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匠心》——埋剑青山
第一章 怪老头
清明节这天,李青河上坟的时候,在坟地里遇到一个的老头。
老头有些奇怪。
老头个子不高,一头白发,留着长长的胡子,穿着一身黑色旧式的长袍子,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李青河老坟地旁边的田地里,望着空地,久久不动。
李青河从来没见过这个老头,问一起上坟的家里人,也没人认识。
而且,天还下着雨,老头竟然都不打伞,任由雨淋着。
李青河很好奇,他没有跟着大家上完坟就回去,而是打着伞去到了老头的身边。
“老先生,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李青河把伞遮过老头的头顶,对老头问。
老头并没有说话,只是侧过脸来看了李青河一眼。
眼睛很有神,乌黑发亮。
这是李青河看到老头眼睛时候的第一感觉。
“老先生,你也是来上坟的吗?”
站了一会儿,李青河又问。
这次老头说话了。
他道:“是的,我也是来上坟的。”
语气虽然有些悲慨,但是声音浑厚朗润。
“可是这里没有坟啊?老先生你是不是记错了呢?”
老头的肯定回答,让李青河很是疑问。
不仅是因为眼前没有坟,也因为李青河从来没有见过这个老头。
“六十年前,这里是有坟的。我记得路边的那口古井,就是这里没错的。只不过,时间太久,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老头缓缓说道。
李青河听完,有些觉得不可思议,“那老先生的意思是,你已经六十年没有回来过这里了吗?”
“是啊,六十年了。”老头怅然起来,“六十年前我离开这里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我走到时候,我家里人都埋在了这里。”
这一说,李青河顿时就惊住了,一时间不知道再说什么了。
“刚刚那是你的家人吧?”老头语气忽然变得温和起来,“当初我和家人清明上坟的时候,也是和你一样,当初的天气也是今天一样。”
“这些年来,我走过那么多地方,好像每年的清明节似乎都会下雨。淅淅沥沥,下的不大,但是却多少都要下一点,好像是老天悲悯,特意要这样做,来弥合感怀逝者的悲伤。”
“不过可惜,六十年了,清明节这一天下了这么多的雨,我还是没有忘记这里。”
说到这里,忽然转过身来,面对着李青河,问了李青河一个奇怪的问题:“小朋友,如果我以后埋在了这里,你会不会来看我?”
“啊?”李青河有点懵,不过转念一想,觉得如果眼前的老头真的埋在了这里,他逢年过节,多带一些纸钱什么的,完全不是问题,于是道:“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会来看你的。不过我看老先生你精神好着呢,这句话应该是和我开玩笑的。”
李青河的答案似乎让老头很满意,他笑了起来,问李青河:“你叫什么名字?”
“李青河。”李青河觉得没必要隐瞒,直接就把自己的名字说了出来。
“好名字!”老头听到李青河的名字,当即就赞叹起来:“三才配位,五行相生,这个名字可以和李青莲相提并论,是谁给你取的?”
李青河有些不好意思,笑了笑道:“是我爸取的,他查字典查了好久,才给我取的。”
“你父亲还懂取名字?”老头好似来了兴致,问李青河:“能不能带我去你家,见见你的父亲?”
“我家就在村里,和别人家也没啥不一样的。”李青河笑着回应了一句,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
“呵呵。”老头明白李青河的意思,当即就笑了起来,“是我问题问的太唐突,没事,不见也没事。我再问你,你有什么喜欢做的事情吗?”
李青河越发觉得自己跟不上眼前老头的脑回路,不过这个问题,倒不难回答,他想都没想,就说了出来:“有,很多,看书写诗上网打游戏打篮球。”
“你喜欢写诗?是古诗吗?”老头看着李青河的眼睛中泛出惊异的光芒,“有没有记得几首,给我背一下,可以吗?”
“当然是古诗了。”李青河满是自信的因应,“我平常写很多的,就给你随便背一首短一点的吧。背个五绝怎么样?”
