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本纪》免费试读_耕翠陌

时间:2019-03-06 15:03:37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耕翠陌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一 西泽勒专员和林斯的日记

经过了三十标年的实习期,我终于成为了星环大联盟直属的一名工作人员。对此我蛮自豪的,因为我是我们C107族有史以来第一个成为星环大联盟直属工作人员的人。

星环大联盟17区中央信息库档案管理员,工号17 03 D147。种族C107(也可以叫我们地球人),双性征种族,种族内代号西泽勒,性别男,生命时长234标年。

对,我就是西泽勒,也是17区的03 D147专员。前一个是族内人对我的称呼,我们把这个叫做名字;后一个则是与外族人交流时互相确定身份的代号,而在此之前我的代号是17C107A¢414§543*682。说实话,当时我想要成为星环大联盟的正式工作人员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成为正式员工后能得到一个更加简短易记的编号。

这30年以来,我作为第17区中央信息库档案管理员(虽然只是实习的),从波讯号到书籍,再到石板,我看到了很多的东西,发现了很多有趣或是沉重的事情。现在,我想要把它们一一的写出来,来给我除了看书整理之外还是看书整理的乏味工作找些乐趣。那么现在,就让我从我的种族开始写起吧。

C107族,是806标年前加入星环大联盟的。当时的C107族并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宇宙航行,所以在母星生存环境极具恶劣的条件下,C107族步入了灭族的边缘。

星环大联盟的主旨是进步,自主,协作。秉着保持物种多样性原则和多个种族多条路的理念,一直对地球人采取只观察不干涉态度的星环大联盟帮助人类渡过了灭族的危机,而人类也成为了星环大联盟内的C107族。

502标年前,也就是C107族加入星环大联盟304标年,C107族人被正式承认为是星环大联盟成员的第4年,一位名为林斯C107族人成为了星环大联盟的雇员,他的工作是前往人类也就是C107族的母星地球进行为期100标年的信息采集。我想,我的故事可以从这里开始动笔。

注:1标年=1.37地球年;C107族指的是碳基生命体里第107个加入星环大联盟的种族;806标年前到506标年前,每一个加入星环大联盟的种族都必须用300年的时间在接收星环大联盟提供的知识的同时进行封闭式发展,以保持自身的独特性。

“种族?”

“C107(人类),A(男)。”

“代号?”

“17C107Aamp;…86…4§563…amp;771(林斯)。”

“生命时长?”

“114标年。”

“应聘岗位?”

“17区外派信息调查员1074号。”

“确定?”

“确定。”

就这样,名为林斯(代号17C107Aamp;…86…4§563…amp;771)的C107族(人类)顺利的成为了星环大联盟旗下的一名雇工“17区外派信息调查员074号”。

林斯的日记1

荒芜,破败,怪诞,这是我对第三星(离恒星第三近的行星)的第一映像。

第三星,又或者是地球,这是我的母星,虽然在此之前我从未来过这里,我的父亲和爷爷也从没有来过这里。

这是我到达第三星的第一天,在给出荒芜破败怪诞的第一印象后,在开始正式工作之前,我决定将这一天定为归历零一年一月一日,同时按照行星的运行规律和前人历史里的记载定下天和年,启用二十四小时制,用以方便我今后为期一百标年的工作,虽然需要遵循这一历法的只有我一人。还有,我决定开始写日记,虽然我只是从我的爷爷口中听到过日记这一回事。

林斯的日记2

归历零一年三月一日星期?地表平均温度56℃

我才发现原来日记是需要写日期,星期和天气的。可我不知道星期是怎么定的,而至于天气,整个星球的天气都可以用万里无云这个词来形容,我觉得没有意思,所以就把它改成了我驻地的地表平均温度。

你问我为什么突然间发现日记是需要写日期,星期和天气的。当然是因为我捡到了一本日记喽,虽然我并不认识上面的字,不过我带来的智脑认识,所以现在我也认识了。

林斯的日记3

归历零一年三月十七日地表平均温度57℃

我无法形容我现在的心情,不过我可以肯定它更倾向于负面。

自从十多天前我捡到了那一本日记本以来,我的心情就一天天的变得更加阴郁。那是一本年代久远的日记,久远到地球上还依然存在着四百亿人口的时候。虽然现在我们一族的人口已经恢复到了一百多亿,可是在人类刚刚接触星环大联盟,在大联盟的帮助下踏出地球的时候人类仅存一亿四千五百二十六万一千两百零六点五个人,至于那个点五是因为星环大联盟把尚在腹中的胎儿算作了零点五。

