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路何寻》免费试读_文道书生

时间:2019-05-08 20:41:49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文道书生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第一章 此地何处

张寻突然间头痛欲裂,自此醒来,抬眼望去,是一片陌生的竹林。之所以说陌生,是因为这竹子是他以前从未见过的品种。只见此竹翠艳欲滴,与天地相和,似有一丝道意,细寻起来,确又难觅其踪。说来费事,其实张寻也只不过睁开眼睛不到三十秒而已,就是观察了一下竹林,头更痛了,不,不止头痛,身体也开始抽搐起来,脑海深处,开始有一段记忆浮现。张寻知道这段记忆就是他突然出现于此间天地的原因,他明白他必须忍受这份疼痛才能接受这份记忆,或者说是传承,也才能了解这对他而言新生的世界。

张寻没有来到这世界以前,出生于华夏湖北一个叫江城的地方,从小苦读诗书,鉴于自宋以来,文道渐衰,立志复兴华夏文道,却智术浅短,文武不济,逐渐意志消沉,迷于酒色之中,时不时从口里蹦出一句往圣先贤的言论或墨人骚客留下的绝句妙章,并以此自鸣得意。其实在认识他的人看来就是不识变通,咬文嚼字,看似文艺青年却脑壳被门夹了的大傻逼一个。

张寻强忍着疼痛,或许是在地球上那段落魄的经历激起了他内心的斗志,又或许是对那神秘的记忆的欲望,慢慢张寻就感觉不到疼痛,进入一种玄之又玄的“空明”境界。只见此时,脑海深处响起了一个听起来就有些高人得道韵味的仙音:“有缘人,恭喜你通过了本道人的考验!哈哈哈,三千年了,老道在这片竹林里形单影只静待有缘人足足三千年了,终于等来了你小子.对了,你小子叫什么?”张寻刚想张口,却发现此时压根无法控制身体。老道气急怒道:“痴儿,老道三千年之等待怎么就等来了你?苍天无眼啊!罢了,小子听着,此刻本老道是在你的脑海之中,你要说什么不必开口,只需心里默念就行了。”张寻这才内心应道:“小生张寻,拜见道长。”还想在问些什么脑海里又想起了老道的声音:“小子,本老道现在并非本尊,只是一道虚影,你现在凡人一个也不懂,本老道这道虚影时间不多了,你小子耐心听着就好。”张寻只好不再胡思乱想,仔细听这疯道人说下去。老道笑了,这小子倒也有趣,老道当年确实有个“疯道人”的道号。不过此刻,还是言归正传为好。于是继续道:“小子,听好了,这里是文昌界(文昌大陆),和你之前所处的蓝色星球不同,这是一个文道为尊的世界。而吾为醉道人,本来是一鲁国小童生,后得遇仙缘,入了道门。小子,你可愿拜我为师,重振鲁国文道?”张寻想现在也没有选择,于是就向老道执弟子礼,:“弟子张寻拜见恩师!”老道笑道:“好好好,这块玉佩就交给你了,为师要消失于这片天地中了。复兴文道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老道的声音消失了,张寻慢慢醒来,睁开眼睛,只见竹林中央的天空一道身影正在迅速消散,正是他刚认的便宜师父。张寻急忙追向虚影,可是竹林入口有着阵法,张寻无奈,只好面向空中越来越小的师父虚影伤心跪地,大声叫道:“师父,您放心的走吧!徒儿一定秉承您的遗志,复兴文道,再觅仙缘,光大师门。”仿佛听到了张寻的呼唤,空中的虚影彻底消失了。

张寻此时心中郁气集结,想到刚刚才认的师父就离他而去,消失于这片天地间。就悲从心来,身体摇摇欲坠。张寻前世也是饱读诗书,粗通中医医理之人。知道不能这样下去,于是强提心神,牙齿紧咬,吐出一口血来。说来也巧,血正好落在胸口师父给的玉佩上,只见玉佩突然光芒大盛。光芒消失之后,传出师父的声音:“徒儿,为师很高兴,为师没有看错人,你心底果然尊师重道,不是无情无义之人。你若不吐出那口郁血,也就不能让这玉佩认主,得到我的传承。最终只能困死此地,连竹林都离开不了。好了。这玉佩你心中默念口诀“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就能进入内部空间了,里面有为师留给你的一切.”声音消失了,玉佩也恢复了正常。张寻知道,此刻他才真正被认可,接受了师父的传承。用华夏语说就是他的人品过关了。

