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固守与变迁》免费试读_余泊鸿

时间:2019-03-23 02:31:31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余泊鸿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第一章 铁男的泪

静得让人不能思量

回望

错过才有地久天长

床前的月光

你为何那么皎洁

那么亮

寂静的夜里

是谁的思念不停歇

最长到天亮

抬头望

孤星伴夜长

眼里泛的泪

是你永远没有的想像

明月夜

无处话衷肠

啊......

月光

请把那思念带上天堂

让它在空中飘荡

随处流浪

我有一座城

是铁栏不谢

四季芳香

夜的月

宁静又安详

铁男是武陵山区一名普通的土家族女性,但她坚强、刚毅。铁男出生前,家人一直期待是一个男孩。为了安慰家人内心的失落,同时也表达对男孩的期待,父母为她取名铁男。铁男成年后,家人一直期待可以找到满意的乘龙快婿。而她与吴痕结合在一起也完全是传统包办婚姻的结果。

农历十月十六,万象金秋。这一天,是铁男出嫁的大喜日子。为了这一天,家人已经筹备了许久。几天前,铁男母亲教会了铁男一些出嫁的礼俗,最重要的就是“哭嫁”,因为“哭嫁”是土家族女孩出嫁时最基本的习俗。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要哭得动听、哭得感人、哭得真实,出嫁时会哭的女孩,都懂得礼貌、懂得感恩,都是聪明伶俐的好媳妇。

十五日下午,亲朋好友和街坊邻里都到了铁男家。厨房里的厨子们都已经忙碌了一整天,可是没有人感觉累,都卯足了劲,大家都相互鼓励加快进度,争取更多的时间去看迎亲队伍过礼(男方到女方家展示迎亲礼物)的场景。

“啪啪啪啪啪......”伴随鞭炮声响起,唢呐声也一同响起。顷刻间,鞭炮声、唢呐声、操办婚礼人员的吆喝声、宾客闲聊声都混杂在一起。随着各种声响,一片喜悦,迎亲队伍开始进入铁男家的堂屋(供奉有“天地君亲师”位的中间大屋)堂屋两边整齐地摆放着家人置给铁男地嫁妆,包括衣柜、火盆、八仙桌、柜子、书案、脸盆架、碗柜、还有一些木凳子。铁男的闺房中则摆满了床上用品和结婚用的瓜果糖仁等。首先进屋的是媒人(男方与女方的介绍人),其次是男方的带宾先生(迎亲队伍带队者),再次是唢呐匠人,最后是押礼先生(负责保管男方迎亲礼物者)和其他迎亲成员,男方用毡包包好的小件迎亲礼物和大件礼物由其他迎亲人员负责并一同进屋。为了欢迎男方迎亲队伍,女方也出动了亲戚长辈负责接待,一时间有人负责倒茶、有人负责看座、有人负责摆放供迎亲人员吃的花生、瓜子、喜糖、桂圆、香烟等。

迎亲队伍进屋后,鞭炮声和唢呐声再次响起。铁男家的堂屋中间早已准备好的礼案桌上铺上了一张大红布,靠墙壁的一方最中间点起了三柱红香。男方押礼先生从毡包中取出了一张由红纸写好的礼品单,在隆重而又顺口的祝福语后,开始一一点练,“猪肉全头、白糖十斤、面条十把、白酒十斤、手镯两只、衣服......”,礼品也由早已安排好的迎亲人员随押礼先生的点练顺序一一摆放在礼案桌上。摆礼礼成后,鞭炮声和唢呐声再次响起。

