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穹经》免费试读_江河浊复清
第一章 玉帝着将开天通,金皇令臣启仙途
自盘王辟裂混茫,身化天地天地后,天地之间生机勃现,洪荒表里灵气满溢。
彼时万物皆感灵机而生,百族同奉生气乃出。诸等生物,尽皆出世。
而众族莫不以盘古正裔自居,皆欲独享先神之遗泽,自占洪荒之圣土。于是各起纷争,互相攻伐,其间过去万千年光阴,太古各族所剩无几,仍然争端不止,干戈不息。
当此时,天地之间忽然灵感交加,精华汇聚;神气勃发,仙元迸裂。降生出一尊先天应天之神圣。此神圣生来五感通明,七窍无淤。且见风则长,出世不久已若成年之状。但见:筋肉精实,身躯俊伟,四肢修长,五官英挺;灵气外溢,神气勃发,周身金光灿灿,上下神威赫赫;千般神通胸中藏,万种法门心里蕴;可以上天宇,能够达地窍,左托日光之耀,右执月华之幽;前观洪荒之悠悠,后瞻宇宙之欣欣,体生灵之兴灭,感世态之盛衰;功德不下盘王,造化堪比鸿宗;生来圣神,执端天权!
神圣天目四察,俯仰天地:察天气之清,观地元之浊。而立于天地之间,豪气勃发,灵机霎现。于天人交感之际窥见一个“昊”字并一个“天”字,有感于怀,乃自名昊天氏。
昊天氏名号初定,志得意满,大开天目,顿时两道无匹玄光直冲宇宙四方。彼时正有龙、凤二族两军交战,各部兵马将士被这神光一冲,皆惊异不已,停止战斗,寻找神光来源。后寻求几番无果,复又继续伐斗。
昊天氏两眼神光又扫过几处,所见尽是战斗攻伐之景,其中血肉堆陈,冤魂呼啸,枯骨持旌,残鬼噬天,惨烈不已;而所谓和平欣荣之相,竟不得一见。
昊天氏殇之,收去神光,双目微阖,心中凄凉惨惨。正是:始知众族征伐之惨烈,初闻洪荒遭劫之凋敝。于是席地而坐,苦思拯世之法,冥想救民之方;遍搜亘古,推视未来。一心一意要想出一个救世的绝佳方略。
如此枯想了两三日,思维亿万,念及恒远。终于灵机顿现,慧果忽生,乃悟“以战止战”之理。于是欣然起身,自投劫中去了。
昊天氏入世后,时光流传,日月起伏,不觉千年尽逝。其间,昊天氏之大施雄略,广展英才不必赘言;周旋万端,纵横千游无需多述。只道最终平定四方战乱、八荒争端,止去万族攻伐之源,消弭亿古祸乱之根。故而人心归附,四海依平;天下咸歌昊天,万族共戴圣皇。
万族之生灵,莫不仰慕昊天之伟德,心悦诚服,诚惶诚恐,尊昊天为御天圣帝,昊天念众生之念,感众生之感,欣然受之。于是择定良辰,划分吉时;祭天苍,祀地黄。始登基称帝,加天帝尊位。尊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无为通明大殿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帝从此高临金阙,御极兆万。从此天地承平,再无祸乱。又治业数年,彼时已俨然太平景象,全乎盛世气态。
这日大天尊临朝,高坐御位,底下两班文武分列,侍从高声呼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此时文臣一列闪出一仙,须发皆白,神态慈善,身着白底黄边宽袍,手持白净无暇玉笏,正是太白金星李长庚。李长庚道:“臣有本要奏。”
玉帝道:“奏来。”
李长庚乃道:“臣闻当今人间神迹不显,圣象无存,于是凡人疑神。天界各神莫不断绝祭祀,不复香火。”
玉帝眉目低垂,道:“何至于此?”