张寻此刻没有急着打开玉佩,来到这片竹林之后也才刚刚恢复行动能力,还是先观察观察附近的环境好了。一面是竹林,张寻之前一直都是面对着这面竹林,转过身来。背后是一面墙,墙边有一口井。井旁有块奇石,只见上面写着三个大字逍遥居。可周围并没有房屋院落啊!边奇怪边向那块奇石走去,也就走了三五步。只见一阵金光,墙上开始出现一行又一行的字迹,看上去是小篆,很快五千余字的文章就都在墙上了,仿佛武林高手用剑刻上去的一样。好在张寻前世对华夏的一些古文字颇感兴趣,专门研究过,倒是认得这小篆字体。一看,是《道德真经》。张寻此刻内心真是无语啊!怎么碰到了这么个喜欢折腾人的师父呢?张寻知道,这又是那疯道人师父留下的一道考验,也罢,悟道就悟道吧!好歹也是难得的机缘。张寻一边看着墙上的小篆《道德真经》,一边心中感悟着前世他对道的理解。首先想到的就是四个字上善若水。这时墙上又有了变化,《道德真经》消失不见,只见一幅画,画中一牧童手指着小溪的尽头。张寻想,这难道是提示?于是俯下身来用右手仔细摸寻着石头,果然此时在居字下面有仿佛水纹状的凸起,张寻顺手摸到水纹的尽头,然后用手指点了一下,墙上就出现了门和窗。门上还有一幅对联,横批是醉道逍遥四字,上联写着“寄情天地间,寻道何处?我心只求逍遥。”下联写着“问道江湖中,醉意难得。算来一梦浮生。”张寻前世也是爱酒之人,看着他师父醉道人的这幅对联,颇有些认同之感。

张寻按捺住心中的想法,推开门进了逍遥居。先找到了一面铜镜照了起来。(也是,张寻来到这文昌大陆还不知道自己这一世长得什么模样呢!)只见铜镜中出现的面孔还算不错,只是貌似很年轻的样子,似乎二十岁都不到。再看看身上的衣服,张寻笑了,简直一个落魄书生的样子。也好,这形象绝了,反正自己无论前世还是今世,都是要复兴文道。张寻想想,还是先梳洗一下睡一觉,醒来再进玉佩里好了。于是就拿起桶去门外打起井水,洗了个澡,换了一身师傅在柜子中留下的衣服,起身把脏水倒掉就倒在床上,也许是经历了太多,一下就会周公去了。

一夜很快过去,初升的阳光照进来,很是舒服。张寻醒来,疲乏尽去。去外面井里打水漱口洗脸。片刻之后张寻就迈出逍遥居的大门,寻找吃食去了。此刻这片小天地除了那片竹林外有阵法阻隔意外,简直就是大变了样子。沿着那写有逍遥居三字的奇石旁,昨日的杂草不见了,出现了一条长约两百米的小径,小径的尽头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张寻现在的视力极好,看见小溪中的鱼儿快乐的游着,大笑一声,午餐有着落了,大步向溪边走去。半个时辰过后,张寻就抓了二十余条两三斤中的鱼,返回逍遥居。张寻简单处理了一下,就下锅煮个鱼汤,再生堆火烤着几条鱼,不一会就好了,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吃饱喝足后张寻把胸口的玉佩拿起来心中默念口诀进了玉佩空间。

张寻还是第一次进入玉佩空间,,打量了一下情况就推门进了一间看起来就像是书房的房间,果然,几个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书架上还贴着目录。张寻想,首先还是了解这大陆吧,于是拿起一本《文昌大陆编年史》看了起来,直到肚子再次饿着叫了起来,才停止了看书。出去吃东西,吃饱了再进来,如此往复,三个月后,张寻终于把关于文昌大陆的书都看完了。

原来文昌大陆现在(应该是三千多年前)有七个国家,齐国,鲁国,赵国,秦国,周国,魏国,夏国。其中鲁国出了孔子,文道大昌,繁荣了一甲子以上,而且百姓自发修孔庙,传《论语》,一时强大无二,连纪年都是用文昌纪年,取其文道大昌之意。只是盛极必衰,而秦国虎狼之心,穷兵黩武,逐渐发展起来,鲁国就衰落了,偏安一隅。张寻的便宜师父醉道人当时就是鲁国东山郡济县的一个童生,曾醉心于文道,不过后来有了奇遇,走上修仙之路。三千年前,醉道人渡劫失败,只留下了一道虚影。后来醉道人(虚影)回顾过往,才知道复兴文道是他的心结,所以就到处寻游,找到鲁国边境这处竹林,作了一番布置,静待有缘人,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三千年。