十六日早,是铁男出嫁的正喜日子。凌晨四点,铁男已起床梳妆,其实她一宿都未能入睡,但她仍然没有睡意。这一个晚上,对她而言无疑是漫长而又十分短暂的。或许,这一晚,她既期待又担心,她既兴奋又害怕。她向往另一种新生活,又不舍离开自己的亲人去陌生的环境。但是她清晰的明白,这一天必须到来且已经来了。凌晨七点,天微亮,多年以来的这个时辰,铁男都还在梦香,然而今天早已热闹非凡。铁男透过窗孔望向屋对面的远山,山中薄雾,感觉会是一个艳阳天,可是铁男并没有因为好天气而喜悦。随着鞭炮声响和唢呐声响,铁男妈妈进屋给铁男送来了热气腾腾的爱心早餐,有米饭、有很多菜、有水煮的糖鸡蛋。看着这么多香喷喷的饭菜,铁男更难以下咽。母亲见铁男强忍着难受的内心,便面带微笑的安慰她说:“多吃点,别饿着,待会事情多,怕你顾不上吃饭呢”。为了不让母亲担心,铁男慢慢的咽下了些许菜饭,而后还吃了水煮糖鸡蛋。饭后,母亲说:“以后去了新的家里,要勤劳、要孝顺、要持家,做善良的母亲、做贤惠的妻子、做孝顺的儿媳。”此时的铁男,再也无法忍住早已在眼眶中转圈的泪水,抱着母亲哇哇的哭了起来,母亲轻轻的抚摸的女儿的披肩长发、抚摸的女儿的背,安慰女儿要坚强、不哭。铁男与母亲都是坚强的,但是从此分别各自一家,怎叫铁男不难过不流泪呢。母亲是有过这样经历的过来人,她知道也懂得铁男的眼泪。铁男紧抱着母亲,唱起了母亲几天前教她的歌:“隔河望去蓼子丁,蓼子花开绿阳阴。罗打三天惊天地,冤女还在泪伤心。好吃不过红椿甜,冤女还在娘面前。洋山竹子节节细,难喊别人一声爹。从此别了一声娘!”铁男所唱因真情流露而句句戳心。唱完母亲,铁男看到门口外的亲朋,看到为了她出嫁而忙里忙外的街坊邻舍,她又唱父亲、唱哥哥、唱姐姐、唱弟弟妹妹、唱姑爷姑姑、唱姨父姨妈、唱厨房里的厨子、唱来的客人,屋里屋外,所有的人,铁男只有用离别的哭嫁歌去感谢他们、祝福他们。凌晨八点,鞭炮声和唢呐声再次响起,且格外热烈。这是家人特意请附近最好的风水八卦师傅推算出的铁男出嫁的最好时辰。在家人、迎亲队伍及送亲团的簇拥下,铁男跪谢父母后,踏出了房门,一直向前走,后面跟随着家人送给她地嫁妆。她没有回头,因为她明白,再回头,见到的家已经是“娘家”,她向前去到的地方才是她未来一生的归宿。铁男知道自己今天并不孤单,在前方将要到达的地方是她未来的家,那里有很多家人在等待她的到达,在她后面不远的地方还有她的送亲团,会一直在她身后相送她直到未来的家人身边。

吴痕家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家庭,就在离铁男家不远的临村,大约五里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积累,家境还算宽裕。平日里半个时辰都能到达的地方,铁男和迎亲队伍足足走了两个时辰。吴痕家是正四列三间的木屋,屋前是一块被夯筑得很坚固平整的坝子。三间房屋中,最中间的一整间是堂屋,左右两边的房屋被木板分别分隔成前后两小间屋,在进入堂屋后的左手边第一间是吴痕和铁男的婚房,被布置得格外喜庆,屋外的坝子错落有致的摆放着八张八仙桌和凳子,其中靠近左手边的两张桌子上被贴上了红纸,这是为了专门供送亲团的,无人落座,其他桌子都坐满了宾客。在新娘子到达之前,吴痕早已迫不及待的在自家门前的坝子外等候。整个迎亲队伍在离吴痕家不远的地方稍做了休整,而后便喜气洋洋的继续出发达到新郎家。新郎吴痕在坝子边地路口接到了新娘,他害羞的牵着新娘的手走进了堂屋,随后在堂屋的中央停下了脚步。铁男的嫁妆进屋后部分被有序地安放在她们的婚房,部分整齐的摆放在堂屋的两边,衣服和床上用品则摆放在了用喜庆大红色床被铺好的婚床上。

