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秦玲越》: 风云再起
第一章 风云再起
天色阴沉,闷热而无力的风拂过象郡城的城头,岭南的图腾旗坠在旗杆上,像垂暮的老人蜷缩成一团,病怏怏的样子让人不想多看一眼。在城墙上的守卫们双眼懒散,如往日般平静地看着远处,而远处惊起的群鸟让他们稍稍惊疑,不知又是哪种猛兽成群结队穿梭在山林中?
半炷香之后,一小股黑色的人马出现在了象郡城前不满一箭之地。这一小支军队列阵整齐,兵戈剑刃上在空气中闪烁着锐利的锋芒,骑兵高壮,军士皆披甲,强弓紧绷的弓弦与漆黑的羽箭昭示着上可穿云的力量,长戟锐利的戟尖与修长的戟身透露着足以撕裂阴霾的锋锐。但是这一队秦军似乎没有更多的动作,仅仅在象郡城前稍作停留,便挥鞭踏尘进入山林沿原路而去。
“秦......秦军?”城门令与诸多守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为何秦军会突然出现在象郡城前,秦军不是早已退回巴蜀之地了吗?前方探子来报秦军三年来重兵把守边境,未有异动,其他士兵似乎都投入了一项浩大的工程。可是为何没有任何征兆就凭空出现了这样一支秦军?桂城呢?为何桂城守将没有消息来报,就连一丝风吹草动都没有传到象郡城?
城门令此时心慌神乱,这支秦军没有任何动静便来到了象郡城前,城门令暗自思索将其暂定为秦军探子。但是为何秦军探子如此轻易便可绕过桂城直抵象郡城下?难不成桂城被强攻而下?可是若是强攻,怎么可能会没有一丝一毫的军情传至象郡城?
桂城乃象郡城之屏障,桂城依山而建,傍漓水而成,为岭南雄关。入岭南腹地,需先取桂城。依桂城之险,进可远攻退可死守。且桂城在南抵象郡城的唯一必经之路上,秦军探子若要直抵象郡城下,必过桂城关卡才可畅通无阻。但是为何桂城守将没有来报?莫不是桂城守将谋逆降秦,全城封锁,未能有一人离开桂城来报象郡?
城门令即刻下令鸣鼓告急,随着咚咚的鼓声响起,短促而又雄浑的告急声霎那间传遍了整个象郡城。告急鼓声不比寻常,此鼓若鸣,必是在象郡城危亡之际。而此时,象郡城中的居民也纷纷涌出,因为告急鼓声已经百年未鸣,可是今日突然鸣鼓,让整个象郡城人心惶惶。
而此时,城门令已经飞奔至王府之外,他要将这一军情立即报告象郡王,秦军探子如鬼魅般忽来而又急去,必定有不可告人之秘辛。而秦之目的,三年前就已明了。若是因为疏忽不报,象郡城因此沦陷秦之铁骑之下,城门令万死不能辞其咎,必定为岭南千古罪人。
而象郡城中,城门令不同一般大臣,城门令直接负责象郡城外围防务与监察职责,有直接面见象郡王之权。王府侍卫自然也是不敢阻拦,而且城门令已经鸣鼓告急,势必有紧急情况上报象郡王。
城门令三步并作两步急行入王府议政厅,他知道象郡王听到鼓声之后必会移步到议政厅内。而此时在议政厅的却并非象郡王,而是公主殿下漓玲。漓玲乃象郡王最小的女儿,由于年龄还小所以尚未婚配,但是漓玲与其他已经婚嫁的世子公主相比,漓玲年少方至二九,却是象郡王所有子女中最为聪慧而又勇悍的奇女子。岭南诸王中见过漓玲的,皆言漓玲悍勇聪慧,可惜生为女儿身,不然势必为虎将。而漓玲亦不负所望,十八虚岁之时,武力已经足以抗衡象郡任何一位将领,聪慧之处亦足以与众将在帷幕之间排兵布阵,共商进退。
而漓玲也是听到告急鼓声匆忙赶至议政厅,众将府邸散布象郡城中,一时间难以尽数直达王府,可是漓玲疾步至议政厅却发觉除了侍者外,象郡王尚未来到。而象郡王日常所在,乃是王府桂香阁,那里是王府妃嫔最爱去的地方,想到父王此刻可能从一众妃嫔中尚未抽身而来,漓玲正欲回身去寻象郡王,只见城门令匆匆进到议政厅中,而城门令见到漓玲当即下拜道:“公主殿下,微臣急报。”
