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费季已经早来了!北京商圈成淘宝直播第一城!
原标题:北京消费季已经早来了!北京商圈成淘宝直播第一城!
突袭的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2020年直播带货被疫情期间憋在家里的人们推上了风口。薇娅直播间4000万元卖火箭、罗永浩首场直播带货销售额过亿……昨天发布的《北京市促进新消费引领品质新生活行动方案》介绍,北京将精准有序推动复商复市,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提档升级。
推广直播卖货、云逛街
线上“圈粉”、直播带货,昨天,北京发布的《北京市促进新消费引领品质新生活行动方案》方案披露,北京将培育壮大“互联网+”消费新模式。搭建对接平台,推动实体商业与电商、新媒体等合作,推广社交营销、直播卖货、云逛街等新模式。引导线上企业与街道、社区等合作。
昨天,京城多家北京老字号企业餐馆也在用“国潮美食”上线直播的方式吸引消费者。
10日下午全聚德、东来顺、等百余家品牌集结亮相。为线上线下的网友和食客推荐总计超过40多道国潮美食。
晚间,大董、永和大王、喜茶、等30多家餐饮品牌,也集体在淘宝直播上开卖。除了部分餐馆在疫情期间颇受欢迎的半成品速食,不少餐馆还直接开售堂食代金券和兑换券。
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直播中,吸引了超过16万人同时在线观看。
一家老字号企业的电商负责人表示,电商直播带来了巨大的刺激作用,为商家带来了人气与流量,企业的线上销售额有了大幅提升。
促进刚需家庭购车消费
方案提出,促进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具体来看,实施促进高排放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方案;研究推出号新政,面向北京无车家庭优先配置购车指标,促进刚需家庭购车消费;采取电摇商平台集中办理、京外购车客户网签等形式,简化二手车外迁交易流程。
6月1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发布通告,对拟修订的《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的调整包括指标配置向“无车家庭”倾斜等内容,此次意见出台,也再次强调了购车指标的倾斜角度。
在新基建方面,2020年内,北京市将推进1148处智能化灯控路口、2851处信号灯升级改造,开展100处重要路口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组织实施10条道路信号灯绿波带建设,到2022年实现城区重点路口全覆盖。到2022年新建不少于5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100个左右换电站。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数据信息传输系统及动态共享数据库。
同时发布的《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披露了北京即将打造的6项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在车联网方面,北京将加快建设可以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L4级别以上)运行的高可靠、低时延专用网络,加快实施自动驾驶示范区车路协同信息化设施建设改造,三年内铺设网联道路300公里,建设超过300平方公里示范区。此外,自动驾驶技术将率先应用在城市出行、物流运输等方向。
启动夜京城2.0行动计划
北京将启动夜京城2.0行动计划,设计开发10条左右“夜赏北京”线路,策划举办10场精品荧光夜跑、夜间秀场等户外主题活动。同时,实施“点亮北京”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计划,推动有条件的博物馆、美术馆、景区、公园、特色商业街区等延长营业时间。
集聚优质品牌繁荣首店首发经济
《行动方案》提出,北京将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旗舰店、体验店,发展原创品牌概念店、定制店,推进北京品牌产品内外销“同线同质同标”,构建品牌汇集、品质高端、品位独特的优质商品供给体系。北京将制定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的政策措施,梳理国际品牌首店首发引进名录,对引进首店首发的商场和电商平台等给予资金支持。
启动夜京城2.0行动计划
《行动方案》指出,北京将设计开发10条左右“夜赏北京”线路,策划举办10场精品荧光夜跑、夜间秀场等户外主题活动。实施“点亮北京”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计划,推动有条件的博物馆、美术馆、景区、公园、特色商业街区等延长营业时间。优化调整促消费活动审批流程,推动相关流程网上办理。
推进商业领域城市更新
根据《行动方案》,北京将扩大传统商场“一店一策”改造升级试点范围,实施贷款贴息支持政策,加快推进改造提升工程。推进传统商圈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3年内完成22个商圈提档升级,2020年重点打造朝阳区CBD、昌平区龙德等6个商圈。大力促进王府井步行街硬件设施、商业业态提质增效,争创全国示范步行街,重塑“金街”名片。
多渠道扩大进口消费
《行动方案》还提出,北京将启动“品味消费在北京首发季”线上活动,组织开展10场以上进口商品线上促销。支持跨境电商保税仓、体验店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跨境电商进口医药产品试点、“网购保税+线下自提”等新业务。
此外,北京将加快落实国家免税店创新政策,优化口岸、市内免税店布局,开发专供免税渠道的优质特色产品。支持企业开展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优化离境退税服务流程,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建立生活必需品保障平台
《行动方案》提到,北京将建设生活必需品信息化监测、库存、调拨体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建立生活必需品保障平台,整合现有系统及供应链上下游数据资源,打通横纵向数据壁垒,优化数据监控手段,提升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实现全市生活必需品储备及商品物资的智能化调控,提升供应保障能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商报、中国经济新闻网、千龙网综合游戏网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