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梦觉》免费试读_易博瀚

时间:2019-05-31 05:44:50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易博瀚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第一章 梦的温度

有时候,梦里才是诞生伟大思想的源泉。

徐亦达翻了个身,回想了一下昨天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能让他从思维混乱中抽丝剥茧,进而醍醐灌顶,突破了自己的理论极限。

“嗯,难道是小淼?“亦达自己揣摩着。昨晚在鱼缸前喂食的时候,小淼突然从笼子里飞了出来,站到了自己的肩膀上,这貌似还是小淼这样第一次主动与他亲近,敢于飞到他的身上来。

小淼其实才刚刚4个月大小,这只绿色的虎皮鹦鹉,当初是晓晓的同学小叶子家刚刚孵出来的幼雏。她们家的那对儿鹦鹉父母还真是不错,不到半年就开始下蛋,并且居然孵出来了三只幼鸟。而自己家的那对儿虎皮,一蓝一绿,每天叫喳喳吵闹死了,养了快一年,繁育箱也装上了,也买了墨鱼骨,隔三差五地喂食切碎的青菜,可就是不下蛋。而小叶子耐心地哺育着三只小雏鸟,等到小家伙3个星期的时候,被当做生日礼物送给了晓晓,于是晓晓给它起名叫做小淼。

小淼初来乍到,因为身子骨弱小,连起跳和飞行都不太利索,两只大鸟还老欺负它。一个月后的某天,亦达下班后到阳台去看鹦鹉们的时候,却发现阳台上的推拉窗居然有个不小的缝隙,两只成年虎皮已经飞走了,只剩下傻乎乎的小淼还在笼子里虎头虎脑地发呆。应该是当天早上自己开窗换气时,纱窗没关严实,亦达甚至自己都不记得这个事故是如何发生的,可能、也许.......,早上多少是自己有意无意的吧。

不过说实话,这一对飞走的虎皮已经是从家里飞走的第6、7只了,前面5只是父亲老徐在家的时候分别三次不小心开窗户放走的。还有一只同样呆萌的小蓝鹦鹉,被晓晓关推拉门时意外挤死了,为此晓晓哭了一个下午,后来在亦达的陪同下,在楼下为它举行了葬礼,埋在了窗下的树下草坪里。

自从两只成年鹦鹉私奔飞走之后,小淼一个人霸占了笼子,吃得倍儿香,睡得倍儿美,学会了跳越,学会了飞行,学会了唱歌。每次把手指头伸过去的时候,都乖乖地爬上来,颤颤巍巍地站在手上,尾巴却不停地打哆嗦,有时候也会自己从笼子里跳出来,在阳台的地板砖上悠闲地散步;或者飞起来,把自己藏在墙角最上面的空调电缆那里,因为那里被亦达缠绕着一些塑料绿叶子,还藏着一个摄像头。所有的鸟类应该都喜欢飞到最高的地方去,那样的高度可以俯瞰全局,让自己感觉更安全一些。只是小淼的确之前从来没主动飞到自己身上来,昨晚肯定是它第一次那样做。

亦达看了一眼桌上的闹钟,时间是凌晨3点多,这倒还真不是自己平常的生物钟起床时间。

平时他很准时,每天早上6:40左右肯定会醒来去做早饭,妻子的手机闹钟是设置在了6:45,但是女人一般比较麻烦,闹钟响了以后还半天爬不起来。每次到了7点后还磨磨唧唧半天才下楼,身为处女座的徐亦达总是在楼下的餐桌和厨房之间催促两个女人快点下楼吃早餐,然后梳辫子、整理水杯、袜子、红领巾、外套,再磨磨蹭蹭到了7:30才下楼去学校。如果是亦达自己送晓晓上学,至少比她们提前10分钟。北京早高峰的10分钟可是不同寻常,早10分钟出发,往往意味着你能提前30-60分钟到达目的地,也就意味着这是3到6倍的投入产出差额。

昨晚两个人睡得较晚,本来妻子施可加班到快十一点才到家,洗刷后两人瞎聊了一会儿当天的新闻,施可洗过的头发还没完全干,也懒得用电吹风了。亦达关掉了台灯,搂着妻子,轻轻地拍着她的额头,让她慢慢进入了梦乡。

