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胥》免费试读_顾平生

时间:2019-05-14 05:06:00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顾平生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前言

待我成王,娶你为妃。

男人何必妻妾成群?

一个她,第一眼望,便倾了心。

三载面壁思过,只为换个身份。

爱上这个不相识的人。

这就是缘分,亦是命运。

......

天涯芳草连绵,芙蓉笑靥美艳。

命遇的女子爱慕以及倾身付出者。

枚举成磊。

却咫尺依稀有旧人。

他的心,枯木不逢春。

......

向死而生,切转生命。

八百里分离,身隔两郡,

却一朝奉宣,风雪烟火下遇见。

那一刻,两眸相望,不识彼此,秋水在心。

他改了容,换了貌,变了声音。

他逃出皇城,逃过生死,却没逃脱命运。

他真的爱上了一个人。

......

一梦踏九州,侠义共聚首。

过往三百日碌碌浮沉,风中独立,看花望水。

只为一朝,意气风发,剑志凌云。

曾三转运格,借命而生。

却一朝斩龙,再搅皇庭。

他不杀人,如果人不该杀。

他不倾覆,如果国不该倾。

然当两者皆必要时。

他手握墨锋,应天行动。

本执一心,戮杀天下该杀人。

固持一念,倾覆万川千河该倾国。

......

任你门阀兴起,任你诸国伺机,任你天下混晰。

他不做圣人,他不佑苍生。

他的剑,先为身边人动。

他的躯,先为身边人擎。

如果为自己流泪的人都护不了。

还要这浮世乾坤有何用?

所以他一剑葬了天,一剑覆了海。

一剑屠掠诸国,一剑震慑诸雄。

他的传奇,从一剑落幕,也从一剑开始。

第一章 臣子棋

庆和四年,晋王梅鹤继位。

大典之日,广赦天下,千家灯火,万人空巷,江山一派荣贵景象。

但却好景不长。

太晋皇,颇德才,改历朝分权之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行事雷厉风行。

其言必果,说必行。行令达,下弗敢逆,更不有推诿久拖之嫌介。

故虽民之赋税徭役苦重,官之行政操行辛劳,却不敢有言。

新晋皇梅鹤,于王父之功行庇荫之下,自是崇尚军政傍于身,伸手指天、行步踏坤,一人言,百官万民弗敢逆的无上权力。

故不以百官进言为听,坚定施集权之政。

庆和八年,梅鹤登基四载,政事毫无建树;才者不得用;官者贪婪成性;百姓不堪重负,怨声载道。

军事上,兵将无能,个个酒囊。军械研发,止步不前。而相邻四国又犹如饿虎贪狼,虎视眈眈。

越二年,天灾发生。

蝗虫肆虐,受灾之地,包罗七郡十二城,泱泱晋国,岌岌可危。

庆和十年,一个改写历史进程的时间到来。

太明皇,杨昭诞。

古往今来,天赋秉绝子弟,多不枚举。

却能与杨昭比拟的,尚无一例。

六月能对语,九月能奔行,四岁读经,五年修武,一柄寒枪,天下称绝。

庆和二十九年,杨昭十九岁,晋朝走到了最后的尽头。

因为有一个执寒枪,骑青骢马的少年,出了安阳郡。

时年,大局混乱,军阀割据,各地征战不休,天下百姓流离。

邻国之西大夏骑兵入晋,贪婪虎狼,露出爪牙;之北大漠屯兵四十万于边域,窃国之意,不言而喻;之南大梁暗运粮草北上,箭在弦上,只待矢发;之东金国围困三郡,时机一到,兵踏晋城。

覆国之危,迫在眉睫。

正值困难际,龙河决口,河水汹涌,涂炭生灵。水越四郡之地,淹杀百姓三十万,毁灭土壤十万亩。

千千万的百姓,衣无所穿;饮无所食;居无所地。

万民群起而抗争,国都无为而沦陷。

晋王自缢,王朝覆灭。

国覆三年,杨家军凸起。行攘外必先安内之准则,杨昭由安阳郡率军北上,先后图灭四大军阀,操戈各路藩王,收兵二百余万,西入沙城灭夏国;北入寒苦之地屠大漠;南至富庶之域征大梁。

于庆和三十九年,建明朝,国号“大明”,立都安阳。

登基日,废旧年,设新历永和。

永和二年,国定,天下安顿,颁国律,废晋法集权于君王,设两相三公六部,权力下放之大,较之历朝都不多见。

永和四年,国库富足,百姓得以休养,国君杨昭渡龙河,起征金国。

然天妒英贤,龙河之上,杨昭猝,享年三十三岁,谥号太明皇。

死讯传回明都,皇庭震惊,远征金国,无疾而终。

取正大光明匾后与太明皇杨昭身上遗书,两相对校,一字不差。

时年,杨昭十岁长子,杨旭继位。

杨昭武学卓越,有百岁之命,龙河之死,诧异非常。太明皇随身之人归来后,部下旧臣寻求具体细节。

然随身史官,取出随记策,只四字,是以死因不详。

至此,太明皇之死,成不解之迷。

杨旭登基后,按历法其母华氏设封太后,兄弟叔父至亲皆封诸侯王。

明皇年幼,各级大事尚不能做断,需一亲近之人倾心辅佐,众臣参议后,定其母华太后适合。

故自十岁始,每日早朝,皆由太后陪同主政。

然明国国壤庞巨,江山浩瀚,尤在征战梁、夏、漠三国后,国下子民,何止千万?