几分钟过去,待一切嫁妆都摆放好后,吴痕和铁男开始了拜堂成亲仪式,在当地农村,只有经过了这样的仪式见证,两个人才正式结为夫妻。拜堂完毕,新郎牵着新娘的手进入婚房。此时铁男已经不再像出嫁时那么悲伤,融入婚房里的宾客和朋友的聊天后,变得开朗起来。婚房里再经过一些给小朋友发糖果的小型仪式,吴痕便开始在家里忙里忙外地张罗婚宴和客人。婚宴完后,大多数宾客已经离去,无痕家张罗着欢送送亲团。唢呐和鞭炮声响起,送亲团也起身离去,吴痕和铁男终于松下了一口气,一家人吃完婚后第一顿团圆饭后,他俩便早早休息。十六日一大早,吴痕和铁男便已起床,简单的早饭后,他们俩用背篓背着猪腿、白酒、面条等礼物回到了铁男娘家,土家族习俗叫“回门”。午饭后,他们又带着礼物去到了媒人家,土家族习俗叫“谢媒”。待回到吴痕家时,已是傍晚。

第二章 过大年

转眼间,吴痕和铁男已结婚一月多。这天是腊月二十七号,三天后就是大年三十了。他们家所在的乡镇每逢二、七都是赶集的日子。这天,吴痕和铁男一大早就起床,一家人吃过早饭,他俩便背着背篓赶集去了,从他们家到集镇不到五里路。路上,他们有说有笑,轻盈的步伐、呵呵的笑声,一切都充满着新婚后的喜悦。他们商量着在今年的最后一次赶集需要买的年货,包括鞭炮、海带、鱼、对联、柑橘、还有准备送给双方父母的新衣服等。山区里的集镇并不大,一条不宽的街道,左右两边都是矮小的房子,从南到北十余分钟就可全部走完。商贩门为了吸引来来往往办年货的人,以便在年前的最后一次赶集多挣一些钱,早早的就将铺子开着,有的还在街道边搭了雨棚和临时货架,将货物直接摆放在街边的货架上售卖。从清晨到正午,赶集的人越来越多,顷刻间已是万人空巷,街道中除了人来人往和摆着售卖的货物,就只剩下了喧嚣的人流声和吵杂的售货声。吴痕和铁男在拥挤的人流中缓缓前行,他们的轻柔细语早已被这人山人海湮没。他们俩来来回回在街上逛了好几遍,细心的买着他们计划好的那些东西,生怕落丢了什么,每看到一处自己想买的东西,就轻声的问老板价格,吵杂的人流中,老板只能半听办猜测的跟他们讲这些东西的价格和货物品质。或许是因为年轻,还没有适应这里的市民社会,他们只要看上的东西,都不会和老板讨价还价,直接购买,因此,相比其他人,同一货物,他们也许出了更多的钱。

腊月二十八,离大年只有两天了,铁男很早就起床生火做饭了,而吴痕还在熟睡。早饭后,吴痕背着大的背篓,拿着虎头、锄头去自家的山林里挖残木根备过年柴火。吴痕家拥有山林并不多,山林里的木材并不丰厚,他舍不得砍伐山林里多年积留下来的木材做柴火。铁男清洗完碗筷后开始对屋里屋外进行大扫除。年前大扫除是土家族的习俗,在土家族的寓意里,除尘越干净,来年身体更好、财源更广、全家更旺。铁男从全家卧室开始,厨房、堂屋、杂物间、屋前坝子、屋后水沟、猪舍周围及牛舍周围都进行了全方位清扫。清扫完,已过晌午。这天,烧饭菜的活婆婆主动代劳。婆婆午饭烧好,便让铁男叫吴痕回家吃饭,铁男平时讲话温柔,但为了让吴痕听见,她用了更大的力气让声音更加响亮,双手成喇叭形状放在嘴边:“吴痕...吴痕...回家吃饭了......”声音朝着他们自家的山林方向飘去。吴痕听到后也大声的回应:“回来了”。一会儿,吴痕背着满背篓枯树根回来,他将树根倒在了厨房外不会被雨水淋到的地上。午饭后,婆婆准备猪食,铁男又开始准备清洗全家换洗下衣服和被褥。

