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历史之逐鹿》:归一盛世
归一盛世
秦历三世而亡,后二百年间天下大乱,又有诸侯纷纷自称国君,其中以魏、韩、楚、汉、齐、赵、奉七国实力最为强大。史称七国之战。
在西南边陲的奉国,于七国乱战之际,国君奉贤君,按丞相张达之计,大兴铁行业,军队甲胄天下无双,又有军神李成业率二十万李家军开拓疆土,一跃成为战力最强大的国家。
然奉贤君驾崩后,奉国末代君王奉越君继位,贪图享乐,不理朝政,仍沉迷天下无双的国力之中,附属国逐渐被其他六国蚕食。军神李成业请命出军收复失地,丞相张达也一并请命,奉越君答应后,李成业率亲军十万八战八捷,收复之余将疆域再度扩大。
此时奉国上下无不歌颂军神李成业,然李成业班师回朝之际,遭遇其他六国埋伏,血战一月有余,李成业命人回城请奉越君再派十万军队,却被奸佞小人陷害说是想拥兵造反。奉越君拒绝派兵后,传信将士大骂昏君自刎而死,最终李成业同六万亲兵魂断落马谷。
李成业被害三天后消息传回奉国,史书记载十万李家军人人身着缟素,李成业年仅十三岁的儿子李继,率三百府兵冲进王宫,用白绫逼死奉越君,满朝御林军皆立于城门而不入。
李继改奉国为隋,自号隋文帝,追谥李成业为隋武帝,丞相张达消失三月之余后,拜为帝师,上朝无需跪拜。历时八年,李继听从帝师张达之计,陆续灭亡其余六国,改隋国为大隋王朝,定都洛阳,年号东平,自此结束二百多年的七国之乱。
大隋东平七年,天下太平,隋文帝率御林军及七个皇子入西北深林狩猎,傍晚时分除四皇子李坚之外,皆有收获,其中二皇子战利最为丰富。皇帝大悦,奖赏六位皇子,唯独没有奖赏四皇子。
东平九年,东南边塞藩族作乱二皇子领兵平叛,回朝后奖赏黄金千两,绸缎百匹,四皇子拜于张达门下静修,与世无争。
东平十三年,帝师张达去世,临终前与皇帝密语,无人知其内容,四皇子从翰林院踏出,从不饮酒的李坚大醉于府中。
东平十五年,隋文帝立四皇子为太子,其余皇子分封亲王,绝大多数武将跪求收回成命,改立二皇子李晟为储,半数文官缄默不言,其余文官于文华大殿同武将长跪不起。隋文帝一笑,说跪便跪吧,随他们去。
次年隋文帝突发疾病,太医医治无效驾崩,太子李坚继位,称隋顺帝,年号奉天。
奉天二年,隋顺帝设内阁,废丞相;奉天三年,设科举,废子承父制;奉天五年,于西北,西南,东南边塞建白马书院,广收边塞寒士;奉天七年,封前帝师张达弟子徐亮入阁。领二品殿阁大学士,百官上奏,天子不闻。奉天十年,燕平王李晟联合广州王李广造反,三月后,李广于军营中被一身边将士斩杀,李晟叛军于二月后被一科举寒士赵括在断楚山大败,生擒入京,赵括受封征平将军。至此天下无人敢小觑科举寒士,天子于太华殿东侧设龙门阁,特许科举进士及第后,入龙门阁进太华殿面圣。
奉天十三年,隋顺帝于藩王地区设都护府监管,并下令王位无大功者不得世袭,王王之间不得私见。
朝庭征平将军赵括总领武将,授兵部尚书;原老首辅告老,徐亮成为内阁首辅。至此,四海升平,有诗曰:“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隋王朝在隋顺帝的治理下,于奉天十五年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史称奉天之治。