早上的时候室温略低一些,徐亦达透过窗帘向外瞥去,凌晨的夜色浓重地笼罩着小区。徐亦达的脑袋还处在一片混沌之中,他迷迷糊糊地把手掌伸过去轻轻抚着身边妻子的背部。女人的皮肤下面都有一层薄厚适中的脂肪。透过皮肤,亦达的手掌能感知到妻子恰到好处的体温。医学理论上有研究,成年女性体温一般比成年男性要略微高一些,正是这个体温差,能让亦达感觉到来自妻子的热量,这丝热量能从自己的指尖传导进手掌,再逐级放大,一路加速传导到全身,让自己从里到外都温暖着。温度传导的接触面即使只是起源于小小指尖的触摸面积,却已经足够启动整个热量的传导系统。也正是如此,男人和女人的肌肤相近远比性带来的满足感更让人觉得踏实、可靠和安全。

正是这次简单而平凡的触摸,启发了亦达的一连串理工科的思维延展。

众所周知,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是往前探索,越是发现未知越多。连施一公这样的科学大师,曾经表达出这样的观点,关于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这个世界是超微观世界决定微观世界,微观世界决定宏观世界。也有种说法,“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宗教“,还是对目前基础科学的发展空间表示出一些迷茫。

世界到底是什么?亦达有了自己的答案。

这个答案很简单,是温度。

温度是世界诞生的源泉,温度也主导了世界的运行。

宇宙从温度里来,创世纪之初的大爆炸,是温度造就的,后续的太空、星云、都是温度的产物。

大自然也从温度中来,包括人类生存的太阳系、地球,也都来源于此。

物理形态的大自然如此,有机形态的生命体也是如此。

生命体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命体的意识、思维也都被温度所主导。

人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级的生命体,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人类社会的所有运行核心也都是温度。

更有意思的,对于任何一个生命个体或者生命集群,凭借着一些物理或者化学的方式,温度继续在不断地传导、反应,即使是在生命体湮灭、进化的过程里,温度的传导会继续把一些能量、元素甚至意识,能继续延展。

相比之下,DNA的传导,只是温度传导的一种简单可见的操作方式而已。

而温度的传播介质是什么?这个答案更简单,光。

光的传播,不只是我们能看到的直线运动,每秒钟30万公里的速度,这是现代科学对于温度已经明确的一个宏观表达方式。而在微观或者超微观领域,光的传播,更多是非线性的多维度方式,以一种我们目前还无法找出运行规律的光波方式来发散、传导、交换、映射、放大或者湮灭。

所有科学的最底层基础是数学,通过有序的逻辑和推理把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解释出来。再往上是物理学和化学,各种物质元素用数学语言和物理规律来构建宇宙的基本运行。再往上走,随着生命体的诞生,物质从无机世界进入有机世界,则会出现生物学,然后会出现性别和进化,再会出现各种生命组织。再向上看则就构成了现代文明的绝大多数,包括文化、语言、艺术、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主要的社会科学,这个层级里分支繁多,而最核心的则是哲学。

现代科学的所有发展都是沿着这样的一个梯度,从简单到复杂,从最基础的数学开始,最终又指向哲学范畴。而贯穿整体科学体系的核心链条其实就是温度,是温度把各种科学用一维线性、二维平面、三维立体,或者更高维度地组织起来,更高维度的范畴则包括时间轴、地理坐标、生命信息等。而温度的传导方式则就是各种变幻无常的光波,可以透过多维度来进行传导。

地球在浩瀚宇宙里只是一颗小小的蓝色星球,而人类的出现也是极其偶然。如果再加上时间维度,放在整个宇宙时空来看,现世中的各种幸福欢乐、烦恼疾苦、功名利禄、儿女情长、生离死别,其实不过如尘土一般渺小,但是这些尘土一旦有了温度的变幻,有了光波的传导,则必定会在茫茫时空中留下各种印记,这也正是宇宙存在的意义。

......

亦达的脑洞大开,世界的答案是温度,这把钥匙如同打开了阿里巴巴的山洞一般,所有的科学问题都有了解释和答案。

.......

