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计》免费试读_弩马骐骥
天下大势
大魏王朝自武宗即位便是开始走下坡路,先是七征南晋,后是筑新城,募新军。使得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贪官污吏中饱私囊,压榨百姓,一时间天下之民陷于水火之中。
然横征暴敛并没有停止,且连年征战,死伤者无数,百姓怨天怨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这个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武宗造成的,武宗是先皇最喜爱的儿子,他于少年时曾领三千骑兵大破两万蛮军,故文武百官认为大魏后继有人。可是武宗好大喜功,即位之后不久便是厉兵秣马准备下江南一统天下。
这一年武宗亲率五万铁骑,十三万步兵,开始了七征南晋的征程。在武宗看来精兵猛将无数,且国力繁盛应该马到功成的,可是事态的发展大大出乎意料。南晋的反抗是出人意料的,他们虽然柔弱,比不上北人高大,可是意志极为惊人,魏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从渡江到建康城下的路,无不是以鲜血铺就,虽然武宗是天生将才,运筹帷幄,但依然损兵折将无数,后来因为粮草不足方才结束战争,武宗发兵时十八万大军浩浩荡荡,气势如虹,可是回朝时却只带回十万残军。
自七征南晋后,但却屡屡遭挫,武宗意志日渐消沉,父辈的雄图伟业仿佛如过眼云烟,武宗开始过上声色犬马的生活,他下令筑新城,并取名为安乐宫。只知美酒而不知天下。
武宗过上声色犬马的生活,但是百姓就不好过了,各大雄踞一方的王侯看见武宗不复当年英雄之风,于是厉兵秣马准备逼宫,于是加紧盘剥百姓,如此,天下几成地狱。
不仅仅是王侯,还有北蛮,西戎等少数民族也在蠢蠢欲动,准备随时逐鹿天下,天下大乱在即
从小在军队生活的孤儿
黄昏时分,残阳如血,在琅琊王的军队中却是有一个少年依然在整理自己的马具,神情悠闲。这名少年叫许世,年方十五,生的也不算英俊,面相方刚,颌下有一刀疤,不长不短,更添几分英气。小小年纪便已经是琅琊军的什长,这么年轻的什长在军队里是很少见的。因为军队里的军官都是要通过累积战功才能获得提升,不可能因为什么风流倜傥,英姿飒爽就給你当军官。显然少年肯定也是经过一番生死磨练才当上什长。大魏军制极简,没有什么冗长的官衔名称。军队头衔依次为伍长,什长,百夫长,千夫长,万夫长,参将等。一般来说地方军队最高长官级别也就是万夫长,因为这也是朝廷防止地方坐大的一个策略。
琅琊王自大魏开过便是世代镇守琅琊郡,忠心耿耿,麾下五万强军更是大魏西部的一道屏障。因为琅琊王忠心耿耿而且面对的是残忍的西戎部落,所以军备扩张到了五万也没有人说什么。可如今天下大乱在即,那些盘踞一方的各大王侯无不厉兵秣马,手下的军队明面上说是不超过一万,但其实手下军队早就已经超过这个数字了。比如燕王,手下军队已经有十万之众,大有兵马在手,天下我有的气势。
少年自幼生活在军队中,不要奇怪,因为琅琊王经常收容孤儿进入军队,做为军队的后备军,孤儿们平时虽然和士兵一起训练,但是训练量却是很小,在少年人的承受范围之内。对于许世这种没有家的人来说军队就是家。十三岁那年,西戎部落大规模入侵,举全族之力,敌军足足有十万。许世拿着那把属于他的那把制式魏刀,上了战场,在那一战中,他偷袭了两次敌人,第一次成功的把一个戎兵的脑袋砍了下来,那个戎兵至死也不相信居然会是这个结果,第二次却没有怎么好运,他偷袭没有成功,失手了,敌人一刀狠狠地插在他的肩膀上,许世仍然忍着疼痛一刀把敌人的脑袋砍成两瓣,看着脑浆流了一地的敌人,许世感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如路边的小草般微小。
经此一役,许世一战成名,在一场战争里,为了保证士兵对敌有足够的体力做战,通常是分数次进行轮换,所以,一场战役下来,能杀两三个已经是了不得了,特别许世又是少年,所以琅琊军上下无不对许世夸赞,全军上下一致认为许世将来一定可以当上千夫长。而因为此战许世也因为战功而被升为伍长,正式编入琅琊军虎扑营。在琅琊军中,唯有到十三岁且参加过战役的士兵才可以加入虎扑营,虎扑营在琅琊军中是战斗力最强的兵营,虽然只有三千人,但是历经无数次战役,可谓战功赫赫。
许世可以进入虎扑营就已经说明了他的强大,后来虎扑营在一次战斗过程中,许世冒死砍了敌军一名百夫长,令虎扑营主将林业对其青烟有加,将许世提为什长。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