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雄之窃楚》: 相城之难
第一章 相城之难
纪山之南、渚宫之北,漳沮以东,方为郢都。
仁皇三年,楚皇卓赫濂驾崩于渚宫,享年:89岁,庙号:太祖,谥号:文皇帝,陵寝:忠陵。
渚宫内,58岁的新皇卓载燎登基,改年号:麟元。
新皇登基,大肆晋封功臣。
从龙之功的骠骑大将军谢质、左丞相嵇祖光、吏部尚书樊寓……
三位皇子:36岁的太子卓翊桓、33岁的成王卓翊楠、27岁的英王卓翊松。
***********
相城,楚国边陲,与吴越两国相交。
襄王府不似别的王府般华贵,漆黑大门,没有任何雕饰,朴实无华。若不是挂着襄王府的牌匾,寻常人看来也不过是普通商贾之家。
43岁的襄王卓翊格穿着黑色蟒袍坐在湖心亭,28岁的嗣襄王卓廷铭和13岁的卓廷钧分别站立在前。
襄王卓翊格看向卓廷铭,“铭儿,新皇登基,我这小小的相城又得不安生了!”
卓廷铭有些不解,“新皇刚刚继位,大动干戈可不明智。”
“新皇当年可是随太祖南征北战,极为骁勇,就连新皇为太子时,也多次上奏太祖,要求北伐南讨。”卓廷钧发出稚嫩的声音,“不知父王为何事烦恼?难不成新皇已经下达圣旨?”
襄王卓翊格看向卓廷钧,眼里含笑,“你脑子倒是动得快,若你在做学问上能有这半分脑筋,也不至于学得半吊子。”
卓廷钧撇了撇嘴,道:“做学问,非我所爱也,志不在此,何必苦苦相逼。”
卓翊格噎了一声,“你”
卓廷铭解围道:“父王,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我相城之危啊!”
“新皇让本王调集城兵和府兵一起参与伐吴之战中。新皇这是要削弱本王的兵力啊!”卓翊格苦笑道:“皇叔,还是对本王不放心啊!本王在这小城里窝了这么久,还是有人惦记着。”
卓翊格,乃是楚太祖卓赫濂的第五个儿子卓载煊的独子,在楚太祖未登基前,卓载煊死于营救楚太祖的战役中,等楚太祖登基后,追封卓载煊为襄敬王,卓翊格年幼丧父,母亲在这一场战役后失踪了,所以卓翊格自幼在前太子卓载煜的府上长大,待到十五岁后,世袭王爵。
襄王府有一位王妃,向来深居简出,没有几个人真正看到过她的容颜。传闻,襄王妃有着惊世的容颜,外貌端庄、姣丽、丰盈、温润,若说是神女也不为过。自襄王从京城就藩于相城时,就带回了襄王妃,据说,当年,嗣襄王卓廷铭已在襁褓之中。
襄王就藩那一年,朝廷发生了一场巨变,前太子卓载煜、四皇子卓载焕和七皇子卓载烺等东宫党谋反,被满门抄斩,前太子卓载煜自缢于岷山,被楚太祖赐谥号戾。
第二章 颖川钟氏
相城,因吴国大臣胥子夜在阳澄湖畔“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相其他,欲筑城于斯”而得名。相城境内河道纵横,湖荡棋布。西临泰湖,中有漕湖,东有盛泽湖,独拥澄央湖三分之二水域。
卓廷钧已是半大孩子,却从没离开过这襄王府。
一日,卓廷钧正跟着卓廷铭练剑,只见小太监苏承明匆匆走来,作揖道:“王爷请两位殿下到堂前一聚。”
卓廷钧问道:“所为何事?”
“回殿下,今日府上来了位贵客,王爷亲自迎接的,具体的,奴才就不知道了。”
“承明,那贵客长什么摸样?”卓廷铭边走边问。
“回殿下,那贵客貌似四十好几,留着一缕胡须,看着倒像是颍川一带的文人墨客。”苏承明结合着外貌猜想着,不过还真被他猜着了,这位贵人正是来自颍川是世族。
“儿臣拜见父王。”
“孩儿拜见父王。”
“铭儿、钧儿啊!这位是来自颍川望族的钟先生。还不快快拜见。”卓翊格介绍道。
“廷铭拜见钟先生。”
“廷钧拜见钟先生。”
“不想这二十八年一晃即逝,嗣襄王也已是一表人才了啊!”看着卓廷铭的容貌不由得想起二十八年前的巨变,“两位殿下,钟某自我介绍一下,钟某叫钟天会,来自颍川长社。”
“钟先生,可曾见过我大哥?”卓廷钧对这个钟天会的言语感到奇怪,不由得升起警惕。
“呵呵!未曾见过,不过二十八年前与襄王妃有一面是缘,当时嗣襄王已经在襄王妃的腹中了。”
“钟先生还与我母妃相识?”卓廷钧眯着眼微笑道。
“额……”钟天会感觉自己掉到了这个小狐狸的陷阱里去了,“只是一面之缘,一面之缘。”
卓翊格有些看不下去了,“好了,钧儿,钟先生与本王也是老友,多年未见了,话说钟先生,不知这么多年来过得可好?”
“回颍川,我衣食无忧,哪有什么不好?”钟天会轻笑道。
卓翊格饱含深意的看了他一眼,“好与不好,你我都清楚,人在心不在,人不在心却在,过去的没有过去,你我都不是那个人。”
“这么多年了,你倒是没有认命,我却败给了现实。”
“不是败给了现实,而是败给了自己。”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