故为统辖江山,在两相三公六部的基础上,又增设了五署、七院、八寺、九卿。

永和九年夏,杨旭行弱冠礼,举朝庆贺。

夏,是个好时令,尤是这偌大的明皇庭。

繁花若锦,飘落乾坤。

一座格局不大的凉亭中,杨旭与一人在对弈。

坐在杨旭身前右手执子正思虑的,是一中年男子。其国正脸,八字浅须,言其堂正不准确,更好或言他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温和。

气度温和,执子落子皆温和。

然相较温雅,他却不及对面的端正少年。

那少年有一双凤目,一丝不察,额下两蹙浅眉,益添清秀。

俨然是当代明皇,杨旭。

一刻间,国正男子突然面色微颓道:“臣,输了!”

杨旭未出言,沉默半晌后,方平淡抛出一句话,说道:“右相觉得朕这个皇帝做的如何?”

右相突然躬身抱拳,吃惊道:“臣惶恐!”

“朕赦你无罪,只管说来!”

“陛下爱民如子,仁慈为怀,是为有德明君!”

突兀间,杨旭忽自轻笑,“哈哈!有德明君?朕倒觉得,朕这个皇帝做的不如何!”

“陛下逊谦!”

“逊谦?你的臣子棋委实是劳费心力,殊不知朕的君王棋同等不易。”

下一时节,穿皇袍的少年突取黑子,在棋盘上,依次执落三颗。

哒哒哒...

棋盘是为木刻,棋子是以玉做,故当落下时,猝然发出了清脆的声响。

杨旭走到右相身旁,平淡道:“一督、两相、三公、四司、五署、六部、七院、八寺、九卿、十王。”

右相的目光从棋局上挪开,向少年望了望。

杨旭自嘲,说道:“百姓如是传,朕如何能不知道?”

右相昂首,目光开始变化。

“督公掌朝,直令于母后,朝堂上需赐座,与朕平起。平日里,朕见了也要问声千岁。这宫廷里的内侍,哪一个不是他和母后的人?即便想与你下一局棋,也须得以酒醉为由遮瞒过眼线。你说朕是个明君,却朕不知明治在何处?

左相掌权,是以无所不统。出行车撵,远逾朕之规模。前月,庞龙造反,他竟不有询问过朕,便亲率禁卫军抄了庞将军满府一百二十八条人命?朕何能不知庞龙是被逼反的?你说朕这也是有德明君的作为?

三公无为,却稷下学宫从不为朕所驱用,稷下才德之人,出官上任前需率先问过三公表率方可,在他们眼中置朕于何地位?稷下有才之辈,更可曾有过半分做朕之官之心。他们做的,是三公的官!”

右相的神色转正,此刻平静,却不出一言。

杨旭激昂,继续道:“五署国子监,是为大明培养人才,却哪一个才德者不得经过他魏候明提拔方才能出现在朕的面前?魏候明这人朕想右相应比朕熟知吧?”

左贤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因为天下人皆知魏候明是武平王的人。当初五署缺一御史大夫,武平王上觐由魏候明担任,右相意见向左,故而明皇未准。

然都尉少卿宁远、琅州刺史余庆、辕门侍郎叶勋,先后皆在接到受封御史大夫圣旨的第三天猝死于府中。

直至魏候明当上了御史大夫。

所以异姓王中,最明目张胆的关系,无疑是数魏候明与武平王。

“至于六部,礼部尚书、户部侍郎,乃至刑部郎中,朕没有一点信心自信他们不是烈阳王、青猿王、纯元王的人。连五品的郎中都不是朕的人,你说朕是明君,朕何敢应对得这二字?”

左贤终于开口,说道:“即便陛下不言语,老臣亦知明皇这些年的苦处。”

“你并不知道,你如若知晓,朕等来的便不是这句话!”

右相有些愕然,神情在脸上,一刻不自然。

“若朕是个无雄志抑或贪图欢乐的人也便罢了,却朕偏偏生在了帝王家。”杨旭真确道。

左贤突然垂首,目光低敛。

却杨旭更进一步,色厉说道:“督公直隶于母后;左相是蔡妃的父亲;朕需要一人。君王棋便是朕的明证,有了你朕便不惧朝上的他们乃至皇庭外的诸王。”

“臣,本身便是明皇之人!”左贤抱拳。

杨旭一惊,却片刻间惊意释然,秉然道:“朕自诩有不辨治世之才,亦欲做你口中的有德明君。朕亦自信,终有一日会成为百官口中真正的朕!朕现在便认真问你,要你做真正的朕之人,你可意愿?”

“臣意愿!”左贤霍自伏跪于地,俯身叩首。

“相父请起!”

然抬起首的左贤并不起身。

“朕岂会责怪你甫才的试探之意!朕既是朕,便有朕的气度,相父快快请起。”杨旭知道左贤跪地不起的缘由,故劝诫之时,屈膝俯身来扶。

......

......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