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铁情》免费试读_悍鼠

时间:2019-01-12 22:01:41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悍鼠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第一章 熊山神农

此山脉名为熊山,熊山中山峰之最,乃山高两千仞。熊山脉方圆约二百五四余里,有四百多峰,相传神农氏炎帝带领部族至此,不仅尝百草,还发现稻(有说气候干旱的地方为麻)、黍(大黄米,也有说是玉米)、稷(禾,又称谷子、小黄米,也有古书讲为高粱)、麦、菽(豆类)能充饥的五谷,还为部落带回能治病的百草。

而此时却有一少年背着包袱,扛着用灰布包裹似枪的物件,领着一头似犬非犬的野兽在熊山边缘赶路。离少年不远之处便是熊山地界内唯一的村落,村名神农。神农村并不大,远处看去,也就二十多栋简易木屋,除开其中一栋是村里人议事祭祀用的宗庙之外,其余都是民居或者畜棚。村外围着一圈半人高的栅栏,栅栏只有一处置简易木门,作为防治野兽的屏障。

村外两侧有十来方人为开垦的土地,每方土地大小不一,作用不一,或十丈方寸的水田,或三四丈方寸的旱地,每方土地周围插有数目不等的稻草人。此时也有几方土地上正有村民低头弯腰劳作。

熊山地处汉中郡、南阳郡和南郡的三郡交界处,更因多山林、野兽,很少有外人进入,自秦二世以来,别说有三老、有秩、啬夫、亭长等职、就连亭父、求盗都没有。全由村内仅二十多户人家互通有无,相互帮忙。就这样,神农村几乎是与外界隔绝,以至于现在是是哪个朝代,在位是哪位帝王全是不知。

少年缓行一个时辰抵至神农村外,望着烈日下耕作的村民与即将暂居的小村,心中不禁欢喜。迫于师命外出游学,在孩童的好奇心驱使下,项敖却更加期盼日后的经历,心中也有些许激动,便招呼小黑加快脚步走上田坎。

“哟,小神医呢,又来咱村里啦?”水田之中劳作的农夫抬头发现少年,友善喊道。对于少年身边的小黑,村里人大多也见过,并未太过惊奇。

“焦老伯又在除草呀,您家今年水稻必定丰收哟!”少年礼貌回道,“还能怎样,奉师命来村上啦。倒是您老这腰不是太好,可得当心。”

“哈哈,小神医且安心,上次小神医给的药方老农一直吃着呢,老农这老腰比年轻时还好使!”焦老伯哈哈大笑,拍着腰背炫耀着。

“还是得多多注意。”少年叮嘱道,“焦老伯可知姜爷爷在何处?小子有事需劳烦姜爷爷。”

“姜老应在村里吧,今日村里在议事呢。”焦老伯想了想答道。

“嗯,那小子进村找姜爷爷去先。”少年拱手道谢,转身朝村里走去。

小村封闭,与外界少有来往,因此小村许多农产自足即可,稍有盈余各户也只作备用存放少许,也让村民极其安宁。至于类似盐之类需求不大,却也不可少的日常用度,小村也会井盐提取之类的古法。肉类却更为简单,毕竟都是山野之民,多少会些许捕猎之术。

小村人户不多,二十来户,且多为农户,只有两户较为特别。一户是跛脚的中年铁匠,偶尔会给村里铸一两件铁具以作耕作之用的单身汉,一户是猎户,三口之家。

少年一路走来,与沿路耕作或歇息的乡亲们亲切的打招呼,大多数都称项敖是小神医。却也无他,项敖多次为村民诊治,解决疑难,可比村里那些土方功效好上太多,因此而得名。

进入村内,项敖直奔宗庙而去,小村议事都在宗庙之中。来到村内宗庙木屋,项敖看见村里半数人都在宗庙屋内或门口。

今日议事必然重要,还是等姜老事毕再说,项敖走到较远的石凳上坐下耐心等待,小黑也有样学样,坐到石凳旁边,吐着舌头呼呼地踹气。

约莫半个时辰里,宗庙里一直是嚷嚷不停,人声太多,加上距离不近,项敖也未听清分毫。“汝等给老夫了断如此念想,日后不准再提。”突然从宗庙里传出咆哮,气愤地吼着。这不是姜爷爷的声音么,何事如此生气,少年在心中嘟囔。不一会,人群散去,大伙嘟嘟囔囔的都在叨念着什么。

