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谈琴》:你认为应该怎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流专业人才和卓越教师?
你认为应该怎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流专业人才和卓越教师?
以“变”为“定”,以没有定式为有模式。
以某种固定的模式来打造一流专业人才和卓越教师是很难行的通的。模子里出来的,多是批量生产的产品。因为已经定型,所以大多前景有限,不足为贵。真正的一流人才和卓越教师不是“被”打造出来的,而是自己长成的。
需要什么?时间、空间和养料。
时间是最重要的。或长或短,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时间。只是不要急于求成而已,教育不是几年的事情,是几十年,甚至子孙万代的事情,不论是学习还是教育,都要耐的住心才行。
再说说空间。
日本有一种方形西瓜,怎么回事呢?原来西瓜在小时候就被一种方形的玻璃罩子罩着了,所以西瓜长大之后就成了方形的。噢!原来空间可以改变物体的外形啊!那如果把一个幼体动物也放进罩子里,会怎么样呢?
世界上发现的狼孩有十几个。为什么要提这个?因为这些狼孩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当自己是狼。除了一个人的身体,他们完全按照狼的生活方式活着,而且很难改回来。这就又说明了一个问题------空间可以改变人的精神。
物质上的空间可以改变生命的形体(就像动物进化一样);精神上的空间可以改变人类的精神。所以,想要打造一流专业人才和卓越教师,那就要有一流的、卓越的空间。
还有就是养料。要人才和教师为了什么?为了知识的进步。所以知识的积累很重要。牛顿的伟大不仅在于他自己,更在于他身下的“巨人”们,在于毕达哥拉斯,在于柏拉图,在于所有先于他的古人。就像中国的仓颉、神农……,没有从古至今的这些人们,怎么会有现在的五千年文明!同样,没有无数人类“巨人”们的知识积累,是不可能打造现代的一流专业人才和卓越教师的。
说这些,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一流专业人才和卓越教师不是无缘无故就能诞生的,是需要很多条件的。而这些条件,不是简单的创新就可以达成的,需要无数人、无数时间的积累。所幸,人类社会不缺这些条件,中国更是不缺!中国近代有很多精彩艳艳的大师,足以为证。
看中国近代的大师,有一个共同点------个性强烈!好像从古至今,从中国到世界,所有的成就者都有着这个特点。金岳霖、章太炎、爱因斯坦……呵呵!
这是不是说明了什么?
我想说,与其去在无可奈何时去创新一个模式,不如放弃这个模式。人类在地球生活,更是在宇宙中生活,为什么非要纠结地球呢?宇宙能容纳地球,地球能容纳人类,那人类应该也能容纳一个新的时代。
有一个外国学者曾经发问:“为什么西南联大几年出的人才比现在清华、北大三十年出的还要多?”
因为自由!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池子大了,才能养出更多、更大、更好的鱼。
我们的世界
有一个古人(名字忘了)提出过这么一个理念:如果世界上第一个看见白色的人类将“白色”叫成“黑色”,那我们现在是不是也会理所当然的这么说?诡辩,但挺有意思的。
依理类推。如果第一个看见树的人类将“树”叫做“人”,又将“人”叫其他的什么东西,那我们现在要怎么说?如果第一个定义“性感”的人类将这种吸引力称作“恶心”,那我们现在看见一个美女,是说恶心还是说性感?
人类将世界上客观的存在都用自己的想法加命名。世界就是这么个世界,东西就是那么个东西,只是因为人的命名和传承,就多了一层意义。
正是因为这种不断的认识世界,人类得到了安全感,物质上“安全屋”越来越高大结实。但也因此,一些人活在了名字的世界里。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