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与抉择》免费试读_听雁南归
第一章 开始
1976年初春,风雪夜晚,SH一个小孤儿院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惊醒了真在睡梦中的院长夫妇,寻声开门而来,地上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真在放声大哭,身上包裹的麻布衣服显示这个婴儿又是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在这个年头,许多贫苦家庭因为家庭负担太重不得不丢弃孩子,更甚者甚至将自己的孩子贩卖给他人,换得些钱财养家糊口。对于这样的情况,院长夫妇二人已经见怪不怪了,这几年他们已经收养了好几个这样的婴儿了。院长夫妇是一对年近半百的中年人,院长名为李大山,曾是一名商人,因为一些原因而弃商,其夫人名为杨青雪,她一心向佛。二人早年育有一子,因故早逝,妻子杨青雪又很爱小孩,故而在李大山弃商之后,靠着从商时攒下的一点积蓄,夫妻二人开了一家孤儿院。
杨青雪将孩子抱起,轻声安抚,借着雪光看向远处,清晰的脚印显示孩子亲人刚走不久,忽的不远处传来一阵狗叫声,夫妇二人寻声望去,隐约一个人影一闪而逝,想必必是这个孩子的亲人。世上哪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父母,虽然他将孩子遗弃在这个孤儿院门口,但如果不是因为生活所迫,也不至于丢弃自己的亲生骨肉。杨青雪转身一边安抚一边将婴儿抱回屋内,李大山取来些奶粉,供婴儿食用,待得婴儿不哭不闹是才开始检查婴儿身上的信物。一般而言,像这种被抛弃的婴儿身上都会有一件父母为其留下的东西,作为父母给其留下唯一的信物,留下这个东西不是为了以后让孩子认祖归宗,而是让孩子有一个念想。孩子身上除了包裹的麻布衣裳,只剩下一张折起来的纸片和一颗系有红绳的桃胡儿以及桃胡儿上的一抹鲜红,纸上只有婴儿的生辰和姓氏,其他只字未提,算算时间,婴儿刚出生半月有余。杨青雪放下已经熟睡的婴儿,对其丈夫说:“大山,是个男孩,给他起个名字吧”。李大山想了想说:“孩子的父亲姓陆,孩子就,就叫陆泽道吧。”
转眼八年即过,同是春天,这家孤儿院门外来了辆车,从车里下来了一对中年夫妇,男人一身标准的中山装,至于女人可能因为天气寒冷则包裹着一件大衣。这对夫妇是台湾来SH经商的商人,自前几年大陆和台湾进行三通之后,这对夫妇便往来台湾与SH两地,而且男人早年与李大山是生意上密切的合作伙伴。丈夫名为陆向华,妻子名为吕玲,夫妇二人膝下无子,一直准备领养一名幼童,奈何生意繁忙以及没有遇到中意的孩童,因而也就一直没有领养。此次来到孤儿院一方面来拜访李大山夫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瞧一瞧有没有中意的孩子。
孤儿院内,十多个孩子在嘻嘻打闹,玩的不亦乐乎,唯有三名孩童单独坐在一起,远离了那十几名孩童。一般而言,大一点的孩子喜欢欺负小一点的孩子同时也不乐意带着比他们小的孩子一起玩耍,孩子最受不得寂寞,因而这三名孩童不得不抱团取暖,久而久之在这孤儿院中就形成了两个团体。三名孩童两男一女,,陆泽道正是其中之一,另一个男孩叫李凡,孤儿院中那些被送来时身上除了衣物之外别无他物的孩童男孩随李大山姓,女孩则随杨青雪姓。至于那个小女孩则叫杨玉琪,长得粉雕玉琢,一笑起来嘴角两个小酒窝便显露出来,不过最近她很少发笑,因为她的两颗门牙已经不知所踪,小姑娘知道害羞了,知道这样笑起来不好看,然而每当她强忍着笑意的模样总让人忍俊不禁。三人之中陆泽道最大,杨玉琪和陆泽道同岁,李凡则小他们一岁,而且李凡又是孤儿院收养的最后一个孩童同时也是孤儿院内最小的一个,来到孤儿院时已经6岁,是李大山外出时带回来的。