此次议事貌似动静不小,全都心不在焉,好几个村民从少年旁走过都未注意到少年。少年虽然奇怪,也未多想,毕竟是别人村里自己的事,见人群散去,便起身走进宗庙。

“姜爷爷!”少年走进宗庙木屋看见姜老跪坐在神农像木雕下,垂头沉思便轻声喊道。

“嗯?原来是小道长,说吧,又有何事需要老朽帮忙?”姜姓老者抬起头,见是常来村里医治村民的小道士,笑盈盈的看着他。老者脸上看不出任何心事,也无迹表明刚刚发怒。每次少年到来,虽都为小村解决许多棘手的事,但都少不了找到姜老帮忙。

“嘿嘿!”少年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姜爷爷,此次确实是麻烦您老了。家师已外出游访,以后应该不会回山,走之前命小子出外游学,增长见识。小子思来想去,现在年岁还是太小,待小子略微懂事之后再出山游学,因此打算在我们村子暂居一段时日。今日找到姜爷爷,是想姜爷爷能批准小子入村,划一方地可供小子居住。不知您老看是否合适。”

少年说着便唤来屋外的小黑,将小黑背上和自己扛着的野鸡、山羊至于地上,说道:“这是小子在路上为村里叔伯准备的薄礼,还望姜爷爷莫嫌弃。”说完,项敖还对着姜老拱手而拜。

“汝这小道士,村里人待汝如家人,汝不是不知,还如此虚伪作甚。”姜老见项敖卖乖,便笑骂道,“要住就住下吧,别说暂居,估摸大伙想汝定居更好。”

说完,姜老便起身拍拍衣袖,往屋外走去。“楞着作甚,跟老朽来。”见少年发愣,姜老便轻声呵斥,先一步走出房屋。

少年见状,低头望了眼地上野鸡、山羊,赶紧提上,招呼小黑追着将老出门去了。

来到屋外,姜老已站在村子中间宽阔地带,敲响了身旁一人高的小铜钟。不一会,在村子里的村民都集合过来,好奇地望着姜老和姜老身边的少年。

“告知一件喜事,今日小神医找到老朽,提出要暂居村子的请求,不知大家是否愿意。”姜老朗声告知,便等待答复。

大家听完之后一愣,小神医要住到我们村子?这不是好事么?“好,愿意!”,“好好好!”,“咋不愿意,好事啊!”......五十多人乱七八糟地回答着姜老的问题,无不高兴。站在前面的几个孩童更是高兴的蹦了起来,神医哥哥可是经常给他们带最好的肉肉吃呢,而且还会好多好多的学问,肯定愿意啦。少年看着大家热情反应,微微有些脸红,却也没有多说,轻笑着扫视着面前的村民们。

“既然愿意,那来两人把小神医带来的肉食分给大家。还有,明日无劳作之人合伙帮小神医搭座房子,大家明日早点过来帮衬帮衬。”姜老见大家都很高兴,便稍作安排。其实安排也无用,村子里的人都很热情,而且都喜欢项敖的到来,明日帮忙的人必定不少。项敖每次到村子里,不仅为村民免费医治疑难,还会带些许肉食给大家改善膳食,且为人和善,能不喜欢么。

“各位乡亲,小子日后多有打扰,还望乡亲们别嫌弃。”少年拱手拜谢,“小子名叫项敖,并非什么小神医。之前因师命不易随便告知姓名,望乡亲们不要见怪。以后若有事称呼小子项敖就好,切莫再称呼小神医,小子当不得。”少年,哦不,是项敖再次拱手道。

“当得,当得...”乡亲不理仍是高兴呼着。项敖也无他法,无奈之下只得随之。

了事之后,乡亲们便在姜老的招呼下散去,唯独剩下几个孩童来到项敖身边,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或者逗弄着项敖身边的小黑。小黑也来过数次神农村,对身边的孩童也不陌生,也就心安理得的躺在地面“享受”着几个孩童的熊抱和抓摸。

