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方舟》:百年计划

时间:2019-04-11 08:31:06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鎏慧扬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百年计划

3818年,京津冀特区【1】。

“也没什么不一样嘛~”一个穿着复古西装的年轻男子走在阳光下,打量着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共产主义的超级城市。

其实他走在一个漂浮建筑【2】的巨大阴影之中——如果这个建筑的底面的材料不能将挡住的日光等量地投射在阴影地带的话。

一千多年前被称为北京的地方的上空已经布满了这种大大小小的悬浮建筑,但城市地表并没有因为它们的存在而出现阴影。这种可以感应某个方向上射来的光线并把它们复制在另一个方向上的技术被称为悬浮建筑和视觉隐形的福音,在近几十年已经被中国普遍应用在各个超大体积的悬浮建筑上了。

中年男子自从下了飞机就一直在观察着这个城市,但他并没有发现这里与家乡新疆的什么不同之处。无非就是没那么热,五月的北京,白天地表温度在26摄氏度上下,比同时间段的乌鲁木齐还是凉快一些。

而科技和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他并没有很大的感觉。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地区也是一样高楼林立,飞车漫天。

嗯,在人民大会堂下飞机的人确实比在省航天科研中心的人多一些。与他同一班的人大多还坐在舒服的沙发上,估计是要去国贸的。

很难想象一千年前,还有一种叫公交车的东西,在一座城市的某个区域来完成特定地点之间的公共运输工作,那该是怎样的低效率呢?

他要去主会场,所以他和其他抱着同样目的的人一样,选择乘电梯。刚说完公交车,一个形状相仿的长方体飞行器就悄悄飘了过来。很快,他就到了那个一千年来没有重新设计改造过的宽阔会场。

红色的星星。哎~他感受着这个符号在自己的民族所代表的希望与力量,又想到了这种精神最初的缔造者,卡尔·马克思,今天是他的一千岁生日。如果他还活着的话,估计也会为自己思想的硕果感到骄傲吧。

两个小时之前,这里刚刚结束了纪念伟人马克思1000年诞辰的活动,总书记刚刚脱下中山装,就又换上了代表着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的黑色军服【3】,在掌声中坐在了舞台上面对观众席座位的第一排最中央,发表了一次改变世界命运的讲话:中国方舟,3818-3918。

中国在近二十个世纪之后,第二次启动了以国家为力量核心的国家计划,这代表着“中国方舟”作为一个国家战略目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上一次百年计划,让中国人民从饥寒交迫走向了温饱小康,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走到了世界前沿。总书记发言的最后一句话,让全场掌声雷动:“这一次,我们的目标,是真正的星辰大海!”

3813年,世界上的第一个方舟计划诞生了,这个以德国为首,欧盟各国先后加入的星际舰艇计划意在建造一至十艘具有星系间宇宙航行能力、能够完成小范围生态循环以及可以进行大规模太空军事行动的超级宇宙飞船。这是“星舰”这一概念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出现在人类历史之中。

“在过去的历史中,我们越来越不能肯定人类是宇宙间唯一的智慧生命,在资源被彻底采空或者发现外来者具有敌意之前,我们应当做好准备。”

这句话虽然出自一个高中地理老师之口,但是一语道破了人类目前所处的尴尬境地,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放弃了石油和天然气,循环利用铁、铜甚至钛。但资源的稀缺终究还是在星际殖民中体现了出来:可供开采的金属矿物量不足以支持人类进一步扩大在月球的殖民基地,地球上可以提供的材料连建造木星基地预算的零头都没达到,特种型材的价格连年上升,落后工业接连破产……其次就是愈发严峻的地外威胁【4】。太空望远镜看不到生命的迹象并不代表地球之外绝对没有生命,何况太空望远镜连宇宙的十分之一都没看完,宇宙还在膨胀……接近于无限大的数量孕育着多少生命的可能呢?其中早于人类诞生,科技进步速度快于人类,拥有敌意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呢?拥有能在宇宙中自由穿梭的武器的必要性就可以计算了。

如果资源稀缺,需要进一步殖民宇宙这个理由让方舟计划变为可能,那地外威胁就让方舟计划变成了必然。

“鲁七!”中年男人听见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呼唤自己的名字,暗叫不好,但对方的手已经搭到了自己的肩膀上。

“哎哟,真是好久不见啊,墨老师~”鲁七回过头来,两个并不友善的目光碰撞在一起。

每次想到墨迪,鲁七就浑身不自在。

“真没想到这个家伙都能被选去参加方舟计划。”如果鲁七现在可以呼一口恶气,他一定会把自己略显杂乱的头发都吹起来。

同为重武器领域的关键专家,被国家看中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是墨迪……鲁七难掩内心的不满。两位都是国家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但墨迪总是比鲁七优秀一些,就那么一些!

