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黍说市|华为5G利好消息下,为何科技股高开低走?
原标题:蜀黍说市 | 华为5G利好消息下,为何科技股高开低走?
红星资本局:聚焦资本市场,专注上市公司,提供投资参考。欢迎关注“红星资本局”公众号
5月6日夜,路透社报道称,美国商务部接近签发一份新规,以允许美国企业和华为公司共同参与新一代5G网络标准的制定。自美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后,一些美国科技公司工程师停止与华为合作制定标准。据分析,去年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之后,美国企业和华为之间关于5G标准的合作受到了影响,损害了美国企业自己的利益。“即使华为美国公司,之前也是一直不允许和华为中国公司标准同事之间电话会议,发邮件等。”可见“实体清单”下,美国企业和华为的交流限制非常严格。
新消息可谓让人兴奋,连华为公司今日也回应称“不涉及产品买卖,利好所有技术参与者”,可见合作共赢,至少是两国企业的一致期盼。
在这么大利好刺激下,5G基建端大幅高开。基站PCB产业链中的生益科技、深南电路、沪电股,光模块中光迅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纷纷高开3%,滤波器中的武汉凡谷更是高开7%、大富科技高开4%,射频天线中的世嘉科技、通宇通讯同样高开4%。
但是,5G基建端几乎全部高开低走,甚至不少收盘下跌2%。不仅如此,昨天上涨好好的半导体产业链,则直接低开的低开,震荡的震荡,只有依稀几只标的收盘翻红的。
为何在这么大的利好消息下,硬核科技反而不领情呢。这就不得不回顾一下本轮硬核科技股行情的主要逻辑了。笔者总结,本轮科技股从2019年5月美国制裁华为开始到目前。其中三个主要逻辑最为重要。
国产替代的主题投资逻辑。无论是美国制裁华为开启的华为产业链国产替代,还是大基金二期支持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国产替代,均是国产替代的大逻辑。而且,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尤其是半导体芯片,我国芯片每年进口接近2000亿美元,自给率不足15%,核心设备和材料自给率不足5%,核心芯片自给率不足1%,空间巨大。
周期触底带来的周期反转投资逻辑。无论是2019年6月份5G牌照的发放,正式宣布通信行业周期触底,还是2019年三季度以存储芯片价格触底,还是泛半导体海外面板厂商的由于价格跌破成本线导致停产,等等周期触底信号比较明显。
下游需求开启,引发成长的投资逻辑。比如2019年四季度5G手机大量发布,引发的5G换机潮预期,比如TWS的火爆销售,引发的消费电子投资预期;再比如未来5G+AIOT的万物互联大量终端连接和新应用、新商业模式、新机遇。
而这三个逻辑中,国产替代的逻辑最为重要。因为想象空间巨大。所以,行情走到最后,硬核科技中半导体涨幅最大,半导体产业链中技术难度最大,国产率最低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涨幅最大,半导体材料中又属技术门槛最大的光刻胶领域。结果是光刻胶概念板块涨幅最明显。这是以有业绩能够逐步得到验证的周期性逻辑和成长性逻辑无法理解的。但是如果明白其中国产替代这条主题投资逻辑,就能够明白了。
就在4月28日,路透社报道“美国进一步扩大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4月28日A股半导体产业链就开启了集体大涨的格局,而且不惧五一海外市场的大震荡,5月6日半导体板块继续大涨6%。这就是主题投资的逻辑,一则消息就可以催化投资者对国产替代逻辑进行强化。
但是,昨天的消息,看似一则对科技股的大“利好”,却是对“国产替代”逻辑的削弱,因为中美贸易摩擦释放了缓和的信号了。这在逻辑上,是不利于硬核科技的核心逻辑展开的。而周期触底和成长的逻辑,短期依然受制于疫情的影响。尽管国内疫情已经完全得到控制,但是海外疫情还在继续,全球经济在2020年下滑是肯定的了,而5G的建设还是有一半需求在海外,另外下游消费电子的下滑也是无疑的了,手机全年预计下滑10%-15%,汽车消费也是下滑的,而且从供给端来看,科技是全球产业链的,国产替代的逻辑是可以展开,但是国产替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那么,在2020年,硬核科技的周期触底和成长的逻辑还是受到很大的压制的。
另外,近一年科技股在以上三个逻辑下,预期的确打得太满了。那么,哪怕疫情影响能够快速结束,硬核科技的行情应该也会分化。有业绩支撑的,能够消耗估值的细分龙头企业未来空间还是比较大。
但毕竟整个硬核科技股也是经历了一番下跌的,其中半导体板块就从高位快速下跌超过30%。所以,在行情逐步分化的背景下,科技股决定未来投资业绩的是选股能力。
作者 晓蜀
编辑 白兆鹏游戏网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