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后究竟为何出现“报复性离职”的怪象?
原标题:复工复产后究竟为何出现“报复性离职”的怪象?
“恐怕疫情结束了,我与老板的缘分也结束了……”
一位HR网友透露,本以为在这疫情的特殊时期,大家都变“怂”了,没想到收简历收到手软。
原来,很多人并不是被裁员,而是炒了老板鱿鱼:
1.就职于新媒体的小丽哀叹道:
以前上班是996,现在根本就是007,一天24小时在线工作。
领导丝毫不提工资的事情,也不考虑员工的情绪和任务量,更不考虑你在家办公是否方便,只是一味的要求员工加班搞业绩,这种“加量不加价”的工作不要也罢。
2.一公司部门主管小徐气愤道:
从2月3号开始就在家办公,公司也发布了降薪通知,主管及以上员工降薪50%,普通员工降薪30%,这对工资本就不高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每天工作量增加,在家还要工作,可是工资却减少了,这样的买卖怎么算都是亏本的,所以很多人就选择了离职,反正也没多少工资。
3.就职于某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小王纠结道:
自2月10号复工后,我们就开启了在线办公模式,可在疫情影响下,业务开展得并不顺利,实在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前几天全体员工都收到了来自人事的“降薪倡议书”,公司给出两个选项,要么从2月开始,工资按在线办公“自愿”降薪50%来算,直到公司的情况有所好转,才恢复正常工资;要么2月份工资发放70%,3月份开始在家停薪留职,同样是等到公司运营恢复正常后再参与工作。
这两个选择都让人难以接受,其实我们从2月10号开始,就一直没闲过,在家办公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实际上的工作量可以说是比在办公室办公更大,就算是接受50%降薪,但马上就要月底了,这个月的工资就减半发放并不合理。
部分宁愿选择停薪留职呆在家里修养身体的同事,在向人事咨询具体注意事项后却被提醒到,公司在这个时期对员工工作量的考核标准会相应降低,但不会停下来。换言之,一旦选择停薪留职,工作量达不到要求就有被辞退的风险。
从这几个案例来看,他们选择离职的原因均是付出和收获未能成正比。站在员工角度来看,除特殊时期待在家保障了员工的生命健康,工作量只增不减、收入却被迫减少,生活与工作的界限被模糊掉,他们的切实利益实际上并未得到保障,这种只亏不赚的买卖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相信不止小王所在公司会给出员工这类的降薪选择,这种做法在表面上看貌似给足了员工尊重和选择,实际上并无选择可言,甚至有“道德绑架”之嫌。止损的办法不是只有降薪,疫情也终会过去,分期、延期发薪等方式或许更能留住人心。
企业的难处员工当然可以理解,可是这种理所当然地理解为“员工就该为企业损失买单”的想法,无异于把员工往枪口上送,真正的“共进退”难道不是上下一心地承担?
对于这种“报复性离职”的怪现象,你的看法又是如何,欢迎留言分享。游戏网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