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幸福在路上(一)高晓平 惊天霹雳调基层
幸福在路上(一)高晓平 惊天霹雳调基层
(一)高晓平惊天霹雳调基层
“组织部命令,在全县抽调大部分年轻干部下基层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你在其列。”
高晓平正忙着处理业务上的工作,突然接到组织部电话。“下基层,到一线最苦最贫困的地方去,指导工作,体验生活。”
接到电话后,高晓平感觉不可思议。按照组织部规定,述职年限达不到的,基本上不会推荐和抽调到扶贫攻坚这项惠及百姓,功在当代的任务。因为脱贫攻坚工作是国家的大事,人民的大事,老百姓吃好穿年,过上幸福生活的头等大事。
这样艰巨的任务,一般都安排给述职年限长,老资历,经验丰富的干部去开展和落实,根本轮不到年轻‘孩子兵’。
说‘孩子兵’大家会感到疑惑,其实不疑惑,确实高晓平太年轻了。
高晓平生活在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早年丧父,现在的父亲是继父。2016年毕业于贵州民族学院计算机信息系,学士学位,高材生。大学毕业,高晓平跟大多数的大学生一样,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难题,因为他没有强大的社会背景,没有当官的老爹,更加没有雄厚的资金链创业。
怎么办?
正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高晓平选择到最艰苦,最贫困的地方去支教。只有最贫困,最艰苦的地方才有发挥的余地,才有展现自己能力、才华的用武之地。显然,最艰苦、最贫困的地方人员缺乏,尤其是教师特别缺乏。为什么?有社会背景的,有后台的,要求工资高的都不会跑到偏远的山区去工作,受苦。但是高晓平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他有自己的打算,既然偏远地区条件艰苦,人员匮乏,那么工作单位的要求就低,发展的空间大。高晓平是冲着这个去的,能力上自然不用考虑,一位大学高材生到地方支教,虽然谈不上大才小用也差不多。
在大城市,一线城市也不是说一无事处。沿海一带工薪高,自然责任重,要求难。简单的说一位大学生到一线城市,端水倒茶的数不胜数,原因很简单,别说你一位大学生,就是研究生刚毕业都不怎么待见。
差的厂自己觉得掉身份,好的集团你没有十年八年的工作经验,你即使去了也是打杂的,那些大老经常说的是公司宁可要一位工作经验丰富的小学生,不宁愿培养一位零起点的高材生就是这样的说法。
既然选择到最偏远最困难最贫困的山区工作,那么高晓平将告别现在的‘富裕’生活。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好,做出点成绩,活出个人样。
幸福在路上(二)难思议 风车劳顿来报到
(二)难思议风车劳顿来报到
政府办公室,几位工作员在讨论着今天下乡的事情。一谈及下乡走访,多少人都感觉头疼。
下乡走访是件苦差事,不光要提着一大叠资料,还要准备送给乡亲们的礼物(菜、米、油、盐),最重要的要连续翻山越岭走几个钟头的山路。这是多少年轻人干不了的事情。年纪大的更加不用说,走山路都成问题,别说还要附加带东西,提资料之类的活。
怕是一回事,不想干是一回事,干又是一回事。
上级文件下来,你不去走访,不去采集信息,不去摸排识别走访。这些信息你是缺乏的,就无处着手上级部门传达下来的精神、文件、政策。
“小王,我看你昨天回来得那么晚,你的包保户都识别、采集数据好了?”
被叫着小王的是个高瘦小伙,名叫王小雷,一米八几的身材,人长得英俊,偏偏才一百二十斤的体重,同事们都叫他干柴(干才)。开始的时候他很不乐意,怎么说自己也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没有刘德华的才艺也有潘长江的嘴脸,没有张曼玉的身材也有小沈阳的腰身。怎么说也算一代人物,怎么可能被安上干柴的名头,这个名字怎么说也安不上自己头上,打死他都不干的。
可是,形势所逼,上达乡村正科级干部,下达办事员都这么叫,想推脱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久而久之他也欣然接受了这个称谓。
听同事这么一问,小王耸耸肩,一脸无奈。
“哎,一言难尽了。你是不知道,我昨天走了三个钟头的山路不说,在老乡家等待差不多三个钟头的时间没有看到人,后来一问,人家竟然去赶集了,害我白跑一趟,今天看来得跟你们一同前往了。”
走访落空的事情常有发生。大多数的时候乡亲们都在家,一遇到赶集日、乡亲们下地干活等特殊的时间段,扑空已经成为常态,大家就没有那么司空见惯了。
“你也这样?我还以为就我一个人命苦呢。哎,同是天涯沦落人呀。”
正在埋头撰写报告的小李也加入到他们的谈话阵营中来。
大伙正在倾诉自己内心苦楚的时候,办公室门被敲响。
“谁呀?进来。”
小王在整理今天准备下乡的资料,看都不成看门口是谁在敲门。
“几位领导,请问下报到是在这里吧?”
一位老实巴交的青年人提着大包小包的走进来。看他样子,好像刚被洗劫一样的狼狈。
有人走到跟前,小王不得不放下手里的事情。开始打量走进来的这位不速之客。
左看右看,小王都没有看出这位大哥的来意和门道。再看大哥一大堆行李和一脸汗珠的样子,还以为办公室跑进来乞丐呢。
对于礼貌,小王很客气的问。“这里是政府办公室,请问这位大哥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
办公室,高晓平欣喜若狂,总算是到了。
“你好!我是高晓平,以后我们就是同事了。”
同事?小王感觉大脑嗡的响,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再看高晓平申过来的准备握手的手。一时间小王不知所措。
“慢着,你说你是来干嘛的?”小王再次确定这位大哥的来意。
高晓平不以为意,以为自己刚才没有说明清楚。“是这样的,我是县里面派来驻村的,叫高晓平。”
高晓平,这个名字好熟悉,在哪里听过。想了片刻,小王如梦初醒,激动得拍着大腿叫道。“你就是司法局领导高晓平,指派到我们这里担任第一书记的高晓平?”
高晓平嘿嘿一笑。“我是高晓平没有错。但是我不是什么第一书记,我是来你们这学校支教的。”
小王拍着高晓平肩膀道。“是高晓平就没有错了。县委组织部刚发的文件,取消你支教的委派命令,正式任命你为我们这打钩村第一书记,你看,这是文件。”
拿起小王给的文件,高晓平仔细核对上面的信息,左来右去,没错信息是自己的信息。那不是说来支教吗?怎么就是第一书记呢?高晓平有点被欺骗的感觉。
不行,得核对清楚。
打了电话到原单位,单位告诉他,命令改变,确实是担任打钩村第一书记;高晓平不相信,打电话到组织部核查,得到的命令是一样的。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