腊月二十九日,这天注定也是一个忙碌的日子。早饭后,无痕挑着木质的水桶从十几米外的水井里打水,家里的水缸可以装下六桶水,吴痕需要来回挑三次。他家的水缸是用石头做的,共五块条石做成的一个顶上无盖的长方体。铁男向锅里舀满了水并盖上锅盖,然后在灶台孔里生火,火越来越旺,一锅水慢慢地被烧开。为了准备过打年的饭菜,铁男从火炉正上方的肉架上取下家里的腊肉,有腊猪脚、腊排骨、猪尾等,将这些腊肉放入一个大盆内,倒入温热水,将肉清洗干净。之后,她又清洗了从集市上买来的海带。吴痕从鸡舍里捉了一只又大又肥的公鸡,用左手将鸡的翅膀和鸡头紧紧捉住,右手拔掉鸡颈部的毛,用刀轻轻一划,鸡血便留了出来,片刻后,鸡不再动弹。无恒拿出一个木桶,将杀掉的鸡放入木桶,然后往木桶里倒入越八成沸腾的水,没过木桶里的鸡。一会儿后,取出木桶里地鸡,便开始拔去鸡毛。因被沸水浸泡过,鸡毛变得松弛,几分钟后,除了少许绒毛没有拔去,整只鸡身已被打理干净。吴痕将鸡身上抹上了白酒,点火让酒精燃烧起来,绒毛随酒精地燃烧而燃烧。随后,吴痕有条不紊地清理鸡地内脏。下午,吴痕准备好拜祭祖先用的香、火纸、鞭炮后,便出门去祖先的安眠地烧香纸,放鞭炮,以慰藉祖先在天之灵,并求得祖先保佑全家平安健康、兴旺发达。