300多标年以前,我们的母星地球上到底发生了些什么?300多标年以前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地球它为何会变得像现在这样如此的破败,怪诞以及诡异?我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想我知道我在空闲的时候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了。

林斯的日记4

归历零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地表平均温度56℃

今天是一个很不错的好日子。我完成了对整个恒星系(太阳系)的初步探查,而且很幸运的在距离我的驻地四百六十多公里的地方找到了一棵变异化度在30%以下的植物(可以与同一生态系统下的生物产生互动,比如说被食用),那是一株茶树,一株长在楼房里的茶树。

我想,过一段时间我可以学学制茶,要知道我们地球人的茶在绝大部分碳基生物那里都是受到追捧的。

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我在一本被烧得只剩下了一半的书里知道了这些茶的知识,我想尝试一下制作这些茶,因为我以前只喝过两种茶,绿茶和红茶,我的父亲和爷爷也应该一样。

林斯的日记5

归历零二年四月六日地表平均温度56℃

我来到地球已经将近一通年了,这一标年里虽然我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虽然我每天都忙个不停,但我依然感到了一丝寂寞。

在这一年里,能和我交流的只有有我那只在工作上智能的的智脑。当然,我也想过养一只宠物,可惜的是我尚未在这破败的地球上发现任何一只超过米粒大小的动物。至于养花养草,如果我有心情养那些极度偏离我的审美观的植物的话我还不如多养些水草呢?起码到时候我能吃一半倒一半。

我开始期待时间变得快一些,快到我明天就能完成为期一百标年的工作。至于为什么我会选择这一份绝大多数碳基生物避之莫及的工作?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这里面并没有一个原因名为我自己喜欢这一份工作。

林斯的日记6.1

归历零四年一月十六日地表平均温度58℃

为了今天我已经准备了十五天了。自从十五天前我接到星环大联盟传来的将有专员在这一天抵达地球对我进行慰问的讯息的时候,我就开始了精心的准备。

打扫卫生,准备食材,准备茶叶,准备已经搜集好的信息。我要力争给专员留一个好印象,要能多留他一秒算一秒,能多说一句算一句。

按照十五天前发来的讯息,我知道了专员是和我一样的碳基生物,而绝大部分的碳基生物都是有进食的能力与习惯的。

林斯的日记6.2

归历零四年一月十七日地表平均温度57℃

专员一早就走了,其实他停留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可是我依然觉得他停留的时间太过短暂。

对银河系内的236个外派信息调查员进行查岗和慰问,这是他和另外两个专员的任务,而且这个任务同样是有时间期限的。

专员走了,他带走我这三标年以来搜集的大半数据,但同时他给我留下了两只狗。不对,这并不应该叫做狗了,应该叫做假性异化犬,算了我还是依然称它为狗吧。

送我这条狗时,专员告诉我这条狗是我那傻的有些可爱的弟弟托他带来的,而我的弟弟则在两年前成功的考入了C049族所创立的一所大学之中学习生命工程。

林斯的日记7

归历一十一年六月六日地表平均温度57℃

今天,我要带着林索(陪了我七年的狗)前往一个叫做愿城的地方,那是我来到地球之后捡到的第一个日记本上记载的最后一个地址。我想,等我花几天把愿城的情况调查清楚之后,我必须得好好的休息一段时间了。现在的我真心的觉得调查历史是一件累人的活,尤其是调查一个曾经濒临灭绝的种族的历史。

林索显得有些无精打采,当然它已经无精打采了五年多了。它一瘸一拐的走在我的前面,然后缓缓的爬进了荒野大卡的驾驶舱内。至于荒野大卡,那是我用采样车和运输车改装而来的,取名的灵感则来源于大卡车和荒野求生这两个词。

“我将前往愿城,那是我所能知道的唯一一个依然有着庇护百万人口能力的地方。釜城已经快要死了,我不想留着为它陪葬,虽然就算我不为釜城陪葬,但总有一天我得为其它城市陪葬。”这是我从第一本日记上摘抄而来的一段话,每次读起这一段话我的心里都会倍觉凄凉,眼前都会浮现出一道道在那时艰难求生的人们的身影。

