美术学院花鸟国画系教授,

其母亲在上世纪20年代,有幸作为中国最早的美术专科校招收的首批四名女生之一,被武昌美专录取,第二年因为与父亲恋爱的“桃色事件”被迫辍学。从此默无声息地相夫教子,辅佐其父亲成为一名中外颇有影响的国画大家,艰难地把10个儿女拉扯成人。

金红是家里排行最小的幺女,从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思想单纯心无杂念,性格开朗活跃,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与向往。

到农村时穿一套当时流行的红白花格子套夹袄的外衣,细心人一看就不难猜出,夹袄多半是继承姐姐的“过期货”,袄子下摆些许絮花时隐时现地挤出边沿。内穿碎花衬衫打底的衣领向外翻出,向上衬托的脸蛋,似如初放的花蕾。扎一对小辫,头上发髻处压个带弯型的发夹。不大不小的一双眼晴清澈明亮,一张花季般大众脸型虽然没啥特别之处,但却凸出青春靓丽的少女风采,身材姣好大方得体。说话声音清脆,谈不上悦耳,则不失甜润,见到生人尚且几分胆怯和羞涩。

哥哥金仁义肤色黝黑,两眼不大目光深邃,举手投足洒脱不羁,好学上进,多才多艺,时常行事我行我素。穿着随意盖不讲究,性格倔强不修边幅,年龄不大却老气横秋。平常不苟言笑,朋友对了路,一旦话匣子打开,侃侃而谈,不乏幽默诙谐。

打小生活在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对绘画有着强烈的执着追求,少年时期便显露出绘画天赋。说来也怪,父亲画的是花鸟国画,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对西画情有独衷。同是绘画,父子俩绘画方向截然不同,艺术道路南辕北辙。

闲暇时,不仅画画,时不时还写一些抒发情感的豆腐块文章。那个年代,时常传唱一些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流行歌曲,他便收集整理,在笔记本上工整地誊抄,并根据歌词内容配上插画,看上去像模像样的。

除了写作绘画外,还有一个特长就是弹拉手风琴,当时流行的俄罗斯民歌,诸如《莫斯科郊外的夜晚》、《伏尔加河》、《三套车》,以及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等,无一不是他熟练弹奏的拿手歌曲。

在金仁义的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艺术细胞。

兄妹俩若要一同到农村去,按规定属地关系须为同一学校的方可成行。为此金仁义从原来的市八中学特意“跨校”到市三十三中学与妹妹一道,又联络中学时的同学,申光明、申光亮两姊妹四人“打组合”结伴下去,随重庆市龙湾区下到内江专区威远县。

(二)

诀别父亲

即将启程远走高飞的金红,连日来按耐不住亢奋的心情,思绪万千,幢憬未来,盘算着在农村真的大有作为!凝望遥远的星空,心驰神往,幻想着乡村美好的田园风光,内心充满无尽的遐想······

行将奔赴广阔天地的金红,甚至打算将家里的柜子啥的也一股脑地搬到农村去,并成天思索着该怎样在农村度过一生。最终还是未能想出个理想的结果,便稀里糊涂地去了农村。

金家几姊妹之前排行前面的都有自己的归宿,剩下末尾“吃闲饭”的两兄妹这一走,家里就只剩下年迈的母亲和一个体弱多病的父亲。

到农村去的场面异常地热闹,气氛无比地高涨。四十余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恍如昨日发生。那一天,在美术学院大操场,彩旗飞扬锣鼓喧天,一辆辆卡车组成浩大的车队一字排开。去农村的小青年人人戴着大红花,在车上整装待发。

金红默默地坐在副驾驶座位,金仁义则站在车厢上随大家一起吼叫。吼着吼着,嗓子突然哽塞,此刻他看见远处熟悉的身影——父亲在母亲的搀扶下,正步履蹒跚地缓缓朝这边移动脚步。

父亲见到儿子,四目相对似有话说,沉默片刻后,只说了两句话:“爱护身体,不要抽烟。”

而此刻,坐在驾驶台的金红一见到父亲,却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失声大哭起来,父亲依然沉默着,默默地看着,不再说什么。然后打望一番后,和母亲拖着沉重的步伐缓慢离去。。

兄妹俩目送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泪眼朦胧佯装镇静,竭力压制内心的不悦。谁也没想到,此一别,却成为永诀!