张寻在地球一次酗酒过度,醒来就穿越了,或许这就是天注定吧!张寻此时才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为复兴文道勉力而为。

第二章 醉道传承

连续看了三个月的书,张寻决定休整一下,于是就开始了悠闲生活,每日晒晒太阳,游游泳,仿佛渡假一般。就这样,持续了半个多月,张寻觉得差不多了,就再次进入玉佩空间,还是进入那间书房,只不过这次看得都是醉道人留下的传承。张寻不看还好,看了就觉得他师父醉道人实在太牛了!不谈修仙,只说文道方面就所学甚杂,诗词文赋,琴棋书画这些自不必说,就是一些小道,最差的都可以开宗立派。这下张寻终于知道为何他那便宜师父的心结在于文道传承了,不传承下去实在可惜,上天都不忍见到如此,于是才有了醉道人的渡劫失败。

张寻知道,他的这份机缘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张寻对着醉道人的画像深拜三次,然后焚香净手,准备寒窗苦读了。而且张寻有着前世的记忆,可以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的道统。正所谓“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时光飞逝,三年过去了,那些师父留下的文道方面的书他都看完了,不对,应该说都读进去了,并且大部分都已经融汇贯通,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也深刻的印在脑海里,等以后有了足够的阅历自然也就懂了。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不过也没办法,毕竟他师父情况特殊,也就只能这样了。好在张寻悟性不错,还有着唐宋明三朝的文化底蕴。张寻此时的文道水平去考科举,不说稳得状元,至少进士跑不了。

文道传承告一段落,张寻并不急着去研究阵法,前世他是个资深宅男,又加上醉心于传统文化,与现实格格不入,导致性格孤僻。所以现在被困一地,陷于阵法之中也没什么不习惯的。张寻决定为将来几年做个规划。现在还没有继承的就是些杂学了,至于修仙之法现在对张寻来言那是很遥远的事,现在他还是凡人一个,连气感都没有,那部分传承根本就打不开,更何况张寻也想先兴文道,了却尘缘再觅仙道。

一晃又是三年,杂学的书也看完了,张寻也是佩服那醉道人,不知道他老人家哪里寻得这数万本千络万象,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可以说,红尘俗世,万千之道,应有尽有。诸如经商之道,为官之道甚至医术,命理,星相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没有这书架上不涉及的。接着一年,张寻决定把前世的一些经典复制出来,留待后用。主要是《资治通鉴》,《天工开物》,至于所谓的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以及文学大家的经典文章比如韩愈的《诗说》《马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张寻早就倒背如流了。一年过去,《资治通鉴》和《天工开物》也被张寻根据前世的记忆写了出来,让张寻高兴的是他的小楷经过这几年的书写练习终于大成了。张寻心里默念到:“老黄(宋代书法四大名家苏黄米蔡中的黄庭坚),不好意思,反正这异世也没有你,就便宜小生我了。”

张寻想到七年过去了,自己这世也有二十二岁了(虽说有不相己的说法,但看看自己的年龄还是没有问题的),也该学习阵法,离开这里了。说做就做,走到阵法书架里拿了几本师父写的《阵法初解》《常见阵法详述》《如何破阵》拿到手中,就退出了玉佩空间。毕竟阵法这东西不是闭门苦读就可以学好的,必须要感悟天地才行。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道,七星,八卦,九宫这些,光看书你是看不懂的,只有感悟天地奥妙,才能有所得。

张寻开始了苦逼的磨练之路,每天盘坐在水井旁边那块写有逍遥居三字的大石头上日晒雨淋,白天观察小溪和竹林夜晚当然是望天看星相。张寻知道自己以前从未接触过阵法,感悟天地之妙绝非易事,所以心态摆的很正。就这样,日夜更替,三个月过去了,张寻终于感受到了一丝天地之间万物生长之道意,立即默念道家清心决,进入空明状态,突然有了明悟,这就是天地造化啊!天地未开,一片混沌。这混沌不是一,而是无。混沌不断积蓄着能量,直到有一天,量满而爆开,而又清浊黑白为一。此即是无中生有,一元初生。接着就是从黑生白,浊中起清。清气上扬化为天,浊气下沉结为地。这就是一元升两仪。天地初开,没有生命,上苍有好生之德,于是有了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后来还有了人。哈哈哈!张寻大笑道:“我真是笨啊!这不就是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吗,我现在才有所悟。”不过张寻也知道,万事开头难,悟透这些,后面就好办了,成为阵法大师不敢说,破掉竹林那阵绝对没问题。四象,这个都知道,东方青龙,“青龙者,东方甲乙木水银也,澄之不清,搅之不浊,近不可取,远不可舍,潜藏变化无尽,故言龙也。”;南方朱雀,“南方朱雀,为乐之本也,无分其身,以三为上,以二为下,三天两地之义也。上广下狭,尊卑之象也。中翅八寸,象八风。腰广四寸,象四时。轸圆象阴阳转而不穷也”西方白虎,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白,故名白虎。北方玄武,也被称为真武大帝。四象合一起,简单点说就是“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