林斯的日记8

归历一十四年一月三日地表平均温度54℃

这一次专员挑了一个好时间来到了我的驻地。54℃,不,准确的来说是54.54℃,这是自我来到地球之后的一十四地球年,也是十标年里最为凉快的一天,虽然我并无法感觉到54℃和57℃对我来说有什么区别。

这十四年以来,我共收集到了36株异化度没有超过30%的植物,为了养活它们,我特意从太空中捕捉了一颗含有大量的水份的陨星。经过长时间的培育,现在的我已经有了一大片绿地。

喝茶,聊天,吃饭,惜别。

当然这一次专员也并没能陪我太久,不过临别之前他照例将我的家人带给我的东西转交给了我,这次有两样东西:一条新的狗,一把旧的刀。狗依然是我的弟弟送我的;刀则是我的爷爷从他的爷爷手里继承下来的。

狗可以给林索和我做个伴。刀则是一把重归故里的刀,一把落叶归根的刀。

林斯的日记9

归历六十八年十月七日地表平均温度50℃

昨天是专员第三次来访,也是最后一次来访。这标志着我已经工作了五十标年了,我的受雇佣周期已经过了一半了。

说实话,我对此并没有多少兴奋的感觉。因为在这五十标年里,我曾三次濒临崩溃。而从这三次崩溃的边缘走出之后,我发觉我已经越来越不像一个人类了。现在的我冷静,睿智,不存在过多的情绪波动。就像专员昨天对我说的“E族人(能基生物)会很喜欢和你交流的,因为你们的思维方式很相似。其实除去身体,你可以算作是半个E族人了。”

不知道我是否在我的日记里面写过一遍或几遍?M族,E族,C族,G族。这是星环大联盟的四大族别,绝大部分时候他们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宇宙层区。就像是我们人类所属的C族,大多都生活在14到23区,当然也有些许例外的C族人生活在其它层区。

M族,高度信息聚合生物,主要生活在3到8区;E族,高度能量聚合(能基)生物,主要生活在8到14区;G族,硅基生物,主要生活在24到28区。

在星环大联盟内部,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别很大,而不同族别之间的差别则可以说得上是更大了。

地表均温50℃,这个温度已经维持了七年了。自从十年前我引导一颗小行星撞向地球之后,经过了三年的持续降温,现在地球的地表平均温度比十年前低了六到七度。为此,我还在昨天挨了专员的一顿批斗。

昨天专员批评了我不该随意破坏行星发展规律;在看了我写的一篇日记之后还说我写的东西并没有多少逻辑。不过我想:其实对日记来说逻辑并不是必须的,没有逻辑的日记它照样还是日记。

林斯的日记10

归历一百三十七年四月十六日地表平均温度50℃

明天我就要离开地球了,我的心里除了高兴之外还残留着不舍。虽然环境恶劣;虽然孤身一人;虽然我曾孤单的快要崩溃。可当要离开之时我才发现我已经对这片土地有了很深的感情。

改变环境,种植生产,调查数据,回溯历史。不知不觉之中,我在这一百标年里,在这颗星球上已经做了很多的事情了。

我想,当我离开这颗星球,离开我们曾经的母星之后,我还想为这颗星球做些什么。比如说:将我所知的,这颗星球上曾经发生的事情记载成册,让我们后世的族人能知道这颗星球上曾经发生了什么。

二 林斯的书(节选)

林斯的书——《曾经的地球》

节选一

关于公元3000年以前的地球,我推荐大家可以阅读教科文组织于3005年出版的《自然》和《人文》。这两套系列全书其实是可以在我们的资料库里找到的,只不过现在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它们的存在罢了。

关于《自然》这一本书,其实里面若有不太清晰的地方大家可以申请向信息档案管理库借阅《生命行星17@0014583观测档案》,不过借阅这一份档案的流程还是稍微有些复杂的。

至于我,我的这本书,能够做的只不过是告诉你们一些公元3000年到4000年之间发生的事情罢了。

节选二

这是一场绝密的会议,绝密到只有十二个人,十五张纸知道这一场会议的内容。或许曾经也有除了这十二个人之外的人知道这场会议的部分内容,不过至今为止,我只从这十五张保存在三层保险箱内的纸里面得到过这场会议的具体内容。

