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灵传说》——我所爱者茶
第一章 源启大陆
“天道倾覆,万法闭塞,道法末路,万灵归凡!”
这是近百万年来流传在源启大陆上的一句话,具体出处已经无从考究,不过这句话也真实的反应了源启大陆这百万年来的状况!
源启大陆上,天炁纯粹,地炁绵长,很适合修道练炁的。但是大道局限,修道者日微,练炁者日盛。正是如此,源启大陆武练之风渐盛,而修道之势则显颓废。虽然现实如此,但还有不少人向往得道成仙,为此耗费一生的时间去追逐修道一途。而也有部分人无奈自身毫无修道之质,不愿浪费一生光阴去寻找那虚无缥缈的仙道,甘心认清现实,做个普通的凡人。
“这是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近百万年以来,无数人在探寻着答案,无论是人族修道巅峰者,还是妖族通天彻底之辈,亦或是武练大乘者,无一人弄清其中的原委。
通过百万年的观察,只换来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资质是一代不如一代,照这样下去,再过百万年,源启大陆就完全沦为一处凡地。前辈先贤不愿接受这样的现实,一代代的努力,却换来一次次的失望。“难道就只能任命运宰割吗?”,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修道者不愿放弃,每百年都会游历大陆,寻找可能出现的“奇才”。至于造成现状的原因,时至今日也无人能说清,只有百万年前一些零星的传说,尚可窥得一丝痕迹。
在这百万年里,源启大陆逐渐凡俗化,各大修道宗门虽然雄据一方,奈何人才凋零,山门中也是稀稀疏疏。有的宗门甚至只有掌门一人,寻不到传承者,即将走向灭亡了。
而相反的,凡俗中的武练门派却愈加兴盛,至于其中大派,弟子不可计数。
虽然如此,武练之人也不敢轻视没落的修道者。大约十几万年前,曾有巅峰高手数万人,其他各类门人过十万的大教派,觊觎只有一人的修道宗门的山门重地,举教高手尽皆出击,却不是那一人的一合之敌。最后的结果却是沦为坊间笑谈,都说落魄凤凰不如鸡,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个流传了十几万年的笑话时时刻刻警醒着这些江湖大派,要本分,不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仙家修炼福地虽好,却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染指的。
源启大陆的仙凡之间相处的还是比较融洽,只要凡人及武练者不招惹修道者,修道者也是不会去管凡人之间事。
妖魔鬼道者,亦与凡人相处甚洽,百万年来,不曾出现大肆杀戮凡人的现象。只要凡人不侵占妖魔鬼的地盘,妖魔鬼对凡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情况也引起了修道者的好奇,但深究其中缘由,修道者也是不甚了了!这就在源启大陆上形成了奇怪的平衡,相互无侵,相互发展的局面。
目前源启大陆的格局,修道者占据了源启大陆崇林俊秀,武练者则占据了一些大山险要,而凡俗之人生活在普通的平原丘陵中!这些适合人族居住的地方不过是源启大陆的冰山一角,而源启大陆的其他地方,如妖岭、鬼窟、魔渊等,则是生人免来,死者可归之地,古往今来,没有什么人愿意光顾。
人族聚集地处于源启大陆的中部,妖岭处于人族聚集地的西南,鬼窟处于人族聚集地的正东,魔渊处于人族聚集地的西北。这种分布也限制了人族向外的扩展,使人族只能屈于中部。
