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耀州牡丹园》免费试读_月下狐痕
第一章 入他乡
(一)给自己一个心安
回来已经两天了,还是那样平躺在床上,双臂一个放在肚子上,一个慢慢的尝试平放在床上,然后在它的下面垫几本书。屁股腰部和背部已经变得麻木,其实,我的愿望很简单,我只想是想翻个身而已。
对于这件事情,世勋和康子这两天每次来看我的时候总是蹙着眉头,我只能无奈的笑一笑,说声没事,躺几天就没问题了,也完全忘了自己那个时候窘迫的样子,躺床上连身都起不来。如此,我每天的吃喝全靠阿伟负责了。当然,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好的差事,对于只吃清淡爱喝稀饭和茶叶的我来说,也怪难为他的。
可能是因为肿胀疼痛不减轻,我怀疑肩膀上两个物事的骨头是不是有了问题。其实,自己是被怕的,因为手掌里面还有两个金属体呢,如果再在身体里面塞几个,恐怕要成变形金刚了。想到这,我说,阿伟,陪我去医院看看。
等待,总是这个世界上令人最焦虑的事情,你分不清下一刻和意外那一个先来。彷徨着的,孤单着的,是让人受伤着的。在等待X片结果的时候,阿伟终于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支吾了一下,说回来时摔得,他明显给我一个鄙视的眼神。挺尴尬的,我总不能说我因为要保护裆部某个重要部位,然后从停着的脚踏车上和地面来了一个瞬间拥抱吧?我告诉他,到达的第二天早上刚醒来,透过宾馆的窗户,看到一个白色的世界,我们心里就蓦地一声,事情糟了。我不知道我们究竟犯了一个什么样的错误,只知道我们昨天一大早似乎穿着短袖去一个地方,然后越走越冷。骑着单车,重复了一个脱衣服与穿衣服的过程。马上到耀州的时候,天空飘一大白,就像费玉清的《一剪梅》中所唱的“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反正我不知道我的手指头们是什么感觉,只记得她似乎突然间变得很调皮,一点都不听我的话了。还有点抱怨,是说它饿了还是它不喜欢这样的天气,还是没有给它穿足够保暖的衣服。
晚上住的地方挺有意思,君悦,因君而悦,让君悦。我没有具体的了解是那个,累呼呼的到房间洗漱就睡了,不知道那俩家伙去探究没有,但我总觉得似乎他们在我面前消失了一段时间的。
玩弄一会手机,该为人眠时。虽然房间里面还有许多的包子,炒面和稀粥味道,但都很安静,就像一开始到了耀州所看到的那座牡丹园,那一刻,整个眼圈都是静的,看着她,深呼吸一口气,似乎这时,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芬芳正迎面而来。
一夜长眠。
(二)怎样吃问题
其实,下雪天的既定行程是很简单的,白茫茫的,很不适合外出的。一夜,抛掉昨天的疲虑,再加上白雪,一切都是新的。
耀州地处渭北高原南缘,是关中通向陕北的天然门户,素有“北山锁*****辅襟喉”之美誉。因此,耀州的天风格迥异。有风景自然区,有冶炼采矿区,有恋尘归隐区,有食贪果欲区。而作为上古阴康氏治地,其重最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走出了一个个名传千古的人物,中以“一圣四杰”最为传世久远。隋唐“药王”孙思邈,西晋哲学大家傅玄,以书法行天下的柳公权,以山水画圈世界的范宽和以史学问古今的令狐德棻。古人虽往矣,然其遗迹永存。有一些地方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如药王山。
古往今来,两地交界之地,文化的交融最适繁荣,往往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耀州也不例外。当然,对于三个睡到十点钟才起床的家伙来说,最关注的非美食莫属了。打开手机一搜索,呀,大刀面,好家伙,面难道还能做成大刀形状的吗?于是,我对康子说,咱们去吃面。没想到他马上来了一句,不,我不吃面,要吃米饭…..。迎着来自西伯利亚大平原的寒风,走过一条条充满蜀桧,红叶李,水杉,梧桐,国槐的的长街,三个还在争斗的声音像高昂的音响突然间电力耗光了一样,戛然而止。然后,在一家店门口,有这样三个人。充满欲望的眼睛下是微微颤抖的身躯,并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冷。咦,仔细一瞧,面馆?才豁然明白。