李长庚拜道:“臣不敏。查阅典籍,遍览故册,深思熟虑,谨慎思察。以为实乃千年来绝天地通,致人神断绝,无有联系之故。”
玉帝垂首,俯瞰文武,道:“诸卿有何见解,但奏无妨。”
却说时,一仙又出,众人定睛看时,是文曲星比干。
比干躬身道:“天丞之言,发乎真心。臣深以为然。”
此时又一仙出班,乃文昌星张亚子。
张亚子道:“天丞之言,合乎事理。臣亦以为然。”
玉帝圣目浏览群臣,文武两班尽恭伏倒地,齐道:“臣等皆以为然。”
玉帝颔首道:“既如此,朕即着托塔天王李靖并其子三坛海会大神李哪吒前往封口,复天地通。”
李靖、李哪吒出班道:“臣等遵旨。”
玉帝再颔首,道:“退朝。”话毕,起身转入殿内,众臣躬身而退。
托塔天王李靖下朝回府,闷闷不乐,招其子哪吒进见。哪吒乃入见,却见李靖郁闷之色溢于表面,惊诧不已,道:“父亲何故结郁至斯?”
李靖叹道:“上着你我开天地通,汝莫非不知?”
哪吒道:“自是知晓。孩儿以为开天地通乃广利好事,父亲又何故作悲戚状?”
李靖摆手,道:“未必。”
哪吒问其故,李靖却不肯再说,只和哪吒商议开天地通诸多事宜。哪吒心中虽有疑云千朵,此时也不好再提。只得强自按下,与李靖商量开天通事宜。
却说玉帝退朝后,驭八景鸾舆,径往兜率宫去。宫前二童子远远望见天尊法驾,慌倒伏在地,口称:“参见陛下。”
玉帝颔首,下得八景鸾舆来,二童子遂起身开门,为大天尊引路。
此时太上老君已有察觉,抬得头来,却窥见天颜,于是慌停了丹炉,向玉帝见礼。玉帝颔首,道:“朕差老君所炼九千炉大乘仙丹,炼得否?”老君道:“幸不辱命,老臣日夜不停,恰于今日晌午炼完。分装已毕,现存于丹库之中,以待陛下取用。”
玉帝颔首道:“且着我取来。”老君称是,遂差二童子往丹仓取丹。须臾,二童子各手提一只乾坤袋出,老君道:“开袋。”二童子遂解开袋绳,朝下略略一抖,从中忽然滚出千把个青铜大鼎来,接二连三,逐个铺满兜率宫殿。
玉帝御眼低垂,道:“确有九千炉。”将衣袍一拂,只见宝光一闪,九千个大鼎便尽数收去。二童子吃了一惊,也不说话。玉帝收了丹,又向老君道:“有劳爱卿。”老君慌拜道:“此臣之职分也,何幸竟劳陛下挂念!”玉帝乃去。
第二章 如来大佛转生人间,昊天至尊化身世俗
天地开通,天帝做宴。邀西天灵山诸佛,齐来会宴。
彼时如来大佛踏光而来,双手合十,口唱颂词,曰:
“至尊昊天,至伟太一。
高坐九天,执掌九方。
应天而生,先天而存。
至神至圣,惟真惟玄。
一念开天,一念辟方。
造化千万,存乎一思。
宰执仙神,号令群真。
功媲盘王,德堪鸿宗。
世之贤尊,至哉圣皇。”
天帝笑道:“可以止矣。朕有何功,可受此礼赞?”
如来佛祖脑后明轮升起,周身毫光大放,含笑道:“陛下功合宇宙,德含荒洪,何谓之无功?”
天尊闻言,神情肃穆,脑后升起明轮,轻吟道:
“世尊圣佛,释迦牟尼。
四九悟道,功德树下。
一念法生,一念缘灭。
灵山顶礼,至圣佛宗。
过去未来,列尊现在。
群佛共主,群贤共尊。
阐发真理,启明人昧。
叩道极天,至理至佛。
圆满大乘,无忧极乐。”
如来大宗感动,周身毫光忽然一敛,现出诸佛之状,圆满之意。
昊天大天尊颔首,明轮沉下,升起天庭之影,诸神之相。
二尊齐颂曰:
“天地之主兮,人神之尊兮,生灭之神兮,造化之宗兮,玄变之机兮,太上之圣兮,无上之圣兮……”
刹那间,二尊身后诸佛、众神之像忽然齐齐大绽光明,诸佛、众神之像焕发神采,彼时,二尊又道:
“……仙真之御主!”
