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教科书”式的“转场”

时间:2020-05-19 10:02:54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编辑部   来源:游戏王国   立即下载

原标题:一次“教科书”式的“转场”

在轰鸣声中,封闭式的口罩生产线上机器飞速旋转,近20名身穿工作服的工人戴着防尘头套、手套,熟练地将口罩打包、装盒……5月16日,在杭州余宏卫生用品公司(以下简称余宏公司),一个占地面积约4600平方米的30万级净化车间,忙碌的口罩生产现场令人印象深刻。

机器上方的实时监测仪显示,这条生产线每分钟可生产医用一次性平面口罩1000片,平均生产一只口罩,只需 0.06秒。其实,余宏公司在口罩生产上只是一名“插班生”。

在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经历了临时转产、创新设计,又注意严控质量,短时间内就建立起一套高质量的产品标准体系,堪称“教科书”式的“转场”。

25天,投产

余宏公司原是一家传统卫生用品生产企业。此次疫情骤至,打乱了企业原来年后开工的正常节奏。但疫情之“危”,藏着市场之“机”。

余宏公司转产口罩具备其独特的优势。由于长期生产卫生用品,余宏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商稳定、采购渠道通畅,同时硬件设施完备,研发实力雄厚,有潜力快速研发调整口罩生产线投入生产。

“当时看到国内疫情形势严峻,尤其是医院里口罩日益紧缺,我也想要帮着尽点力、做点事。”公司董事长李新华表示,战胜“病魔”,人命大过天,企业也要尽其“责”。

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管局提前介入、靠前服务,面对面地帮扶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为企业提供精准指导。

在疫情防控日紧一日、一“罩”难求的氛围中,2月8日,口罩生产项目立项。企业技术团队在实验室里紧锣密鼓地连着加了几个大夜班,开展设备研发,改造生产线,不断完善操作工艺。

李新华介绍了企业诸般物尽其用、临时救场的“妙招”,例如将婴儿纸尿裤所用的腰带,做成口罩耳带,符合标准且佩戴舒适。

就这样,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仅仅25天,第一条口罩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一周后,余宏公司加急生产出70万只口罩,悉数捐给了当地红十字会。

如今,车间内5条医用一次性平面口罩生产线同时工作,日产量可达450万只,是传统设备产量的15倍。一台全新的KN95口罩生产设备,也即将投入使用,预计日产量达45万只。

过五关,保质量

深耕行业二十载,余宏公司自身早已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此次转产,这一套体系迅速被借用到了口罩的全过程管控中。

在企业原材料仓库里,记者看到,每一区域原材料上都贴有一张绿色的合格卡,上面标有批号、供应商、检验员、检验日期等信息,这是原材料专属的“身份证”。“就算是最稳定的货源,每一批次我们也都会做检测,做到谨慎、再谨慎。”李新华说,这样的“不放心”让生产出来的口罩更安心。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企业毫不吝惜在检测方面的投入,专门配置PFE颗粒过滤效率检测仪、透气仪等设备,做好每批次的产品内检,同时每个月固定4次送检。李新华自信地表示:“合格率几乎100%。”

除了原材料检验,生产线还配有控制口罩外观精美度、次品率的制品检验员、监督生产过程的理化检验员、严控产品质量的微检检验员,以及口罩完成后的放行检验员。在余宏公司,一只口罩从制作到生成,再到出厂,至少需要经过5道关卡。

“口罩是保护人们生命安全的,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一线一检验员,专人负责,定点监测,这样才能做好管控。”在厂区里,李新华边走边介绍。

两个市场,一种品质

随着我国复工复产、复市复业工作有序推进,特别是国际疫情的蔓延,防疫物资需求大幅增加,口罩等防疫物资产品质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为使口罩尽快出口,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曾为防疫用品企业开通审批应急通道。3月25日,余宏公司正式启动国外市场计划,主要出口欧美地区,优质的产品让余宏公司迅速打开市场,获得一批稳定客户。

尽管出口市场变动频繁,出口审查日趋严格,但并未对余宏公司产生影响。

“我们坚守品质,虽然客户不多,但订单数量不断增加,彼此建立了信任。”李新华相信,做口罩自始至终是一个良心活儿,“我们要为抗疫提供帮助,而不能给抗疫带来麻烦。”

□本报记者 陈和华 通讯员 王佳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 ] 游戏网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