会议时间——3022年2月2日

发言人A:“我想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要讨论议题的是什么,大家也都对这个议题有自己的想法,我也不愿对此多做言说。现在,还是让专业人士来描述这个问题吧。”

发言人K(A口中的专业人士):“各位好。根据三天前的统计,现在地球人口总量达到了406亿7653万3261,比去年增加了7.65个亿,比5年前增加了50个亿,比12年前增加了206个亿。人均寿命达到了236.3,但根据测算,人们的实际平均寿命应该在450岁以上。

说实话,相比几年以前人口增长率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控制了,但就这样下去的话人口肯定还会不停的增长。而382亿,这是我们计算出的地球的人口红线,三年前的1月23日,地球的人口数量就已经超过这个数了。

不实行配给制,不推行食物特效化利用,预计在一年零四个月以后,全球的备用粮食就会全部用完;一年零七个月以后,很大一部分的人们会发现他们已经没法买到粮食了。

我能说的都说完了,下面就有请在座的各位提问发言了。”

发言人H:“就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控制人口增长率吗?”

发言人D:“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

来开会之前我调查过,近30年以来,我们国家一直是在座各国中人口增长率最低的国家,但去年的人口增长率依然为正的0.32%。要知道在我们从8年将鼓励生育的法案改为限制生育之后,本国每年的新生儿数量只有以前的十分之一了。若是按照十二年以前的情况,我们的人口增长率早应该低于负的3%了。所以在限制人口增长这个方面,我实在是觉得没有更多的办法了。”

发言人B:“我来补充一点,就算每年都没有新生儿出生,人口的负增长率也最多到达0.103%,但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发言人G:“战争。除了我们突然间就学会了星际航行的技术之外,我唯一能想到的方法只有战争。”

发言人E:“战争这东西已经有三百多年没有发生了,它只应该存在于历史书本上。”

发言人G:“我也希望如此,可你能想到更好的办法吗?”

发言人E:“我,我想不到。”

发言人A:“Y没来参加这次会议吗?”

发言人B:“上次会议他跟我们都闹得很不愉快。”

发言人C:“我有邀请过但他不愿意来。”

发言人D:“他的国家是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比第二的那一位多了三倍。”

发言人E:“那是一个人口大国。”

发言人F:“我不太喜欢那个国度,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们一样。”

发言人G:“那不是一个民主的国家。”

发言人H:“那是一个不稳定的国家,那里有太多的特权阶级了。”

发言人I:“我们应该帮助那个国度里的弱势群体。”

发言人J:“我觉得我们应该从废除战略性武器开始。”

……

节选三

没有多少人知道战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场战争是怎么开始的,但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场战争已经无法控制了。或是因为身不由己,或是因为亲友的鲜血带来的愤怒,或是对刺激对权力的追求。这场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漫全球。

四百亿,三百五十亿,三百亿,一百亿,七十五亿,四十亿……

终于,在地球上仅剩二十五亿人的时候战争停了下来。当然,战争停下来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一颗核弹,一颗早该在五年以前随着它的兄弟姐妹们在世界各处带来毁灭的核弹。

节选四

流浪者歌德,这时一位名叫歌德的末世求生者给自己取的名字。这位求生者给我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末世资料,那是一本笔记,同时也是我在地球获得的第一本笔记。

天为被,地作床,居无定所,四处漂流,吃不饱,也穿不暖。歌德觉得他的生活跟书上形容的七百多年前的流浪者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他给自己取了一个流浪者的代号。

歌德出生在一个和平的世界,一个美好的国度,一个还算得上富裕的家庭。五岁上学,三十岁毕业,经过两年的实习期后,三十二岁正式开始工作。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他的人生并没有遇到过太大的曲折,也没有走过多少的捷径。

四十岁结婚,五十岁生小孩,一百二十岁退休,一百三十岁再就业,两百岁再退休,之后就静静的等待死亡的到来,这是他曾经给自己做的规划,一份普普通通,符合当时社会上七成人的生活状态的规划。可惜,人的一生之中总有很多变化会打破你的计划。

以下一段话是歌德的自述:

或许,我们的曾经太过无忧无虑了;又或许,我们太过于相信人类这一族群的智慧与理智了。所以,我们一直都盲目的觉得我们的未来是美好的。可事实证明,人类的未来并不算美好,至少现在不算。

