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牛不息》: 川剧的没落
第一章 川剧的没落
时历公元2004年5月10日,渝州境内,美丽小城,棠城川剧团内。
“哎,要是我们剧团就这么解散了,我们以后干什么啊。”小梅趁着排练的空隙,唉声叹气地抱怨着。
“嘿嘿,副团长,您也是这里的老资格了。要是您准备做什么买卖,一定也要让我跟着喝点汤啊!”小张赶紧凑到了副团长旁边,给他端茶递水扇扇子。
“小张!你这段时间的演出,老是忘词。观众们不清楚,我还不清楚吗!”陈富贵负责演出,他这段时间对于小张是很不满意,“刚才排练你又忘词了,有时间还不如多记记台词!”
“小张啊,先快去记记台词吧,晚上还有演出呢,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副团长摆了摆手,也叹了一口气:这陈富贵的认真态度,跟他都合作了十年了,自然是了解得清楚。
“好的,副团长您说的太对了!我这就去记,保管晚上演出没问题!”小张脸上笑哈哈,心里却不停嘀咕着:这表演也没两个人看,说不定今晚就成了最后一场了,还要求那么高。
前一段时间,一则本川剧团就快要解散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剧团都人心惶惶。
其实就算没有这则消息,他们也很清楚:现在的观众越来越少,他们剧团的解散是也是写在日程表上的事。
这则消息仅仅是个导火索。
团长周廷军从演出厅的大门那边缓缓走了进来。
在舞台上排练的所有人都停了下来,静静地站在原地,看着团长慢慢走过来。
不过一路低着头的团长,总觉得他的步伐有点沉重。
“先休息一会儿,都过来吧。”团长走到了舞台上,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
台上的演员,后台的后勤,全都聚拢了过来,把周廷军围到了中间,目光却全是盯着那个文件袋。
他们知道:那则消息的真实性,就写在团上手上的文件袋里。
“也不要这么严肃,大家作为同事,也从事川剧事业这么多年了,想必你们也很清楚我们这个行业的前景。”
听到周廷军这么说,大家都低下了头,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已经很明显了。
“最开始我们自给自足,算是过了段好日子。随着观众减少,我们也得到了文化局的扶持,大家的生活也没有受到影响。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接连赤字好几个月了。”
周廷军顿了顿,深呼吸一口:“很抱歉,各位,一个月后,文化局就会停止对我们的扶持了。我作为团长,也很抱歉,不能继续维持剧团正常的运作了。我们的剧团,从下个月开始,正式解散。”
宽敞的演出厅里鸦雀无声,舞台上的人也都仿佛成了石像:这该来的,还是来了。
“前一段时间,我们剧团尝试放映了几场电影,效果很不错,比我们演出时的收入要高。以后我们会转型播电影,但是播电影也养不了这么多人,大家还是提前各自都做好准备吧。”
唉声叹气的声音在人群里此起彼伏,没了这个饭碗,艺术出家的他们大多数人,好像看不清前面的路该怎么走。
“大家先静一静,我的话还没说完。”周廷军又清了清嗓子,挺直了腰杆,“但是,这个事情还有一点转机。”
这一个“转机”倒是立刻又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了起来。
“我们现在还不能停止演出,这不仅仅是我们的饭碗,也有我们的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月末的时候,文化局给我们剧团安排了一场特别的谢幕演出。”
“来收看这场演出的观众,就是来我们棠城参与商务合作的很多大老板。其中有一个本地人,听说对川剧很有兴趣,要是我们有机会得到他的投资的话。”
“那些大老板会对川剧有兴趣?”小张不可置信。
“会,这是本地人,所以我有一点了解他。我估计,至少有十分之一的概率。”周廷军一面轻轻点着头,一面扫过面前每一个人,表现得很有自信。
十分之一,对于他们来说,当然已经很高了。
舞台上的气氛顿时好了不少,大家也赶紧投入到了排练之中。
不管怎么说,给那些大老板表现出最好的一面,就是他们能做的全部了。
陈富贵跟着周廷军后面,来到了办公室里。
“老周啊,你说得是真的?我可看得出来,你没说实话。”陈富贵跟周廷军多年好友,自然看出了这假话。
周廷军看了看周富贵身后,没有人跟过来,赶紧把办公室的门关上了,声音也降了下来。
“老陈,特别演出是真的,只不过十分之一是假的。现在人心惶惶,大家都没心思排练和演出,我这也是稳定军心的计策。”
“那你说,到底有多少把握能吸引那些老板?特别是那个从外地回来的本地老板?”
