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之凡人之路》: 山泉村
第一章 山泉村
金乌初升,山间炊烟袅袅,村东头的一间破败屋子内身形干瘦的张元看着身边还在熟睡的妹妹,欠着身子慢慢走下炕去。闻着“香味”走到厨房,腌菜窝窝头,母亲的拿手好菜。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山泉村的孩子们也是早早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父母耕田孩子就必须上山捡柴照顾家里还小的孩子,哪一户都可以看到七八岁大的孩子背着一个小的孩子手里牵着另一个。
张元一边啃着硬得发黑的窝窝头,一边宝贝似的从怀里拿出一本裹着粗布的书,布还是答应给村里村长家儿子天天干活一个月才换来的。纸张有些破碎了,一看就是捡来的人家不要的废品。书是张元的父亲张大山去五十里路外的乡镇上卖筐时垃圾堆翻来的,张父虽说不识字但也想让家里的俩个娃儿识字。他拿着书去问村里唯一识字的刘二爷,才知道这是一本《启蒙术语》,是孩子初学时的一本读物,心中大喜当即跪下恳求刘二爷,让他教孩子读书识字,并把身上仅有的十文钱都拿了出来。
从此张元成了整个村里唯一的一个不用下地干活、不用操持家务的孩子,八岁起除了农忙时其他时间都跟着刘二爷学认字,至今已是两年有余。
村里只有刘张两姓人家,庄户人性格朴实向来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冲突。张原拿着书从家里出发准备到二爷家里去。
“咳咳、咳咳咳”强烈的咳嗽声打断了他前行的步伐,东边的路上行来一辆马车,“这可是只有城里富贵人家才能坐的马车啊,”张原心里想到。
马车的车夫异常宽厚的手掌引起了他的注意,老茧横生的双手好像诉说着曾经的经历。小孩子哪懂这些,只是静静看着马车进了村子,转头就往刘二爷家走。
“小元来了今天还是那么早啊”,刘二爷提了件衣服走到门口。“村子里是不是来人了?”边开门边问道,“嗯,还是坐马车来的,二爷爷你不是说咱这镇子上都没几家人养马么,朱老爷家出门也只是一匹老马拉车而已么?”
“你个小鬼头,这哪是咱穷人能知道的,”二爷笑骂道,“今天把你昨天学到的字在这沙盆里写上一遍就好了,书上的字也就都学会了,以后也就不用来了,老头子会的你也都会了,以后多看看书就好了”二爷微笑地摸着张元的头说道,愣了一下张元有些迟钝地回了句“知道了,二爷爷”,随即反应过来哭丧着脸说道,“那我还能再来您家么?”
“臭小子,不想干活就知道偷懒”张元一听心中不由翻了个白眼,口中却说道“我不是想多陪陪您吗!“
“行了,知道你小子孝顺,我这确实没什么教你的了,之后你可以慢慢温习《启蒙术语》,同时也可以教小如识字。“说完就走进了里屋。一阵寂静后张元磕了三个头慢慢从房子中退了出去。
回到家已是中午,母亲在厨房忙着做晌午饭,父亲吧嗒吧嗒抽着旱烟顺便拿着杂草擦着锄头,听到开门声看到张元回家问道”今天都学了啥呀,给爹说说,忍住向灶台走去的冲动张元说道,“爹,二爷爷说书本的字我已经学完了,以后就不用去了,我也觉得我都十岁了,该开始给家里帮活了。”张大山听完楞了一下,嘴中嘟呐着“学完了,也该考虑考虑了,”就没有了下文。而张元呢这时的注意力都被锅中的饭吸引了没注意听着父亲的话,多年后当张元站在村口望着父亲那时坐着的门口时才明白就在那时自己的命运已经不是一个村里等着成长、成婚、生子、老去、轮回的少年。
翌日,村长叫了父亲和村里的几位叔伯去他家里商量事,留我和母亲在地里锄草,妹妹在一旁玩。远远地看见父亲踱步慢行而来,嘴里还不知道说着些什么,小如看见父亲来了飞快地跑向父亲,“咚”一下撞到了父亲身上,也打断了父亲的思绪,摸了摸小如的头抱着她走了过来,也没说什么拿着锄头就开始锄草,张原看了一眼皱了一下眉头继续干着自己的活。
走在回家的路上,几次想要说些什么的张元都被母亲的眼神堵了回去,乡下女人虽然不识字却也知道自己的男人心里有事,他不想说出来也只能无声地配合着。走到村口时看见家门口停着一辆马车,旁边还站着一位老者,张元见罢想起这是昨天进村的那辆马车,老者异常宽厚的双手还是在他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张大山也是看到了,步伐不由慢了些,“给元娃把换洗的衣服准备几件,带点干粮”,虽然不知道什么事但张母好似明白了什么带着小如红着眼走进了屋子。
“吴管事,时间这么紧么?让孩子再待一夜不行么?”张大山有些紧张地说道,
空气中的气息都变得有些凝固了,等了好一会老者口中传来一声“不行”,就是一种淡薄的口气,没有不屑也没有不耐,可是这平静的语气就像是诉说着不可违抗的命令。
张元看着身后的山村幼小的身体突然显得更加瘦弱了,忍着快掉出的泪水转身上了马车,陪着他的只有破着洞的包袱,以及过年时做的一身新衣服。少年离家,归途漫漫。前路难知,不知长生...