离开海城十二年,等我再次回到这座我曾经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城市的时候,我成了一个流浪者,而这座城市同样也无法再成我我生存的地方。仔细回忆,其实一切的开端都可以从一条新闻说起,那是一条很劲爆却无法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的新闻。

“Y国陷入内乱,内部战争爆发。”

在战争消声觅迹三百多年后,这条新闻着实算得上劲爆,不过也就只是劲爆而已,当时九成以上的人们还是更关心新出的宠物是什么?新拍的电影怎样?而当时的我也是那九成多的人之一。

半年以后,Y国灭亡,很多国家之间开始爆发局部战争。又过了半年,战争开始变得残酷并且常见了起来,我也才真真正正的明白了战争到底是什么东西。

战争,那是一个漩涡,或因仇恨,或因利欲,一但陷入其中,你便很难脱身。

我也记不清是何时,我所在的城市成了一片废墟;也忘记了到底是那一天,我彻底失去了与自己家人的联系;我只记得在我听到最后的一声炮火响起之后,他就再也没能填饱过自己的肚子了。

节选五

“战争没有对错,只有谁更错。而我们的战争,连谁更错都没有了。”这句话来自于一位老兵,第一颗核弹炸响之前,他当了六年的兵打了两年的战;第一颗核弹炸响之后,他又继续打了将近六年的战。历经百战而不死的他,在久违的和平到来的那一天,最终死在了自己的枪口之下。

出于对亡者的敬重和对这位先生(老兵)生前意愿的尊重,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篇幅限制,我并不打算对这位先生的一生进行详细的介绍,也不会写出他的名姓,而只是决定对他一生之中的部分战争和当时及之后的感受进行归纳概括。

任务:协同其它国家对Y国进行封锁,防止Y国的战争带来的动乱向外扩散。这在当时的老兵看来是一个正常的,正义而且正确的任务。

“这其实更像是一场游戏,一场权力上的游戏。而我们的任务就是不让棋子走出游戏的棋盘。”这是老兵在一次与后辈的谈话之中一脸平淡的说出来的。

任务:保家卫国,守卫疆土,排除内乱。这是一场带有英雄主义色彩的战争,同时也是一场释放了很大一部分人们欲望的战争。在当时的老兵看来,这是一场同样正义的,给他寻求富贵的机会的战争,虽然有一点点的危险。

“如果有一天我再次回到了那场战争,我依然会为了守土而战斗,但我的梦想绝对不会再是为了升官和发财。”同一天的同一场谈话,由同一个后辈记忆编写。

任务:不存在的任务,为了自己和自己身后的人能多吃一口饱饭,为了给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复仇。这是一场场混乱的,被欲望所支配的战争,道德虽然存在,不过也只能说是只是依然存在。

“我知道那是错的,那些战争是错的,可是当时的我没有办法也没有勇气去阻止那些战争。虽然我也知道当时和我一样想法的人也不少。”

节选六

在我正式开始介绍下面这五位先辈之前,请允许我代表大家给他们上几炷香(表示缅怀及敬意的一种仪式),因为我觉得对我们人类来说,他们五人算得上是救世主了——至少算得上是半个。

魏森学——一位有梦想,并且为之不断努力的机修工人。

钱速——曾今是一位虽然老但是依然小的普通警察。

罗洛西——一位不清楚具体来历的,称自己是物理学,化学及数学家的秃顶青年。

普特·格尼——重度网瘾少女,曾在当时的新闻里出现过的天才程序员。

刘希溪——普特·格尼的妈妈,全能的大厨。

节选七

五位救世主的故事起源于一场大规模的迁移活动,起源于一个破落的网吧,一个早已人去楼空的小饭店。

破落的小网吧是刘希溪开的,她为了她那无法面对现时的女儿搭建了一个世界,虽然那一个世界并不真实,虽然那样很累。

魏森学是网吧的常客,他用自己的维修技术来赚取上网的机会和刘希溪母女两人的好感。

钱速,一位在没有警察的世界里穿着警察制服做着警察该做的事情的普通人。刘希溪母女两人刚刚落脚这个网吧时就是他帮的忙,魏学森也是他介绍给她们母女两人的。

罗洛西,一位在她们的小网吧里待了三天三夜的,带着厚厚的眼镜,严重地中海的青年。

钱速看了看挂在门头的,写着家园网吧四个大字的牌匾,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推开了网吧的那道破旧的木门。

