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世间》: 引子

时间:2019-01-14 06:12:04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大风起兮01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第一章 引子

这是发生在大兴安岭深处的故事。

它说起来很长,也很诡异。

尽管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我的记忆依然清晰。显然,那段经历对于我来说已经刻骨铭心,深入骨髓了。

*****

故事起源于大兴安岭深处一个叫满营子的屯子。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冬天,不知什么原因,大兴安岭冷的邪乎,气温达到了零下48度。

腊月初七那天,从早晨开始,刀一样的西北风就嚎了起来,卷着冒烟儿大雪,一直下到黄昏也没有松劲儿。

这时候,在满营子东面出现了一支队伍,大概有七八个人,还带着两匹瘦马,马背上的东西很重,用毛毡盖的严严实实,一路留下深深的蹄印。

当时人们的第一感觉,这像一支勘探队。

因为那个年代,装备落后,来这里搞地质勘探的都是这个样子。

但是很快就反应过来不对了。

第一,不是季节,这个时候大兴安岭天寒地冻,漫山大雪,连哪是哪都分不清。只要脑壳没进过水的人绝不会这么干。

第二,他们身上穿的衣服不正常,不是棉衣或兽皮一类的东西,而是老旧的日本军装。

日本人?不是早都过气,被打蒙了圈,跑了吗?

第三,大兴安岭是国家重点保护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哪能随便进出?况且九月份就已经封山了,他们怎么进来的?

但是议论归议论,这些已经无关紧要了,现在的事实是他们来了,人就在这!

当时的情形据后来屯子里一个当过兵的人回忆说,看着这些人,就觉得很邪门,到底哪里邪门他一时又说不清。直到有一天有人备上三斤酱牛肉,他喝了一瓶烧刀子后,脑子才忽然灵光了起来,断断续续的说:“那些狗日的根本就不是活人,有一个没有眼珠子,脸白得像纸”…………。

******

队伍进村后没多久,这些人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敲开了沈三爷家的大门。

此时!三爷六岁的孙子正满头大汗的在院子里跑着,手里拎着一个破锣满院子边跑边敲,弄得鸡飞狗跳,姑娘们隔着窗户看着外面,被逗得咯咯直笑。

屋子里,三爷正和几个老哥们在喝酒划拳,桌子上一大盆煮熟的狍子肉刚端上来,热气腾腾的冒着香气,旁边还有一坛开了封的闷倒驴和烧糊的红辣椒。

三爷今天请客,来的几个老哥们都是大兴安岭打猎的圈子里赫赫有名的人物,这些人常年和野兽打交道,没一个是善茬。当然,这里面最邪乎的还是三爷。

听老人讲,三爷在年轻时就相当尿性,有一年冬天,不知什么原因,他一个人就进山了,之后就再没了消息。过了两天,大伙儿结队上山寻找,都没有找到。但是回来的人说在三十里外的盘龙岭附近找到了九具狼尸,并在现场带回一根烟袋杆儿,所有人都认得那烟袋杆儿是三爷的。

“大片的血把地都染红了”,回来的几个人异口同声的说了这句话。

“宁遇瞎子莫遇狼”,这是自古留下的老话,山里人都知道。意思是说猎人在单独走山时宁可遇到黑瞎子也别遇到狼群,遇到黑瞎子可能还有一点机会,而遇到狼群就彻底没戏了。那东西嗜杀,残忍,智慧。有时为了等待一个机会,它们可以几天几夜不吃不动,一旦时机到来,果断击杀。

狼群是极其善于团队作战的,秒杀一切生灵,连一点骨头渣都不会剩下。所到之处任何猛兽都要退避三舍。

因此,后来的几天人们出去只是做做样子,大家心里都明白,鼎鼎大名的沈南山回不来了。

可是,就在人们都在为三爷感到惋惜的时候,他竟然回来了!

第七天的黄昏,他踉跄着从山上下来了,整个人像血葫芦一样。人们把他抬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一口气儿。

有人说当时看见三爷出现在山上的时候,他身后还站着一个人,等后来再看时就不见了。

从那件事以后,在大兴安岭猎区,三爷就成了神一样的存在,无论男女老少都开始叫他三爷,直到现在。

队伍进了院子后看都没看一眼就直接进了屋。

突然进来一些人,屋里的划拳声马上停了下来,人们都愣住了!