以至后来金红回忆,她当时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心里总不踏实,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隐约感觉,与父亲此一别,可能再也见不到了。而金仁义却老想着的是父亲在此之前不久,得知儿女下乡的事,曾说过的话:“农村好,你们去吧,以后我也来”,将信将疑地默默惦记心里。

(三)

奔赴农村

所有去的人到齐后,汽车开始启动,缓缓驶离学院大门。

一路上大家异常兴奋。一群刚从学校跨出校门思想单纯、想法天真的热血青年,怀揣美好的梦想,为改造农村的落后面貌,自愿到农村去,把火热的青春献给火红的时代。抱着远大的革命理想远离繁华都市,奔赴遥远的乡村,踏上实现理想的征程。

当车队渐渐远离了重庆,途径内江、自贡这样一些大中城市时,车上的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那个光荣而热闹的场面早已结束,等待大家的,只是稀稀落落散布在庄稼地头那些土墙茅草房和一片茫然的未来。车上的人开始关注自己即将面临的“新家”究竟是什么样子······

车队进入威远县后,已是下午4时左右,开始向镇上前行。一路所见,远处连绵高山;近处低矮山丘。

眼看着车队即将驶进永西场,想象中会受到夹道欢迎。然而情况突变,偏偏前面那辆车在离场口不远时突然右拐,向着依稀可见的山区驶去!那辆车上的小青年猛然间一阵哗然,紧随其后的人们预感到不妙,果然发现自己这辆车也尾随而去,把个近在咫尺的永西场远远地抛到了车后,全车人顿时躁动不安,敲打车棚高喊:“停车,停车!”

对此,司机不予理睬,只顾行驶。车离镇上越开越远,一直驶向那偏远的山区。

满车人哭的哭叫的叫,尔后相互约定:到了山区绝不下车,坚决要求换地方!

车至当地的老君山下,便是公路的尽头。这时早已从更偏远地方社队赶来的社员,在道路两旁等候着迎接小青年的到来。见车辆渐进,锣鼓声夹杂欢呼声立即响彻山乡上空!汽车戛然而止刹车熄火,没想到车上哭成一团的小青年们拒不下车!

车上车下就这么僵持着,场面异常尴尬,一时间搞得双方都不知所措。列队在土公路两旁的社员锣鼓哑然,面面相觑,这时人群中却有一个身穿黒色呢子中山装的瘦高个儿,蓄着平头,一副有些离奇变异的长脸,泛红的鹰钩鼻头,向外露出无法合嘴的大门牙。上身着略带褶皱褪了色的中山装,下穿黄军裤,脚蹬一双解放鞋,全身由上至下服饰搭配极不协调,自以为这身行头蛮时髦的,其实不然。站姿笔挺,背却佝偻,一看就是生在农村“半公半农”的基层领导。他的任务是领口号,一直在人群中窜来窜去。见小青年们拒不下车,终于忍不住朝着车上振臂高呼:“好不好,看行动!”几乎竭嘶底里的呼喊声,却没料到这一举动不仅没能激励出小青年们的觉悟,反而刺痛了他们的敏感神经,立即激起了知青们的愤怒,当即扬言要打他,场面更加僵持。

眼看着太阳渐渐西去,大家已饿得不行。那些有接待任务的农民便开始一个个来劝说大家:饭菜都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无论什么事,先吃了饭再说行不?行李就放在车上,绝不动你们的,一切事情等吃了饭再商量。这些朴实的山民终于说动了大家,先下车吃饭。

精神和物质的力量,在这里来了场微妙的较量。权衡之下,顺应了山民的劝告。

山民们的真情,令人感到:贫穷并不是最可怕的东西,并为之动容。这时天已黑尽,最终,一个个都把行李搬了下来,彼此接受了对方。按照落户分配,分别随同接人的农民摸黑前往即将入住的“新家”。

(四)、(五)

(四)

到了目的地,临时安排在队里的社员家里吃晚饭,热情的左邻右舍纷纷前来看望大家,还送来自己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食品——一汤匙猪油,几把酸菜。

饭后就安置在保管室临时腾出的一间空荡荡的土墙保管室,队长说还没来得及准备,只好将就对付一些时日后,待上面的安置款下拨后新建住房。

推开房门走进屋里一片黢黑,伸手不见五指,社员提来油灯点燃后稍能看清屋内状况。两张没有档头的宽人床架,摆放在墙的两边角落,床面铺有篾席,下面垫的是稻草;两张床边各放有一个破旧的米柜;房子的中间摆有一张旧式写字台,上面有一盏油灯,摆放两根长凳;角落里斜靠四把锄头,旁边四个粪桶,这些便是新居仅有的全部家当。

再环顾四周上下打量,因年久失修,简直就是怎一个破败了得,瓦房上的梁柱不时还有老鼠穿梭光顾,好似受到惊扰,见到生人打望新奇。此情景无疑让四个年轻人有些蒙了,顿时让人一下心都凉透了。

金红、申光明两个女的唰的一下眼泪串了出来,泪眼婆娑相互抱头大哭,任凭泪水往下掉,哭罢瘫软地斜躺床上,从未有个的绝望心情悄然袭来,脑海顿时一片紊乱,眼睛无神地向上紧盯房梁。

两哥们毕竟是男人,有泪不轻弹,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打起精神强撑硬汉。一个坐在床边,低着头闷声不响;一个坐在长凳上,翘起一只脚登在长凳上,两眼盯着墙壁发愣。两人情绪低落表情木衲,心情烦躁抑郁不安。为驱散黑夜笼罩引起的心理阴霾,消除难耐的寂寞,排遣心中的郁闷,各自点燃香烟猛然抽吸。罢了,往地下一扔,接着不由自主地用脚使劲踩灭,以此发泄不可名状的窝火气,排遣难耐的心里煎熬。