据李大山说,那天早他看见小凡独自一人坐在街道的电线桩下左顾右盼,看其穿着,也不像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也就并没有在意。然而,等到第三天傍晚李大山回来的时候,小凡还在那棵电线桩下,只是已经坐在了哪里,双眼无神,默默地注视着街道上的行人,身上披着一件破旧大衣,面前的纸片上还剩着点馒头碎屑,看样子已经在这里呆了两天一夜了,破旧大衣和馒头也许是某个好心人看他孤苦伶仃而送给他的。李大山走上前去,他毫无反应。等到李大山问话时,他显得有点害怕,也不作声只是摇头。说要带他回家,他死活不同意,李大山也就没有勉强,去买了点热包子和水,他死死的盯着馒头不停地吞咽着口水,应是饿急。李大山将馒头递上去,他怯生生地伸手接住,就猛地往嘴里塞,弄得李大山不停地让他慢点吃、小心噎着,并递上水去,看他狼吞虎咽的模样,李大山也吃了起来。吃饱喝足后,李大山继续“坑蒙拐骗”了很长时间才让的他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和年龄,也同意一起回家。当然他也只记得这些,家庭住址也只是一个李大山没听说的地方,至于为何独自一人在这,他也没说。后来才知道他是被人贩子拐卖后卖给了一个富人家,一段时间后自己偷跑出来的。
孤儿院内,孩子们都因为陌生人的到来而安静了下来,纷纷注视着这两位坐在正同院长夫妇交谈的陌生来客,在孩子们看来这两人肯定是来领养孩子的,他们之中兴许就会有一两个幸运儿诞生,毕竟来这里领养孩童的人也不是一两个了,而且不是这件事平常也不会有其他陌生人的登门。片刻,四人便起身来到院内,夫妇二人没有上前询问孩子们的姓名之内的东西,只是注视着他们,在夫妇二人的注视下,孩子们都害羞的转过身去继续玩耍,然后装作不经意间偷偷地瞥一眼又迅速转移目光。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懂事早,很多孩子都希望离开孤儿院,虽然说这里的条件不差还特别热闹,但对大多数孩子而言他们向往更好的生活水平。并且孩子们都知道对于来这里领养孤儿的人来说,他们膝下基本上都是无子无女,虽然来这里的人不一定都是大富大贵之人,但就生活水平而言不会太差,而且孩子们向往外面的世界。对于生活在孤儿院的而他们来说,外面的世界是美好的,由于孩子众多加上年龄又不是太大,院长夫妇很少让他们出去玩耍,偶有的几次外出也是李大山外出赶集,但也仅仅只带着一两个孩子而已,往往这时外出的孩子乐的不可开交,回来后更是大肆宣扬在外遇到的新鲜事,令得其他孩子向往不已。虽然被领养意味着和这里的玩伴们分离,但这小小的伤心抵御不了外面新奇世界给予的诱惑。
当然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希望被人领养,陆泽道就不希望,他喜欢这里,特别喜欢,说不出的喜欢,喜欢李大山夫妇、喜欢杨玉琪、喜欢李凡,也喜欢其他玩伴,尽管他们经常不同他玩耍。他觉得这里是他的家,这里的人都是他的亲人,他不愿和他们分离。他知道为什么李大山夫妇不在收养更多得孩子,主要是因为他们年龄已大,加上这里还有十四个孩子,夫妇二人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照顾更多的孩子。他知道院长夫妇希望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归处,但他更知道他们夫妇不舍得这里的每一个孩子,毕竟都是他们一手养大的。他转过身后就径直走到门外,他不想那对夫妇注意到他,对他而言被选中是幸运的同时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的离开可以减少李大山夫妇的负担,当然其他人的离开也是如此,不幸的是从此以后就要和这里的一切说再见,也许有生之年都不会有重逢之日,他不想也不忍,所以他想把机会留给别人。他的心里还有另一个想法,如果他在这里又被这对夫妇选中,那他就不得不离开这里,他不会拒绝,也不敢拒绝,去年年末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历历在目。那天,院里来了个五大三粗的男人,说话一个大嗓门,从穿着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暴发户,他来这里也是为了给别人代为领养一个小孩,哪知被他看中的那个小男孩也许是被他给吓住了,死活也不愿意同他一起离开,惹得那个男人大为不快,还大声斥责院长夫妇没有教育好小孩,让的他在这里受气,被一个小孩子瞧不起。在那个男人看来。拒绝他就是看不起他,因此就在孤儿院大吵大闹了起来,弄得其他小孩胆战心惊,院长夫妇连声道歉,最后男人才肯做罢,冷哼着出了门去。