“以后我们都叫你项哥哥好不好呀?”其中一个约莫七岁上下的女童对着项敖怯声问着。

女童头顶扎着马尾辫,不是太长辫子在头后轻微跳动,在幼嫩的脸颊两侧隐约可见两个小酒窝,晶莹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地瞪着项敖,期盼着项敖的同意。女童名姜尧儿,姜老其孙女,因每次项敖到村子都会找上姜老,项敖和姜尧儿便多次见面,一来二去便就亲近些。

姜老还有一孙,名姜炎。传说中姜姓、焦姓乃神农氏后裔分支,也是神农村自认是神农后裔的原因之一。原本全村只有两姓,一个是姜,一个便是焦。

提及姓氏,顺便说下两户外来人家。不知姓名的跛脚铁匠,以及猎户一家,也未透露姓名。姜老曾提过两户人家,猜测因是避难逃至此处,姜老恻隐,不忍心赶他们离开,便收留下来。感恩姜老,猎户家经常分发肉食给与乡亲,跛脚铁匠打造耕作铁具也未索要报酬。

“本来就该如此呢,我也不是一直称呼你尧儿么。”项敖轻轻的摸摸姜尧儿的头,亲切的说着。项敖说完,女童不停蹦跳着。“项大哥,我要跟你学学问。”姜尧儿身边站着的便是她的哥哥姜炎,比一般孩童明事不少。此时姜炎一脸认真的盯着项敖,稚嫩的脸庞却表达出他无比坚定的内心。“阿炎,学学问可极其辛苦呢,你愿意坚持么?”见姜炎如此认真,项敖受到影响便更为认真的问道。

“我会,我长大要当大将军!”姜炎举起右手拳头,双眼坚定。

“好,待过两日处理居住事宜过后便开始,届时可别喊苦。”看着还不到九岁的姜炎,如此坚定,项敖亦准备认真教授于他。姜炎虽年不过九余,却也身长六尺有余,比项敖稍矮些许,力气更是不差。

“我也要学...”、“我也要学...”见项敖应承下来,其余孩童也叽叽喳喳的吵个不停,还边吵边跳。项敖无奈,只好一一答应。

悍鼠说

新手,若能入眼,请收藏,请推荐,万分感谢!

第二章 匆匆两年

白驹过隙,与世隔绝的神农村匆匆便已过两年。在村子的两年,项敖过得极为充实,每日除了在教授孩童学问,温习兵书,就是不停练习着老道师父留下的枪法基础,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舞花等基础动作,每项动作项敖每日都不下千遍的练习。

当然最开始时项敖一天一项五百遍都极难完成,可见项敖两年来的勤奋。而在姜炎等人发现项敖练习枪法之后,跑去央求跛脚铁匠为每位男童削了一把与项敖木枪差不多方便他们使用的木枪。

自那以后,每天在乡亲们为项敖搭建的木屋旁边都有一群稚气未脱的少年挥洒的汗水。

这一练,就是两年,不仅项敖,其他孩童同样苦练两年,虽强度追赶不上项敖,但是这十来个孩童却都努力坚持做到最好。就连最开始反对他们练枪的姜老一众老人,到后来也不再多少什么。学问,练枪,练枪,学问,十几个孩童每天跟着项敖如苦行僧半努力着。

这些孩童之中,跟着一起学学问的只有两个女童,一个是姜尧儿,一个是不知姓名猎户家的女童,大家都称呼她小丫。不过姜尧儿,并未学武,用她的说法是女子舞枪不好看。

然而小丫却坚持练了下来,她说她长大要做女侠,帮助那些被欺负的人。项敖每次念及到此,脑海中都挥不去小丫说这句话的神情,坚定中带着悲愤,甚至是仇恨。项敖不知让小丫跟自己一同练枪是否正确,会不会反而害了她。但未见猎人大叔反对,项敖也不再多想。

除去女童,加上项敖及姜炎,共计十二名男童。此时称呼男童已不甚正确,两年过去,孩童们都已长大成少年。项敖已年至十一,其他少年最小年岁也已近十,确确实实是一群英武少年。神农村确实养人,少年们虽不及项敖体格,却比之一般十岁孩童更为壮硕。