源启大陆的一些未被探索的地方,也许有着无数前辈先贤的仙家洞府,也许有着大能激战后的天坑深渊,这些都是源启大陆上仙凡妖魔鬼共同追寻的遗迹,期望能从中得到不凡的际遇。源启大陆真的太大了,至今无人能窥得源启大陆的全貌。
在目前可知之地外,还有一片汪洋,名曰涅仙坑。为什么会叫“坑”呢?因为这是对修炼之人而言的,只有一生没有修炼过的凡人在水中才会安然无恙,其他修行者,修道武练者,只要能引炁,进入其中便会炁源尽失,而后魂散魄飞,一命呜呼!故无法渡过这片汪洋的先贤祖辈无不跺足捶胸,坑煞我也,坑煞我也,于是便有了这涅仙坑的由来。
至于这片汪洋,大约是百万年前,源启大陆修道没落之时出现的。涅仙坑缘何而来,至今无人能说的明白。有传说言:此坑乃是天降之物!也有人言:此坑乃天外大能大战留下的遗迹!诸如此类,莫衷一是。
“也许是天亡我等吧?”不少宗门典籍中都有老祖宗的这句话。确实如此,涅仙坑将源启大陆包围,实力没有达到踏天而去的人,就像被困在圈子里,没有办法离开源启大陆。而这百万年来,源启大陆没有任何典籍记载,有人成功踏天而去,这也意味着,那些实力与踏天者只有一丝之隔的大能,只能困死于源启大陆。
不甘心接受命运的前辈先贤,有的做好各种准备,去渡涅仙坑。有的则是游历大陆,寻找各种突破机会。至于最终成功者,却未有耳闻,因此源启大陆在修道人眼中,也是一处仙殇之地。
源启大陆上,武练者门派纷繁复杂,门派间的关系也是微妙,相互牵制,共同发展,但不能被这和平的表象所欺骗。每天源启大陆上都有数十上百的门派被灭,也有数十上百的门派开派。这些小门小派的新建和灭亡,自然没什么人关心。
而实际上主宰源启大陆上凡人世界是五个超级门派势力,他们分别是金鳞门、青木门、碧水派、赤焰宗、厚土宗!这五大门派已经屹立于源启大陆数万年的时间,他们的由来尤为神秘。当年,这五大门派的开派祖师似乎是突然出现,席卷了整个武练者世界,然后成立宗门,一直延续至今。
有不少武练者猜测五大门派背后有着修道之人的扶持,可是谁也没有证据。五大门派就此迅速发展,并统一了源启大陆的武练者世界,也开创了武练者的巅峰时代!他们有着更加系统和有效的修炼方式,能够更加纯熟的练炁、御炁,使武练者战力倍增、寿元大涨,因此倍受武练者们的推崇,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五大门派,便造就了如今的庞然大物。
当然无法武练的凡人世界,并不是由五大门派实际掌控,而是由五大门派控制的五国十邦与一众附庸国掌控的。五国十邦有着对应的门派支持,所以才能雄据这片凡人世界,其他小国则择主而侍。五国十邦,五国实力最强,十邦稍弱,五国十邦基本维持着一国两邦的联盟,然后五五对应,相互制约。
五国的区分也着实有意思,是根据他们背后的门派来区分的。每个门派都会派一至两个武练巅峰的高手前来坐镇,这些高手并不会插手管理国家政务,他们也只会在城都寻一处僻静之所修武练炁,这样就会对别有用心之徒形成有效的威慑。
五国十邦之间并不是和和气气的,而是偶有小规模的战争出现,今日我打你一边陲,明日你攻我一小镇,这种事基本每月都要上演一两次。边塞的士兵也学聪明了,拿着武器外出吼一阵,然后返回大寨,既没有什么伤亡也涨了一些士气。但五国十邦之间却是谁也不敢轻易发动大规模战争,这背后牵扯了五大门派的意志,惹怒了五大门派,五国十邦可是会吃不了兜着走,有可能会国亡邦灭,江山另换新人。对于这点,五国十邦还是想的明白的,所以他们之间保持着克制,大家小打小闹可以,动真火拼命却是不可以的。后来,五国十邦之间渐渐形成默契,大家选定一个日期,来一场“以武化恩怨”的武练者比斗日。这个武斗者比斗日更像是一场五大门派间的较量,主斗手皆来自五大门派,而副斗手则出自五国十邦。比斗日可不是小打小闹了,在这一日比斗可是不论生死的,弄不好可是要掉小命的,所以比斗者也是严阵以待,不敢有丝毫马虎。渐渐地,这一比斗习俗就流传了下来,至今已上千年了,虽然这千年来,比斗日上陨落了很多武练天才,但没有哪一门派和国、邦觉得有任何不妥,甚至愿意继续这种比斗。也许是武练成风,尚武者多以比斗胜者为荣,所以比斗日也就发展成了现今源启大陆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日吸引着全武练界的关注。
