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少女的三国日常》免费试读_中二的立华奏
1 颍川五人组
公元183年7月,夜。
颍川从古至今遍人才辈出,或是脍炙人口的故事。
作为黄河流域的文化中心,在旅行者们踏入颖川城的那一刻,就不得不穆然,并且感受着空气中淡淡的竹简香味。
朗朗的读书声即使在夜晚也会响起,而世家大族们更会给自己的子弟们准备好昂贵的蜡烛,让他们享受着读书的优越。
可以说,书籍影响着颍川城的每一个人,即使是远方的商人们在道路上遇到的一位樵夫,也会念两句“有朋自远方来”。
千年的文化沉淀,但是对于某一个人来讲,却是头疼的不得了。
郭悦,拥有着21世纪的灵魂,嗯,还是一名宅男的灵魂。
如今却以郭嘉之妹的身份生活在颖川。
至于变身什么的郭悦已经不在乎了,能够见识到三国时候的英杰,她就已经满意了。
郭氏原先是颍川大姓,可惜后来没落,到郭悦这一辈时只剩她和郭嘉两人了。
兄妹二人自幼便失去了父母,由郭氏的老仆郭猎拉扯带大,但是老仆在兄妹七岁的时候也因病撒手人寰,如今只剩兄妹二人茕茕孑立了。
“妞儿,别在房顶上躺着了行不?咱家这草房要被压坏了啊!”
郭嘉面容清秀,但是稍稍有些羸弱的样子。现在他正躺在草房里,灰头土脸的朝着房顶大喊。
“嘁!”郭悦被郭嘉吼了一嗓子,想要欣赏一下星空的中二想法也没了,把嘴里的狗尾草一吐,又在房顶颠了两下,然后才蹦了下来。
郭悦在房顶一颠,就又是一阵阵的草灰落到了房子里,仰头张嘴大喊的郭嘉又吃了一口灰。
“呸呸!”郭嘉急忙吐了两口,闯出屋子瞪了两眼郭悦,然后一溜小跑跑到了草屋旁边的大水缸前,用水擦了擦脸。
郭悦双手抱胸,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的大哥:“我说大哥,你一直在草屋里面,就不觉得憋得慌吗?还是说你和屋里那只蚊子相爱了?”
郭嘉用麻布袖子擦了擦脸,恶狠狠的看着郭悦:“妞儿,我感觉你的屁股痒了啊!”
郭悦伸出舌头摆了个鬼脸,轻蔑的看着郭嘉:“就你那小身板,还想抓住我不成?”
“不试试怎么知道!”
说着,郭嘉撸起袖子,朝着郭悦扑了过去。
郭悦咯咯笑着,转身躲开,边跑着还不忘继续做着鬼脸。
两个人在草屋旁边穿行,因为草屋在颍川城外,地广人稀,即使两个人打闹也不会影响到别人。
百年郭氏落得个如此地步,着实可悲。
“奉孝,靖节,好久不见了。”
奉孝和靖节是郭嘉和郭悦的字。在父母去世的第二天,两人为自己取的。奉孝意味着尽孝,而靖节则是郭悦对平淡生活的渴望。陶渊明被世人成为靖节先生,但是三国时期陶渊明尚未出生,于是靖节二字便被郭悦无耻的抢用了。
郭悦和郭嘉听到了声音,也停止了打闹。
三个人正站在草屋门口,为首的是一位书香少年,的确是书香,至少郭悦可以闻到他身上淡淡的熏香。
“yoooooo~狗货,志才,公达,你们怎么跑这里来了?”郭悦眼睛一亮,抛下旁边的郭嘉就朝三人跑了过去。
荀彧苦笑:“在下荀彧,不叫狗货。”
戏志才拍了拍荀彧的肩膀,摇摇头:“都被叫了十年了,你就认命吧。”
荀攸已经是大叔样子了,看着想着三人跳过来的郭悦,一挥手接住了她,把她放在了地上。
“安全上垒!”郭悦笑嘻嘻的说道。
荀攸的眼神有些木讷,说话也不流畅,很小声,但是郭悦的确听到了他说的话。
“靖节,男女有别。”
郭嘉走了上来,也对着三人大笑:“文若和公达可是稀客啊,来来来,咱们进屋。”
文若、公达和志才分别是书香少年荀彧,木讷大叔荀攸和浪荡少年戏忠的字。五个人从小玩到大,郭嘉和郭悦在7岁取字,其他三人也纷纷效仿,或自己取字,或找长辈取字。
夏日里的草屋闷热无比,于是郭嘉和戏志才把屋子里的大桌子搬到草屋外,五人围着桌子席地而坐。
古人的坐姿是跪坐,但是郭悦始终不习惯这种坐姿。
五人坐定后,郭嘉首先开口问道:“我这可没酒了,你们找我来做甚?”