项敖为打熬力量制作的石锁最重的已有两百来斤,当然,不论项敖和姜炎,其他少年最多只能举起约一百来斤。毕竟还太过年少,锻炼需适可而止,若少年时便隐入暗伤可能毁其终生。不过以项敖的医术配上熊山上无数珍贵药材,调理身体药方却也不少。

村里青状在两年里也在农作之余,闲来无事便跟随者少年们一起练武。虽没有少年们般长足的长进,却在项敖熬制的草药帮助之下,强身健体的功效也很是明显。

项敖更是将其师父向好友讨来的健身术法《五禽戏》传给村子所有人练习,不论老少男女,整个村子里乡亲们的身体素质也有极大改观,让项敖的医术竟无用处,伴随着乡亲们体质的提升,生病的当然越来越少。

不过对于过于年老的乡亲,项敖也没有办法,只能用药物调养,尽尽人事。

两年里项敖也切身体会到生离死别的滋味,也体会到新生降世的人心之中的喜悦,对于一直在深山之中,只看书卷,未曾体会过这些情感的项敖在心性上有长足的成长。经历生死,难免会思考生死,感叹生命脆弱,便会开始尊重生命,项敖如是这般慢慢地成长着。

两年以来,姜炎学问确实长进不少,尤其是他喜欢的兵法,更是专心研读。现如今的姜炎能和项敖言斗兵法不相上下,让项敖不得不惊叹姜炎如此惊艳的天赋。两年来的姜尧儿,对于琴棋书画甚为喜欢,而其中琴为之最。可惜村子物料有限,只有姜氏祖上留下的一床木琴,看不出琴身及琴弦的材质,不过每次项敖听姜尧儿弹奏,却也悦耳动听。

原本项敖只能懂一些书卷上看来的音律基础,不过庆幸的是,姜爷爷居然从村里藏卷中发现两两卷音律普,让姜尧儿欢喜不已。自此以后,村子的乡亲在茶饭之余也有了新的消遣,听听曲儿。

项敖居住在村子的时间中,给村子里带来的改变,乡亲们都有目共睹,让乡亲们心中满满的感动,同时让青年少年对项敖内心更加崇敬。导致村里很多议事项敖给的意见基本都会全员同意通过,让项敖在面对姜爷爷时万分尴尬。不过姜爷爷也并未怪罪项敖,甚至眼里透露的眼神如看待成才的儿孙,欣慰亦是满足。

两年的时间,项敖已身长近八尺,力气也增大不少。短时间挥舞老道师父留下的陨铁长枪已无大碍,虽然仍有些许耗费力气,每日花费极少时间适应重量还是可行。让项敖好奇的是,铁匠大叔第一次见到项敖陨铁长枪时,竟然露出热切的目光,见项敖舞动,更是隐隐双手发抖,显得极为激动。

好奇铁匠过去的项敖便有时间各式借口到铁匠住处拜访,欲探得些许铁匠的过去。可惜两年过去,除了项敖将铁匠大叔的跛脚医治得可正常行走之外,也未获得任何消息。对于项敖的医治,铁匠的感激是看得出的,特别是项敖说有机缘可恢复以往,铁匠激动表达甚至愿以命为报。

项敖每次推脱铁匠大叔的说辞后,便一直拖着,也未再提。见到铁匠大叔听闻能恢复常人之身竟如此激动,项敖每次上山便多有留心能够医治铁匠大叔的药材。毕竟铁匠脚伤也只是一般刀剑所致,只是拖延治疗的时间太长,需要不短的时间调养才是。

项敖本就被村子人所喜,两年相处下来,项敖便于村子里的叔伯婶嫂有了一家人的情愫,项敖便越发喜欢村子和村子里的人儿。两年之中,让项敖还好奇的便是猎户一家,除去每日都能接触到的猎户家的少年于小丫,也不知其他任何消息。姜爷爷说过逃难之人伤心之处定为不少,叮嘱项敖不要胡乱打听,以免伤口撒盐。少年只好耐住好奇,不便多言。

两年之中,项敖也曾去寻过姜老描述的山外小镇,可不知方向不对,还是寻得不够远,以项敖脚程行走半日也为见着人烟。项敖只好作罢,待准备离去之时再想办法。其实在村子中的两年之中,少年不止一次的想外出闯荡。