陆泽道不知道今天来的那两个人的脾气如何,虽然看起来和院长夫妇聊得和和睦睦,但他不敢妄做猜测,因此他选择了远离。他的离去没有惹得其他孩子的注意,但是那对中年夫妇和院长夫妇却是注意到了,而杨玉琪看到后更是直接跟了过去,她没有叫他,她也怕打扰到那对夫妇,小凡见他们俩人都走了,也没在意。那对夫妇很是诧异,但院长夫妇却心知肚明,在这十四个孩子当中,他们最为喜爱陆泽道,虽然他不是最大的,但他却是最懂事的一个。每次李大山外出,其他孩子总是抢着要出去,而他却从不争抢。虽然李大山和他们说过轮流带他们出去,但对这些孩子而言,规则不过是戏言而已,总会有孩子不放在心上,也记不住,只知道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去,因而发生吵闹。对于院长夫妇而言,这么多孩子的换洗衣物是最重大的一项工程,虽然偶尔请帮工帮忙,但大多数时间都是夫妇二人亲自动手。每次当夫妇二人在洗衣物的时候,陆泽道则站在一旁观看,每当有一件衣物洗完时,他都会帮忙去晾晒,夫妇二人也拒绝过,但是没有效果。刚开始的时候,夫妇二人看着他那小小的身子在晾衣杆下努力的踮起脚尖将衣服往上送的情景,心里的疼爱无法言语,以至于不得不降低晾衣杆的高度。至于其他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也想帮忙,但在夫妇二人的拒绝下就放弃了,也就小玉琪经常跟着一起帮忙,而小凡偶有帮忙,大多数时间他也就在一旁看着发呆。
第二章 领养
缘分这东西很是奇怪,也许不经意的一瞥就已注定,陆泽道的有意逃避之心恰巧就引起了陆向华夫妇的注意,好奇这个男孩的行为,但也没有过问,只是留了心,继而一边同院长夫妇交谈一边继续观察院里玩耍的孩子们。
忽地,陆向华问道:“老哥啊,那个穿深褐色外套的男孩叫什么。”“他呀,随我姓,叫李禄,今年12岁,是这群孩子中最大的,也是这群孩子中的孩子王,他从三岁就待在这里了,十分活泼,但他喜欢欺负其他孩子……”。没等李大山说完,陆向华就哦了一声缓缓问道:“那个戴绿色帽子的男孩呢?”“他叫舒前,今年10岁,来这已有五年了,是李禄的小跟班,什么事都听他的……”。又没等李大山说完,陆向华又问了其他孩子的情况,期间也问到了小凡,但也没有让他满意,问了几个后,大概是没有心仪的孩子,低头沉思的一会才说:“那,那刚才出去的那个小男孩呢?”他在问这话的时候声眼已注视了李大山,并且音里透出了一股低沉之感。李大山看了他一眼,显然他的行为和语气让李大山明白了他的意思,问之前几个孩子的情况只是他有意为之,也许在陆泽道转身出去的一刹那他就已经相中了他,只是不好直接说明罢了。明白他意思的李大山开口道:“他叫陆泽道……”“哦?他也姓陆?哦,不好意思,老哥你继续,对了,你刚才说他叫什么?”。才听到那个小男孩姓陆,陆向华就已脱口而出,以至于还没听清楚男孩的全名,连忙点头伸手示意李大山继续。吕玲和杨青雪也为陆向华的反应而诧异,但很快就明白了过来。李大山笑着摇了一下头继续为他介绍了陆泽道的情况,这次陆向华没有打扰他,等到李大山介绍完后,又低头沉思了一会才说:“麻烦老哥让他来和我们见见面,聊一聊。”
当李大山来到陆泽道面前让他进去时,他就明白了那对夫妇可能对他产生了兴趣,但他也不好说什么。跟着李大山来到陆向华夫妇面前打了声招呼,也就低头没有了下文,倒是和他们一起进来的小玉琪在打了招呼后,好奇的把目光在那对夫妇身上和她的道哥哥身上来回打量,显然她也知道了大概。陆向华夫妇注视着陆泽道没有说话,陆泽道也没有说话,李大山倒想说些什么,但被杨青雪拉了一下后也就选择了沉默。也许是受不了这种气氛,也许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小玉琪突然问道“叔叔阿姨你们是要带走道哥哥吗”。她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几人纷纷向她看去,弄得小玉琪一下子就红了脸,并迅速低下头,但马上又看向了陆向华夫妇,双眼透着急切与不安。她突然意识到如果道哥哥被他们带走了,那她也许就再也见不到她的道哥哥了,她可是记得就在去年她生日的时候和她的道哥哥约定了长大后做夫妻的,如果再也见不到,那她又怎么完成和他之间的约定呢?李大山夫妇和陆泽道随即也将目光转向陆向华夫妇。在众人的注视下,陆向华想张口却没有说出,他看得出李大山夫妇和那个小姑娘的不舍,他在李大山介绍陆泽道时,李大山的语气和表情让他知道了李大山对陆泽道的感情高于其他孩子,他不好说出口。吕玲到没什么顾忌,她见丈夫没有答话,就点了点头轻轻的嗯了一声,小玉琪见她肯定了,瞬间红了眼,那忍住哭泣的模样让人心疼。李大山舒了一口气,虽然内心十分不舍,但他真心希望陆泽道过的更好。