透过厚厚窗帘的下部,亦达瞥到冬日的晨光逐渐明亮起来,刚才那些梦中的思绪是有些太发散了,但好在的确是个让自己开始动笔的好引子,能把整体的科学理论体系勾勒一下,肯定是好事。或者把发散的思路再归拢整理,回顾一下自己的过往,也未尝不可。

迷迷糊糊中,床头柜上面的手机响了起来,是邻居的电话,要挪车。原来是昨晚施可回家太晚,实在找不到车位,把车子停在一个角落,堵住了早起的邻居。

亦达飞快地穿好衣服奔下楼去,这个冬日清晨的温度,好冷......

第二章 六月的雨

人生中经历的一些片段,无论时间如何流逝,记忆也会格外深刻,如同烙印一般,刻在了脑海中。多年后,徐亦达总是想起1999年夏天自己在北京西直门的那一幕。

亦达从西直门的2号线地铁出来时,却发现下雨了。雨势不大,却有点尴尬,自行车锁在车站边的车棚里,自己还没有带雨衣。出口处的小贩在兜售劣质的雨伞,一把二十元,买的人络绎不绝,这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并不是很准确。可是从这里骑车到自己租住的地方,至少也得40分钟。况且打伞骑车的动作太过危险,亦达有些犹豫。

徐亦达上班的公司在北京西南二环边的崇文门,却住在西北方向的五道口,因为旁边就是自己今年考上的大学,他在这所大学的商学院上非全职的研究生课程。从宿舍到公司的路程需要穿越半个北京城,开始的时候亦达还坐着公交从五道口赶到西直门,但是路上红绿灯太多,真不如自己骑自行车,于是亦达花了100元从路边的自行车摊上买了一辆二手车,总算有了自己的交通工具了。可是碰到这种雨天,还是第一次。

天色已全黑了,路灯亮了起来,雨势不见变化,实在没办法,亦达下了决心,心想不就是回家洗一身衣服吗,他冲向了车棚。

远处的雷声轰隆隆地滚来,一道道闪电不时地闪耀在夜空中,涌满积水的道路上被闪光映射得支离斑驳。徐亦达在雨中的骑行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顺利,因为雨水会从头发上留下来,不断模糊着视线。除了双手握把之外,还要时不时捏闸,还要把眼角的雨水擦掉。他全身的衣服和裤子都已经湿透,鞋子和袜子吸透了水,粘在一起,踩踏起来很是不舒服。

路口遇见了红灯,徐亦达不得已停了下来,他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抬头看着路边的公寓楼上,犹如繁星般的灯光暖暖地从各个房间的窗户里透出来,带着一些朦胧,骄傲地俯视着自己。面前的道路上车水马龙的各种车辆排着队,从容淡定地慢慢滑过,而对面车道的灯光如同一道一道的闪电一般,不时挑衅着自己的视线。

亦达抿了一下嘴唇,雨水进到了嘴角,有点咸。他意识到自己流泪了,泪水混着雨水,默默地滑落下来。

还要半小时,才能回到自己租住的宿舍。那个宿舍是个一居室,住了三个人。同样从北海考来的哥们马朝阳自己住在北向的单间里,而门口有个小过道聊胜于无,只摆得下一张小饭桌。南向的客厅里摆了两张床,自己住一张,另外一个张晓是从网上找来的租客,他正好在附近的某个软件公司上班。

当时租下这个房子的时候,自己身上的钱已经不足以缴纳三个月租金和一个月押金了。亦达不想再找父母开口,好在马朝阳在北京的大学同学陈平出手相救,帮自己垫付了这笔钱。

回到宿舍后,要换洗衣服,还得想办法解决晚饭,而自己现在还在着该死的雨中,在这该死的路口,等着这该死的红灯。

这个城市,何时才有属于自己的一个角落,一个家?

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半年前来到北京,要的不是现在这样。

亦达的心里一阵说不出的难受和委屈。

“总有一天,我要开着自己的车子,驶过这个城市的街道,奔向属于自己的家。”亦达在心里坚定地对自己作出承诺。

绿灯亮了,亦达踩踏起来,冲向了前方。

......