但两年的小村生活让项敖不舍得离开,和蔼的长者,调皮又认真的少年少女们,无一不让项敖难以割舍。况且还有未医治完全的铁匠大叔,项敖也放心不下。更让项敖无奈的是,还无法将长枪挥动自如。

项敖也是无奈,无法正常使用长枪,带着也只能是累赘,甚至如此珍贵神兵,若无拿得出手武艺,恐无法保住长枪。匹夫无罪,怀壁其罪的道理,项敖还是懂的。

此枪乃是其师将项敖机缘巧合得来的千年陨铁所制,长抢全长约一丈二尺六寸,枪头长约二尺五寸,剩余枪柄丈许之长。枪头极为简谱,两刃光亮,明显已开锋,闪着寒光,锋利无比。枪头两面是深沉的玄色,厚重而有力量,两面中间各有一不浅的血槽,可想此枪头刺入血肉之中定能让对手血流不止,失去战力。

丈许长的抢柄呈玄青色,抢柄与枪头之间并无明显衔接之像,只是略为粗大几分,枪缨也只是极简单的赤色织物。尾部的枪纂约一尺半有余,呈圆锥状,略粗于抢柄。玄色的长枪,厚重,深沉。而在玄色之间,夹杂着一丝丝隐约可见的赤色丝线,粗眼看去如流动的血液,灵动异常,细看却静止未动,极为神奇。

赤色丝线从枪纂一直盘旋流动至枪头、抢柄衔接略粗之处,所有丝线汇聚到此,杂乱地互相交织,隐隐能见传说中的龙头之像。赤色丝线应是镶嵌于枪柄之上,镶嵌技艺却极为了得,明觉是金属,却未觉膈应亦或磨皮,甚至能助使枪之人更稳地握住长枪。

今日,项敖带着姜炎和小黑,如往常一样到熊山之中寻找少年们练武时需要的草药,顺带狩猎少许猎物,带回村子以充肉食。此时已是深秋,村子之中的存粮如常年一样应已足够村子乡亲们过冬,不过项敖为让村子过冬更为妥当,在村子这两年里都会在深秋时多进山几回,打些猎物回村。村子平日里的肉食多由猎户大叔打来,至于深秋考虑妥当的想法却未多想,也不知在来到熊山之前经历所什么,在村子里浑浑噩噩的度日。

“项大哥,猎物应该足够了吧。”姜炎看着抗在箭头的长枪两头挂满的野山鸡无奈的说着。项大哥什么都好,就是考虑太多,平日里本就存了许多肉干,还有五谷的存粮,今年过冬搓搓有余呀,还打这么多干嘛呢。姜炎着实无奈的想着。

“有备无患备,再说这片山林极易出现医治铁匠大叔腿脚的百年灵草,我们多逛逛无妨。”

项敖眯着眼仔细在山崖上扫视着,想尽量望远些。姜炎无法,只好扛着野山鸡继续跟着。小黑倒还无所谓,在山林之间乱窜,不知是高兴地,还是多动停不下来。“汪汪!”小黑突然狂吠起来,好似在提醒什么。项敖顺着小黑指引的方向望去,原来在两面山崖夹缝之中一株白色灵草。

项敖定睛望去,是暗红色的血灵芝。观其色差,应该五百年年份往上,如此年份灵芝定能治好铁匠大叔。项敖无比开心,连忙取下藤绳,套在涯边大树之上,准备去取灵芝。

“项大哥,让阿炎去吧,太危险了。”望着如此山崖,姜炎担心地阻拦道。“阿炎放心,论在山林间的攀爬,项大哥可比你熟悉,况且阿炎也不懂采摘,还是我来,你且稍等片刻。”说完,项敖便顺着藤绳靠灵芝滑去。

一刻钟的功夫,项敖便取回灵芝。回到涯边,项敖细心将灵芝装入随身带着的木盒中。木盒无法保管灵芝药力太久,需尽快带回去给铁匠大叔熬制服用,越快功效越好,项敖想着,便招呼姜炎和小黑迅速往村子的方向飞奔而去。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