那段在国科大的日子简直不堪回首,天才和鬼才的对峙一天都没有停歇过……但导师们总是更喜欢穿着整洁,笑容满面的墨迪,而不是思想古怪而且玩世不恭的鲁同学。两者都表现出在物理学上的独特天赋,墨迪经常对理论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而鲁七则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冒出突如其来的灵感。但得到高等奖学金的人是墨迪,学生会主席是墨迪,在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是墨迪,女孩们偷偷喜欢的是墨迪……鲁七并不在乎这些,但那个只收一个研究生的保密科研项目……

导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墨迪。

“我们需要理论基础扎实,并且肯吃苦的学生来帮我们进行实验,而不是拖我们的后腿,这是国防项目,你不知道我们争取了多少次才让上面批准了一个研究生名额……”导师的话充满了恨铁不成钢的遗憾,“你是块好料,但,你更适合解决问题而不是深刻地研究什么……所以我们也很遗憾。”

眼泪只属于脆弱的废物,鲁七是不会因为失败而流泪的人,但那天鲁七在人生中第一次,而且是大量地吸烟了。带有刺激性的烟雾像异物一样进入他的肺,本能使他猛烈地咳嗽。烟草使初学者精神恍惚的能力比酒精要强太多了,鲁七在摇晃的天地间发誓再也不念书了,但他在梦里都充斥着公式和模型,第二天他还是捧起了书本……

不过现在这么看来,谁也没有比谁过得更好。

两人毕业以后都很快地进入了研究机构,从事着国之害器的研发。两人在大学的学术风格在研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墨迪的技术产品总是运用到复杂的理论,在实验战场上发挥出出色的作用;而鲁七的项目经常在敌人想不到的角度入手,扭转战局,出奇制胜。

又几年过去,学术界冒出了两个气势汹汹的新秀。他们的争斗引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关于在局部战斗中彻底摧毁敌方力量和使敌人丧失战斗力哪个更优的论战。这场论战从EMP在大规模空间作战的有效性开始,一直吵到了敌舰上工作人员的人权问题。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这场有趣的论战几乎波及了整个学术界。

就这样,鲁七和墨迪彻底出名了。

也难怪国家会同时选择这两个同一领域的专家参与方舟的研发。

而现在,两人在长安街旁四目相对,气氛凝重的要能拧出水来了。

注:【1】:二十二世纪,由于经济发展互补的需要,中国将北京,天津,河北的行政区划打破,形成了京津冀特区。京津冀特区在上海试点之后,成为中国第二个实现共产主义的地区。

【2】:在粮食可以工厂化生产之后,中国终于解决了自古以来的粮食问题,并迎来了又一次人口膨胀,悬浮建筑应运而生,既解决了巨大建筑对地面要求较高的问题,又进一步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方舟计划属于军用项目,为国防发展的一部分,与会成员全部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及与军工相关的机构。总书记在这次讲话时选择穿着军装是必要的。

【4】:可参考黑暗森林理论。

紧急情况

“你的余生可能会被方舟计划的各个理论细节所困扰,而且你的一生中很有可能无法看到方舟的完工。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希望你已经做好了充分的觉悟。祝你成功。”

鲁七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一举动让他把刚刚吸入肺中的烟气全部吐了出来。

他早该想到这些的。方舟计划本就是一个两三代人共同完成的梦想,而对他鲁七而言,方舟只是一个信仰。

他在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中,还算是幸运的。他所在的团队的任务是进行方舟舰船的武器系统的逻辑框架的设计,而其他大部分团队的任务跟方舟本身根本没有关系。其中最惨的非基地团队莫属了,他们的任务是在五十到一百年之内建成那座体积相当可观的,可以在太空中完成方舟建造工作的建造平台。按照现有的设备来讲,他们几乎是白手起家。他们所有的努力,都跟方舟本身没有任何关系,那座太空造船厂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建造平台可以完成未来的一到五十艘方舟的建造,且抛开未来技术进步可能导致的方舟建造理念的变化不说,就光是如何在太阳系哪一个星球的轨道上建起一座太空船坞就已经足够他们操心很久了。

能够快速地把超重型装备送进宇宙空间的设备就是太空电梯了。地球上现有的太空电梯共有八个,只有两个在中国,其中一个使用权还属于联合国。而除此以外,太空电梯的规格根本就不是为制造方舟这种庞然大物所设计的。地球上任何一个太空电梯的末端空间站都没有一个可以胜任这项工作的起降单元。这都是后话了,如果最终确定船坞的位置不在地球轨道呢?