漓玲此时本欲去寻象郡王,见城门令已然到来,漓玲便直接问道:“将军勿慌,还请速速讲来。”
“臣与诸多守卫在城头见到一股秦军出现在象郡城外一箭之地,貌似为秦军斥候部队。臣以为此事过于蹊跷,桂城怎么可能对秦军南入毫不知晓?且那股秦军装备精良,不像爬山涉水绕过桂城而至象郡城前。臣觉得此事须即刻禀报王上,由王上立即下令桂城严查过往商贾旅人及桂城周边山岭,切勿使秦军趁虚举大军而入,夺我瓯越千里江山。”城门令虽急躁,但转瞬之间思绪明了,言辞直切问题要害,应对方法已经成形。
漓玲听了城门令的急报,心中一惊,秦军三年前已经大败,难不成三年间便已经完成休养,扩张人马,莫非又要卷土重来?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漓玲即刻道:“将军请起,将军暂且于议政厅稍作休息,我即刻去将此事禀告父王。还劳烦将军告知其他后面赶来的众多大臣,让他们先在议政厅等候,勿要急躁,父王稍后便至。来人,为将军看茶。”
对于此事,漓玲不敢怠慢,此事关系到岭南存亡,想到父王此时还沉迷酒色之中,漓玲心中愈加气愤,自从父王新建桂香阁,便每月在其中流连,不但拖延政务,而且已经数次早朝迟到。可是气愤归气愤,毕竟父王乃象郡城之主,漓玲虽贵为公主,亦是无可奈何,丝毫干涉不了。
而此时漓玲已经跨入桂香园中,桂香阁建在桂香园中央,园中各种花卉奇木争奇斗艳,有的连漓玲也说不上具体名字,然而色彩却极为鲜艳,芬香扑鼻,见所未见。放眼望去,桂香园俨然是一副人间仙境的所在。而此时,桂香阁中莺歌燕舞,象郡王正沉湎其中,好不自在。而漓玲此时也是极其无语,难不成箜篌阵阵,就连告急鼓声都压了过去吗?
“父王,您为何还在这里缠绵酒色,刚刚遍传全城的告急鼓声难道您没有听到吗?”漓玲此时气急败坏,稍失一丝公主仪容,神色却有忠国之切。
象郡王此时听到漓玲问谏,虽然已然酒醉六分,却还是尽力保持清醒道:“玲儿莫慌,为父不正要往议政厅去吗?只不过为父体力不比往年,慢了几分而已,玲儿何来如此相问?”
第二章 颓废的象郡王
象郡王如此推脱,漓玲也难以再说什么,只得看着象郡王留恋辞别一众妃嫔,这才慢悠悠地去往议政厅,而漓玲此时依然急躁万分,象郡危亡,象郡王却依然如此沉沦。三年前西瓯大胜乃是集西瓯诸王之力,合全众之兵,死战秦军三十万,方才击退秦军。而三年前的这次集兵,也直接导致了诸王势力的重新划分。苦战秦军时,原来的集兵盟主译吁宋战死,象郡王桀峻因在诸王之中统领地域最广,立即被诸王推为集兵盟主代替译吁宋。而集兵盟主名声虽好听,但实则只是一个空权而已,而身为集兵盟主。象郡王自然也是出兵最多的一方。集兵之计一则为抵抗秦军,二实为岭南的一次实力显露与相互之间的消耗。这次集兵象郡王出动了近一半的兵力,二十万百越兵,十万当属象郡王之兵。可是也是因为这次消耗,导致象郡王实力大大受损,在秦军退回西瓯以北之后,诸王之间便又一次爆发了相互战争。为尽可能争夺更多可统治的地域,诸王之间不择手段,昔日的盟友转眼之间便刀剑相向;昨日还在战场上一同拼杀的生死之交,第二天就要亲手向自己的兄弟挥刀。象郡王虽然已在抗秦时出兵十万,但瘦死的骆驼终归比马大,岭南诸王虽有意侵吞象郡王之地,仍旧惧于象郡王之实力,谁也不敢独自挑战。而日子久了,也难以避免夜长梦多。诸王中的桂城王联合另外九王合力攻打象郡王之地,象郡虽有残余的强大实力,也仍然难敌十王联手。最终导致象郡王所统治的地域大大削减,只剩下象郡等六城可供死守,而其他诸王见此也难以抵挡其诱惑,也想趁此机会强分一杯羹。