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三十年》——西海三太子
记忆等于快乐?
大部分人能回想起来的事,应该都是美好的,因为当下一定是不美好的。
听起来有点丧,但除了小孩应该没什么人能例外了,这跟有没有钱没什么关系,是人的一种思念,对往事的一种思念,时间总是无情的,任何人都不能与之对抗。
我也不例外,我的记忆大多都是快乐的事,不是说痛苦的事记不起来,是因为对我而言痛苦的事太多了,反而没有快乐的是记得清楚。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痛苦容易使人变的扭曲,可能我自己的本能使我回忆快乐的东西,来保有我的善良,做为一个人存活在这世间,而不是禽兽。
我没有什么很高的文学背景,写的有点个人,你们看看就可以了,我也只想表达我个人,我太需要倾听了。
倾听世间的美好,倾听人世的无常。
第1章:1992—夏天
我出生在一个小村子里,但不是山村,村里的房子都是盖在一起的,只是不怎么整齐,从东到西一共有15条街,街跟街是贴在一起的,每条街从南到北一共有40多户人家吧,十五条街周围就是村里的地了,是各家种粮食的地方,地里面有通忘其他各村的路和一条水渠,离街很近的地方还有一条火车路,晚上睡觉的时候。火车过来过去的声音就好像回荡在耳边。
太小的时候也没什么记忆了,我就回忆下92年夏天吧,这是我能记得的我最早的人生了。
那时候也没什么供你玩的东西和地方。当然只是说农村,城市的1992我不知道。
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没有什么玩耍的地方,每家都很穷,但不是吃不上饭的那种穷,每家都是有种庄稼的,只是没什么过多的额外经济来源。所以也没什么攀比的地方,也可能是我那时候小,对攀比没什么概念,没发现也不一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人应该都是没什么可攀比的地方的,因为大家都一样,没多大差别。
我记得好像当时我们整个村子就第三条街的街头开小卖部的一家有个15寸的黑白电视,村里别的家就没有了,一到晚上就好多小孩还有大人到那看电视,我也是其中一个。
晚上实在是太热了,也没空调这个概念,知道了也没谁买的起。到现在为止,我都依然记得那年夏天看的电视剧,是讲霍元甲的,唱的是万里长城永不倒,至于剧情是一点也想不起来的,不过当时应该看的是很激动的,对当时而言没有什么比电视更能吸引我的了。
白天小卖部是不开电视的,就晚上这两集电视剧看下,电视就关了,怕费电。
所以整个白天都是无聊的,家里又热,这里得说下不光小孩和老人没事干,很多成人也没事干。这不是个例,事实是基本都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还不流行做生意和打工,在家又基本都是忙活地里那点庄稼的事,所以到了农忙的时候都忙,闲的时候又都闲,大部分一个样。最多自己种点蔬菜,养几只鸡,下几个鸡蛋,织个布,编个篮子,到集市上卖一下。
所以街头的几颗大树下就成了人最多的地方,其实很多家自己院里就种的有树,我家就种了几颗杨树在院子里,我爸准备等长大了卖给做家具的换点钱。只是街头树下因为空旷,四周也没有什么挡风的地方有点风,更凉快点,就成了村里最重要的一个夏天休息的地方。
大树下老头们在一起下棋,主要是象棋。老太太、媳妇们在一起唠嗑,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男人们在一起打牌,玩的最多的是5、10、K,不是赌博就纯打着玩。小孩一般都去地里玩了,到处乱逛,也没啥目标,就是找吃的,捉蚂蚱,疯着玩。这在92年很正常,没有人会觉的你不上进,因为只要你地里的活干的好,庄稼伺候的好,就不会有人觉的你懒。
吃饭的时候也都不在自己家吃,都是端着碗到门口找个凉快的地方,几个人往石头上一坐,边讨论吃完饭去那玩,边吃。吃的也基本上没啥差别,都是面条,反正是不会有肉的,鸡蛋都很少吃,那时候吃肉算是很奢侈了,一般也就过年的时候,或是家里来了很重要的客人的时候才会买肉回来。而鸡蛋都是拿到集市上换钱的,一般来买鸡蛋的都是家里有做月子的产妇,或者是买点鸡蛋去串亲戚。
这里要说个重点,现在都是有学前班的,小孩很早就上学了,幼儿园都要上4年,92年的时候幼儿园是只上一年的,上完了就得上一年级了。我是7岁才上学的幼儿园,而且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是8年制的,不是9年制。所以现在的小孩聪明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大环境的因素影响着。而夏天更因为是暑假,所以是最受小孩欢迎的一个季节了。
到了晚上,看完电视也没啥事,就是各自回家睡觉,但因为夏天屋里太热了,蚊子又多,所有没什么人是在屋里睡觉的,都是到自己家房顶睡觉的。
自己拿个凉席,拿个单子就上了房顶,因为都是一层的平房,所有能在各家的房顶上走来走去,睡觉前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会走到聊的来的一群人里面去,然后坐到一起聊天,吹牛,一来一去的,没几个还回自己家房顶睡觉的,都又跑到别人家的平房顶上睡觉了。
早上起来再各回各家,我家当时上房顶是没楼梯的,得用梯子上去,所以我每次上房顶都是到隔壁家里,从他家的楼梯上的房顶。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