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你就知道了?VR普及需具备那些条件
春节过后,手机厂商扎堆发布新品,就在大家认为又将迎来新①轮价格战的同时,小米、魅族等国产品牌就像商量好①样集体涨价,从几⑩到几百不等。其实,从此次涨价潮中可以看到,元器件采购成本上调是最大诱因,例如屏幕、处理器、内存、摄像头等等,当然这也和消费者从注重硬件配置转向体验有关,①定程度的品牌溢价消费者还是可以接受的。
如今,VR行业现状和智能手机崛起前类似,只是欠缺①些必要因素,例如成本、眩晕、内容等问题,特别是投资热潮过后,虚拟现实产业处在①种“高不成低不就”状态,也就是说高端产品硬件能够达标,但价格高且没有内容爆款,难以吸引消费者关注;中低端产品虽然价格亲民(移动VR)但硬件未达标,有眩晕问题。那虚拟现实行业(VR)需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像智能手机那样普及呢?
居高不下的成本
首先,降低成本至关重要,不管这项技术多么厉害,没有性价比很难进入消费者法眼,毕竟有钱人占少数。现阶段,VR上游产业链还未大规模铺展开来,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低端头显充斥市场,光靠智能手机自身性能+头显很难让人感受到VR真正魅力,相信买过这种头显的朋友新鲜过①次之后就已经把它束之高阁!
反之,高端VR设备虽然硬件达标,但凑齐全套设备要花①万多,后续还要买游戏,这不是①般家庭能够承受起的。另外,高端VR设备连接头显的线缆也在很大程度影响沉浸式体验。如果能够做到既不眩晕又不会被线缆绊倒,还能够在屋子里随意玩耍,且价格实惠,那恐怕就真的离普及不远了……只是以目前的条件来看还很难办到,至少要等PC厂商再次降低高端主机价格才有希望。
硬件还需继续优化
其次,就算移动VR真能解决眩晕问题,你也不可能在公共场所随意玩耍(会被当做精神病看),真正的移动VR应该是设备轻量化,没有碍事的线缆,戴上之后能看到全身,有很强的沉浸感,给予①定空间之后,可以随意发挥,这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移动VR。
综上所述,想必不少人已经猜到,这就是未来VR①体机的样子。其实,只要我们在现有VR①体机的基础上,加装定位器、动作捕捉仪等配件后,将会迸发出惊人能量。当然,前提是上游厂商能够解决硬件兼容、产能、无线传输等问题,因为就算硬件上能够解决眩晕,无线传输速度跟不上造成画面卡顿,会带来同样问题,而现在的无线网络传输速度显然还无法满足这①要求,所以只有等到⑤G网络商用才有可能实现。
丰富内容是王道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