但这些都与真正的凡人无关,源启大陆上这样的凡人正在逐渐变多,他们的先天一炁羸弱,无法练武,体质纤弱,易病易老,寿元不足两甲子。这也引起了武练宗师的注意,总感觉这种现象和修道资质下降有关。他们不是修道者,修道者不曾解决的问题他们也解决不了。武练宗师们唯一的发现就是,随着人族的发展繁衍,人体内的先天一炁就俞发的淡薄。也许这就是真正的原因吧,但谁也解释不了其中的道理。
第二章 碧水派向家
定河,一条由西向东贯穿源启大陆的河流,人族皆依河而生,故称其为定河,定人族生死之河。
依定国,一个被定河和向山包围的国家,却是五国十邦中实力不弱的一个,他的背后有着碧水派的扶持。向山座落在依定国的西边界,定河的南河岸畔。此山本为无名之山,盖因碧水派开山鼻祖向天选择此处作为碧水派的门派重地,故此山方被称为“向山”!
向山天地炁源凝炼,多处有着凝聚的炁泉,物产富饶,矿藏丰富,的确适合一个门派的生存。
如今的碧水派已经是一个超级大派了,以宗主为首的超级武练宗师有小千人,武练大乘者数千人,门人弟子数万人。如此规模的门派自然不是向山这一处能容下的,碧水派实力已经遍布依定国与其结盟的两邦和一众附庸国。可以说向山方圆数万里内,都有着碧水派门人的踪影。向山也成了碧水派一处重地,乃是开山鼻祖一脉之人世代生活之地,至于碧水派其他重要长老则在向山附近建立的城镇生活,每逢重大事件,他们都会聚集向山商议。
碧水派还有一份职责,那就是监视西南妖岭。虽说人、妖之间并没有什么大的冲突,不互相侵犯,但妖者奸诈,且是异族,其心必异。故碧水派于此地开门立派,对妖岭来说也是无形的震慑。
碧水派如今传承五百代了,现今宗主向不问,一身功力通玄,先天一炁经千锤百炼,已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如今想再进一步是难上加难。不过这些对向不问来说,并不是什么闹心的事。碧水派蒸蒸日上,而自己寿元还很充足,还有时间寻机突破。这不是他自负,而是他有这个实力,在这个先天一炁走向淡薄的时代,他可以说是一个天才。
“也许是上天眷顾向家吧?”他常常这样想,他的儿子向道也是一个武练奇才,在不到五岁的时候就能感炁了。
别看感炁是武练者入门之基础,但能做到这一步的也大都在十岁左右,并不是引炁有什么困难,而且感炁需要五感敏锐,六思清明。一个五岁的小孩子能做到这一步,这为他在武练的道路上铺上了一条康庄之径。
但是向家老祖有言:“凡向氏子孙,皆不可八岁前武练,待到八岁礼成,方可武练,若有违者,逐出向氏!”
曾经在传至第三代宗主时,向天的一个曾孙天赋甚高,六岁便得感炁,家族之人也很开心,其父母更是高兴,无视祖训,便开始教导他武练。此时的向天还在向山修炼,得知此事时并未有半分喜悦,反而异常震怒,他急忙召见曾孙一家,废除了曾孙向氏一族身份,并将他们赶出向山。这件事当时在整个向山都很轰动,大家知道了老祖宗的决心,也再次审视这条祖训,于是后来便无人敢触犯这条祖训。虽然在碧水派传至二百代时,向天已外出访圣探秘,不在族内,至今未归,但这期间依然没人敢触犯祖训。
这可把向不问急得,祖宗之训不能忘,道儿又是武练奇才,这三年的光阴可真真是浪费了,以道儿的天赋,想必这三年一定进入了引炁巅峰了吧。皱着眉头,长叹一声,向不问自问没有达到老祖的高度,虽不明祖训何意,却也只能按捺心思等待道儿的“八岁礼”!