老支书颤颤巍巍走到三爷面前低声耳语了几句,三爷边听边若无其事的扫视着这些人,最后,他的目光接触到为首的那人眼睛时,微微愣了一下,然后展开介绍信看了几眼。

这时那个为首的日本人解开扣子,从怀里掏出一张羊皮递给三爷,然后用生硬的汉语解说着,大概意思是说他们要去黄岗梁。

羊皮上画的是一张军用地图,上面标注着几个红色的点。在地图下面还有两个小图,一幅像一个漆黑的山洞,另一幅像是一个人,也许是绘制者水平有限,这个人长的无法形容的丑。当日本人指着两个小图问三爷的时候,他若有所思,接着又摇了摇头。

“妈个巴子的,封山了,找死啊,进你娘的山”。

这时炕上的哥几个回过神儿来,看着日本人树桩子似的站在那,还说让三爷带他们进山,就不愿意了。半斤闷倒驴下肚,说话比火药还冲,也有人回身就去抄家伙。这时,为首的那个日本人轻轻咳了一声,看了三爷一眼,站在那没动,也没说话。

三爷转身朝炕上低声喝道:“老四”。

这一声吆喝,所有人都静了下来。

接着,三爷招呼那个日本人进了里屋,没多久出来后便把哥几个遣散了,日本人也离开了村子。

第二天早晨,三爷起的很早,收拾了一下就带着儿子领着日本人进了山。

三奶奶无奈的看着爷俩远去的背影,不明白三爷这样做是为啥,但老头子的脾气她是知道的。

但是这个季节...那些鬼里鬼气的日本人....,想到这,三奶奶心中就升起了一股很不祥的预感。

爷俩走后的第三天,又开始变天了,大西北风刮的树木呜呜作响,夹着黄豆大的雪粒子猛往脸上抽,抽得刀割一样的疼。到了晚上,老林里咔嚓咔嚓的响声此起彼伏,那是树木被雪压断的声音。

夜深了,除了这些声响,没有人知道这深山里还在发生着什么!

很多人惦记着山里的爷俩,尤其是三奶奶,整晚都睡不着觉。她更加强烈的感到,这回老头子恐怕真要过不去这道坎。还有儿子,那是自己唯一的儿子,每想一下心里都刀扎一样的疼。

就这样,快半个月过去了,已经到了小年儿,可奇迹并没有再次发生,进山的人一点消息也没有。

小年儿那天的晚上,风雪已经停了,外面还有点月光。

已经是深夜,连日来,三奶奶心力憔悴,疲惫不堪。她迷迷糊糊的刚要睡着,猛的听见门外咕通一声,她立刻意识到了什么,鞋都来不及穿,几步就到了门口推开了门。

第二章 他来了

门外,月光下,一个人佝偻在地上,已经冻硬了。

“老头子”。

三奶奶带着哭腔奔过去扶起那人,细看之下,正是三爷。

此时三爷浑身上下都是白花花的霜,头发和胡子结成了血红色的冰溜子,脸色紫黑,眼睛发直,怎么叫也没反应。

三爷的两个姑娘听到喊声穿上衣服跑了出来。三个人连拖带拽的把三爷弄进了屋,平趴在地上。

三奶奶让大姑娘到外面端了两盆雪,插好门后,扒开三爷后背的衣服,抓着两把雪就搓了起来。

这是经验,冻伤的人不能直接放在热的地方,那样的话,皮肉在恢复后就会发炎腐烂,到那时内火攻心,人就是不死也要扒层皮。

老太太跪在地上,搓着搓着眼泪就流了出来。她看见三爷紫黑的后背已经被什么东西抓烂了,肩胛骨下面被活生生的掏去一大块肉,旁边还有一个血窟窿在往外渗着血。

大概搓了二十几分钟后,三爷的后背渐渐有了点血色。

“娘,你看我爹的手,动了。“,这时二姑娘指着父亲的手喊了一声。

三爷的手真的在动,也不是动,就是很吃力的哆嗦几下,之后人又昏迷过去。但这几下哆嗦几个人都看明白了,他是想指向身下。

把身子面朝上翻过来后,解开皮袄,三奶奶重新拨亮油灯,仔细查看之下,很快发现了异样。

三爷的前胸和后背一样也是紫黑色,但是细看之下,里面有几条隐隐的红线。

又搓了一会儿,红线越来越清晰。

“这是一张图,一张图啊,被你爹刻在身上了,这老头子,这是在作啥?”。

三奶奶说完这句话,马上意识到什么,她回头看了看房门,低声警告两个姑娘今天的事对任何人都不能讲出去。然后她让两个姑娘继续搓,自己则翻箱倒柜,找出年轻时那些纳鞋底,绣花的工具,把图刻在了一张羊皮上。

弄完这些,三爷还在昏迷,但已经缓了过来,老太太松了口气,让两个姑娘回去睡觉。

姑娘走后,她一个人坐在那里,看着这个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老头子,一时间心乱如麻。

进山的可是两个人,而现在只回来一个,儿子呢?一想到儿子,她的心一下子沉到了底!

