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友夜话]“专业”媒体撰稿人,他们的专业性该由谁来质疑?

时间:2020-06-09 21:45:37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编辑部   来源:游戏王国   立即下载

事情的开始,是由一篇人物特稿引起的。人民出版社《人物》杂志刊登了一篇Uzi选手的特稿,本来这种比较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为电竞圈发声,这样刚好契合了很多电竞人急于破圈,寻求社会认可扩大影响力的心理。本来顺理成章是,三五好友互相传阅,朋友圈和微博广而周知。但粉丝们仔细一读,发现不对劲。文章里各种时间线混乱,倒因为果的问题,不堪入目,通篇皆是道听途说来的,没有逻辑。

事情还没完,在这篇文章被删除之后,网友们很快就把矛头指向了另一名《人物》的特稿记者莫敢(谢梦遥)。这位早先是和电竞粉丝结下梁子的,在微博上大放厥词,用各种污言秽语形容电竞。

[加友夜话] “专业”媒体撰稿人,他们的专业性该由谁来质疑?

[加友夜话] “专业”媒体撰稿人,他们的专业性该由谁来质疑?

如今网友们旧事重提,新账旧账一起算,经过一晚上的轰炸,莫敢终于道歉了。

[加友夜话] “专业”媒体撰稿人,他们的专业性该由谁来质疑?

“我的错是我的表达方式,或者错的是发声这件事本身,而不是我对于电子竞技的偏见和误解”,这就好比两个吵架,道歉的原因是因为说了脏话,而不是发表了错误的观点,充斥着“傲慢与偏见”!

让我惊诧的是,一年前,那条回复他的微博,5个赫然的大字“电 子 海 洛 因”。

2000年5月9日,光明社一名叫夏斐的记者写下了那篇臭名昭著的文章《电脑游戏是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电脑游戏是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

文中记者描述他是如何乔装进入“黑暗的游戏产业链”,如何从在一夜之内成为学会《星际争霸》和《英雄无敌 3》并称霸全网吧,赚取老板信任套出行业阴谋的。文风过于传奇,主角光环过于耀眼,宛如混进黑帮毒枭伪装成古惑仔的记者,彰显了对于游戏玩家的智商压制的优越感,爽文作者都不敢像您这么写的。

文章借一个杜撰的“老板”和“黄毛”之口,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游戏少年的画像。更用决定论断言“游戏的归途只有走向犯罪”!

[加友夜话] “专业”媒体撰稿人,他们的专业性该由谁来质疑?

但是,就这么一篇如今看来离谱到得不能再离谱的文章,却成了当年无数家长、老师口中传唱的“圣经”,甚至还评了优秀奖。

现在的你很难想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多迷信它。但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电 子 海 洛 因”是我们班主任三句不离口的;同学里有周末偷偷去了街机厅的机会被叫去要求供出自己“从犯”,或者威逼“检举”,将整个“游戏团伙”连根拔除;不好好学习?那长大后你就是小偷、捡垃圾吃的(流浪汉)。所以,光明日报的记者能把玩游戏和小偷、小姐联系起来我一点都不意外。那时的偏见就是这样的。

父母同样视游戏如洪水猛兽,他们会把我受过的所有挫折都归因于“我玩了游戏”。仿佛游戏这个东西,只要我沾了“游戏”那就已经是“不治之疾”了。今年过年,我曾经利用饭后茶余的时间,给他们好好讲了讲,我为什么喜欢游戏,以及我都为之做了什么。从游戏发展史,到艺术原理。他们也表示非常理解,毕竟三个成年人在一起,说话相对心平气和一些。但是翻过头批评起我的时候,还是什么“沉迷游戏”那一套。

这些官媒、权威媒体,往往是我们的长辈们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即便网络纷杂,却依然只信主流媒体。

我记得曾经斗鱼一个在c站出道的时候,那天我和父母就在电视机前收看。那一期的标题我记得是“整治网络直播乱象”,但是他们就很自然地视网络直播为“洪水猛兽”,同样的例子还有手游等等,讽刺的是手游那次放的图是FGO,文案却是写得《碧蓝航线》。

这是央视写于2002年4月24日的一篇文章别让“电子海洛因”毒害了下一代

内容和前篇大差不差,倒是有一点信息特别引人瞩目。一位“网瘾少年”的母亲将各种人性泯灭、骇人听闻的家庭惨剧新闻收集成了整整两个剪贴本。2000年到2002年,不过2年的时间竟然有超过30家主流报社媒体,写了不下200篇对于电子游戏的“征讨檄文”。“电子游戏=Drug”就是当时社会的主流声音,你说家长、学校如何不“听之信之”?

[加友夜话] “专业”媒体撰稿人,他们的专业性该由谁来质疑?

“电 子 海 洛 因”过去的20年,我原以为社会对于电子游戏的偏见早已消散殆尽,我原以为“电 子 海 洛 因”已经成为一段尘封许久的历史。我撰写此文查阅资料的时候,翻开一篇报道,歪歪斜斜每页都写着“救救孩子”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偏见”!

那些曾经主流媒体口中预言的“小偷、三陪小姐”摇身一变成了为国争光的民族英雄,游戏人、电竞人就值得手舞足蹈了么?好像不是的,一篇本应写给一名贯颐备戟的退役老将的特稿,其中却充斥着业余与敷衍;一条本应道歉的微博,却充斥着傲慢与偏见。游戏人、电竞人依旧任重道远。

“电 子 海 洛 因”它一直都在,未曾远去。只是从街机变成了电脑变成了手机,从80后变成了90后变成了00后,罢了。好在如今我们切实在落实未成年人教育监管机制和防沉迷系统,把守护下一代的未来变成所有游戏人、全社会的责任,稍感欣慰。

另外,还有一个事儿多少也和电竞有关,就是昨天虎牙被央视点名批评了。对于虎牙我不想洗,我的着眼点放在那个视频的某一句话上,二次元怎么就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了?动画片难道也被开除二籍了?我也理解部分人的观点,二次元里不乏各种“打擦边球的”甚至更恶劣的行径,这也是很多人讨厌二次元、鄙视二次元的原因,但这些见不得人的阴暗角落,终究是每个圈子都会的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直播乱象、市场监管缺失的问题,部分游戏玩家因为这个一棒子打死了“二次元”,殊不知他们每天抗争的“偏见”,反又施加于别人了。亚文化都在争取主流社会的认可,大家是同病相怜的病友,群体之间不应再用身份标签相互隔阂。

[加友夜话] “专业”媒体撰稿人,他们的专业性该由谁来质疑?

写到这里,我气得浑身发抖,大热天的全身冷汗手脚冰凉,我们亚文化群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站起来?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