五行学说也没啥好说的,就是万物相生相克之道。五行相生就是金销熔生水;水润泽生木;木干暖生火;火焚木生土;土藏矿生金。相克就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六道轮回,佛家的,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七星就是北斗七星了,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八卦有两种,即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

张寻顿悟之后,放下心来,也不急着破阵。而是彻底放松,去小溪游泳,直到精疲力尽才上岸,回到井边,打上水冲凉。张寻七年多来,早已习惯每天浇自己个透心凉,那感觉就是爽。洗完后,回到逍遥居内屋床上倒头就睡。

太阳再次升起,又是新的一天,张寻起来洗漱后再次进入玉佩空间,先把那几本阵法书籍放回原位,就走出了书房。张寻也是佩服自己真够沉的住气的,这些年来一直就在书房活动,不过现在也该到别处转转了。就走向第二间房,推开门向里望去,空空荡荡,只有一张桌子。张寻走向桌子,看见桌上醉道人用刀刻的密密麻麻的小字,原来此房间是用于练体的,抽屉里放着三瓶强体丹,墙上是一幅图,类似华佗五禽戏的样子,是一百零八个动作姿势,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画旁边是个梅瓶,转半圈会出现一个密室,毕竟练体难免会排出体内杂质,必须得有个位置洗刷刷。于是又是半年过去,张寻终于练体小成,杂质尽出,身上全是黑泥状的物质,恶臭难闻,差点没把他熏死。张寻赶紧转动梅瓶,冲进密室,就开始洗起来,不知道冲洗了多久,直到肌肤如凝玉般光滑透亮,张寻才停下来,望着自己逐渐强健的身体在那很猥琐的傻笑,也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少儿不宜的事情,看来童子之身就是煎熬啊!良久,张寻吐槽自己“想你妹啊想,这里就你个和尚,妹子都没有,你想翻天都枉然。”吐槽完就一脸郁闷之相离开了这间呆了半年之久的练体室出了空间回到床上盘坐念起清心决来。直到一根蜡烛完全烧完,欲火才尽去,倒下就睡。

又是一个清晨,张寻起来,洗漱完后来到厨房给自己煎了两个饼子大口啃了起来(怕有读者较真,这里说明一下,逍遥居内有稻田,有菜地,有茶树,有酒窖,每天张寻都会花些时间打理。),吃完了饼子,张寻又给自己泡了一杯茶,细细品着,刻意调整自己,把节奏慢下来。直到茶续了三杯,时间怕是过去了一个时辰,张寻这才进入空间,向那第三间房而去。

这间房更有意思,竟然是关于酒,关于醉的。不过想起师父那个醉道人甚至疯道人的道号,张寻也就释然了。好在张寻前世也是性情中人,什么是性情中人?张寻前世的理解就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呵呵,俗就俗吧!张寻前世痴寻醉之真谛二十余年,却从未真的醉过,只是举杯消愁,借酒装疯罢了。不过,两世为人,尤其穿越还是酗酒挂了,张寻现在对酒文化,对醉之真谛终于有了些体会,用欧阳修的话说,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用明初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寅唐伯虎的话说“众人皆醉我独醒”。于此种种,张寻在这间房就待了一周,中间还品尝了两次师父窖藏的将军醉酒,那味道是真的好。

玉佩空间目前张寻可见的房间就只有四个,抱着期待的心,第四间房门在他来到这第八年的时候终于打开了。原来这间房里没有别的什么,只有一本醉道人的修仙传记,就是介绍了醉道人从炼气期到渡劫期的各种经历。最后一页写着“小子,你该离开了,回到俗世中去。最后忠告你一句,傻徒儿,记着红尘练心。切记切记!”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