戏志才、荀彧、荀攸三人对视一眼,跪直身子,气氛一下凝重了起来。
郭嘉和郭悦也感受到了凝重的气氛,都收起了玩闹之心。
荀彧首先开口:“奉孝和靖节莫不是忘记了今天的日子?”
“今天……”郭悦想了想,又看了看天空的圆月,眼睛骨碌一转,做出了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哎呀!”
“每月十五是交换情报的日子。”郭嘉一巴掌排到了郭悦的头上,“这两天净顾着把颍水的水挑回家,忘记了,抱歉。”
从郭嘉和郭悦十岁开始,在郭悦的倡议下,五个人便开始了“情报交换活动”,每月十五,五人只要在颍川,基本都会在郭嘉的草屋集会,交换情报。
要知道,除了郭悦,剩下四人都是凌驾于一流谋士上的顶尖谋士,即使是几人都是少年,但也不可小觑。情报交换并且互相讨论,可不只是一加一那么简单。
“靖节又写诗了啊哈哈!”戏志才听到了郭悦的话,眼睛一亮,“拿出来给我看看,咱们再一起去逗逗水镜那老头!”
“去去去!”郭悦白了他一眼,“要去你去,我可惹不起!”
回想起上次被司马徽罚抄写诗经三十遍,郭悦就一个哆嗦。
“咳咳……”荀彧咳嗽两声,结束了郭悦和戏志才之间的互动,“这次情报交换活动,谁先来?”
“我来吧。”戏志才说道,他也渐渐严肃了起来,“这几日我发现书院里有一良才,寒门弟子,名为徐福,是否可以考虑拉他入到咱们的集会中。”
“徐福?”郭悦故作皱眉,“秦始皇不是派他去东瀛找长生不老药了吗?”
“啪!”
郭嘉又是一巴掌拍到了她的头上:“别闹……嗯,这个徐福的事情,再观察三个月吧。”
观察三个月是当初荀彧提出的标准,以前众人看上了不少未来的名士,有陈群、钟繇等一帮人,但是在考察后发现或人品不好、或功利心重、或年龄过大,结果几年下来“情报交换活动”也依旧只有原先这五人。
“嗯。”荀彧点点头,“先考察三个月吧……志才,还有什么情报吗?”
戏志才嬉皮笑脸:“村口老王家的母猪生了。”
“滚!”郭悦瞪了他一眼。
看来戏志才是没有什么情报了,郭嘉接上了话:“颍水水位下降,最近无雨。”
荀彧点点头。
“我来我来!”郭悦举手,“我前几天借口我哥生病,找村口太平道的人要了一碗符水,回来找动物实验了一下。”
2 前途迷茫
“做实验?”荀彧疑惑,站在他身后的荀攸在也是一脸迷茫。
“嗯嗯!”郭悦点点头,“我把符水扔到了司马老头那……”
“等等!”戏志才出声打断,“司马老头还会医术?”
“他当然不会!”郭悦的话被打断了,她气呼呼的,两腮鼓起,煞是可爱,“你不知道吗?这两天张机来拜访司马老头了!”
戏志才问:“哈?什么时候的事?”
“前天。”郭嘉无奈,“志才你是不是上水镜先生的课的时候又睡着了……水镜先生还大张旗鼓的带着我们去迎接呢。”
古人尊师重道,虽说戏志才和郭嘉都是浪子,但是出身寒门的戏志才显然要比出身落魄世族的郭嘉还要无法无天。
戏志才不说话了,上课睡觉什么的……
“张机……是荆州那位不务正业的先生吧。”荀彧插嘴,说是不务正业,但是荀彧的语气还是带着尊敬。
郭悦点头:“嗯,就是他。”
张机是荆州大世族张氏子弟,字仲景,也就是后世流传的医圣张仲景。不过作为一名世族去学医,的确是挺不务正业的。
“张机和司马老头是好友。”郭悦敲了敲桌子,“我把符水给了他,然后让他稍微辨别了一下符水的主要成分。”
荀彧疑惑:“张机先生的确医术高明,但是仅凭一碗符水也不能辨别出他的主要成分吧?”
如今的张机年仅33,和动辄七、八十岁的老中医想比,的确是嫩了不少,也难怪荀彧会这么问。
“放心啦!”郭悦拍着自己尚未发育的胸,“结果你们猜猜,都有哪些成分?”
郭嘉又是一拍郭悦的头:“赶快的,别磨叽!”