“哎,我其实心里完全没底。时代在变,我们川剧已经不受待见了。那些老板,看中的是前景和收益,投资我们剧团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办公室陷入了短暂的平静。
“对了,老陈,你儿子成绩可是好得不得了。但是你以后也别让他来这里学川剧了,就算作为兴趣来说,以后都没用了。这不都快小升初了吗,考他个全县第一,给我们剧团也长长脸!”说起陈富贵的儿子,周廷军可是打心底喜欢。
“他哪有这么厉害。”说起儿子,陈富贵也不由得笑了起来,“那小子,最近在背那《秋江》的台词,他老说我演得太死板。”
“你看你儿子多了解你,你确实有点死板,哈哈!”周廷军也跟着笑了起来。
“但是,老陈,说真的,你打算以后怎么办?”周廷军收敛起了笑脸,变得严肃了起来,“你是团里的老资格,可以留下来继续经营,把我们这里经营成电影院,你占股份也可以。要是你想自己出去闯,我还真不放心,你太老实了。”
“谢了老周,我再考虑一下吧。”陈富贵透过玻璃窗,朝窗外望去。
我本是一演员,其实仅仅想靠着我的演技,养活我的人生而已。
演出厅里,一个瘦小的身影推开了侧边的大门,哼着欢快的小曲,蹦蹦跳跳地朝着舞台上跑去。
第二章 生而得名
“哟,小演员,又来了!”陈言刚走上舞台,小梅就过来摸他的头。
“小梅姐姐,我不是小孩子了,别这样。”陈言赶紧后退,躲过小梅的魔掌。
基本上每天,陈言都会来他们剧团凑一凑,这跟他第二个家没区别:父亲是这里的演出指导兼演员,而母亲曾今也是这里的演员。
来得早的话,就可以跟小梅小张这些演员学上几招。
要是来得晚了点,就像今天这样,他们则下班了。
那就只剩一件事:叫爸爸回家吃饭。
“对了,小言子,以后别来了,有时间多回家学习学习,你都要考试了。”小梅帮他理了理衣服,“你爸在你周叔办公室。”
“对了,小梅姐姐,有时间陪我演一下《秋江》吧,我可是把台词全都记住了!”
“好,等以后有机会吧。”小梅终于还是摸到了陈言的头,又帮他把有点乱的头发理了一下。
“一言为定!”陈言还伸出了小指,跟小梅拉了个勾。
路过熟悉的后台,顺着小道,他直往周廷军的办公室而去。
倒是在办公室门口,陈言看到父亲从里面出来,嘴里还叹了一口气。
看来父亲今天心情又不太好,这个样子已经保持了好一段时间了。
他乖巧地跟在父亲后面,十一岁的他并不懂父亲的烦恼。
陈富贵一路顺着陈言来的路,走到了演出厅内,在第一排观众席的正中央,坐了下来:“陪我坐一会儿再走。”
“哦。”陈言也在旁边跟着坐了下来,学着父亲的模样,看着眼前的舞台。
舞台上的人都去吃饭了,一会儿晚上还有表演。
“儿子,你喜欢川剧吗?”
“喜欢!”
“那你学了这么多川剧,你自己想演吗?”
“想!”
“那要是让你在这里演,你会演吗?”
“会!”
陈富贵很得意,对于自己的儿子跟自己有一样的喜好,他很自豪。
但是,想到接下来的事,他感到前路茫茫。
“儿子,要是川剧以后消失了,怎么办?”
“为什么会消失?你不是就在演吗,怎么会消失?”
“演员还有,但是观众没了。怎么办?”
“你们演得那么好,观众不会消失的!”
陈富贵睁大了眼睛,转过头来看着天真无邪的儿子:他还小,还不知道市场的供求关系,社会的发展。但是,他却说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川剧,也是一种表演,只要你演得好,就不会没有观众。
“那你想成为川剧演员吗?”
“想!”
“这可能比读书还无聊,你确定吗?”
