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吟之凌绝篇》免费试读_轻风提笔

时间:2019-04-25 13:14:22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轻风提笔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楔子

天庆元年,兆雪满京。

落座东南,常年温热的帝都,已经有十余年没有过这样的寒冬了。莫说是如鹅毛般飘飘而落的大雪,便是清清而坠的绒雪,尚有许多帝都的弱冠孩童都没有见过,一时间,整个都城变成欢乐的游乐场,充斥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是夜,城北素水街,钓沽庐

几盏微弱的油灯,摆放在零零落落的几张炕桌上,勉强照亮了这个十几步见方的小酒肆。夜已微深,掌柜的早已去了后堂酣睡,只留下一个小伙计在柜台上用胳膊撑着脑袋打盹,迷迷糊糊的看着窗边炕座上仅剩的两名客人对酌,盼着他们能快快离去,好打了烊,再借着他们那桌的炕热,美美的睡上一觉。

“道兄,请饮”

炕桌左测,一身书生打扮的清秀男子,双手轻轻端起酒杯,向着桌对面道服装扮的男子,微微抬手。

“左丘兄,请”

道装男子端起酒杯,双手后倾,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真是好酒”

道装男子两眼轻眯,上身微微后仰,单手撑在炕座上,另一只手抓起酒壶,为面前的空杯又斟满了酒。酒壶轻放,手又伸到了旁边了瓷碟里,取了两颗油煎花生仁,指尖轻轻一捻,便去了衣,送入口中轻嚼,说不出的慵懒。

“果然,偌大的帝都城,只有在这不起眼的小酒肆里,才能让我喝上两口好酒,吃上两口下酒的花生,城南那些光鲜华贵的大酒楼里,价格奇贵不说,那酒简直就是清汤寡水,哪里有得半点酒味,还是这里适合我啊。”

“道兄说笑了,这话要是传到那些眼高于顶的酒楼老板们和他们背后的主子那里,道兄以后在这帝都城,怕是一口好饭菜也吃不上了。”

被唤作左丘姓的男子一声低笑,缓缓说到。

“道兄你出自本国北部,气候较温和湿润的南部帝都要寒冷的多,你又深居山中,自然更加恶劣。北方为驱严寒,喝的都是高淳的烈酒,自然喝不惯这江南的低度绵酒,说到底这酒好与不好,还是看喝的人是谁罢了”

“怕甚,小道这两日也就要离开这帝都城了,不知几时几日才会再回来,还会怕这些劳什子人物断了小道的口粮,说笑罢了”

“道兄要走?”

左丘姓男子微惊

道装男子突然哑了声,桌上微微的灯光照印出两人的脸,一时静谧了起来。

良久,轻轻一叹

“是的,我要走了,此间事多已行上正轨,你也完成了改变,小道一介游方客,自然不能继续呆在这帝都城里消磨时光,不利你的前行,亦不利我的修行,所思良久,终决定离开。我十三岁随师傅游方天下,到十八岁离开师傅独自寻道,如今也有十五年未曾回山看过了,也该回去看看了”

道装男子顿了顿,又饮了一杯酒,继续说到

“我知道你心中尚有很多的疑惑,但我并不能为你解答,非我不愿,实不能尔,很多事情你知道的太多,反而不利于你将做的事,将要走的路。但你我毕竟缘深,也可说你我二人今后之气运都紧密相关。所以今日在此,你可以问我三个问题,我会答你,你问完,我们就此别过,数日后的司命大考,你要努力,我们有缘,自会再相见。”

“只能提三个问题吗?”

“对,三个”

清秀男子微微陷入思考

“也不能知道的太多吗”

“对你有害无益”

清秀男子不再说话,低下了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约莫过了盏茶的功夫,清秀男子终于抬起了头

“应,明白了”清秀男子复姓左丘,单名一个应字

“应,先受道兄救命之恩,又受道兄五年传道之情,道兄不持身份,却也不肯告知应您的名字,不肯受应的师礼,所以应的第一个问题是,道兄的道号究竟是什么?”

“道号常凡”

“道兄出自哪座山观”

“灵鼓山,星命观”

“如有时日,可否上山拜见“

“自然可以”

“那么,应的三个问题问完了”

左丘应一口饮完了杯中酒,穿上鞋从炕座上起身下地。面对着常凡道人。

“常师”

左丘应双手作揖,弯腰对常凡道人行了标准的敬师礼

常凡道人笑了

“去吧,去行你的路,去找你的道,若真有困苦会影响你的命格,你我自会相见”

“是”

左丘应并未收礼,弯腰后退了三步,这才直起身来,最后深深看了一眼恩师的模样,猛然转身,不再回头,大步朝外走去。

“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啊……”

常凡道人看着左丘应的背影,轻声喃语,良久

“伙计,再上一壶酒来”

“啊?客官,你还要喝啊”

“怎的,怕小道付不起酒钱吗……”