向不问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很是自豪,他冥冥中有一种直觉,未来这片大陆将是他儿子的天下,这片天地将由向道驰聘,所以现在他很用心的教导自己的儿子。虽然不能武练,但是什么源启大陆的异闻、武练等阶、先天一炁的奇妙、源启大陆的格局、五大门派的地位等都告知于向道,希望向道能多知道一些源启大陆上的奇闻轶事,对未来的路了解的透彻些。
于是乎向道从五岁时,就开始接触《源启大陆秘闻》、《源启大陆图册》、《修道史话》、《五派异闻》、《五国十邦图论》等等等典籍,这些奇奇怪怪的内容深深吸引着向道,他也很用心学着。除去这些,最重要的一部典籍,名为《武练论-先天一炁》,这部典籍都是每晚向不问亲自拿来给向道看,而且只能看一个时辰,然后再由向不问紧张兮兮的护送走,似乎害怕途中出什么故障,向不问每次都会带两个长老一起。
向不问在向道第一次看这书时,义正言辞的说到:“道儿,此典籍乃我碧水派之根基,你且用心看用心记,时机到时我自会于你讲解其中玄妙!只有一点,你切莫忘记,不要把这部典籍透露给族系之外的人,不然会酿成大祸。”
“孩儿谨记!”
在教导向道的过程中,向不问也深深的忧虑。目前看来五大门派和睦,五国十邦也井然有序,实际上暗流汹涌,五大门派中早有人想独霸源启大陆了。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向道极为聪敏,武练天赋极高,若是为外界所知,恐不会是好事情。一方面向不问时刻督促着向道,让他保持着低调,别张扬;另一方他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和周围的人,不能大肆宣扬小家主神异。
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向道默默无名,不为其他四大门派所知。
三年的光阴,说长不长,向道在阅读典籍中长大。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稚嫩的五岁孩童了,如今的他剑眉星目,雄壮挺拔,高大威武,好一派威风凛凛,俨然有着一副高手的气质。可实际上,他现在只是个书生,地理、武练、炁源也许他能滔滔不绝,可动起手他也只能逃跑的份。他这一身的气质,实则受其父亲影响,潜移默化中形成。
七岁时,他就曾问过他父亲:“父亲,《武练论-先天一炁》我已经倒背如流,而且其中的意思大致参悟透了,何时才能武练?”
“忘记祖训了吗?”
“没有”
“那为何如此心浮气躁?《武练论-先天一炁》开篇有言,‘炁者,无形!引炁者,需静气凝神,独坐炁泉之上,或三五日,或三五月,感炁以引之,便为武练,依此方为入门。’你以为自己能感炁就能做到引炁吗?”
向道眉头微皱,闭目静神,释放五感,调动六思,渐渐的他感受到了炁。这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就像眼前的一团水汽,你能感觉到他在你身边,但你就是不知道他是何种形态。向道现在就是这种感觉,渐渐的他开始躁动了,汗珠从发鬓间留下,眉毛不自觉的抖动起来,呼吸开始急促,他感觉自己就像处在火炉之中,热,非常热。这时他感觉一只手在他肩膀一拍,他躁动的情绪渐渐恢复,呼吸也开始平稳了。
“父亲,是我错了,我自以为是,把武练想的太简单!”
“祖训我不知其用意,但大多数天才往往都会自以为是。这三年何尝不是一种修炼,即是你的炼心之路也是我的炼心之路,现在我反而觉得祖训有其道理。道儿,你现在还是孩子心态,想于天比高,这是不可取的。将典籍熟读通透,认清自己的实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八岁礼时,为父会亲自引你进入武练大门的。”
“孩儿谨记,定不辜负父亲厚望!”
于是,向道一如从前,反复研习各种典籍。闲时,便尝试静坐三五日。
这一年,向道八岁了!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