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梳理主流SSD品牌?SSD谁好
①个是夕阳产业、①个是市场新星,机械硬盘与固态硬盘有着天与地区别的命运。虽然如此,奠基于温彻斯特架构的机械硬盘在装配时候由于对无尘环境的要求⑩分高,机械构造也很复杂,需要长年技术积累,导致了目前市场能做得起机械硬盘的就那么几家。固态硬盘就不同了,PCB+NAND+主控的套路对于习惯了做电子芯片产业的科技厂商来说无非就是顺水推舟,只需得到上游芯片的渠道就能做,加上固态硬盘的上升趋势,让不少品牌进入了固态硬盘市场。
SSD蛋糕随大,但并非任何人都能吃。随着人们对SSD的认识更加深入,了解到SSD的性能与寿命的特性后,对SSD的选择变得⑩分谨慎与理性。但是对于小白来说,这么多品牌,我们很难从中找到心头好。好了,今天我们就进行①次信仰充值教学,看看市面上主流国际SSD品牌以及代表性型号。(排名不分先后)
●③星
出货量:
颗粒资源:
综合实力:
③星 SSD
提到固态硬盘,③星绝对称得上是老资格了。在SATA SSD时代,③星的高端SSD就是性能的象征。从⑧④⓪到⑧⑤⓪ · 再从⑨⑤⓪到⑨⑥⓪ · PRO后缀的③星SSD,在每①次的更新换代之中都引领了性能的潮流。我们在评测新品SSD的时候总以③星的旗舰SSD作为对比。同时,③星也是将旗舰级SSD带到TB级的第①人。
率先将TLC引入到SSD并大规模销售的③星 EVO 系列
在主流与低端领域,③星旗下的EVO系列SSD长期占据销售冠军,诞生了⑦⑤⓪ EVO等经典产品。不过,③星曾率先将TLC带到了SSD之中,分别有⑧④⓪ EVO与⑧⑤⓪ EVO,引起了对于TLC寿命、性能、可靠性的广泛讨论。直到现在,TLC遍布SSD市场,但这个争议依然没有停息。
新①代性能标杆的⑨⑥⓪系列
②⓪①⑥年,③星推出了新①代高性能的⑨⑥⓪系列,包括⑨⑥⓪ PRO以及⑨⑥⓪ EVO,均支持NVMe规范,性能爆表。其中⑨⑥⓪ EVO更是咸鱼翻身,EVO后缀首次被披上顶级的标签。
●Intel
出货量:
颗粒资源:
综合实力:
虽然在PCI-ESSD时代Intel才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其实Intel①直伴随着SSD的发展而在这领域①直是掌控者。在SSD发展的初期,凭借着自身在芯片设计的底蕴,Intel ③②⓪ · ③③⓪系列的性能⑩分不俗的,尤其在随机读写性能方面。不过价格①直都很高大上,所以这些Intel SSD①度成为高端用户的宠儿。
Intel SSD 规格对比
后期Intel推出了面向mSATA的⑤②⑤ · SATA的⑤③⓪ · ⑤③⑤系列,其中⑤③⓪ · ⑤③⑤性能达到了⑤④⓪/④⑨⓪MB/s的标称速率。而后续推出的⑦③⓪系列,更将性能提升到⑧⑨⓪⓪⓪/⑦④⓪⓪⓪ IOPS,奠定了Intel在随机读写性能的地位。
真正让我们对Intel SSD侧目的,无疑就是②⓪①⑤年推出的Intel ⑦⑤⓪系列。比AHCI更进的NVMe规范,比SATA更快的PCI-E ③.⓪传输接口(双向带宽高达⑧GB/s),再加上①.②TB超大容量,①.②⑤GB变态缓存空间,怪兽级性能表现,推出①年多,依然是SSD的性能之王,没有之①。
②⓪①⑥年,Intel推出了M.② 接口的新品⑥⓪⓪p,正式进军M.②市场,采用慧荣主控的它,正式宣告打入主流市场。
当然,这些都不是Intel在SSD市场野心的全部。Optane,是Intel掏心窝子的黑科技。使用了和镁光同时研发的③D Xpoint技术,据说可以将存储速度提高①⓪⓪⓪倍(PPT数据),而且它的耐用性也会比普通闪存更高。理念是把内存和硬盘②合为①,③DXPoint Optane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结合了DRAM内存的高速度与NAND闪存的数据保持性,(简而言之就是有内存的持续读写、④K读写速度,也有SSD的断电储存数据能力)。虽然尚未正式投入使用,但已经足够让整个存储市场为之震惊!
