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经营数据解析:顺丰下沉抢跑 通达系以价换量反攻
原标题:深度|4月经营数据解析:顺丰下沉“抢跑”,“通达系”以价换量反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公布4月份的经营数据后,A股四家快递企业都迎来了好消息。尤其是对于三家加盟制快递企业而言,业务量增速的恢复让它们重新收复了失去的市场份额。不过,一些棘手问题仍然待解:顺丰“猛攻”之下,“通达系”公司该如何应对?“以价换量”的策略是否可行?
顺丰产品下沉策略仍在奏效
如果说顺丰借助疫情“抢跑”导致一季度业绩量大增的话,那么当4月份快递企业全面复工、各个企业回到同一起跑线后,顺丰当月依旧保持高增长的业务量,这说明顺丰产品下沉的策略仍在奏效,一部分普通电商件的确投向了顺丰的怀抱。
4月份,顺丰实现完成业务量6.11亿票,同比增长88%;实现速运物流业务收入114.99亿元,同比增长48.91%。对此,该公司表示,其4月时效产品、特惠专配产品及其他新业务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
今年一季度,春节叠加疫情影响导致国内快递行业大部分产能停工。而顺丰因保持着较高的产能运转效率,率先走在国内快递行业复产复工的前列,由此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经营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份,顺丰完成业务量17.2亿票,同比增长77.14%。而同期,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增速仅为22.5%。
受业务量快速增长的影响,今年一季度,顺丰的市场份额高达13.7%,一举扭转此前市场份额增长停滞的局面。
不过,一季度并非国内快递企业正常的竞争状态,“通达系”快递企业的停工给了顺丰市场空间。以近年来业务增速十分显著的韵达为例,今年1、2月份,该公司分别完成业务量6.33亿票、2.97亿票,连续两个月增速下滑。
而复产复工后的“通达系”快递公司陷入被动。今年3月份,韵达、圆通、申通分别实现业务量9.80亿票、8.47亿票、5.61亿票,同比分别增长25.32%、20.36%、8.54%。这其中,只有韵达股份的业务量增速达到当月的行业平均水平。
一位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受疫情影响,加盟制快递企业全国各网点复工复产进度不一,规模效应暂未释放,由此导致一季度业务量恢复缓慢。
但到了四月,“通达系”快递企业业务量增速明显抬头。
根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4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65亿件,同比增长32.1%。而这个月,韵达、圆通、申通分别实现业务量11.5亿票、9.41亿票、6.8亿票,同比分别增长45.2%、40.89%、31.61%。
但值得注意的是,顺丰88%的增速为其赢得了9.4%的单月市场份额,远远超过去年同期。这表明,自推出特惠专配产品后,顺丰正在从“通达系”手中抢走部分电商件量。
“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
根据华创证券的数据,4月快递企业CR8(规模排名前八的企业)指数为84.5,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这其中,韵达单月市占率高达17.7%,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通达系”快递公司业务量的提升,或是以价换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韵达、圆通、申通4月份的单票收入均出现大幅下滑。
数据显示,韵达、圆通、申通4月的单票收入分别为2.14元、2.35元、2.55元,同比分别下降33.54%、24.42%、22.73%。并且,环比之下,三家公司单票收入均下滑。这其中,韵达和申通环比降幅均超过15%。
价格下滑挤压了二、三线快递公司的市场份额,但对“通达系”快递企业的收入而言也受到影响。
经营数据显示,韵达、圆通、申通4月的快递业务收入分别为24.56亿元、22.10亿元、17.30亿元,同比分别下滑3.65%、增长6.48%、增长1.63%。而当月,全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增速为21.7%,远超过三家“通达系”快递公司。
4月份的经营数据表明。“价格战”对“通达系”快递公司而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无奈。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对换取市场份额而言,效果立竿见影。
只不过,“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通达系”的价格位于成本临界点上方,“价格战”在挤压盈利空间的同时也会给网点的生存带来压力。
(作者:曹恩惠 编辑:徐旭)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