“可以。”老头满口同意。
“那我就背个春雨吧,今年春天刚写的。”李青河交代了一下,就把自己写的五绝春雨背了出来,“王母瑶池花,春来星子黄。风吹星子落,草木皆天香。”
“好!”诗一背完,老头就赞叹起来:“真是好诗,和李白都有一比了。”
赞叹之后,不等李青河说话,他就又向李青河问了起来:“你学写古诗多久了?”
“八年。”李青河略略一想,答道。
“八年,这么久的时间,你写诗的动力是什么?”
“就是喜欢。”
“没有想过别的?”
“有吧,刚开始是想振兴我们中华文脉来着,那时候毕竟中二,不过后来发现,我个人能力有些不够,于是就纯兴趣了……”李青河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一笑。
老头却两眼放光,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贝一样,开口就是一通大赞:“初心不为功不为名,无功无名用心八年,好,非常好,在现在更是万中无一的好!”
“就是一个爱好而已,老先生你过奖了。”李青河更加不好意思了。
老头却不管李青河的不好意思,继续赞不绝口的道:“你的诗已经很好了,如果再要进步,就要去行万里路,增广见闻,经历世事。”
说到这里,忽然又问李青河:“你想不想去游历?”
“想啊,但是没钱啊……”李青河苦笑起来。
“钱吗?”老头捋了捋胡须,笑道:“钱不是问题,我正好要去四处走走,你可以跟我一起,日常的开销花费,都不用管。”
“啊?”李青河惊住了。
“怎么,害怕我是人贩子?把你卖了?”老头开起了玩笑。
李青河摇头,“不不不,不是,是这事情有点太突然了,而且我外出去这么多年,也没挣到钱,现在已经不是随便玩的年纪了,我得挣钱给我爸妈减轻负担了。”
“这有什么难的,你跟我走,每个月我给你家里打一万块,这样总没问题了吧?”
老头又说了一句让李青河惊呆的话。
第二章 羊脂玉雕
“老先生,你这样说话,会很容易让人把你当成骗子的。”
李青河压下惊讶,笑了起来。
老头也笑了起来,道:“确实有些像是骗子。不如这样,你带我去你家,我去和你爸妈说,怎么样?”
他好像是认定了李青河。
李青河皱起了眉头,想了一下,道:“这样不大好吧,虽然我觉得老先生应该不会有什么恶意,但是随随便便的,我就把你带到家里去,终归有些仓促,毕竟我们才刚刚说了几句话,我甚至连你的名字都不知道。”
“我叫李永仁。”李青河的话刚落下,老头便把自己的名字说了出来,“李姓永字辈,在村子里,现在我这个辈分,应该是非常高的吧?”
“永字辈?”李青河一愣,“这个辈分的确很高,现在村子里,也就只有几个老人家是这个辈分了。比我爷爷,还高一辈……”
李永仁笑道:“你今天来上坟,你们这片坟地和我先人的坟地离得这么近,说不准,我们还是亲戚。你爷爷在家吗?你把我这个名字告诉你爷爷,他应该能记得。”
“我爷爷?”李青河沉吟一声,然后转身指向了旁边的一个坟头,“那就是我爷爷的坟,在我初中的时候,他就走了。”
“哦。”李永仁看向了李青河所指的坟头,目光中闪露悲伤,“时间过去太久了,不知道当时认识我的人,还有谁健在。这一次回来,还真是应了贺知章那两首让人感慨无限的诗……”
李青河没有接李永仁的话。
尽管他很清楚李永仁所说的,贺知章那两首诗,是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李永仁离开家乡六十年,垂老归来,情景与贺知章这两首诗所写,何其相像。
这一种境遇,其中的悲慨,万千深沉,李青河精研古诗,自然清清楚楚。
所以他没有去接李永仁的话,而是静静的站在一旁,给予这位垂老归来的乡人,一丝类似李永仁曾经的乡人的陪伴感觉。
两人默然了一阵,田地那头,李青河的弟弟李青羊,过来喊李青河回家。
李青河应了一句,就要与李永仁告别。
李永仁也不挽留,和李青河说了一句,便就让李青河回去了。
到地头,弟弟李青羊问李青河:“哥,那田里的老头是谁,来干嘛的?”
