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终异志录》——江水原

时间:2019-01-09 23:51:43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江水原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序章

太古时期,中原为妖所占。

《女娲志》中曾有记载:“混沌初开,妖先觉,食天地之精华,享日月之灵光,可存千秋。妖掌管斗转星移,生辰衰变。上可通天,亦遁九幽。世人惶恐,以此为尊,曰‘太’。又称‘太灵。’”

经百世,人方知妖非万物至上,遂群起而抗之。妖甚怒,集万象之力,驱煌煌大火焚烧中原,以示天威。然人未消失殆尽,藏匿于深山钻研玄法之道,百年之间已有小成。

后妖挑起争战,两族于女娲山大战十天十夜,一时间整个中原地动山摇,炼狱现世。奈何妖本有通天造化,人很快败下阵来,就在此时,一人唤作“亡”,从天而降,手持神兵利器,献其血肉,脚画上古法阵,引万丈天雷,刹那间无数妖灰飞烟灭。妖见状,仓皇而逃,人乘胜追击,将妖元神打散,镇压在女娲山下。故此战以妖敗而告终。

中原恢复太平之后,世人为纪念“亡”,建其雕像于女娲山,又因妖曾被称之为“太”,女娲山遂改名曰--“太终。”

后亡之后代,为保人不再受妖挟制,在太终山自成一派,广收门徒,授之以道法,世人敬称--“终灵子。”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原大地之上正道昌盛,修真之士如鸾翔凤集,一时间香火鼎盛,百家争鸣。

现如今,太终一派以逾千年,门下弟子更是数不胜数,被天下人奉为正道之首,世世代代的守卫着这片神州大地不受侵扰。

第一章 追逐

太终山位于中原大地最为险要之处,其地理位置上接颍川,下临扶余,山体连亘千里不断,既有崖峤,亦有缓谷,远远而望,层峦叠嶂,巍峨不凡。又因自上而下将寒水河拦腰截断,故山中水流盘部如丝,或急或缓,若遇悬崖便倾泻而下。一入雨季,山中云雾缭绕,鸟鸣花香,宛如仙境一般,让世人驻足远观却不敢亲临。

相传在远古时期,太终山曾历经一劫,山中草木尽毁,苍凉凄彻,百年之间了无生气。

突有一日,天空中祥云乍现,后有青鸟飞过,见其景如此荒凉,不由泣且哀鸣,其眼泪落于枯石之上,竟化为一位白发鹤冠老者。只见那老者背手而望,轻挥浮沉,那枯木好似突然活了起来,竟拔地而起,抽枝发芽,顷刻间长成了一株大树。而后老者腾云驾雾,绕山而行,于云端之上浅唱低吟,所到之处,草长莺飞,就连干涸的水窖都新泉涌动,眨眼已是汪洋大河。就这样,不出一日,太终山便如同新生一般,春意盎然,郁郁葱葱。

又经百年,一日山中误入十人,目及远处高峰有一参天巨石,便想着攀爬上去。一行来,十位之中有三人坠崖,四人畏而折返,至最后仅剩三人。可肉体凡胎何其脆弱,一路上三人历经生死险阻,登上高峰之时已命不久矣。然就在此刻,一须发尽白的老者于石中走了出来,面露微笑,用其浮沉轻点百会,刹那间三人彻清明透。三人大难不死,惶恐至极,在老者面前久跪不起。老者又点石成路,将那三人来时攀登之悬崖变成一条桃花飞舞的平坦大路用作归途,可那三人相顾而忘,却是下定决心,再也不肯下山了。老者甚喜,见这三人心诚如水,便将其收为入门弟子,废其尘世俗名,分别取名曰。“天清”,“伏灵”,“鬼无”。又转身折一柳枝,在巨石上写下恢弘磅礴三字---“太终派”。自此,中原之上便开始有了太终派,而那位老者,也被称作太终的开山始祖——终灵子。

这,便是如今街头巷尾之中流传甚广的太终开山建派的传说,即是传说,孰真孰假也无从考究。

而时至今日,世人所熟知的太终建派已有千年之久,每一任掌门皆乃不世出的高人,其门下弟子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怠慢,所以,在这千年之间,太终一派从最开始的三支,发展为如今的十五大支,三十六小支,除了本宗坐镇于太终山以外,其余皆分布在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守卫一方安平。

太终山向东百里,有一座依淮水而建的古城名暮城。每逢正月初五,每家每户便要寻一簇迎春花置于屋檐,一来用于装饰,二来亦有辞冬迎新的寓意在里面,因此这天也被当地人多称作迎春节。在这一日,东南西北的商贩都会汇聚于此,他们会准备许多稀奇罕见的东西供人采购,除了平日吃不着的美食小吃以外,还有各色各样的花灯,服饰和人偶。爱美的女子,喜欢杂耍的小孩都会在这一天相约而行,整个城内好不热闹。