大年三十,这是大家期待已久的日子,也注定是一个忙碌的日子。铁男把昨天洗好的腊肉、海带炖了一大锅,还格外煮了一成方块状的四五公分大小的五花腊肉。吴痕准备了足够的香和火纸,还有酒和两个酒杯。铁男把煮好的那块五花腊肉舀起来装在一个碗里,另外还炒了两小份菜,连同吴痕准备的酒水和香纸有序地摆放在家里的长方形大木盘(50cm*70cm)里。吴痕小心翼翼的端着木盘到了堂屋“天地君亲师”位下,他端出精心准备好的酒菜摆放在最中心处,中间是五花肉,左右各一份菜,两个小酒杯斟少许酒摆放在菜的前方,抽出一些火纸房子酒菜靠右的地方点燃,取三柱香点燃并插在燃烧的火纸旁。待火纸燃烧完,吴痕收拾好酒菜到了厨房灶头前,而后是猪舍、牛舍、坝子边、屋后水沟等做同样的事。吴痕所做的一切,是土家族的传统,在土家族习俗中,是为了求得祖先和各路菩萨来年保佑。事后,吴痕和父亲抬出平日里安放在厨房的八仙桌和凳子,把它平稳的安放在堂屋中间靠“天地君亲师”位的一方,整个八仙桌的四条边线大致与堂屋的各墙壁平行。忙完这些,已是下午,但大家都没有觉得疲劳,也不觉得饥饿,在他们看来,过三十夜,吃年夜饭,最重要的就是要一直吃到晚上,这一天的时间就是用来吃家人精心准备的美食。铁男把做好的饭菜端上桌,九菜围着一锅,摆满了整张桌子,热气腾腾,桌上还放着买来的饮料、啤花露,还有从村里酒坊买回的包谷酒。吴痕准备了一根竹竿,拿出从集市买回来的鞭炮,将鞭炮的一头挂在竹竿的顶端,转动竹竿,让鞭炮缠绕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的一端放在坝子外的一颗桃树上,一端则放在地方。吴痕本不抽烟,为了点燃鞭炮,他取出父亲的一只纸烟叼在嘴里,右手从火柴盒里取出一根火柴,在火柴盒外沿的打火皮上轻轻地一划,火柴被点燃。吴痕用左手护着被点燃的火柴,慢慢地靠近嘴里叼着地香烟,深吸一口,香烟被点燃。吴痕右手自然地拿着火柴在空中用力地抖了两下,火柴熄灭,他用左手地食指和中指夹住嘴里地香烟并取下,仰头望着天空,吸入地香烟被吐了出来,形成一个眼圈,很快便在空气中散去。随后,他一手拿着香烟,一手拿着鞭炮,用燃着地香烟点燃了鞭炮地引线,“啪啪啪啪啪......”鞭炮声响后,全家才开始享用丰盛地年夜饭。深夜,大家都已疲倦,按照当地习俗,还得做完一件十分平常但与平日里不太一样的事情后才能睡觉,就是“洗脚”。屋痕拿出一个大的木盆,往木盆里加入可以没过脚背的热水,然后全家人都围坐在盆的周围并把脚深入水中,就这样开始洗脚。一家人都把裤筒倦到大腿上,然后用手蘸着盆里的水由膝盖开始洗,一直洗到脚趾。在他们看来,大年三十这样洗脚,来年会消除病痛、身体健康。

大年初一,吴痕是家里起床最早的人。天微亮,吴痕便起床放起了属于新年的鞭炮,放完鞭炮,他便拿着砍材用的刀具去了自家的山林。鞭炮声响,家里人都从梦中惊醒。铁男开始准备全家人的早餐。大年初一的早餐,在这里只吃一种东西“汤圆”。家里的汤圆面是腊月二十九这天公公背着自家的糯米去村里打米坊用机器磨的,它的制作简单,将糯米洗干净,把水分溺干,将其磨成粉末,然后将成粉末状的汤圆面摊在簸箕等器皿中自然晾干即可。婆婆起床后开始在灶台前生活烧水。待水沸腾,铁男用一个干的大勺从簸箕中舀出足够一家人享用一顿的汤圆面,加入适量开水,用手和面,面粉与水充分均匀,在和好的面中取出一小团,双手将其戳成圆形,然后做成窝窝头形状,在里面加入用红糖和芝麻做成的细末馅,当地人也称作包心,然后将其封口并捏成不同形状,一个汤圆便做成了。厨房里喜气洋洋,红糖和芝麻的香味弥散在屋内。吴痕从山林中坎了一根上好的木材回来,到了家门口,他并没有急着进屋,他将木材扛在肩上,双手向前护着肩上的木材,面对着屋内高声吆喝到:“进财、进财,财神童子请进来”。铁男也高声迎合:“进财咯”。吴痕方才扛着木材进屋。铁男将戳好的汤圆下锅,稍微片刻,汤圆便熟了,漂浮在锅中。铁男用一个小碗从锅中舀出两个已经煮熟的汤圆交给吴痕,吴痕从筷子兜里取出一双筷子横放在碗上,将其供奉在堂屋“天地君亲师”为前。仪式后,吴痕将供奉的汤圆又重新倒入锅中加热。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被端上八仙桌,婆婆拿出白糖将其倒入儿儿媳和自己的碗中,公公却拿出自己家里做的豆豉,准备用豆豉拌汤圆。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