“大妹子,还不准备走?”他敲着吧台,向吧台另一边正在认真的擦拭玻璃杯的年前妇人问道。

妇人扭头,用极其温柔的眼神看了看一间紧闭着的屋子的房门,然后对着他摇了摇头,“我想你还是应该去劝劝那位在这里连续呆了三天三夜的先生。”

“唉…”这是一口不知道为谁而叹的气。“我不会去劝一位寻求死亡的人,因为死在这里总比绝望而死好得多。”

妇人看了看坐在不远处的秃顶青年的背影,然后认真的对钱速说道“你错了,他的眼里并没有死亡,我从他的眼里看到的是悲悯与疯狂。他应该活下去。”

看着妇人认真的眼神,他还是决定相信妇人的话语“好,我去劝一劝他。”

…………

节选八

家园网吧的对面,一间人去楼空的饭店,五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

普特·格尼,离开了网络的她目光有些呆滞。

“到头来还是一个都没能走。”说不清是感叹还是对自己的嘲讽,刘希溪的脸上带着一丝丝的苦笑。

“想了很久,我还是放不下你和普特。”这是魏森学第一次表现得如此的直白。

“我想死在这座城里。”钱速,老钱也是钱警官用轻松的话语说道。

“感谢大家收留了我。”因连续三天没合眼而劳累过度导致晕厥的罗洛西首先对老钱和刘希溪表示感谢,对身无分文的他来说,他们两人一个管住,另一个管饭,这可算得上是莫大的恩情了。

“不过既然大家都做好了直面死亡的准备,那么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干一件大事,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在对两人表示完感谢之意后罗洛西又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一句正常人无法说出口的话。

“说。”魏森学只犹豫了不到一秒就做出了回答,因为他依然有着梦想,他依然心存不甘。可罗洛西在得到答复后并没有立马说出事情,而是依然沉默的望着众人。

“你说了我再做决定。”老钱说完话之后喝了口茶。

“虽然我不想做什么大事,不过如果朋友想那么我自然会帮忙。”刘希溪的目光有意无意的看了看魏森学。

“既然大家都这么说了,那我就不多做隐瞒了。我想,末世之门是由核弹开启的,那么,我们也可以用核弹把它关上。”在说出这句话时,罗洛西的眼里精光四射,脸上满是狂热。

节选九

老钱带着四人找到了一个废弃的科研基地,开始了他们为期一年到三年的基地生活。

一年零两个月后,老钱死于一次外出取材。

两年后,刘希溪死于过度劳累,这差点让半年前才重新面对现实的普特·格尼再次崩溃。

三年后,核弹组装成功的第三天,罗洛西死于接触过量的核辐射。

罗洛西死后的第十五天,以五人的共同名义向全世界发出停战警告的第十五天,魏森学死于近距离引爆核弹,同他陪葬的还有当时最大的主战者阵营(实力至上主义者)聚居地的四十七万人。

普特·格尼则用一种方式一直活到了现在,她用她的余生将自己的记忆知识和思维附加在了一台计算机上,可惜由于技术的缺陷和机械的损坏,等我找到她是也只能得到一个半成品了。

节选十

这是我(林斯)的爷爷的爷爷的爸爸克里斯·林顿刚来到星环大联盟时写的,当时148岁的他本该正值壮年,可末世求生却在他的身上刻下了太多的伤痕,在他与新的结发妻子在星环大联盟的附属星球上生出第二个孩子(我的爷爷的爷爷)的第五年之后,他便魂归于天了。

下面就是那段有些不是那么有逻辑的话语:

都说故土难离,许多年前对难的解释是不愿,可在十多年以前这个难字的解释就变成困难了,而今天的我们,终于可以不再考虑这个难字了。

略带不安,更多的是兴奋和解脱,其实,由别人掌控自己的未来或许会更轻松一点说不定呢?

可惜了我那才二十多岁的儿子,他从未正真的上过半天的学,他所有的知识都是从我和难友那里学来的,虽然学到的知识不多,但我依然看到了他那远超于我的学习天赋。可惜啊,可惜他在三年以前死了。

他们允许我们每个人带一件不大的,无生命的物品,大多数人选择了带一把刀或是一只手枪,而我则不愿再碰这些东西,所以我选择了带一本书,一本有关于诗的书。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