大刀面,顾名思义,大刀切的面。此刀长二尺二寸,背前端宽三寸,背后端宽四寸,老秤重十九斤。在切面时,右手提刀,左手按面,边提边落,案随刀响,手随刀移。而此面,更是难得。先用手搓成絮状,木杠压,成硬块,盘起回性,擀开一毫米厚薄后拎擀面杖叠拎起成半圆形。此面煮好后金黄如带,浇一事先调好的油炸面酱,豆腐,粉条臊子和其他调味品,酸辣可口,长久食用,可治胃寒。
因为某些原因,我们终究还是没有吃到大刀面。拐过市政府的一条大街,下车,在一家川菜馆里坐下。一盆CD冒菜,一份干煸豆角,一份玉米牛肉羹,一份水煮肉片。
菜是康子点的,这地儿基本上属于他本省,处于好奇,我亦是用手机查了一下。干煸豆角是用豇豆制作作为主要食材,进行干煸,是川菜常用的做法。以酱油、香油、味精、醋作为调料制作而成的一道家常菜。口味咸香辣,色泽嫩绿,口感脆嫩,营养丰富。多食对由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症状,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水煮肉片,亦是川菜,是一道地方新创名菜,其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发扬于西南,自贡名厨范吉安,创新出风味突出的水煮肉片,此后不断演变,在各地餐馆都比较常见。噢,对了,还有冒菜和牛肉羹,可是怎么身体有点不听使唤,嘴里怎么突然涌出了甘泉....
煎熬.....
(三)莫愁前路无知己
看到他们俩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而另外的半边却尽量的不挨着任何东西,像个未出闺的小姑娘似的,我仰着脖子大笑,他们亦是。或者是为了更好的宣泄自己的某种心情,坐好以便于亢奋点的兴起。良久,热蓬蓬的饭菜,在空气中打着烟圈飘了过来,三双筷子几乎是同一时间钻进了盘子里面。一时之间,筷子出鞘声,筷盘撞击声,筷牙交错声,含舌翻转声,蓦然齐作,编织成另类的进行曲,宣示此战开启。
空气安静。
满座无不侧过头,伸着脖子。一双双眼睛似乎在此刻,被无形的力量把眼中的焦距同时调整。然后,脸上原来紧绷的白里透红的皮肤,突然变得褶皱,扭转成痛红。但,低头的还是在低头,似乎盘子大战会决定什么重要的事情一样,已进他乡。
伴着康子的最后一声吸溜声,此战终于是告一段落了。摸摸原本干瘪的肚子已经升了起来,格外满足。窗外的雪,似乎也没有那么凛冽了。好天气了,是该出发了,不知前路还有多远。这时,一位看起来风尘仆仆的蒙面人走了进来。他身着红色波司登羽绒服,脚踏藏青色睿登高帮户外登山徒步鞋,摘下满是风霜的迪卡侬头盔,抹去脸上的法洛华挡风镜,把伯希和围巾一撕。“呀,好帅气”,大叔听到声音,打量了一下我们的行头,微微一笑。蓦地,似乎有些东西涌进了身体里面。
是啊,莫愁前路无知己。
第二章 药王
(四)选择走在这个世界
十二月的北方,惹怒了西伯利亚大草原上的恶狼,它们呼啸而下,萧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枯黄永远是主旋律。六千五百万年前,我们还没有秦岭山脉,没有天山山脉,我想那时候的北国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冷。
耀州隶属铜川,铜川市是陕西省省辖市,地处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接交地带,与延安、渭南、咸阳3个地市毗邻。面积3882平方公里,全市下辖宜君县、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历史源远流长。铜川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月季变化明显。因此,这里从古至今孕育了大批能人善将,钟天地之灵秀,孕造化之玄奇。唐高祖始闻,建西北第一座皇家避暑宫-----玉华宫于此,另陈炉古镇,薛家寨,药王山,锦阳湖,牡丹园,香山……等等多为能人卧居之地。
看完这些简介,世勋忍不住一叹:“好一座古地。走咯,既然来了,哪能不好好逛逛。对了,这边还有一个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是咱西北地区创立的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要不要去看看?”。但是手机地图一看,”我的天,竟然16公里,算了,太远了,看看附近有没有好玩的地“,康子说完直接车子往旁边一停。
“不如我们去药王山吧!”