当此时,诸佛、诸神齐齐从二尊身后灵山、天庭之虚像中踏将出来,共唱道:
“仙真之御主!”
彼时,又有天仙奏乐,神佛颂歌,合众神诸佛唱作之声,妙乐之至。
须臾,玉皇大天尊停罢唱诵之声,道:“朕已遣托塔李天王及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复天地通,如来佛可以下界传道矣。”
如来佛佛眸低垂,慈怜道:“如今下界正法衰微,邪道猖獗,正是吾下界之时。”言毕,如来佛周身灵光寂灭,金身寸裂。须臾,化灰而去。
诸神吃了一惊,唯灵山诸佛诸菩萨面露了然,口颂“阿弥陀佛”。其中一尊菩萨出位,唱道:
“正法衰微,邪道猖獗。
善人抑之,恶人扬之。
善事隐之,恶事张之。
呜——
至哉世尊,灵山之主。
圣眸低垂,慈怜世人。
呜——
投身轮回,寂灭灵体。
再临人间,遍布正法。
慈悲天心,降恩世人。
无上功德,佛宗圣祖。”
诸佛诸菩萨诸佛门人心中有感,皆和而唱之。刹那间天地异象迸现,无边功德如潮如海,一轮金光灿烂生辉。
天帝笑道:“佛宗舍身而不顾灵山,实大气概。朕虽亦有此心,然天地通复,正值事业振兴之时,朕忝为天地共主,实难如世尊一般。”
诸佛停止唱诵,与众神一道拜道:“陛下身系兆亿,极贵之体。虽有救世之心,亦不能分身。”
昊天天尊闻言,圣眸遍视神佛,忽然笑道:“朕诚分不得身乎?”言毕,天尊御体忽然大放光明。远比阳光亮,更胜天辉强。众神佛眼眸难睁,勉强支持,只见光明之中人形微现,正是天尊模样。
忽然人形晃动,一分作二,一左一右。随后光明衰减,恢复正常。
诸神佛再看时,只见玉皇大天尊之右又添一天尊。相貌与天尊一般无二,惟冠冕服饰及身态不同:天尊冠天帝冠,右者冠荆棘冠;天尊服天帝服,右者仅腰缠白布,上身并无衣裳;天尊状貌与人几无差异,亦为双手双足,右者背又多生二手,一持荆条,一持玉环。
天尊笑道:“此乃朕之化身,与朕同属一人,又分是二人,故不与朕同号。”
右者亦笑道:“吾为昊天亦非昊天,吾为玉皇亦非玉皇。余因下凡而生,余因离天而出。余名颢天,而此颢天非彼之昊天。”
诸神佛闻得此言,忽然福至心灵,齐齐拜道:
“颢天尊王!昊天天尊!”
彼时有神出焉,高声唱道:
“正道压抑,邪道狂猖。
人间多厄,岂比天堂。
劫难复生,世人多难。
噫——
至高神皇,至尊天帝。
御目所览,尽布腌臜。
噫——
身外化身,持荆持玉。
名之颢天,颂之尊王。
布仁于世,施义于民。
扶持正道,尽灭狂猖。”
颢天尊王含笑点头,微摇手中玉环,霎时玉环灵光勃现,千万缕瑞气从中挥发出来,各自飞入众神佛真身中。
众神佛受用此瑞气,又齐齐称谢。颢天尊王只颔首,轻摇玉环,倏忽消失不见,自投凡间去了。
却说颢天尊王降世人间后,以神眼略略扫视人间世态,而后圣眸微阖,思虑片刻,复又睁开,心下感慨万千。
其暗思道:“天之一日,地之一年。复天地通不过二日,世俗已二年余。而灵气初生,修士秉持上古遗法,始得道果。更有修心者,境界高绝,一得灵气,扶摇直上。”
颢天尊王复又思量:“余之下界,在扶正道。如今灵气新生,人心浮动。恶念丛生,乃行恶事。而今之计,惟显圣于人。以震慑人心,平定乱象。”
念一至此,颢天尊王心气舒泰,欣然迈动步伐,径往人烟处去了。
……
“掌教。”
“师弟。”
静室,二道人铺毡对坐。
年长者,姓余名吾隆,字显。
稍少者,姓李名巍,字鸿。
余吾隆,当今青城宗宗主。李巍,青城宗长老。两人皆是天底下有数的高手,剑气纵横十数里的天人。
“我昨天睡觉的时候,梦见了玉皇大天尊。”余吾隆认认真真地,一字一顿地如是说道。
李巍眼角一动,含笑道:“师兄好造化。看清楚天尊长什么样子了吗?”
