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信人》:处务会
处务会
窗外的雨已经淅淅沥沥下了三天,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楼墙体有点洇水,办公室靠近天花板一角的墙壁上,起了皮的乳胶漆涂层显得湿漉漉。
这栋小楼是鄂中省委办公厅保卫处及老干部处共同使用的办公楼,只有三层,占地面积也不大。
保卫处处长杨金彪此时正皱着眉头,把烟头掐灭在办公桌上的一个劣质玻璃杯中。此前就扔进去的七八个烟头已经被水泡烂,整个杯子显出恶心的焦黄色,还到处夹杂着黑色的烟灰。看得出,这杯子很久没有清理了。
“杨处,我们这儿人手那么紧张,派谁去都不合适吧?”说话的是一名姓张的副处长,叫张浦,很年轻,只有35岁。这个年纪能在省委办公厅做到副处长,不算太稀罕,但也甩开了大多数人的步伐。毕竟,他们保卫处,在办公厅里算是个比较边缘的处室,远远比不上秘书处、会议处、督察处之类的地方,比起常委办来就更是不及了。在这个处土生土长还能那么年轻就当上副处长,他完全是靠着自己比别人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就拿值夜班来说,当他还是个科员时,处里的副处长、老同志家里有点什么事,本该是他们的值夜班任务,张浦都代劳了。有那么几次,为了代人值班,张浦整整一个礼拜没回过家。
“那些老家伙都是别的处退下来的,不怎么干活。处里就两个年轻人,再派出去一个,那么多事儿谁干啊?”张浦也不看杨金彪的表情,自顾自接着说到。
他们正在召开保卫处的处务会。处务会是处班子成员参加的讨论全处重要事务并作出决策的会议。对于保卫处来说,就是处长和两名副处长参加的会议。因此,张浦身边还坐着另一名副处长,叫水平。水平过了年就50岁了,比杨金彪还年长6岁,并不指望再有什么进步,对他来说,工作只要不出岔子,质量高低是无所谓的,因此处里少个年轻人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年轻人的主要作用在于爬格子、写稿子。稿子好坏,跟工作出不出纰漏没多大关系,主要还是跟领导对这个处的印象以及每年的考核评比有关。既然无所谓,那就无可无不可。
杨金彪见水平不说话,张浦又一个劲地摆难处,皱着的眉头拧得更紧了。“这是上面给的政治任务,有什么困难都得克服。现在我们不是要讨论派不派人的问题,而是讨论派谁去。老水你说说,派谁去合适?”杨金彪盯着水平,想让他开口。水平开口了:“杨处,驻村扶贫一般是派年轻人去,现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都在小浦分管的科室,还是让他提提建议吧?”
张浦知道再说别的没什么用,还是得赶紧把人选定下来。刚才那番话,他也只是发发牢骚。“那我提个建议吧,让小白去。小白同志性格沉稳,知识面广,想法也比较多,参加扶贫工作应该是能够胜任的。”
杨处长赞许地看了张浦一眼,点点头说,“可以,小白同志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浦啊,今天下午你就找他谈话,他本人同意后,就弄个会议纪要,再弄个请示报给分管副主任吧。散会。水平你留一下,我交代点事。”
张浦点点头出去了。
此刻,处领导们口中的小白同志放在办公桌上的手机震动了一下。小白同志拿起手机瞧了一眼,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印入眼帘:“欢迎你!”
老实人
什么玩意儿?白杨回复:“你是谁?”对方再无反应。
杨金彪处长的办公室里,杨金彪向水平交代了这两天要办的一些急事儿后,端起大号的紫砂茶杯开始吞咽着早上泡好一直没喝的冷茶。茶叶是比较低档的铁观音,所以冷了也不可惜。
水平没有要走的意思,一直盯着杨金彪,似乎有什么话要说。
“怎么,还有事?”杨金彪瞟了一眼水平,放下茶杯。
“杨处啊,让小白去扶贫,真的合适吗?那孩子八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太老实,去驻村的话怎么跟老乡沟通,怎么做工作啊?”