鲁七的大脑离开了本该思考的东西飞速转动着,又点起了一根香烟。属于焦油和烟气一氧化碳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中国在二十三世纪把焦油量超过十毫克的香烟列入了毒品的范畴。当烟草税已经远远超出了它可以给国家提供的合理财政收入之后,适量的禁烟也就开始了。

可以说,鲁七正在某种意义上的吸毒。虽然他的香烟的确没有超标,但他的烟灰缸……那里原本是一个空的玻璃杯,摆在嗡嗡作响的计算机旁边,半个小时就被塞满了,现在还在冒着灰色的气体。

鲁七感受到了崩溃。

至少基地团队的人还可以跟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打交道。他们需要思考的只是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来完成一件完全可以完成的大事。

而他鲁七……和他所在的团队……他们工作任务的时间线本来应该完全架设在基地团队之后,甚至是方舟的主体架构完成之后。但情况之紧急,需要之迫切使国家不得不在欧盟开始之后迅速着手于这件事。所有的计划全部提前到同一个几乎不合理的时间点来策划,每一个团队都感到了时间的紧迫。现在在中国大地上的各个研究所当中,像鲁七一样焦头烂额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变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

这真是个愚蠢的主意。他完全可以在发来的通知书上打一个叉,或者在之后的一百来张协议和合同书上的任何一张纸上打一个叉。这种纸质的协议已经很少见了,只有在非常重要的场合或者意义重大的事项上才会被使用,以彰显事件本身应有的重要性与隆重感——毕竟原木纸的价格贵得惊人。

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个叉都可以让他摆脱现在的苦恼,但当时的他,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没有。

他抽得太多了。现在他脑子里的嗡嗡声已经盖过了超级计算机的响动,鲁七不得不放倒了椅子,躺在桌子前面。

方舟被要求拥有大规模星际殖民的能力,不难想象这需要一定程度上改变星球上特定某一地区的地质环境的能力,比如把坚硬的地表变成碎块以便挖掘,比如在环形山上开一个裂口等等……

从人类现有的技术来看,赋予方舟大面积地表轰炸的功能是难免的。

如果轰炸目标并不是荒凉的行星表面,而是人口几千万的北京天安门呢?

就算利用轨道炮这种技术含量并不很高的武器,把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实现了共产主义的都城变成一片火海废墟也就是几十分钟的问题。

如果让别有用心的敌人率先拥有了方舟,估计它的指责就不是向地球以外殖民了。

就像战略核武器一样,方舟的存在将会成为黑色太空中的武力威慑。而比核武器更为恐怖的是,作为地外探索的舰艇,拥有毁灭性力量的方舟一定会被军方控制,却很有可能并不属于武器。

这样就很有可能发生打着科学实验的旗号毁灭人类文明的闹剧了……

在全新的威慑诞生时,如果不能毁灭它,那一定要占有它。

鲁七忽地坐了起来,只见他的手指在虚拟现实屏幕上飞速地敲击着,调出了一系列复杂的参数,并在几个月以来第一次在团队云中建立了自己的方案文档,写入了几个标题:

“一.对舰打击能力”

“二.配合路基武器的防御能力”

“三.护航编队”

“四.配备战略核武器的重要性”

无论敌人是否想到了,我们一定要想到。

地球上的资源对于百亿人口的人类来讲可算紧俏。近一个世纪在月球和火星上的开发和采掘并没有实际意义上解决地球的资源危机,这个文明膨胀的速度太快了。人权的进一步扩展使得很多国家迫于压力放弃了限制人口。

根本不难想象,当一个绝对强大的力量出现在这个星球上的时候,世界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欧盟完全可以通过联合国获得更丰富的资源调动权利以及更多的人才来进行这个关乎人类历史进展的超级探索计划,但它没有。换个眼光看,这个高度发达的联合体在近几个世纪都没有在太空方面作出任何大动作了,相关的科技停滞以及设施过时使他们根本就没有短时间内做出这样大举动的资本。

但它还是启动了方舟计划。

这样的一意孤行和突如其来之中难免蹊跷。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做着一个宏大而美丽的星空之梦。这段时间,这个年轻有为的文明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蹒跚学步,终于摸清了自己的恒星系。但谁会想到,在踏出历史性的关键一步的构想当中,埋藏了这样恐怖的阴谋呢?

方舟可能是是一个跳板,但它肯定是一针安乐。方舟很有可能在未来的群星中为人类获得丰富的资源,当然也完全可以在一切发生之前,毁灭自己的同胞,垄断现有的所有资源。

鲁七颤抖的双手迅速保存并关闭了自己的文案,好像它随时可能从屏幕里冒出来吃掉他一样。以至于他完全没有注意到——他本来也不可能注意到,那个一直在跳动的消息窗口之中,一条本该很醒目的重要通知:

墨迪已经被移除出武器系统团队。

鲁七又拿起了一支烟,刚想点起来,就被突然进入他手机的一条消息吓得扔掉了它。

“快删掉!”

来自墨迪。

鲁七的心脏几乎停跳了。他来不及考虑个人恩怨的问题,在这个节骨眼上其他的一切都显得太过于幼稚。

在浩如烟海的文案之中,任何一个研发人员的记录应该都很不显眼才对。武器系统团队的云端是加密过的,而鲁七本人的权限更高,在加密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层安全保护。

这几行字在录入之后的几秒钟之内,却被发现了。

“来不及了,快去狮王。”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