大厦将倾
奉天十六年三月,九皇子降生,出生时红光满天,目乃重瞳。监天寺宋玉言此子身负大气运。顺帝大喜,赐名英,后大赦天下。李英生母由嫔入妃,封为淑妃。
同年九月,隋王朝东部樊阳城发现天外陨石,顺帝命人将其带入京城洛阳,令巧匠铸成九把宝剑,分别赐给九位皇子。
一日早朝,兵部侍郎赵括,首辅徐亮联合百官请求立储,顺帝驳回,百官跪拜争夺,奉天时期的唯一一次君臣爆发。
此后每逢朝政大事,总少不了立储之事。李坚不是李继,缺少的是铁血手腕,碍于大臣多次长跪哀求立储,于奉天十七年正月开朝宣布立大皇子李构为太子,成年皇子分封各地。
这日顺帝去到东华宫,见淑妃正看着小皇子在殿里嬉闹。顺帝口谕今晚在东华宫留宿,身边太监去东华宫传旨,淑妃准备好自己亲手做的糕点等候。顺帝来到东华宫见到九皇子,抱起来用胡子去蹭小皇子,逗得一岁多的小皇子咯咯直笑。
顺帝放下小皇子,对淑妃说:“老九比不得朕的其他儿子,他出生时天有异象,朕相信他将来必有作为,但他不可有任何贪恋皇位的想法。你品行贤良,朕相信你会好好教导他。”淑妃称诺。
淑妃伺候顺帝用过膳后,顺帝又说:“朕是最后一次来这,你以后需要带着老九在这深宫之中,不得私自外出,不得让结党,这样少不得惹来其他嫔妃的话语,你可做得到?”“臣妾只希望与英儿好好生活,得了皇上恩宠已是天大福分,冷落与否臣妾怎敢有怨言。”“苦了你了,可朕不仅是父亲和丈夫,更是皇上,不得不这么做。”
一夜无话,第二日顺帝下旨东华宫不许他人乱入,嫔妃不得私自闯入,九皇子不得与其他皇子共读太学院,命翰林院学士刘基教授九皇子礼仪。
奉天二十三年,守成明主隋顺帝李坚驾崩,临终前言:“朕无愧于百姓,于地下得见也无愧于先皇和帝师!唯独有愧于淑妃和老九。”
之后,太子李构继位,称隋明帝,年号天佑。隋明帝继位后,不敢忘记先祖教训,兢兢业业,十分勤政。天佑二年,汉中地区大旱,明帝亲率文武百官去往祭坛求雨,不知是否真有上苍,见天子求雨,不忍拒绝,不日汉中便降下大雨。百姓皆高呼万岁,人们也淡忘了九皇子出生时候的异像,皆歌颂隋明帝。
天佑五年,一个奇怪的年份发生一件奇怪的事。原本勤政的隋明帝突然三天不上朝,称是龙体欠安。大臣起先担心皇上龙体,之后却偶然发现皇上竟早已离开洛阳前去东越之地求取长生之术。
征平将军赵括发布军令封锁驿道,火速前往追赶皇上车队的路途。明帝碍于大臣的联合上书,和老将军赵括的长跪封路,一脸怒气的回到京都。
隋明帝归京之后第二天,下令召天下得道真人入宫,命能工巧匠建炼丹宫。百官得知后,在首辅徐亮的带领下跪拜在长乐宫门前不起,要求明帝上朝,收回成命。明帝大怒,仗罚百官,长乐宫门前儒士将领泪血齐下。
这时监天寺的老监寺宋玉默默地看着,随后偷偷去到了东华宫门前,看见九皇子在练剑。九皇子李英虽才弱冠,却有了成年男子的体魄,长相越发像极高祖李继,身上又有大学生刘基多年培养出的儒将气质,显得十分英武。
宋玉仍记得九皇子出生时的异像,自己一身报负随着年纪增长,竟越来越有些不甘继续平凡的心意滋生,不觉间一颗种子悄悄在宋玉的心底扎根发芽。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