对于从小在城市长大,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人来说,转瞬间环境突然改变,面对如此落差,对于生理和心理是个极大的挑战。

大家沉默着,仿佛屋内空气被凝结,让人窒息,甚至静默得令人有些胆寒害怕,就这样无声的静默了好一阵子。为了缓和一下沉闷的气氛,生性乐观的金仁义为了转移大家的视线,暂且缓解心理压抑,将自己画的一些水粉写生画,小心翼翼地贴在进门正中的墙上,退后两步神情专注地打量一番后,又从军用书包里拿出随身携带的书籍摆放在米柜上,作为装饰品点缀其中,房舍顿时有种蓬荜生辉的感觉。

一番捣鼓之后,将住房简单装点布置,搞得倒像是有摸有样的,为“新家”增添些许生机。仿佛精神愉悦了许多,提振了精气神,寂寞不再可怕,黑夜不再空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此番举动,今天看起来似乎有点滑稽可笑,其实不然,当时他们的确是这样做的。反之,面对土房墙壁毫无生气,心神不宁空虚难耐,跟丢了魂似的。

至此,开始了第一天的农村生活。

(五)

严酷的现实摆在面前,已是不争的事实,就这样任由命运的摆布,似乎心有不甘,这样下去叫人咋过啊?住不像个样,屋外是大山包围,以后咋办?实在不敢往下想。

夜深深,时不时屋外响起狗吠声,闻听惊悚,心绪慌乱,为静静的乡村夜晚增添几分凄厉与惶恐。

两个女青年哭罢,屋内除了桌上的油灯微弱光芒闪烁,周围一片黢黑,死寂一般。油灯里的油快要烧干,光照渐渐昏暗,坐了一天的车,走了不少的山路,大家早已疲惫,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寂静的山村远离城市的喧嚣,偶有蛙鸣狗吠外,便没有任何的嘈杂声,是助推睡眠的催化剂,等醒来时已是大天亮了,早饭将就来时从家里带来的一些小食品之类东西对付了事。

两对兄妹经过一夜囫囵瞌睡,算是清醒了些,也精神了些。这一夜,各自想了很多,哭了很多,也梦了很多。这一夜,是他们平生以来既煎熬,又失望无奈,甚至是终生难忘。

第二天生产队给他们安排了妇女们干的活路,剥胡豆。

第一天出工干活,按照队长的吩咐安排剥胡豆的农活,这些都是农村妇女干的最轻松活路,可是对于刚来的城市青年,第一次接触农活来说,那可是一件让人吃不消的“苦累活”。

他们手上在剥胡豆,脑子却一刻没有停息,任由脑海翻腾思绪神往胡思乱想。难道从今往后就在这山沟里爬坡上坎,周而复始地修地球,过一辈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青春就在这穷乡僻壤里闪光,抑或葬送。人生的道路何去何从,顿觉前途未仆,人生迷茫,希望灰暗。

不知不觉中,磨磨蹭蹭地总算挨到了收工下班。

回到屋里,已是夜幕降临。大家手忙脚乱地生火做饭,吃过饭后又聚在一起交流感想,“汇总”白天的情况。

前面谈到下到生产队里的第一个晚上,就让他们感到失望。男女混住一间简陋破败的土房内,确实尴尬难堪生活不便,身处大山沟里,出门就要爬坡上坎,要是今后出工做活,那不更是要人的命吗?日后的生活更是不敢设想,思来想去心里不由平添苦恼。

平常遇事主意多的申光明从昨天进村起就一直沉默寡言,看着大家抑郁寡欢闷闷不乐,这时终于开腔道:“过两天赶场,我们到镇上去会一下其他一起来的人,打听一下他们是怎样安置的,这几天就这样将就过吧,回头再作打算。”接着招呼大家:“时间不早了,早点休息。干了一天你们累不累,反正我是累得不行了。”末了,倒在床上,一会便呼噜声响起。

申光明、申光亮兄妹与金红兄妹同是街坊邻居,而申光明与金仁义又是高中同学。基于此,几人一拍即合,一同搭伴到的农村。

申光明相貌一般,个子不高,中等身材。穿着较为讲究,从小崇拜军人,向往军营生活,遗憾的是从军梦想始终与之无缘,因而平时总爱穿一身绿军装。他的最大特点是头脑灵活好使,好学不深究,爱看书,却都是泛泛浏览。善言谈,喜欢与人交流。个子不高,满肚子“鬼名堂”,遇事肯动脑子馊主意多,说话较为“装腔作势”,言语中间总爱夹带“官话”。举止作派,给领导的印象此人“成熟”。算命先生曾卦象称其“有官相”,预测以后官运亨通。

其妹申光亮文雅大方,外貌形象很一般,身材不及金红,不大爱说话,显得比较“闷”。性格内敛倔强,遇事亦有主见,这点跟他哥没区别。凡事爱使点小性子,对此,当哥的常要谦让几分。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