1999年之前,徐亦达其实来过两次北京。一次是6岁的时候,由父亲老徐的单位同事小周趁着来培训,带他来北京住了一个月。

另一次是半年前,来北京参加MBA的研究生考试,这种在职研究生的考试,当年必须要到报考大学的城市来考试。父亲老徐的一个同事,同一个系的杨老师正好在清华大学数学系读研。杨老师是个很爽快的汉子,电话里对亦达说“你早点来,专业课程全国统考,你自己准备;政治课是各学校单独命题,你还是早点来准备一下,我给你搞定住的地方。”

于是考试前两周,亦达住进了研究生宿舍。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宿舍条件还是不错的,旁边几个宿舍的小伙子平常都互相串门,拉起家常时,其中好几个都是全国奥数比赛的金牌选手,而其中多数也都在忙着申请国外大学。杨老师毕竟是已经工作了10年以上才考上的研究生,比这些学霸同学的年龄要明显高出一大截,名副其实地也成了宿舍里的老大哥。

考试前两天,同在广西的马朝阳也来到了北京。这家伙一直在网上活跃着,他居然找到了个专业论坛,论坛上聚集着当年报考各个大学商学院的考生,一些社会机构也都单独开设了专项的政治辅导班,清华大学的政治辅导班是3000元的价格,号称保证70分以上,达不到这个分数的可以全额退款。马朝阳也没时间参加,他在电业局的工作还是比较忙碌的,没办法长时间请假出来到北京上课。但是马朝阳有自己的办法,他跟某个女网友在网上聊得特别熟,于是这个女网友在未曾谋面的情况下,愣是把全套的政治出题范围电子版发给了马朝阳,小马拿到手后也第一时间用电子邮件发给了徐亦达。

马朝阳住在学校南门旁边的一个招待所。学校快放寒假了,杨老师攒了个饭局,主要是欢迎亦达和马朝阳来京考试,宿舍的几个同学也一起来了。

这是在清华大学东边北京西郊宾馆外的一个小饭馆,饭桌上烟雾缭绕,杨老师给小马指了指桌上的青菜,介绍道:“你尝尝这个,你从南方来,估计没吃过这个。”

小马拿起筷子,夹了一把来尝了一口,“果然这味道不错,以前还真没吃过,还以为是豆芽呢。”

杨老师笑着说:“哈哈,中国南方和北方的饮食差异其实不小,比如这个叫豆苗,你们南方肯定没有。相反呢,南方有一些食材,北方人吃不惯,比如那个苦瓜,太难吃了。”

几杯啤酒下肚后,杨老师趁着酒劲跟亦达和小马说:“欢迎你们两位啊,说实话,看着你们这股劲儿,我还真是羡慕。未来都是你们年轻人的啊。”

亦达喝得有点急,脑袋有点发沉:“杨哥啊,我和小马都是从小地方来的,我们哪敢跟你们比啊。”

小马端着杯子问道:“哥几个,你们未来都如何打算啊?”

小马左边是个长发飘飘,胡子刺啦啦的同学,“咳,我们这专业学数学的,其实前面的路不多,我的方向是去做保险精算师。现在才考了三门SOA课程,明年再考几门,就是这报名费贵了点。“

小马右边是个眼镜厚度跟啤酒瓶底一样深邃的家伙,“我啊,还不好说,目前老板(特指研究生导师)对我比较满意,想让我继续读他的博士。杨老师,您呢?”

杨老师迟疑了一下:“唉,我啊,按道理我这毕业后应该回学校去。不过说实话,回去没太大意思。我这性格,不是太懂人情世故,年级也大了,也不可能继续读下去了。再说了,继续再熬几年读下去,还是要落实到具体单位上教书育人。”

亦达知道杨老师的意思,虽然杨老师性格直爽,但是毕竟还是个比较单纯的读书人,十年前从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河海学院,一直在教学一线,却不知道巴结领导,也不考虑入党的事情。到前年才刚刚评上中级职称,幸好考上了清华的研究生,能出来读书也是幸运了。不过依照他的性格,未来在高校里去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情商可能还是差一点,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去搞专业。况且杨老师已经在地方上娶妻生子,想离开那个城市是很难的事情。

小马说道:“其实大家都一样,我们从外地进京赶考,拼的都是未知的命运。我和亦达都是工作了几年也是前途堪忧,无奈之下才来考研,明天是如何的灿烂或者灰暗,我们都不知道。”

杨老师苦笑了一下,说道:“其实啊,咱们虽然身处大城市,身份却都是小人物。”

亦达举起杯子:”咳,别管那么多了。今天咱们相聚在这里,就是缘分,管他明天如何呢,来吧,干了。”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