李青河回头看了李永仁一眼,道:“是以前村子里的人,也是来上坟的,不过说时间太久,坟已经找不到了。”
“那该多久没有回来了,坟都找不到了……”李青羊有些无语。
李青河收回目光,看向村子,道:“他说六十年。”
“六十年?!”李青羊震惊了,“我曹,这么久?这特么回来别说坟没了,估计家里人也都该没了。”
李青河甩了甩脚上的泥,道:“确实,他说他走的时候,家里人就已经只剩下他一个了。”
“那还真是惨……”李青羊转眼向地里的李永仁看了一眼,不由有些可怜这位老人起来。
“是啊,很惨……”李青河也感叹一句,然后便和李青羊说起了别的,一边说,一边往村里走去。
上午吃饭的时候,一家人连同清明过来给先人上坟的亲戚,正在吃饭,住在村头的梁子叔,忽然毫无征兆的走进了李青河家的大门。
身后,还跟着一个人。
“青河,有人找你。”
一进门,梁子叔就喊了起来。
“找我?”李青河循声向外面看了一眼,顿时愣了。
他看到,梁子叔身边,要找他的人,竟然是之前在地里遇到的老先生李永仁。
李青河站了起来,然后向大门口走去。
身后,大家小声疑问,“青河,这是谁啊?”
李青河没回答,径直走到了大门口,脸上惊色不消,问李永仁,“老先生,你怎么还找来我家了,吃饭了吗?要不要,我给你添一双筷子?”
李永仁笑了笑,道:“筷子就不急着添了,让我去里面坐一会儿就好。”
“行吧。”李青河答应了,然后看向旁边的梁子叔,道:“梁子叔,你要不要进去吃点?”
梁子叔摇头,“不了不了,我家里也做好了,也是有亲戚,现在就得回去了。”
说完,便转眼对身边的李永仁说道:“老先生,我家里还有事,先回去了,有什么事情,回头需要的话,可以再找我。”
“谢谢你了,年轻人。”李永仁低头感谢。
梁子叔摆摆手,说了句不用客气,就转身走了。
然后李青河便把李永仁带到了屋里。
“这是咱们村里以前的老人家,这次是回来祭祖的。”一到屋里,李青河便介绍起来,末了,又补充了一句,“是永字辈的老人家。”
“那就是老爷了。”
李青河的爸爸迎上去说道。
“不好意思,打扰你们吃饭了。”李永仁看着一桌子人,停下了筷子,静静的看着他,便致起歉来。
“没事,老爷你吃了吗,我去给你拿双筷子吧。”李青河的爸爸笑着说道。
李永仁摆手,道:“不用麻烦了,我来就是想送青河一件礼物,送完了就走,不耽误时间。我的车在家后柏油路上等着呢。”
“送我礼物?”李青河又是一阵惊疑。
李永仁笑了笑,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巴掌大的白色玉雕,递到了李青河面前。
“这是我做的一个羊脂玉雕,给你做个见面礼。”
李青河看着李永仁递过来的羊脂玉雕,虽然没有靠的很近,去仔细观看,但是玉的通透,和雕的润泽,以及雕出的形象,第一时间还是把他惊住了。
非但是李青河,就连这一会儿围上来的家人和亲戚们,也都被李永仁手中的羊脂玉雕,给惊住了。
大家虽然都不懂玉,更不懂玉雕,但是看着玉雕,由衷的就从心眼里觉得是个宝贝,让人看着舒服。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