“老实不代表无能。”杨金彪指指水平,“你以前跟小白一样老实,可是,你的能力我是清楚的。”
“处长……”水平有点尴尬。
杨金彪摆摆手,继续说,“话少不代表没有能力,但是话少往往让人无法了解你的能力。尤其在我们机关里,大家做的工作大多是事务性的,不太需要创意,不太需要创新,所以奇思妙想比较多的人在这里发挥不出水平来。你就是这样的人,我了解。”
“唉!”水平叹了口气,脸上现出了一丝悲苦的神色。
“咱们也很久没这么好好谈谈了,老水。”杨金彪看着水平欲言又止的样子,心中有些不忍。他知道,年轻时的水平,抱负绝不只是当个小小的保卫处副处长,然后退休前提个调研员解决正处级待遇那么简单。
“当年早早从部队转业,后悔了吗?”杨金彪摆出了一副长谈的架势,从办公桌后的靠背椅上站起来,拉着水平的衣袖把他请到沙发上坐下。
“后悔?当初那种情形,你不是不知道,我再在部队干下去又有什么意思?”水平喃喃嘀咕着,似乎不太情愿再提当年的事,“杨处,你忙吧。我那儿也还有一堆事情,闲话咱们改天再聊。”说着就站起身要走。
刚走到门口,杨金彪又叫住他。“老水,小白这孩子,我觉得还是放他出去更适合他。爱不爱说话不打紧,到了基层,总会得到锻炼的。关键是,以他的能力,机关里按部就班的工作迟早得把他埋没了,外面的世界,才能让他一逞所长。这一点,想必你比我看得透。”
“那扶贫工作就不重要吗?万一他做不好怎么办?”老水回过头来,似乎对小白的能力还是没什么信心。
“我相信他能做好,就像我一直都那么相信你一样。”杨金彪这话说得斩钉截铁,弄得水平也不好再较真,只能点点头走了。
“善良,老实,有才,又不愿意掺和本职工作以外的事儿,但对于自己觉得不妥的事儿,却还是挡不住铭刻于内心深处的责任感。这一老一小,真够像的,矛盾体啊!”杨金彪看着被水平顺手带上的门,自言自语到。
“马主任的讲话写好了吗?”张浦在后勤科的大办公室吼了一嗓子。正盯着电脑的白杨从屏幕后伸出头来答道:“写好了,张处,我再抠抠。”“不用抠了,你打一份拿到我办公室来。”张浦似乎挺着急。
回自己办公室的路上,张浦看见老调研员刘发正在走廊的卫生间门口擦自行车,便很热情地迎上去:“刘哥,擦车啊?我帮你!”说着就抢过抹布忙活起来。手里忙活着,嘴里也不停:“昨天在超市看到你们家榛榛了,看样子快生了吧?”刘发一听这话,乐呵起来:“是,快了。”接着神秘兮兮地凑近张浦的耳朵小声说:“前段时间去医院找人给做了B超,是个带把儿的!”“不愧是乔秘书长的女儿,头胎就能命中。”张浦似乎也很替刘发高兴。刘发和省委副秘书长乔波是同时从部队转业进的省委办,俩人刚进机关时,房子紧张,于是被分配同住一套二居室,住出了兄弟般的感情。可惜刘发天性散漫,如今乔波已是正厅级领导干部,他却只是个正处级虚职。说起来,乔波对于女儿的这个婚事,并不是很乐意。无奈女儿乔榛榛跟刘发家的小子青梅竹马,居然一意孤行要嫁给他。看在女儿的痴情和自己与刘发多年的情分上,乔波也不好再反对下去。于是,同在一个单位的领导和下属的下属,就成了儿女亲家。
这时,白杨拿着马主任的讲话稿走过来,刚叫了声张处长,张浦就头也不抬地说了句:“放我办公桌上就行。”
白杨哦了一声,转身走了。刘发斜着眼看了看白杨,哼了句:“现在的年轻人,仗着自己学历高,越来越不把我们老同志放在眼里喽!”“他啊,就是个闷葫芦,见了谁都不怎么打招呼。您跟他计较不值当。”张浦陪着笑安慰着刘发。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