“哎哎……”郭悦捂着头嘟哝,“会变傻的……”
“变傻你妹!”郭嘉一瞪,跟郭悦生活了十几年,他们几个从郭悦那学会了不少稀奇古怪的词。
“嘁!”郭悦不爽,但还是继续说道:“有忍冬,银翘,牛蒡子,银丹草……其它的我没记住,嘿嘿。”
嘿嘿一笑,喘了口气,郭悦继续说道:“主要是清热解毒的功效,至于太平道所说的包治百病什么的……还是差了点。”
郭嘉点点头:“不过大贤良师还有这份帮助百姓的心……着实可贵了!”
“大贤良师……”郭悦寻思着,张角这个名字好像是在黄巾起义以后才广为人知的。现在的人们都会称之为大贤良师。
荀彧摸了摸衣袖:“然后我来吧……昨天荀氏收到密报,东莱那里的水正在干涸。我今天询问了一下附近老农,他们都说有干旱的迹象。”
“这可不是一件好消息。”荀攸点点头,“而且根据刚刚奉孝说的,似乎颍水也有干涸的迹象。”
“干涸不至于吧……”戏志才干笑着,要是喝水干了,先倒霉的是农民,接下来就是他们这些寒门了。
“然后是我的情报……”荀攸向前一步,“去河边吧。”
“河边……”郭悦一怔,“要用那东西?”
“嗯!”荀攸点点头,率先站了起来。
荀彧紧跟着站起来,看来他也早知道了这个消息。
也难怪,虽然荀彧比荀攸小7岁,但荀彧是荀攸的族叔,算是比较亲密了。
剩下三人也站了起来,一行人穿过田地,来到了颍水旁。
清澈的水在静静的留着,旁边的芦苇上时不时的有萤火虫在闪烁,隐隐约约还能听见来自远方树林中的知了声。
五人来到了颍水旁边的沙滩上,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农民们的脚印,荀攸捡起旁边的一根树枝,在旁边一个平整的沙滩上画了起来。
隐约能看出是汉朝的地图。
“太平道正在或明或暗的吸收教徒。”荀彧突然来了一句。
郭悦紧盯着沙滩上越来越成型的地图:“我知道!”
郭嘉、戏志才则是沉默不语。
荀攸此时画完了地图,抬头看着郭悦姣好的脸庞:“不,你不知道。”
“我知道!”郭悦银牙紧咬,看着荀攸在大汉的地图上点上了一个个点。
“大厦将倾!”
郭悦的话回荡在河边,五个人都沉默了。
良久,荀攸才用木棍指着地图上大小不一的点。
这些,都是太平道众聚集的地方……
其中最大的三个点:冀州巨鹿,荆州南阳,豫州颍川。
颍川!
“还有多长时间?”郭嘉的声音显得有些无力。
“不知道。”荀彧摇摇头,“最理想的时间在明年秋收,但人算总不如天算的。”
“也就是说,一年?”戏志才的声音也显得低落。
郭悦的内心也是极其崩溃的,她原以为穿越到三国跟着郭嘉混一辈子就算了,不娶不嫁,何曾想到未来黄巾军的主力竟然在颍川!
她猛地抬起头:“和荀叔父说吗?”
荀叔父指的是荀彧之父荀绲,和他的七个兄弟并称为荀氏八龙。
荀攸摇摇头:“颖川荀氏一族,百年传承。”
言外之意很明确:荀氏是不可能搬走的。
郭悦叹气:“颍川由谁管?”
问的不是颍川郡守,而是黄巾元首。
荀彧摇头:“不知道。打听太平道众的分部已经动用了我们的全部人手。而且太平道众的教主除了张角外,我们一无所知。”
郭悦还不死心:“那皇帝呢?”
荀彧伸手做了个禁声的手势,才低声说道:“夜夜笙歌。”
“唉!”
五个人都叹气。
“怎么办?”郭悦似乎像是在问其余四人,又像是在问自己。
“刘幽州?”荀彧提议。
刘幽州便是刘虞,任幽州牧,为人宽和,注重仁政。
刘虞的下场可不怎么样。
郭悦叹气,她虽然在前世并不精通三国,但还是稍有涉猎的。
对于什么大事年表什么的她背不下来,但是某个人的生平她还是大致知道的。
比如刘虞。
因为对百姓太好,结果被公孙攒怼死了。
有因果关系吗?没有吗?反正史实就是这样。
还有一年不到的时间……
郭悦想着想着,就想到了刘大耳、曹阿瞒、孙碧眼。
“去找许劭吧。”
荀彧提议。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