(五)我要去看看药王
说起药王山,不是陕西附近地区的可能不知道,但如果说起药王,那几乎是家喻户晓。药王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孙老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耕家庭,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他便立志从医。
孙老少时好读,天资聪明。18岁时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精通道家典籍,被人称为“圣童”,开始为乡邻治病。后见国事多端,遂隐居于京兆华原(今耀州)。他见人民疾苦,生病无药,无医,遂多行与民间,不断积累走访,把民间的医疗经验进行总结,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终于完成他的著作《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唐朝建立之后,其接受朝廷邀请,与官府进行医学合作,开展各种医学活动,并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孙老的成就和影响可以说是举世无比的。特别是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其中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中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
1.医学巨著《千金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
2.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
3.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
4.第一个麻风病专家;
5.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6.第一个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
7.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
8.第一个创立“阿是穴”;
9.第一个扩大奇穴,选编针灸验方;
10.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
11.第一个提出多样化用药外治牙病;
12.第一个提出用草药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
13.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
14.系统、全面、具体论述药物种植、采集、收藏的第一人;
15.第一个提出并试验成功野生药物变家种;
16.首创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
17.首用胎盘粉治病;
18.最早使用动物肝治眼病,动物肝富含维生素A
19.第一个治疗脚气病并最早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早一千年,彀树皮富含维生素B1;
20.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21.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
22.首用羊餍(羊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
2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间,向群众和同行虚心学习、收集校验秘方的医生;
24.第一个发明导尿术。
如此伟人,幸甚至哉!正如唐太宗所言:巍巍堂堂,百代之师!我要去看看药王。
(六)药王山
药王孙老隐居于五台山,后享年142岁,很难想象他如何做到如此长寿的,不过在史书中,已显端疑。唐太宗即位后,曾召孙老入京。太宗见其70多岁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少年,便道:“若,敬有道也,得道非虚”。
五台山也就是现在的药王山。前者因山上五峰互拱而来。不停的上坡和下坡,终于来到了药王山。远远望去,正如传说中一样,五峰互相拱卫。山脚多酒肆,此酒名为药王酒,用野生灵芝,野生天麻,鹿茸,人参,红花,杜仲,何首乌,肾宝等36种名贵中草药配成。我们二个靠近一看疗效,不料都一愣。康子以为我们怎么了,赶紧跑过来。“强筋骨,悦颜色,祛风除湿,嗯……补肾…..补肾壮阳….咳咳”,他咳了起来,然后哈哈大笑。