“卖米糕咯。新鲜的米糕。”一位小贩的叫卖声从街角中传出,夹杂着诱人的米香,招来了远处贪嘴的孩子,有的提拉着裤子,有的踮起脚尖,直勾勾的看着竹屉里热气翻滚的米糕。“我要一块!”,“我也要一块!”几个孩子你一句我一句,把铺子前面的空地围得水泄不通。

在米糕铺的旁边,首饰店的掌柜正在和一个讨价的精明女子争论道“你看,我这玉佩晶莹剔透,成色也是上乘,你却偏偏说我以次充好,故意压价于我。我。。。。我不卖了!”那掌柜气的脸红目圆,女子见不讨好也扭头就走。

再向前走不远,是城中最大的戏台。只不过今日表演却是几个西域而来的男子,他们赤膊着上身,舞刀弄枪,一会变出个白头小鸟,一会又从看傻了眼的男子口袋里变出了几个鸡蛋。惹得围观的人连连叫好。

放眼望去,整个暮城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繁闹拥挤,与淮水河畔有着静谧的禅意。

“让开让开!快让开!”戏台的东边忽然传来男子的一声喝令,紧接着七八个下人装扮的大汉便挤进了人群,只见他们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一边推搡着周围的人,一边给身后一个肥头大耳的男子开路。

“千万别让那野小子跑了,快追!”那男子厉声道。“这野小子偷了秦爷我的‘如意珠’,今日你们若追不回来,明日我让你们都去喂猪!”说完便朝着离着最近的大汉屁股上就是一脚。

“是。。。是,二少爷”几个随行的大汉连忙应道,转过身便要去追。可今日城中人何其多,光这东街到西街便如潮水般排成一条条长龙。仅仅是粗略算去,千人也犹未可知。别说去追了,即便想动上几步也是难上加难,可他们哪敢抱怨,只得如无头苍蝇一般。

“二少爷。。。。。。”其中,一个大汉半途回过身来,颤颤巍巍的说道,“小的。。。。。小的听闻那珠子不是少爷最喜欢的物件嘛,平日要么是保管在匣中,要么是戴在身上,怎么。。。。。。怎么会被一小童偷了去了。”

那自称秦爷的人原本注意力已不在被骗之事上,可旧事重提,更是火冒三丈,对着大汉的屁股又是一脚,接着愤愤说道:“今日我刚出府,便在门口遇到了这小子,他说自己能点石成金,只要有奇珍异宝作引子,无论什么样的石头他都能变成金块,本少爷一开始当然没有相信,可谁料这乞丐一般的野小子竟然从衣物之中掏出了一块碗大的金子,本少爷见他衣衫褴褛,心想着他是不该有这么多金子,于是信以为真。这才寻了块石头,又把这珠子交予他。谁知他刚拿到如意珠,便撒腿就跑,真。。。真。。。真是气煞我也!”

几个大汉一听,没有说话,纷纷低下头,双肩莫名的颤抖了起来。

“废。。。废什么话!还不快给我去追,追不到统统没有饭吃!”

“是”那几个大汉赶紧抬起了头,齐刷刷的应道。

约莫半刻,日头升了上来,秦少爷的额头上渐渐渗出了米粒大的汗珠。想当初这如意珠是爹去太终山所求的仙家玩意,万一要是知道自己弄丢了,即便不挨一顿毒打,半年禁闭也是逃不掉了。他越想越后怕,焦躁的如同热锅蚂蚁一般。只是眼前密密麻麻无法前进,尽管他亲眼见到那骗取珠子的少年进了东街,可眼下着人山人海又要何处去寻。

“哎哟,谁呀!这么下流!”这时在秦少爷身前不远处,突然传来了女子的娇喝声,仔细一看,只见那女子左手紧紧揪住裙摆,右手抬起,朝着身后书生模样的男子就是一巴掌道:“不要脸的臭流氓!”

那书生莫名挨了一下,满脸写着冤枉委屈,摸着滚烫发红的半边脸颊,愤愤道:“姑娘这是作甚!我乃一行人,何错之有啊。”

女子一听,更是羞的满脸通红,哭道“你还说!”此时,还未等女子说完,西街那边的人群之中又传来了其他女子的尖叫声。

“谁呀,在这下面窜来窜去!”“讨厌,这什么东西呀。”

秦少爷一听,双目一亮,指着女子叫声传来的方向,蹦跶着说道:“快!快!快!那野小子肯定逃到西街了,快去追!”

“是!”说完,秦少爷便和大汉又扎进的人群。

这个时候,挨打的小书生手足无措的瘫坐在了地上,呆呆的望着哭泣不止女子。

“小书生,不害臊,气得姑娘哇哇叫。”

不知是那个顽皮的小童套着儿歌的曲调唱了出来。惹得一旁的人哄笑。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