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少年的传奇故事》免费试读_一文棱
第一章 少年赵开心
赵家镇四通八达,北通青河,南接秦成,东靠大平,西邻与都。
我他妈就是姓赵,姓赵,名开心,赵家镇的镇长兼武装部部长兼地头蛇头目赵修武的三弟赵行易的第七个儿子。
也就是说,我也算是这个镇的统治阶级,只不过是不怎么说得上话的那种。
不过那也没关系,这并不妨碍我成天光着屁股追逐镇上村里和我同岁的可爱的小姑娘,惹得她们哇哇大哭,然后一脸得意地提裤凯旋,回家修文习卷,背古诵今。
我爹对我的期许很大,所以起初给我命名赵克己,曰:“能成之大者,必修于小;能行服外者,必克于己。”指望我克己养德,将来行成大业。
我当然不知道是“行成”什么“大业”,只知道邻里邻外大人们都会称呼我一声“七少爷”。
所以我知道我很牛逼,基本上想干嘛干嘛,包括光屁股追逐小姑娘。
我爹发现我这些逸事之后,据说非常懊恼地自责了好几天,嘴里连续三天叨叨着“子不教,父之过”之类的话。
到了第四天,索性想通了。
龙生九子,各有所能。
估计也就把我视作“不能”的那一个了,于是便将我改名为“赵开心”。
言简意赅,开心就好。
于是我便按着我爹给我的名字的宗旨,没心没肺,屁颠屁颠地活到七岁。
七岁这一年,族里的孩子都要布施分德。
即由家中长辈提问,根据我们的回答“捉字观风,以测大来”。
我对那年发生的这件事没多大印象了。
因为那年我爹再也不许我光着屁股追逐小姑娘了,所以我抑郁了一年。
不过据家中张姑姑说,我那年回答的是“罢也,笼中困兽耳”
惹得大家啼笑皆非,族里的长辈给我捉的字是“困”,抚着胡须笑呵呵地给我写下“斯是孩童,困在幼中;弱冠终醒,醒后鲲鹏。”
估计要是那位长辈要早点知道我二十岁那年干出来的惊天动地的“大事”。
当初就算是砸断手指也不敢给我写下这么段“大来”。
第二章 俊杰张养心
赵家镇,镇如其名。
姓赵的就是天下第一,那您个第一下来总有个第二吧。
对,没错,有的。
那便是张家,赵家统治下的副手,生意上的僚机,治理方面的管家。
张家家主,张牧之。
土匪头子出身,三十六岁那年从良了。
据说是被一个佛家传人感化了,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我小时候他们这么忽悠我的,我长大了就不这么想了。
因为我只是单纯地认为,在一个镇上当一家之下,万家之上的地位,挣的远远比一个山大王多的多了。
更何况赵家壮大之后,每年新造的武器弹药数量都是张大王的整个家底的几乎两倍,在赵家镇旁久居不下,占山为王也是不可能久远的事情。所以有点脑子的人都会“知天命而归田舍,逢造化而辅圣赵。”
赵家镇,四通八达的地方,哪来的佛陀会云游到这儿啊。
得亏他们编的出,那也哄不了我赵开心大爷!
可有一个人,他就是能忽悠我。他就是张养心,张牧之的儿子。
张养心才高八斗,面容俊秀,生得一身好皮囊,里面还孕育着透彻净灵的魂魄。
我敬佩他,亦是因为他并不只是做出“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之类虽然可以记入典籍的事迹。而是更为聪慧,细致,甚至谨慎到让人害怕的事来。
七岁那年赵家布施分德,张家本家的孩子有幸可以参加这一大典。
张养心在他的两个哥哥张养德,张养年之后。
我小时候虽然脑袋瓜子思考程度不足以比肩仲永之辈,但是记性这一块特别好,正因如此,十年后我回味起这一场景来,便越发觉乎深刻,明晰,惊为天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