第二章 疑窦丛生
马车走走停停附近的村子都会停留,车上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大的十二岁小的也只有八岁,到达镇子上时已是凌晨,车子的骤停惊醒了打盹的张元,马车晃了一下可能是吴执事下车了。
“下车”车外响起了吴执事的声音,擦了擦嘴角的口水渍张元走下了马车。
吴明看着眼前排着队的十一个孩子不紧不慢的说道,“今天休息一晚明天继续赶路,明天晚上之前要到凉州城。”说完也不管孩子们让小二带着十一个小孩住进店铺。小二走了以后,每个孩子都各自拿出干粮在哪里啃着,乡下的人吃的东西都差不多,吃完就各自上炕准备睡觉了。张元回想着父亲出门时说的话。
“小元,爹还是没能把你送出去,切记要保全自己的性命,爹娘在家等你。”一番云里雾里的话让张元很是无语,一夜就在这样的辗转反侧中过去。
“二当家,山下来了辆马车劫不劫?”凉州道上二龙山口一群人在那停留着,当中一个人谄媚地对一个满脸横肉的汉子说着,“小的们,生意来了你们说咱挣不挣?”
“当然得挣啊,好久没去醉春楼我都忘了春香身上的痣有几颗了”,另一人立时应道引来了一群人的淫笑。
“好,兄弟们走”,一片沙尘滚滚中出了山口。
张元不知道已经走到了哪里,包里的干粮已经见底,掀开帘子看向外边浓密的树林,心中不禁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吁”的一声,马车外传来吴执事的声音,“不要出声,叫你们跑就跑。”
“哪一路的朋友在此等候?在下长河帮吴明,有什么事情划下道来”,
“吆,这还是条大鱼,长河帮的人啊,兄弟们我好怕啊!”一众嬉笑声让吴明的脸红一阵黑一阵,“凉州城两大帮派都得给我们二龙山面子,小小长河帮真把自己当瓣蒜了,今天就劫你了,八百两留下我就给司徒远个面子,否则我只能请你们这些肉票上二龙山游玩一趟了。”吴明看着眼前的一群土匪,拳头紧握“吱吱”作响,最终还是放开了握紧的手。
“这位当家可否借一步说话,”迟疑了一会吴明说道,“婆婆妈妈的,有钱就拿出来没钱就上山费什么...”,没说完就被耳边传来的三个字打断了,“长洲岛”很普通的小岛名字却是让二当家惊出一身冷汗,二话没说掉头走了。留下脸色铁青的吴明。
“上车”,经过这样一场闹剧后,马车中的孩子们一个个乖巧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相顾无言。宽敞的凉州道上马车在缓缓行进着,张元心里一直想着刚才发生的事情,“长洲岛”这个地名勾起了他幼时的回忆。二爷有次喝酒回家后口中曾含糊提到过这个地名,语气中的恨意是张元第一次见到,醒来之后二爷虽然绝口不提,但眉眼中的伤感却是怎么也无法掩饰。那时的张元也没有认真想过直到今天再次听到这个地名才想起这些事,心中不由暗暗发誓一定要弄明白父母的欲言又止,二爷的饮恨吞声,弄明白这长洲岛到底是什么地方。
凉州,楚国十二郡凉州郡郡城,发达的水路交通使之成为了楚国经济贸易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入得城来,可同时齐行八辆马车的青石路诉说着这座城市经历的风霜雪雨,路旁的店铺中应有尽有,“卖糖葫芦喽...
好吃的大肉包子嘞...
好吃的苹果梨三文钱”摊贩的吃食无疑牵动着每一个路过的人的神经,各样的杂耍引来无尽的喝彩,繁荣的场景一次一次刷新着马车上孩子们的认知,阵阵吞咽口水的声音从开始就没有断过,张元看着偌大的凉州城心中说不出来的震撼。
“到地方了,下车”,张元看着揭开的帘子第一个跳下了马车,随后众人依次走了下来。“会有人安排你们吃饭沐浴,三日后参加考核,自行散去休息吧!”说完之后就走了。
是夜,张元看着门口的俩个守卫放弃了心中不切实际的想法,心中思量“有人看守,考核是什么也不给说,对于长洲岛闭口不言,这些到底代表着什么呢?”想的多了不免有些心烦意乱,抱着被子直直地盯着的房顶发呆,挡不住困意来袭就这样睡去。接下来的三天所有的孩子都换上了新的衣服,沐浴斋戒,像是什么仪式一样学习着简单的礼仪,虽然心存疑虑但又无处表达张元只能暗中警惕。
到达第三天午时,吴明准时来到十一个孩子的住处,“出发”的一声所有人就继续上路了。吴明带着一行人走到码头,一艘早已等候多时的客船映入眼帘,张元顾不得第一次坐船的兴奋,看着身后越来越远的码头,张元不知道船将去往哪里,他只知道自己离家越来越远了,远的自己都找不到了。
船是顺流而行的,速度倒是不慢,十一个孩子坐过船的还是少数,包括张元在内的六个孩子上吐下泻让本来异常难闻的船舱更是让人难以忍受,张元感觉快要把胃都吐出来了,终于一声“到了”拯救了他为数不多意识,张元是被吴明抓住衣领提着出来的,稀里糊涂地被扔在了一张床上就睡过去了,一直到次日中午才醒来。
醒来的张元打量着自己所在的房间,四周都是石壁,屋内只有一张炕诉说着些许单调,翻起身来一日未进食的肚子发出了抗议,挣扎着穿上鞋子走出门去,院内其他人都在说说笑笑,吴执事已经不见了踪影,问了一下另一个小孩才知道上岛后吴明就走了,问了一下厨房在哪就俩眼发光的直接走了。之后几天也没有其他的人来打扰这一群孩子,除了厨房定时有人送来饭菜,一切好像没有任何问题,张元却是心中愈发地不安,但也无能为力,只能像是等待宰杀的牲畜一样在未知里惶惶度日...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