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其实很有趣》:演讲稿

时间:2019-04-25 00:12:05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墨苓笙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演讲稿

曾经,偶然间读到“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那一瞬,我似能看透秦少游的万千柔肠。

佛说:一花一草一世界;而我要说:一诗一语一心情。一首诗,甚至短短一句话,便足以反应出诗人的一种心情,这正是我喜爱古典诗词的原因之一,我想,这也正是诗词的魅力所在。尼采曾言:“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那么,血字何解?就我个人认为,血,便是心,苦难的心,豪放的心,沉痛的心,愉悦的心,这些都是心。凡心之所书,也最能打动世人。

倘若让我们来描绘一幅秋景,我们必然会用上“萧瑟”、“枯黄”、“凋落”等词,东拉西扯,构成一段话。但是,这只是一段话,而不是一幅景。而在两千年前,宋玉曾慨叹出一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便足以概括秋的特点;更难得的是,每读此句,都似乎有一股萧瑟之意,感染着人心。这正是因为,最简单的话语,往往最能深入人心。

当然,鄙人在此,并不是想倡导文言文,而是想弘扬中华古典诗词。

在如今的时代,不到两天,便可以读完一本二十万字的书,如此算来,只需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就可以读完三十本,而后宣扬自己博览群书。在这种浅阅读盛行之下,又有几人会去关注我们的古典诗词。恐怕关注的人中,也有不少是粗略看过,叫一声好,便转头翻开小说、漫画。

诚然,诗词爱好者在某种意义上说,并不少——也许有几千万,也许破了亿。可是,这些诗词爱好者中,有几人是我们青少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倘若我们不去继承,那么,不管中华还有多少诗词爱好者,诗词,都已是彻底没落。

试问如今的神州,十四亿炎黄,还有几人听京剧,还有几人读史书,还有几人爱诗词!

我曾与不少朋友聊过诗词,当然,只是单方面的聊——我说,他们听。哦不,他们偶尔还会插上一句:“嗯,王者荣耀里面有这个人。”而当我说完之后,我们便瞬间换了话题。真能和我聊上一两句的,十人之中,不超一人。

我多么想回到古代,与仙人同攀,看“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的雄伟壮阔;与后主同苦,梦“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一派繁华;与三变同游,叹“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悲凄萧索;与苏子同舟,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放雄奇;与纳兰同饮,消“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的离思愁肠。

我辈青年,当怀张子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承先古之遗风,开盛世之中华!

墨苓笙说

鄙人目前上高二,我的语文老师在班内组织班里同学每天按学号顺序演讲,而这篇演讲稿,本是我为了班级课前演讲准备的。

但是,我认为,它不应该只是一个演讲稿。

我的初心,我的本意,是依靠这次演讲,让更多的同学喜欢诗词。那么,既然我敢于在班级中,当着六十多位同学的面演讲,为什么,我不敢将这篇演讲稿,发表到网上呢?

所以今天,我这么做了。我要用此篇演讲,作我诗集的前言;用此篇演讲,开创一个诗词盛世。

我想,会有不少人认为,这很荒唐,会说:“诗词哪是你一个人就可以挽救的?”。可是,我偏要这么做,哪怕自始至终,都是我一个人。

也希望,每一个志同道合的诗友,看到此篇演讲时,能有所启发,不再局限于自己感悟诗词之美,而是去弘扬诗词之美。

醉里音·秋雨(其一) 墨苓笙

雾漫江城北风寒,榆柳梢头花叶残。

与君把酒共言欢,窗外嚣,是寒蝉。

玉帘烛火别离难,枯柳摇曳不能眠。

醉卧楼台听风雨,人憔悴,泪难干。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