就这样一边想一边看着躺在那里的三爷。慢慢的,她的注意力放在了三爷的左手上。

有点不对!

一般情况下,一个虚弱的人因为没有力气,手都是松开或者虚握的,可三爷的手一直握的紧紧的,好像在握着什么东西。

三奶奶过去抓住老头子的手,掰开了手掌。

手掌已经肿的老高,这时手心里一个牛皮纸团儿掉了出来。

打开纸团以后,那上面歪歪斜斜的写着七个字:他来了,十八年后。

看完纸上的字三奶奶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喉咙像被人掐住一样难受,她起身来到窗前,院子里静悄悄,远处漆黑幽深的大山深处有几点鬼火在闪动。

转身回来的时候,还没等走到炕边,整个人就扑通一下坐在了地上。

此时,已是深夜,偌大的满营子万籁俱寂,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

屋子里发生的事,其实本不该有人知道,可是,这世上的事有时真的不太好说!

就在三奶奶把一切都弄完,熄了灯以后,从院子的暗处,一个人影儿鬼魅般的走了出来。他拄着一根拐棍儿,从头到脚裹的严严实实。这人站在那沉思了一会儿,自语道:“十八年后,嘿嘿,十八年后”。接着他出了大门,向着大山方向,很快就消失在黑暗里。

这之后,夜更浓了,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一切又重新归于平静。

三爷这次恢复的时间很长,过了一个多月才出屋。

从那次的事以后,他再没有进过山,整个人也变得少言寡语。每当人们问起,他都敷衍着搪塞过去。至于那半个月里都发生了什么,那些日本人又去了哪里,还有……一直都是个谜。

******

十八年后,我在一家皮货店做掌柜,再一次想起了这桩多年前发生过的怪事。

这个故事里的沈三爷,就是我爷爷。跟爷爷一起进山失踪的人正是我父亲,而那个当时在院子里敲锣的小崽子就是我。

因为我是腊月初七出生,所以就取名--初七,沈初七。后来长大后人们都习惯叫我小七。

前面的那段往事里并没有提到我的母亲,是因为我母亲早已经不在了,奶奶说她是生我的时候难产去世的,这件事一直是我的一个心结,不忍再提。

爷爷经历那次事件后就封了枪,之后在对面山腰又建了一个木屋,我和奶奶也随着住在了那里,常年守着那七八亩苞米地,日子也算挺舒坦。

现在回忆起来,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房子里挂满了各种兽皮,到处弥漫着松香味儿,火炉里红红的碳火烧得屋里暖哄哄的,爷爷吃完饭后总是点上一袋烟,然后拿出一块像大骨头一样的东西静静的看着,一看就是老半天。我至今还记得,那东西有一股怪味儿,上面还刻满了很小的文字。

还有,当时的狼特别多。晚上漫山遍野都是狼眼发出的绿幽幽的光。有时半夜狼群从房子周围经过,刷刷的踩着碎石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尤其是夏天,要是赶上阴雨天,大老远就能闻到它们身上那股特有的腥臊味儿。可让我最纳闷的是狼群从未攻击过我们,甚至都没有靠近过木屋。

记得有一次我问爷爷:“爷爷,你天天守着大山,那大山稀罕你不?”这时爷爷笑了没吱声。

我又问:“那狼群稀罕你不?他们为啥从来不靠近我们家?”这时爷爷用手摆弄着那块大骨头说:“哼哼,它敢!”

就这样我在那里平淡的生活了十多年,这期间我吊儿郎当的读完了小学,中学,最后考上了某个城市的一所连当地人都没听说过的大学。

值得一提是,到现在我的柜子里还能找到几本大学期间专心研究过的《金瓶梅》。那上面还留着我的注解和批语。

大学三年毕业后,我才发现自己苦心钻研的《金瓶梅》根本派不上一点用场。

后来经过几次折腾,在同学介绍下来到了这家皮货店,本来只打算暂时落个脚,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五年,而且还稀里糊涂的当上了掌柜。

这五年里,我有时在闲着的时候,也会琢磨琢磨当年的那桩怪事。

那支神秘勘探队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何在大山里消失后,没人来调查这件事?爷爷他们又在大山里经历了什么?他为何回来后要金盆洗手,一个人孤苦伶仃守在山上?那几个字“他来了,十八年后”是什么意思?他来了指的是谁来了?还有我父亲…

琢磨来琢磨去,最终我还是觉得这只是一段往事,随着时光的流逝,终将变成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慢慢的就会被遗忘。可却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切,其实才刚刚开始。

直到多年以后我回忆起来,才猛然发觉,其实有些事,有些人,有些地方,早就在那里纹丝不动的等着我。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