余吾隆面色变得古怪起来:“天尊未戴天冠,未服天服。持荆持玉,冠荆棘,腰缠白布,背生双手。”
李巍闻言,“哈哈”一笑,摆摆手,道:“师兄身为我道门领袖,各尊神灵之相深印于心,怎么会将这尊持玉之神看成大天尊呢?呵……”
余吾隆也不由带起了一丝微笑,道:“师弟莫要取笑,大天尊的圣相我自是知道的。不过,我自昨夜于梦中看到那尊神圣时,心里就笃定,这尊神,一定是大天尊——到现在,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李巍向前倾了倾身子,终于露出严肃的表情:“师兄到底想说什么?”
余吾隆缓缓直起身子,掸了掸道袍:“师弟。昨夜,天尊以另类相显圣于我,言:‘吾为昊天’,遂化金光而去。我觉得,这应是天尊的化身相。”
李巍仰视着面前的余吾隆,“天尊再无他圣迹?”
余吾隆摇摇头。
……
天裕十一年,青城宗宗主朝见天子,阐述道家之法理。天子闻道乐之,乃问诸神仙之事。
青城宗宗主乃遍说天庭众神圣。外貌表相,生平事迹,无不详细。
于是天子虚前席。而言及至高玉皇大天尊时,宗主忽然言之略略,天子甚疑之。宗主曰:“上帝有化他相,吾不能尽知此他相。故不能尽言,恐言之不实。”
天子复问上帝他相。宗主曰:“上帝有法王之相:持荆持玉,冠荆棘,系白布,背生双手。此为他相。”
天子于是诏定天下道门各派,修筑上帝法王金身,供以香火。
……
“师弟,你的‘补天阙’又长进了!”
天居派演法场,一少年看着面前绚烂深邃的光辉,出言赞叹道。
光辉渐渐散去,露出另一位少年的身形:“师兄谬赞。我只不过是按部就班,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做。”
那少年闻言,又赞道:“好!淳朴自然,赤子之心!”
这一回另外那名少年只能和着干笑几声了。
“对了。”少年停止干笑,“最近掌门他们修筑的法王金身……是真的吗?”
常岳笑道:“金身自然是真的。”
安渠“啧”了一声,道:“师兄,我问的是法王是不是……真的?”
常岳悠然道:“那还能有假?”
安渠“呵呵”一笑,道:“平白无故出现一尊神圣,总让人觉得……不对劲……”
常岳负着双手,踱步走到安渠身后,感慨道:“安师弟,你还是年轻。”
安渠心说你只比我年长半个月。
“你知道……这世间有哪尊被供奉的神圣不是被平白……出来的?放宽心。”
安渠若有所思。
可是,倘若神圣是真的呢?
“又在谤神。”颢天摇摇头,驾起云头,往他处去了。
“神王曰:‘善哉。李政不偏私,不泛爱。是大贤也。’你们知道吗?神王也夸过咱道门李政呢!”
一中年男子,面色潮红,颇为兴奋地对着他周遭的人们如是说道。
“嗨,李政还不是你家老祖宗?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喽。”人群中不免有人起哄。
“放屁!”男子脸色更红,“这是《玄史·神章第十七》里面的!你自己去查,会是老子编撰的?”
“嘿,你说是就是喽……”
“去你娘!”男子直身而起,“那个狗日的乱喷的?”
“哟,生气了啊……”
男子眼睛一眯,“不妨出来做过一场?”
“好!”人群中跳将出来一个干瘦男子,“许意,敢请赐教……”
“曲折非天·乱象。”
霎时,一道玄光冲天而起。
……
“李师兄,你又把人家打残了。”
“嗯,我这算是遂了他的愿。真是无量功德。”
颢天暗自颔首,打的好。
嗯?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