陆泽道没有说话,脸色平静,看不出悲喜,他向屋里几人说了声要去收拾东西后,待得李大山点头同意了便拉着小玉琪走了出去。李大山继续陪同陆向华夫妇二人聊天,而杨青雪则去准备午饭。到了陆泽道和小凡的房间后,没等陆泽道关上门,小玉琪便低声抽咽了起来,陆泽道抱了她一下,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背,便从脖子上取下那个他戴了九年的带血的桃胡儿吊坠,戴在了小玉琪的脖子上,小玉琪望着他,泪眼朦胧,很是不解。陆泽道对她说:“小琪。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你放心,我会回来找你的,这个留给你当做纪念。”小玉琪闻言点了点头,一边抽泣一边慢慢的抬起右手,握住拳头伸出小拇指哽咽着说了声:“拉钩”。陆泽道听后也伸出手指同她拉了钩。俩人的手还未分开,小凡便走了回来,见到二人就问:“道哥,听,听说你要走?”陆泽道点了点头并嗯了一声,小凡闻言便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放声大哭了起来,他这一哭把陆泽道给惊了一下,在他的印象里,小凡来这一年多了从来没哭过,即使是去年夏天玩耍是不小心摔破了双膝也没有哭泣,今天他这一哭到让陆泽道愣住了。小玉琪见陆泽道愣在那里,便碰了一下他的胳膊,同时对小凡说:“小凡,你不要哭了,道,道哥哥他说了,他,他会回来看我们的。”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刚刚因为和陆泽道拉钩而忘记哭泣的她又不自觉的哽咽了起来。陆泽道见状连忙安慰二人起来。寻声而出的李大山三人看到这个情景也没有过来安慰,李大山叹了口气,转身招呼夫妇二人回了屋内。
最是离别苦,平日里每到吃饭时间必是最热闹的时刻,今日的孩子们都显得沉闷,孩子之间的感情是纯真的,虽然平日里玩不到一块儿去,但毕竟是伙伴。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周围,李大山和陆向华夫妇时不时的聊上几句,而杨青雪则一直叮嘱着陆泽道。短暂的饭局挽不住时间的流逝,很快就到了离别的时候了,门口挤满了一群人,李大山蹲在陆泽道面前,左手握住陆泽道的手,右手抚摸着他的头,眼里充满了不舍。忽地,李大山叹了口气,右手从怀里取出一个物件,陆泽道一眼便瞧出那是之前李大山雕刻出的石刻。李大山早年学过石雕,弃商办孤儿院之后,他又重拾了这份手艺,没事的时候就和石头们死磕了起来。每当有新的孤儿入住孤儿院时,他就为他们雕一个石坠,刻上生肖与名字,当有孩子被人领养时,他就会将石坠送给那个孩子,以作纪念。为陆泽道戴上龙形石坠,起身又拍了拍他的头,陆泽道会意,他的目光从杨青雪小玉琪等人脸上一一扫过,之后便走到了陆向华身边,背对着众人,没有再转身。吕玲见状拉着陆泽道上了提前到达的出租车,陆向华打开副驾驶室车门准备上车时,似是想起了什么,转身,表情凝重,声音低沉地对李大山说:“老哥,当年那件事对不住了。”李大山听完又是一声叹息伴着一阵摇头:“过去了,过去了”。杨青雪也随之附和:“向华啊,都过去了,忘了吧!”听完他们的回答,陆向华没有再说什么钻入车内,他的表情是前所未有的轻松,司机见状驾车而去。自从那事之后,李大山放弃了从商,这次见面也是陆向华和李大山之间十多年后第一次见面。陆向华对当年那件事始终难以释怀,虽然当时的李大山对他说过不会怪他,但从那个状态的李大山嘴里说出的话他不敢相信,也不会相信,因此他始终觉得自己愧对李大山夫妇。今天他们夫妇说话的那种语气让他明白他们是真的放下了,虽然他心中或许还会觉得愧疚,但是心里的负担却是被卸下了,他没法偿还当年的债,但他现在有了对陆泽道的责任,有了帮助孤儿院的任务。
车内的陆泽道看着离得越来越远的亲人们,眼泪无声的流了下来,吕玲将他搂在怀里:“泽道,想哭就哭出来吧,别憋着。”随之而来的便是一阵嚎啕大哭。吕玲没有再安慰她,只是轻轻地拍着他的后背。渐渐地哭声小了,不知不觉中他已经睡着了,只是偶尔的几声抽泣声让吕玲格外的心疼,双手下意识的将他搂得更紧。车在行驶着,通过后视镜一直关注后面情况的陆向华也放下心来。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