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产业+在线新经济,上海将在云上集中展示40个品牌
原标题:三大产业+在线新经济,上海将在云上集中展示40个品牌
一批上海本土企业品牌不断发展壮大。
2020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将于5月10日至12日在线上举办。上海云上展馆将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在线新经济发展等“3+1”发展模式为主线,集中展示40家本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上海正以打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创新高地”为牵引,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瓶颈,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释放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效力。
目前,上海涌现出人工智能芯片、光刻机、刻蚀机、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等一大批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重大原始技术和品牌创新成果,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而在此次疫情期间,上海在线新经济品牌企业表现出色,成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
打造三大产业“创新高地”
上海已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最集聚、产业链最完整、自主可控能力最强的地区。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中芯国际官网 图
在基础研究领域,上海已集聚复旦大学、中科院微系统所等一批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拥有国内唯一的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电路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
在设计领域,紫光展锐手机基带芯片市场份额已位居世界第三。
制造领域,中芯国际、华虹集团产业规模和工艺能力国内领先,中芯南方、华力二期、华大特色工艺线等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逾千亿元,预计建设后将成为国内工艺最先进的产业基地。
装备材料领域,中微、上微、盛美等具备行业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刻蚀机、清洗机已进入海外先进生产线。
上海市发改委透露,2019年,上海集成电路行业销售收入1706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高于全球30个百分点,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占全国的22.5%,占全球的6%左右。
商汤科技率先实现在轨道交通领域的脸码互通过闸 商汤科技官网 图
上海也是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企业超过1000家,数量居于全国第一梯度。
上海的人工智能企业呈现应用主导、技术支撑、多领域全面赋能的特点。各类优势企业协同发展,微软、亚马逊、SAP、科大讯飞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在沪布局,商汤、寒武纪等独角兽企业落地发展,依图、深兰、优刻得、流利说等本土企业加快成长。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上海人工智能企业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高仙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有一款清洁消毒机器人,出现在此次防疫工作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重庆公共卫生中心、上海公共卫生中心等场所,都能看到高仙机器人的身影。
上海另一家本土人工智能企业依图科技联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春节期间开发上线了“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这也是行业内首款新冠肺炎智能评价的AI影像产品,在2-3秒内就能完成肺炎筛查、定量评价。
为支持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国家部委联合上海市制定了“上海方案”,支持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并持续推进上海品牌的重大创新项目,包括依图高性能人工智能芯片、商汤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联影人工智能医疗创新平台等项目。
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紧跟全球前沿、具备实现国际同步发展的基础和潜力。
上海市发改委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生产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水平,完成工业总产值1319.88亿元,比上年增长7.3%,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对上海工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再鼎医药首款肿瘤电场治疗产品Optune在香港正式上市 环球健康 图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上海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重大技术和产品相继涌现。比如,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克隆猴、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在沪诞生;国产阿尔茨海默病新药GV-971有条件获批上市;再鼎医药首款肿瘤电场治疗产品在香港上市,成为全球首个经美国FDA批准的肿瘤电场治疗产品。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实施,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品牌的创新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集聚创新资源的能力将越来越强。
在线新经济发展提速
除了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经历过此次疫情,上海在线新经济品牌也发展提速,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此,4月13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聚焦生鲜电商等12个重点发展领域,提出要在2022年末,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疫情期间在生鲜电商抢菜,是很多上海市民的日常操作,叮咚买菜就是其中一家生鲜新零售平台。疫情前,叮咚买菜每天增加的新客中,多靠各种促销、补贴手段招揽,用户“自然来”的比例仅25%;但是疫情中每天自然增长、无需支付“拉新成本”的新客比例上升到了70%。疫情期间,叮咚买菜在上海每天30万订单,供应上海市场400吨平价蔬菜,30吨新鲜猪肉。疫情严峻的2月份,叮咚买菜营收一举突破12亿元,以生鲜电商“黑马”的姿态闯入大众视野。
拼多多在疫情期间帮助全国超过400个农产区售出8.4万吨农产品。在线教育、数字娱乐也重回风口,一季度哔哩哔哩营收预计增长118%,喜马拉雅增长32%。远程办公业务也在战“疫”中崛起,华为的Welink业务量增长80%,仅在上海地区,就为4万家企业和组织提供着优质服务。
在线新经济品牌在疫情中转危为机,上海老字号企业也在这波疫情中积极探索在线新经济,“老树新生”。光明、杏花楼、百雀羚、大白兔、回力、英雄等老字号品牌,入驻天猫。杏花楼在今年3月的一场直播中,仅用10秒就卖光13万盒青团,刷新了同品类新零售纪录。上海家化旗下的创新护肤品牌玉泽,针对“口罩脸”推出修护面膜,在直播中最高一场卖出156万片。
可以看到,在线新经济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在线经济、在线服务可以减少人员直接接触,做到工作生活不耽误,疫情防控不弱化。发展“在线新经济”,是战“疫”突围的关键着力点。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在解读行动方案时曾表示,提出发展在线新经济,就是希望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催生和固化疫情中涌现爆发的优质企业和品牌产品,合力打造上海在线新经济新高地。
在线新经济背后蕴含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机遇,而上海已牢牢抓住这样产业变革机遇,为在线新经济的品牌发展夯实坚强的保障。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游戏网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