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烙印》:生命的烙印有多深
生命的烙印有多深
楔子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春暖花开,阳春二月北京的天儿已经春意浓浓,一汪汪绿草破土而出,路边冬季死沉沉的树也透满泛青。整整一个冬季,京城未飘下一丝白雪,雾霾也常常笼罩整个城区,久久挥之不去。也就有了街面上的察浑打岔的段子:“京城乃至整个华夏的雾霾,只能静等风来,风来了猪也会飞上树,别说这小凯斯的雾霾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位得道的老人曾经详细解说过今天挥之不去的、久久不散雾霾的成因,是因为世间人们的重重贪念所造业感召,要想驱除雾霾,唯有人们净心革面,舍弃种种的贪、嗔、痴、疑。
如今的世界一片纷扰,今天资本相互撕逼,一觉醒来去沃克玛购物竟然不能用某宝支付了;明天明星绯闻爆料性侵,竟然能影响了股市;外国的一纸贸易令,竟然让世界打得头破血流,都在寻找软柿子想着来揉捏几下;食物中毒竟然引发了外交驱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作家竟然可以挑战垄断的企业家,在过去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古代文人身不强,体不魄,哪有胆量挑战厮杀。这世间铁马金戈,交战甚欢。。。。。。
传说京郊的古老寺院有一只石鱼,摸者可消灾免难。还有自古以来的盛传“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京郊的潭柘寺久负盛名,网上还截图盛传某位企业界的老总,曾前不久携妻来到了潭柘寺祈愿。然而风云变化无常,几年后汝又在何方?只有潭柘寺悠远、沉稳、清脆的“铛、铛、铛”钟声不绝,回荡悠长。。。。。。可是这三声钟响,需要十元的代价,佛门的规矩在当今也赫然发生了极致的改变。
二、潭柘寺的钟声
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
——林青玄
潭柘寺刚刚绽放的白玉兰花香飘四溢,可惜没有蝴蝶嬉戏,偶尔可以看到三两黄色条纹的花蜂穿梭飞翔,惹得游人纷纷避躲。张远望不觉进入一个院落,院中有一个小亭台,四周用红绳结了阻挡圈儿,圈儿内是一个圆形的曲曲折折的雕刻镂空造型石刻。远望看了半天也猜不出镂空图案的寓意,像“福字”?“寿字”?中间有清清的水穿过,水面上不时有一分、二分、五分的钢镚顺水漂流,有的一元、五角因为体重,都沉到了水底。
亭台的四周站满了人,大家纷纷向镂空石雕仍钢镚。一个口才超好的妙龄女导游向身旁的游客介绍说:“这个水造型,是意味着一帆风顺。你可以把钢镚放在水中,一定要从东边的水源头放入。如果钢镚能从源头一直漂流到北边的出口,那就意味着今年及今后的运程,会一帆风顺,会风生水起的。有兴趣的游客可以试一试哈。”身旁的人们争相的向水里仍起了钢镚,都想博一个好彩头。“如果钢镚能扔进中间那个阴阳眼中,会福寿双增,财源滚滚的。”旁边冒出的负责照看亭子的居士在引导不懂的游人。
远望这才看清楚,在镂空雕刻造型的正中央,刻着一个不太大的太极“阴阳鱼”眼。
“呵呵。”远望心里笑了:“儒、释、道,真是相通的。”
看着满寺院进出的人群,原本一直以来在远望的心中,寺庵、道观本都是清静之地,现在却都逐渐沦入了赚钱的游览胜地。“世间的人心都浮躁了。”记得大爷张兆铭对远望讲过一句话。远望苦涩的笑了笑,走出了小亭院。
远望没有投下硬币,因为他的兜里没有事先准备好零钱。看来投硬币的,都是有备而来的。“真是什么都需要提前做功课呀。”远望摇了摇头,心想等下次再来潭柘寺一定要带零钱的。来寺庙就是为了祈福、还愿,这些都是应该的。
远望的鼻子闻不到任何的白玉兰的香气,因为他的鼻子好多年就闻不到气味了,嗅感不太好。身旁的人都说白玉兰花香,应该是香气扑鼻吧,可是远望偏偏闻不到:“也许是心不净吧!”