●英睿达
出货量:
颗粒资源:
综合实力:
英睿达SSD
可能不少新DIY玩家对英睿达(Crucial)这个SSD品牌不太了解,但是你肯定会对美光这①内存与闪存芯片大厂有所认识。英睿达正是美光(Micron)旗下的①个子品牌,算是①个响当当的牌子呢!
②⓪①⓪年,英睿达推出了C③⓪⓪ SSD,宣布进军SSD市场。②⓪①③年,宣布M⑤⓪⓪的推出,进军主流市场。②⓪①④年的英睿达 M⑤⑤⓪ · 凭借着当时标杆级的Marvell ⑧⑧SS⑨①⑧⑨主控和②⓪nm ⑥④Gb/①②⑧Gb美光闪存,展现出优异的性能,比肩当时的性能王者③星⑧④⓪ PRO,①度跻身顶级SATA③.⓪ SSD行列。
采用TLC NAND的BX②⓪⓪
同样在②⓪①④年,英睿达推出了面向主流市场的MX①⓪⓪ · 成为首款采用①⑥nm工艺NAND的SSD。Marvell ⑧⑧SS⑨①⑧⑨主控加上MLCNAND,带来了不俗的性能与口碑。②⓪①⑤年,英睿达精益求精,推出了BX①⓪⓪ · MX②⓪⓪等产品,延续了精品级的路线。不过随着②⓪①⑤年年底的BX②⓪⓪的推出,英睿达终于拜倒于TLC NAND的门下。
随着③D NAND的盛行,②⓪①⑥年英睿达推出了MX③⓪⓪ SSD。虽然依然是TLC的NAND,但是在寿命与性能上有较大的进步,成为了主流级SSD的优质产品。
英睿达尚未进军NVMe规范
总的来说,英睿达在这①年的高性能SSD竞争之中有点落伍了,毕竟目前是M.②以及NVMe主宰的世界,目前英睿达依然深耕于主流级市场。这当然不是不好,只是我们的要求高了①点吧。
●东芝
出货量:
颗粒资源:
综合实力:
东芝SSD
在SSD领域提到东芝,我们不得不回忆起OCZ带领我们入门SSD的岁月。随着OCZ各种门而衰落后,东芝当起了接盘侠,收购了OCZ并高调耕耘SSD市场,成为了目前SSD领域的中流砥柱。不说不知道,原来东芝是唯①①家开展HDD、SSD、含存储卡在内的NAND型闪存这③种存储设备业务的企业。
以往东芝是①家闪存供应商,东芝的大部分闪存产能供应给闪迪,其余闪存分配给苹果、浦科特、金士顿、影驰、威刚等SSD厂家。其中浦科特M⑤P固态硬盘是它的代表作。不过随着收购OCZ得到了主控的技术后,东芝推出了①系列的主流级SSD,为市场注入了新活力。而剩下的发烧级SSD,留给了OCZ,卖的是情怀与实力。
目前在售的东芝 SSD大部分为SATA SSD,有A①⓪⓪系列、Q②⓪⓪系列、Q③⓪⓪系列等等。其中Q③⓪⓪更①度成为了年轻人第①块SSD,凭借着高性价比以及品牌的号召力而成为了市场热门产品。
RD④⓪⓪
至于东芝旗下的OCZ方面,均为具有代表性的发烧级产品,比如曾经参与最强SSD横评的东芝OCZ(饥饿鲨)的RD④⓪⓪ · 更是让大家对东芝的SSD表现眼前①亮。不过东芝OCZ还是卖主流级别的产品的,包括采用TLC的TR①⑤⓪系列以及MLC的VX⑤⓪⓪系列。
●浦科特
出货量:
颗粒资源:
综合实力:
浦科特,①个因为SSD而闻名全球的品牌虽然它①开始是以做数码音频谋生。凭借着几年前的M⑤P,浦科特①举成为当时高端SSD市场的翘楚,让我们认识了这个品牌的实力。
如果说当年的M⑤P让浦科特打进了高端领域,那么凭借优异的性能和价格衔接的M⑤S让浦科特征服不少中端消费者的心。到了M⑥时代,M⑥Pro系列百尺竿头更进①步,加入了诸如PlexTurbo等技术的同时保持了性能增长;M⑥S也保持了对上代M⑤P的超越,并新推出了M⑥V,与P、S后缀①起,形成高中低端搭配的产品线,相当完备。
到了②⓪①⑥年,TLC的大潮下,浦科特终于按捺不住,推出了首款TLC SSD 浦科特M⑦V系列,这也引起了①定的争论。不过定位性能级别的浦科特,自然不会放弃塑造自身高端的形象。同年推出了旗下首款NVMe传输规范的M.② SSD,浦科特 M⑧Pe,将P后缀重新带到大众面前,同时与⑦系划分接线,看出了浦科特的决心。
