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川研究所:谁来帮助华为——三大赛道的崛起与困境
原标题:远川研究所:谁来帮助华为——三大赛道的崛起与困境
【文/陈帅,支持/郑震湘】
5月15日,就在华为遭遇禁令一周年之际,“懂王”在大洋彼岸再次作妖:更改了出口规则,要求只要采用美国技术、设备的公司,要想和华为做生意都要向美国申请。长臂管辖之广,简直堪比五指山。
华为人只能表示,英雄自古多磨难,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华为用作配图的的伊尔2号是苏联重要的空军力量,它由苏联工程师们在西方严密的技术封锁中自主研发诞生。伊尔2号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表现惊艳,作战力和生命力都很强,被誉为“红军的空气和面包”。
华为对于我国的重要性已经由对手的“怒不可遏”所反映。显然,华为要面临的困难、挑战也是非常巨大的。比如在手机最核心的芯片领域,有两大风险压顶:
外购芯片被断供:华为有大量芯片仍然需要外部采购,比如美国三大的射频芯片、TI的电源管理芯片、索尼的摄像头芯片、以及韩国的存储芯片;这些外部采购的芯片时刻会面临着被断供的压力。
自研芯片造不出:华为自研芯片以海思为主,但海思只是一家设计公司。而要把芯片造出来且发挥出极强的性能,依然要靠台积电的代工。而如果台积电扛不住美国的压力,也断供华为,那么海思可能就会变成图纸公司。
当然,这其实并不是华为一家公司的压力,而是长期以来中国公司面临的共同压力。在过去的所谓电子产业黄金十年中,被忽略但又值得警惕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的电子产业规模越做越大,但利润却越做越薄。
在二十一世纪的前10年,中国信息制造业产值增长了4倍,利润则增长了5倍。随后,利润增速就开始跟不上收入。尤其是在中兴事件爆发的前4年,信息制造业收入增长了25%,利润才增长了11%,增长质量的下滑明显。根据国盛证券郑震湘的分析,在2018年,信息制造业要进口4元的芯片,加工后才能赚取1元的利润。
这种话语权上的失落也反映在产业链毛利率的衰减上。
2014年起,苹果遭遇创新瓶颈,而为了满足美国投资人对利润的期待,大陆产业链上的公司都成为了它“成本控制”的牺牲品:净利润率都快速腰斩逼近个位数。大批代工厂都陷入了原地打转的陷阱。
但就在大陆组装和零部件厂商受伤的同时,苹果的芯片供应商却仍在攫取着高额利润。比如三星的dram芯片,自2016年6月起,一年半左右时间价格就上涨了130%,帮助三星在2018年营收超过英特尔。而芯片代工的台积电,净利润也稳定在35%以上毫不动摇。
一个利润陷阱、一个利润稳定,差距显而易见。而如果中国电子产业不迈出富士康,即使美国解除了对华为封锁,那我们也谈不上胜利,得到的所谓和平,也不过是短暂停战协定而已。
如何迈出富士康?道路千万条,芯片第一条。
随着国家近10年的布局和以华为为代表的产业升级需求相交汇,三条千亿美金级别的半导体赛道逐渐展开,迈向皮糙肉厚。它们分别是:
1.中芯国际为中心的代工Foundry赛道
2.华为海思为中心的Fabless设计赛道
3.合肥+武汉双中心的存储IDM赛道
韩国产业升级的代表作,是三星拿下存储赛道;中国台湾产业升级的代表作,是台积电拿下制造赛道;而美国芯片产业除了无法撼动的Intel外,实力主要体现在Fabless设计赛道(高通、英伟达、苹果)。而中国大陆产业升级需要拿下哪个?正确答案是: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
“全都要”并非信口开河,中国大陆这三个赛道都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它们或是迎来了关键先生、或是迎来了氪金大佬、或是准备抱团死磕。 游戏网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