因而岭南三年之间大乱,诸王之间的冲突纷起,象郡王虽尽力死守余下的六城,然而作为岭南诸王中实力最强的,象郡王自然成为众矢之的,三年之间的强力洗牌让象郡王连失五城,因此这样的结局让象郡王对桂城王怀恨在心,将剩余兵力集中于象郡之后,经过隐忍蛰伏,在桂城兵力空虚之际,发兵强攻桂城,桂城守卫薄弱,待消息传至桂城王耳中时,回师救急已经来不及,而象郡王为了泄愤,将留在桂城中的所有王室家眷一律处死。对外则谎称象郡王夺掠桂城财物,携桂城王家眷而欲归象郡。桂城王已然心乱如麻,心中只求突袭欲归的象郡部队保全家眷,却未曾料想,象郡王早已在半道设下埋伏,桂城王所率前军皆被杀,桂城王也死于乱军之中,而后象郡王将桂城王枭首以示后来的桂城部队,直接导致后续部队阵脚大乱,象郡王仅仅围困三日之后便全数投降。而象郡王此时在岭南只占据象郡、桂城两城,与诸王平分秋色。可是经此大变,象郡王心绪也一落千丈,再难提起往日的雄风。因而在象郡城中大兴土木,广纳妃嫔,筑桂香园、建桂香阁以安余生,这才以致于颓废如此。
漓玲想到曾经意气风发的父王,如今却沦落为如此模样,心中越发痛恨战争。战争所起之处,民不聊生,家破人亡,比比皆是。三年之间的大乱,不知又有多少家庭破碎,妻离子散。人的欲望无穷,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可是这代价竟是让诸多与此无关的人丧命,漓玲心中不想让岭南再起战火,抗秦的代价,三年大乱的代价,已经够多了。
而漓玲跟在象郡王身后,不敢催促,不紧不慢地到了议政厅,此时所有大臣已经全数到了议政厅,他们的脸色都不怎么好,很明显刚才的告急鼓声已经让所有人都心惊胆战,惶恐不安。待象郡王落座,便问道:“城门令今日所为何事,击数年未鸣之告急鼓声?”
城门令道:“请大王恕罪,臣之所以击鼓,乃是于象郡存亡之国事。容臣禀报:臣与一众守卫于象郡城头见一队秦军忽来而又急去,行踪不定,心怀恶意,臣猜想必是秦军斥候部队,来象郡城打探虚实。且秦军装备精良,未有风尘仆仆,跋山涉水,远踏千里的模样。但是象郡城之外有桂城雄关,阻挡秦之来路。以常理而言,若是秦军秘密过境,桂城守将不可能不知,而桂城却未有丝毫风吹草动,臣以为不妥,故而击鼓。臣斗胆一请王上派人前往桂城一探究竟,再密令桂城守将严查过往人员,勿使秦军有机可乘,窥我西瓯千里江山;二请王上派人出没巡查于山林之中,尽可能查探秦军斥候部队所在,若能擒之,必能查获其此行之目的。”
象郡王听着城门令的上报,眼神逐渐从松散变得严肃,三年了,秦终究还是要卷土重来了。三年前,西瓯乃是侥幸借由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以诸王集兵可以取胜,不知此次天道是否又会偏向西瓯这边,助西瓯再胜强秦?
而诸多武将听完城门令的谏言后,纷纷附议道:“城门令言之有理,可以一试,请王上定夺。”
象郡王思量一番后问道:“隐戈,对于此事你做何看法?”
只见众武将之列中,一名金甲披身,头戴将冠之人走到厅中央。此人名为隐戈,乃是象郡兵马总使,军权之中,隐戈之权在象郡王之下,众将之上。而此人虽人近中年,军事才能却是出奇,往往有雄才伟略藏于心中,强攻桂城便是出自他的谋划。而且隐戈一直忠心于象郡王,未有谋逆之心,象郡王但凡有军事上的疑惑,必定先问隐戈,再做决定。
隐戈道:“城门令所言句句在理,确实不失为良计。但是臣有一计欲献王上,此计若是可与城门令之谋划相并而行,可一举两得。”
象郡王惊疑道:“是何妙计?还请隐戈将军速速道来。”
隐戈道:“请王上搜查桂城过往人员的同时,亦派人前往诸王之地,将秦军南侵的消息尽可能扩散至西瓯全境,扩大此次秦军南侵的严重性。如若西瓯全境因此而人心晃动,对于王上有两大好处。”
象郡王听的出神,催促道:“将军勿停,继续讲来,是哪两大好处?”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