尽管市场在变化,目前在售的浦科特M⑥系列,尤其是M⑥S,①直成为了玩家心中的经典。且看遍布全容量规格的M⑧P,能否将这个经典延续下去。
●金士顿
出货量:
颗粒资源:
综合实力:
凡是做内存芯片的,转型做SSD都取得了成功,金士顿也是①个典范。②⓪①⓪年,金士顿开启了SSDNow之路,推出了V①⓪⓪系列SSD,采用了JMicron主控,打开了金士顿迈向SSD的大门。
真正让大家全面接受金士顿的SSD的,无疑就是大名鼎鼎的V③⓪⓪系列,超低的售价以及金士顿的招牌让V③⓪⓪成为了销售明星。
不过,仅仅走量是难以生存的。②⓪①②年,金士顿发布HyperX品牌的固态硬盘,用内存市场久负盛名的HyperX系列加注到SSD之中,为追求高品质高逼格的用户提供多样化选择。
HyperX Predator ②④⓪GPCIeSSD
目前,金士顿的SSD依然走性价比的路线,高端领域并没有大举进军,目前仅有HyperX Predator ②④⓪GPCIe SSD来充当高性能的门面,其余都是SATA标准的SSD。
●闪迪
出货量:
颗粒资源:
综合实力:
闪迪也是做闪存芯片转型做SSD的①个例子,小编人生中第①个U盘,就是来自闪迪的。做SSD,对于闪迪来说,自然是水到渠成。不过和金士顿①样,闪迪在前期的SSD市场打滚得算是不温不火。
闪迪SSD的产品线非常之齐全,拥有的至尊高速系列、至尊极速系列、至尊超极速系列,分别覆盖低/中/高端用户人群。作为闪迪中低端SSD的代表之作,闪迪至尊高速(Ultra Plus)曾以超高性价比捕获不少用户的心。②⓪①④年,闪迪推出了升级版的Ultra II,目前依然在销售。它采用了Marvell ⑧⑧SS⑨①⑨⓪主控,搭配闪迪自家①xnm 的③bitMLC闪存,即是我们常说TLC闪存。另外,还曾推出了Extreme PRO的顶级系列,提供高达①⓪年的质保,让人眼前①亮。
闪迪的软件配置也值得①提,那就是SSD仪表盘监控管理软件,为SSD的运行提供监控、维护与建议。
②⓪①⑤年,闪迪于OEM与商用领域推出了Z④⓪⓪系列,由于定位关系不为人所知。②⓪①⑥年,闪迪终于推出了Z④⓪⓪的升级版Z④①⓪ · 并且面向消费市场。不过由于主控、NAND的规格并不出色,并且定位入门市场,面对旧款反而不给力。所以直到现在,闪迪口碑最好的SSD依然是采用MLC的加强版系列。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高端趋势已经向NVMe的M.②迈进,但是闪迪依然活在SATA的世界里。为什么呢?这就问西部数据了。
●西部数据
出货量:
颗粒资源:
综合实力:
提到闪迪,①定要提的是西部数据。因为在②⓪①⑥年,西部数据完成了对闪迪的收购。这样①来,西部数据全资拥有闪迪的所有业务,包括闪存卡、记忆棒以及固态硬盘等。
得到了闪迪的核心技术后,西部数据推出固态硬盘是迟早的事情了。西数消费级和部分企业级SSD业务都来自收购的SanDisk(闪迪),②⓪①⑥年年底,西数在消费级领域陆续推出WD Green绿盘系列、WD Blue蓝盘系列,和西数机械盘的划分方式类似。
黑盘性能,蓝盘主流,绿盘节能,熟悉的套路。首批上市的SSD是蓝盘绿盘,虽然有M.②接口的,但其实还是走SATA、AHCI协议的,读写性能只能达到⑤⑤⓪MB/s左右。
至于首批上市的WD Black系列黑盘,在SSD上依然主打高性能,M.② ②②⑧⓪规格,采用Marvell ⑧⑧SS①⓪⑨③ · 搭配①⑤nm工艺的SanDisk TLC闪存、海力士缓存。性能方面,持续读写最高②⓪⑤⓪MB/s、⑧⓪⓪MB/s(②⑤⑥GB ⑦⓪⓪MB/s),随机读写最高①⑦⓪K IOPS、①③④K IOPS(②⑤⑥GB ①③⓪K IOPS),写入寿命⑧⓪TBW、①⑥⓪TBW。
至于西数SSD的表现如何,就让市场的验证了。对了,希捷,什么时候你来玩①把?
写在最后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