再往上面走。多台阶。山上碑石林立,古柏苍翠,殿宇轩昂;北洞,碑林,摩崖造像,南庵一一展现在眼前。
其中北洞是明代中叶开始至今纪念孙思邈的中心场所,亦称太玄洞、药王洞或药王大殿。其亭台楼阁,宏丽古朴,雕梁画栋,殿宇群集。殿外一天门石台阶共141级,两边的明代石柱、石栏板雕刻精美,寓意深刻。“一天门”,以巨石卷洞,门额为明代礼部尚书王图题刻“灵佑门”三个大字。门下侧有明耀州知州江从春题刻立“五台山”斗大字碑。石门前正中立“仁术仙踪”石牌坊,其侧矗立的一对“铁狮驮旗杆”重7500公斤,高十余米,杆上蟠龙飞舞,铁斗挂铃,风吹铃响,蔚为奇观,杆旁各蹲石虎一对。殿墙依崖,顶有“凌虚阁”,直插云霄,玲珑剔透,重楼浮悬,建造奇巧,亭顶八卦,巨兽雄狮,蹲卧上角,严肃庄重,增添威严。药王大殿一派古风雅韵,道骨仙风,玄妙飘逸,令人神往。药王塑像俨然正坐,温和端详,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背后石洞,名曰龙穿洞,相传药王给龙愈病,龙-为其钻成。平时人们来这里瞻仰药王塑像,悼念祭祀,络绎不绝,烧香化裱,祈求健康。药王像前两侧站立尉迟敬德和龙王。在大殿东侧的“医方碑亭”内护罩着六通碑石,其中《千金宝要》四通八面,《海上方》一通两面,《灵佑记》一通。“医济当时,方便万世”,正如碑亭石柱上刻对联曰:“丹炉吐雾方技妙应千金,玄洞吞云神圣灵通万古。”此外还有《历代名医神碑》、《孙真人三方碑》等各种碑石。在其左上为“药王父母殿”右下为“十大名医殿”,塑有雷公、歧伯、扁鹊、仓公、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皇甫谧、葛洪、陶弘景等先师,令人遐想深思。东角门外有古建山神庙,西玄门外有古建土地庙、火神庙、药王洗药池。西道院内有吕祖庙道院,存有魏洪达石佛塔一座,明清精美石刻一组。还有王医德碑廊、生平及传奇故事百图展、药王孙思邈养生与性文化等各种展览。
南庵即升仙台,是孙思邈当年的隐栖之处。从唐代到宋、金、元至明代中叶,一直是纪念孙思邈活动的中心胜地,是关中著名的道教观院。其最南端是文昌阁(即魁星楼),雄峙南门,古朴典雅。登临阁上,外见西南之平台为孙真人“晒药场”,阁下为唐太宗登山御道和御道牌坊、昭阳亭等。凭此可遥望嵯峨山,近视田园,俯瞰城郭。搭手远眺,漆沮合流,宝塔景致,绵延山川,尽收眼底。而其阁中有树,树在阁角,人们无不称奇!阁之眦北为戏楼,其再北为“七间殿”,其殿西为药王“手植柏”和碑廊,廊内按朝代的先后顺序陈列了北宋至民国30余通皆为此地原存藏的碑石,尤以宋元丰四年《耀州华原县五台山孙真人祠记》碑、宋崇宁三年刻《感德军五台山静应庙额敕并加号妙应真人告祠》碑、宋徽宗宣和元年御书《题楮慧龙云章篆诗文》碑,元复刻《唐太宗赐真人颂》、《孙真人福寿论》碑及明代刻立《龟蛇》二字碑等最为著名。殿前为全真教王重阳和“七真”练功之处,殿后分别为少见的古建筑,即明嘉靖年间大地震的幸存者——金、元大殿。金殿始建于宋嘉佑四年,金大定九年扩建,明拄悬梁,殿檐宽阔,结构坚实,斗拱密集,浑厚古朴,工艺颇高,是药王山现存最早的建筑。殿内陈列着一具全青石镌刻雕凿的石棺和墓葬出土的其他石刻文物。元殿建于元代至元二年,殿内西侧保存着《朝元图》壁画,构图宏伟,题材丰富,体态感人,生动传神,不愧为古代壁画艺术的珍品。院内还有唐太宗拜孙思邈的“拜真台”、隐居地、药王牡丹园等。
碑林,陈列着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珍贵的造像碑石100余通,尤以北魏的《姚伯多兄弟造像碑》、《魏文朗造像碑》等最为著名,有佛教造像,道教造像,佛道合流造像弥足珍贵,它不但是历史的实物见证,而且为研究北方少数民族史、文字发展演变史与书法史、地方史志都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史料,并载刻记录了雕刻、绘画、音乐、体育、服饰、车舆、习俗、杂技等多方面的资料,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瞩目关注,特别是受到金石考古、书法文字、宗教研究和史学界的青睐。
摩崖造像,亦称“石佛洞”、“药王上石窟”。主要以北周至明摩崖造像石刻为主,是佛教文化艺术在药王山的宝贵遗存,共有隋至明造像45尊,大者高达丈余,小者矮不盈尺,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线条流畅,生动感人,雕工精细,颇具质感,充分显示了我国雕刻艺术的高超和精湛。
最后,我们返回,从一天门台阶而下。怀揣着手机里面的照片,准备发给一个,能理解我,影响我心情的姑娘。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