一、 盛顶之朝

朝春三月雪,日落满京霞。

也不知是帝都的哪位风流才子,某一日醉饮狂歌后,在公认都城最大销金窟的梧鳯楼里,吟出了这么句“应景”的诗来,受到了众多才子佳人的追捧,一时间传遍了整座虎蔷城。

申国,大陆三国四部中最大的国家,以其强盛的军力,占据了大陆最为肥沃的南方土地。东西纵连百里与金未两国,共抗北方蛮族四部,三百年来力压四部不敢过天澜山脉一步。到了本朝,皇帝陛下更是天纵之才,对外与东海二十七小城邦加设海上通贸,引进海族了更加精湛的锻造工艺。对内整顿军政,慧眼识英提任三将一相,更在三年前对北荒青鸣部的挑衅雷霆出手,令云将甫相率十万大军在天澜山脉将青鸣引起为傲的雪龙骑兵打的一败涂地。又令风将率五万骤风轻骑借道百里国,绕过天澜山脉,直击雪龙骑背后,于北荒天荡草原的南方边界与十万大军汇合,全歼青鸣部六万雪龙骑。大军顺势北上,连破青鸣七城,直打到青鸣部的都城天荒城下,若不是其它三部的援军赶到,险些就将青鸣部彻底从大陆除名,用军之盛,可见一般。

申国的都城,从前也不叫虎蔷,只是三年前大败青鸣,皇帝陛下大喜,皇宫内封赏众臣后,连宴三日,将行军中作为申国军旗的虎嗅蔷薇旗挂在龙座后,并在宴会的最后一日提笔挥毫,正式将都城改名位虎蔷城。巍巍雄城近百里,以山户关为屏障,就算说是大陆第一城,也绝不为过。

申国立国四百年,远不及百里与金未两国连绵千年的底蕴,可开国风扬大帝一介布衣入伍,打下万里疆土,到如今皛炎皇帝力挫北蛮,将申国推上了众国之首,一时威名无盛。申国之所以未曾走上别国日渐衰势的局面,一方面是与各朝皇帝的勤勉相关,一方面也不得不敬佩于风扬大帝的睿智。风扬大帝当年登位称帝,在本国选才用人方面颁布了一条惊世之法。为避免后世子孙用人唯亲,风扬大帝规定在位皇帝,每年只可任用三人入仕,入仕为官最高不可过从一品,当朝大臣每年也只可举荐三人入仕,入仕官不可高过从二品,而其他的朝政官员缺失,必须经过每三年一次的统一考核进行选拔,择其中的优秀者,按绩授予官职。这样的任官方式,大大提升了布衣入仕的可能性,也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官政局面的稳定,从而促进了申国政场的血液更替,力保申国威名更胜。申国这种较之他国更为先进的选官方式,不但保证了本国国民的入仕热情,就连百里与金未两国的一些平民学子,都愿不远万里的前来赴试,甚至流传着一些自称知情者的传言,北蛮四部都会送一些贵族子弟悄悄参加考核,但是到底真实与否,那就无从考证了。只知道,每三年的一次大考,就是虎蔷城最热闹,也是最隆重的日子。天南海北的莘莘学子共聚虎蔷,酒馆里,书馆丽,就连娼馆里,都住满了人。廊桥下,街角边都随处可见那些出生贫寒,但怀揣诗学与抱负的学子。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这三年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个堵上他们一切的大考,“司命大考”。

司命大考在当考年的三月中旬举行,具体的开考日期不定,由皇帝陛下放旨决定。考试分“御射”、“书礼”、“军局”三科依次举行,一科进行一天的考核,两科达到二甲上等,就有入仕的资格。考官也并不固定,每次大考,由皇帝陛下与文武百官共同决策,在放旨考试时间时,同时宣布。

城西白虎大街尽头,此刻正西门的布旨栏前,已经围满了人,今年的大考圣旨在未时已下,攒动的人群都在努力的往皇榜前挤,想掌握大考的第一手信息。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兹司命大考在即,朕商酌百官,定月一十三日辰时“御”科开考,它科依次轮日。命征北风将军洛燮,为御科主考,左相林语,为书科主考,御殿烈将军闻承,为军科主考,各考生,需尽心气力,一展所学。

皇榜一经张出,人群中已是一片哗然。

“居然是风将军主考御科,这下考试可就更加难了”

“是啊,风将军是出了名的马背强人,带兵断青鸣骑兵后路时,据说带三匹骏马连日奔袭千里未下马背,他的考核标准,必定十分不易”

“御科也就罢了,军科也是烈将军主考,据说当年北抗蛮夷时,烈将军虽镇守都城,但借道百里奇袭青鸣后军就是烈将军向陛下提的计策,他的考核,也必是及难”

“倒是书科,陛下任风烈二位将军主考御军两科,却没有用最近朝堂风发意气的甫相孔旭主考书科,而是用了老成持重的左相林语,实是怪异”

“怪异就怪异吧,左相是布衣出生,平时也是极体恤我们这些读书人,他做主考,应该不会太过为难我们”

“这话倒说的极是,今年大考,书科反而可能成为最容易的一科,唉,事已至此,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唏嘘着,人群渐渐散去……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