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算赌博吗这或许是游戏行业最需要提高警惕的问题
近日,英国上议院的赌博行业专责委员会出版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政府应对游戏的开箱系统进行更严格的监管。
该报告将开箱定义为"在电子游戏中,你付钱获得以某种方式随机决定的不确定物品"。英国上议院化用了一句名言来表达观点:"如果一种产品看起来像赌博,让人感觉也像赌博,那么它就应该被当作赌博来监管。"
"我们建议部长们应该根据 2005 年赌博法案的第6(6)条制定法规,明确规定开箱和任何其他类似的游戏都是运气游戏,而不是等待政府对赌博法案更广泛的修订。"
目前在英国,开箱系统不被认为是赌博,这意味着他们不受赌博委员会的管理。如果政府将开箱归类为赌博,那么意味着包含开箱系统的游戏将不可以被卖给18岁以下的人。
赌博行业专责委员会主席Lord Grade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开箱"正在教会孩子们去赌博",而英国的赌博法案"远远落后于市场上实际发生的事情"。今年早些时候,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心理健康主管也曾呼吁各公司取消游戏中的开箱。
事实上这不是第一次关于游戏开箱被摆在台上面讨论,也并不是第一次考虑立法禁止开箱。甚至在一些国家,开箱已经被归类为赌博,比如比利时,早在2019年EA就停止在比利时销售FIFA点数。而在2018年,荷兰游戏局也曾针对"开箱"展开了专项行动,他们规定称,一切开箱后获得的道具如包含游戏外价值,则违反荷兰的"赌博与游戏法令",这些拥有"现实报酬"的游戏与老虎机以及其他的赌博装置相近,需要接受管制。
微交易、开箱、氪金,已经是游戏行业无法回避的现状,随之而来的也是各种争议,而作为与灰色行业距离最近的开箱,其引发的讨论无疑是最激烈的。
开箱中的心理学
经营"电子游戏成瘾"咨询中心的Emil Hodzic曾说过一句话:"在行为心理学中,随机化的奖励体系是最容易让人沉迷的元素之一,正是它带来了一系列的大喜大悲。"
"付费开箱"相对传统商城、DLC等方式来说是一种比较新的微交易系统,然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非常独特的玩家心理:他可能不会花费现实货币去购买收费游戏,但却很乐意为一款免费游戏的付费开箱内容进行消费。
斯金纳箱实验作为心理学中著名的案例,或许可以为这种行为做出解释。
斯金纳箱是一个心理实验装置,其基础结构为:在箱壁的一边有一个可供按压的杠杆,在杠杆旁边有一个放置食物的盒子。实验动物在箱内按下杠杆,食物就会掉进箱内。
将一只小白鼠放入箱内,开始的时候它在箱内探索,偶尔按下杠杆,获得食物。在重复几次后,小白鼠发现了杠杆与食物二者之间的联系,于是小白鼠学会了拉拉杆来获得食物。将食物掉落间隔设为一分钟,小白鼠学会了定时拉动拉杆。
之后,实验者把食物掉落的概率调整为随机,小白鼠学会了不停地摁按钮,不仅频率有所加快,还培养出了很多奇特的行为习惯:比如对着杠杆作揖、撞箱子等等,因为在某次获得食物前它正在做着这样的动作,以致于它误以为这样的动作可以让自己获得食物。
事实证明,只要将行为与奖励不断重复并建立联系,就可以潜移默化培养出操作者的行为模式,而食物掉落的随机性,更是触及到了大脑中某个最原始的感觉区域,小白鼠因此增加了拉动拉杆的频率,人类也因此热衷于开箱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活动。而小白鼠的作揖、装箱子等行为,也正对应某些玩家在开箱前的一些玄学行为。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改变人类行动,学习新行为或者形成新习惯方面,固定奖励并不如随机奖励有效,大脑会很兴奋去知晓那些预料不到的结果。我们可以把游戏比作一个高级的斯金纳箱,在这里有着许多不同的操作,而操作背后往往包含着直接的心理反馈。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了,但在游戏里可以很轻易地实现这一点,开箱时的愉悦刺激着多巴胺的分泌,有时候多巴胺不一定能带来快乐,但它可以带来动机。很多游戏令人欲罢不能,可能并不是因为它有多好玩,而是它足以令人上瘾,这种上瘾不一定是来自于游戏乐趣,也可能是来自游戏中无处不在的心理陷阱。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