这时悠悠的钟声响起,远望拾阶而上,远远看到了潭柘寺的种,在那里悬挂着。等到近前,有一块儿牌匾“十元三响”。旁边不远处一个红纸蒙裹的箱子上写着“善款箱”,一位穿着纳衣的老者说:“十元可以敲三次钟。潭柘寺的钟最灵验。一声响可以中及第,二声响可以富贵满堂,三生响可以平平安安。”
“钟,也是潭柘寺的稀缺资源呀。”远望看看善款箱,看看不远处的钟,紧紧的摸摸了兜里薄薄吃瘪的钞票。这些都不在自己的预算支出中,这次只想着拜拜佛,摸摸石鱼。这时一个打扮时尚的妇人,拉着小孩交了十元,让孩子敲响了钟声。小孩正是上小学的年龄,敲钟敲的很开心,嘴笑成了一个元宝型。
“能接触到佛法的人,都是有福德深厚的人。阿弥陀佛”纳衣老者在一旁高兴的言语着,妇人听了,远远看着孩子,也会心的笑着。
闻法真能让人喜悦,闻法也真能忘却尘世间的烦恼。远望自己感觉领悟到了一丝禅味。
数财神庙前的人最多,大家都在排队等候。张远望远远的排在了队伍的末尾处。等候敬香祈愿的人们都各自低头玩弄着手机,有的在互相私语,个别在东张西望。张远望的手机流量不多,只好东张西望瞧着前面的排队香客。
有的香客手里捧着刚刚从寺外请来的香,有的拿着1米多长的高香,有的捧着元宝,也有的拿着莲花灯。远望看了看像自己这样两手空空的人,真还是不太多。
“这里的元宝怎么卖?”远望身旁边不远处,有一个出售金元宝的地方。一个穿着西服的操着南方口音的人在问元宝的价格,很年轻,模样国字脸,印堂发亮。
“这小的,六百六十八。”元宝是三个一摞叠高成塔,外面裹着红绸缎,写着“心想事成”什么的印刷字金字。
“这些大的元宝怎么卖?”南方人用戴着个翠绿色的黄金包戒手,指着最大三个元宝塔问。
卖元宝的女士静静说道:“1280元。”
“嗯”南方人用手梳理了下头发,整了整发型:“就要这个了,再个好点儿的,这个有些坏了。”
“好,里面有好的,我去拿!”
“多少钱呀?那三个大元宝?”远望身旁一个男的问同伴说。
“1280!!!”
“哦。。。。。。”
“肯定是来还愿的!”旁边的人七嘴八舌的小声吵吵着,有的正羡慕的看着正在数出1280元大钞的南方戒指男。
“这是上次许愿,得了利益了,准赚了大钱。”眼睛冒星星的人还有许多。
“看来真是灵验,一会儿好好拜拜吧!”
“你看看殿外的锦旗,都是人们送上的。”
远望看到殿外有十几面旌旗,上面写着“感谢佛恩,求财显胜——丰台XX敬上”,红红的旌旗随风飘摆。
佛前敬献一文钱和敬献一万、十万的功德是一样的。远望在老家听过大爷张兆铭讲过。一个非常贫穷的老太太为患病儿子在寺庙中祈福,只捐献了一文钱,寺院的方丈住持亲自为老夫人念佛开示加持。同在旁边敬香的皇姑每年为寺院捐献白银万两。这次主持派别的僧人为皇姑捐献布施开示。皇姑很是不解:“我捐献万文的功德,难道不如这个老夫人的一文钱吗?”
方丈师傅说:“这一文钱已经是这位夫人的全部,而皇姑的万两白银只是沧海一粟呀,功德没法可比,福报没得可比。”
这时请了大元宝的戒指小哥,在结缘处和出售元宝的女士嘀嘀咕咕之后,手里捧着大元宝,带着小媳妇绕着财神庙走了,不知道什么缘由,或许去别的庙堂供奉去了吧。
张远望进财神庙只是扣了几个首,拜了拜财神菩萨,只在功德箱捐献了20元。他也想多捐些,可是身上能拿出的,就这么多的银子了。财神庙里已经堆满了大元宝塔、小元宝塔。财神像前,一个紧挨着一个,都要遮住了财神的脸面了,就连四周的整堵墙壁前,也高高垒起了元宝墙,离房顶已经很近了。真是,那位戒指小哥的大元宝真是在财神庙没有了最好的安置处了。
近晌午了,张远望找到了个歇脚的平台,这里人不太多。他从怀里拿出个熟鸡蛋和一个小包装面包。今天出门也没带水,他三几口就简单用完了午餐。就这个午餐也是从酒店用早餐时,悄悄揣兜里带出来。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