“读书虽然不无聊,但是我觉得川剧更有意思。”
陈富贵笑了起来,陈言也跟着笑了起来。
“你知道你为什么取名叫陈言吗?”
“我问过妈妈,不是因为言子儿是我们的方言吗?我同学也这么叫我。”
“那是你妈妈逗你玩的,其实因为我对你有一个期望。”
“什么期望?”
“承延。”(注:方言里,承延和陈言同音。)
“没听懂。”
“以后你自然就明白了。”
“两父子在说什么呢?快回去吃饭了,晚上还有演出要忙呢!”周廷军出现在演出厅门口,“快出来,我开车送你们回去!”
“老周,我想让陈言上台表演川剧。”陈富贵一面走向门口,一面说道。
“老陈,你没喝醉吧?”周廷军觉得陈富贵在说笑话。
“我是说真的,”陈富贵父子已经走出了昏暗的演出厅,他轻轻地摸着儿子的头,继续说道,“相信我,这孩子可以的。”
“老陈,要是你早点新加角色都还好说,现在都到了这个地步,你怎么也加不了一个小孩的戏啊。要是加一个角色的戏,大家又要多练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以后陈言代替我演一两出戏,要他完全替代我,现在还不太可能。”
周廷军傻了眼,他感到这陈富贵的脑路有点清奇:“你认真的?他可以吗?”
倒是陈言赶紧接过了话:“周叔!我可以的,我都背了好多剧的台词了!好多戏我都会倒着念了!”
“不能乱吹牛!你怎么可能倒着背。”
“我说的是‘念’,不是‘背’!”
“这小子,就会耍滑头!”陈富贵爱怜地摸着儿子的头,他从出生到现在,就在自己的熏陶下,对川剧耳濡目染,而且有空就往剧团跑,可以说对于川剧的学习已经是到位了,只是缺乏演出的经验。
“反正演出的事你管,你觉得行就可以。但是今天晚上就开始吗?”周廷军也知道这个小戏迷,混了这么久,还经常点评剧团里的专业演员,倒是有模有样的,有点实力。
“不,今晚还不行,从下一次开始。”陈富贵见儿子的书包已经垮到了胳膊上,蹲下来帮他把书包整理好了,“今晚,你就站在舞台旁边学,晚上回家开始特训。”
“好!”陈言露出了灿烂无比的笑脸,这可是父亲第一次,同意让他站在舞台上的旁边学习。
“还有,站要有有站相,书包要背好,背要挺直!”陈富贵又拍了拍儿子的背。
陈言倒是脚底抹油,赶紧跑到前面带路去了。父亲可是个练家子,拍在背上还真的挺疼的。
“老陈,你认真的吗?陈言没必要学这个没用的川剧了啊。”
“老周啊,总不能让他学了一辈子川剧,却连一次舞台都没上过吧。”
这十一年的短暂人生,确实就是现在陈言的一辈子。
晚上的演出,在空荡荡的四百多个位置的演出厅里,上座率只有十分之一。来的都是些老戏迷,年轻人也没几个。
陈言以前都是在台下面看戏。久而久之也跟一些老戏迷很熟络,那些公公婆婆级的老戏迷,也总会给他在第一排留出个位置。
毕竟座位这么多,但是渐渐地,空着的位置是越来越多了。
他第二次在舞台上近距离看表演,以前虽然也很近,但是毕竟是台下,这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想起行当里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陈言看了十年戏,终于熬到头,也看到台上来了。”他得意洋洋地心里想到。
虽然有觉得有点不对,自己看得懂这戏的时间也没有那么长。但是转眼又一想,自己还在娘胎里,可就开始听了,然后从小也被妈妈抱在怀里看戏,这十年以上的戏龄,也算不得假。
小家伙就躲在幕布旁边,一个人摇头晃脑地思考着这天真的问题,得出结论之后,还摸着下巴,露出了满意的笑脸。
然而,当他小心翼翼地掀开了幕布的一角,朝台下看去的时候,他却是傻了眼。
六年之前,那一次淘气地冲到后台来,也是差不多站在这一样的位置,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座无虚席的一片繁华景象。
而现在,除了前几排人多一点,后面全是空着的座位。
灯光不及之处,是一片昏暗,有点可怕。
陈言每次等演出一开演,就完全被吸引住了,也自然而然地从来没有注意过,自己的身后,早已物是人非。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